内陆核电重启呼声再起 厂址优先候选名单初定
“水能虽然很清洁,但由于地形和水资源限制,中国技术可行最多5亿千瓦,现在已经开发了2.2亿千瓦。再开发,也就是2点多亿千瓦。所以中国电力的出路,只能靠核能。其他的,比如页岩气,还是差很远。”陆佑楣称。
参与了内陆核电环境影响评审会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算了一笔账:在可再生能源供给方面,风能、太阳能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目前,中国开发了6000多万千瓦的风电,就已经遇到了电网接纳能力方面的问题。如果今后能够实现10亿千瓦风电上网,也大概只能替代6亿吨标煤。而风电要实现10亿千瓦装机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中国的太阳能发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的总量大约是三四百万千瓦,暂且不说这与10亿千瓦的差距,即便能够做到10亿千瓦,也只能替代不足3亿多吨标煤。
周大地称,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发展必须解决储能和调峰问题,而且还会产生不容忽视的电能损失。因此,从能源贡献的角度看,4亿千瓦的核电做出的电能贡献,依然要比10亿千瓦的风电和10亿千瓦的太阳能加起来的贡献还要大。
周大地称,从发电成本上看,核电优势更为明显。现在的核电上网价格即使考虑乏燃料后处理及退役的费用因素,也已经可以跟煤电相竞争。
“如果中国核电能够保持稳定良性发展,未来应该可以贡献一次能源15%以上,假如中国的核电实现装机4亿千瓦的长期目标,就相当于取代近9亿多吨标煤。目前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是36亿吨,如果核电替代这其中的1/4,对解决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意义重大。”周大地称。
全球半数机组位于内陆
参与内陆核电环境影响评估课题组的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陈晓秋称,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的说法,其实是中国特有的说法,在国外,并没有这种严格的区分。
“全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一半以上建在内陆地区,法国和美国的内陆核电比例分别占69%和61.5%,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32台核电机组。瑞士、乌克兰、比利时等国核电厂全部建在内陆。”陈晓秋称。
以法国为例,该国的19个核电厂中,有14个核电厂位于内陆地区,共40台核电机组,其中仅罗纳河(Rhone)沿岸就建了4个核电厂,共14台机组,总装机1340万千瓦。
陈晓秋说,中国目前规划的内陆核电项目都是三代核电,要比美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内陆核电技术更安全,更有保障,“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基本一致,在低放射性废液排放方面内陆更加严格,严格了十倍。”
赵成昆称,“中国在建的三代核电站具有较为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堆芯熔毁概率为10-5每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物质的概率为10-6每堆年。我们还可以做到核电站正常运行时近零排放。按照《核安全规划》要求,中国‘十三五’新建的核电站要通过设计措施达到实质上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
此外,选址,是保障内陆核电安全的另一大要素。郑砚国称,以桃花江核电项目为例,“选址桃花江,是做了多年的可行性研究的。水文、地质、人口、气象,都是可行性的参考因素。湖南在这方面有优势,从来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厂址附近没有地震记录,不存在能动断层,地质结构稳定,是优越、得天独厚的内陆核电厂址。同时,桃花江核电站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执行国际最严排放标准
陈晓秋称,中国内陆核电厂水排放标准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严格的。
可查资料显示,中国开始酝酿内陆核电建设时,关于制定相应的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审管要求也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2月,《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发布,其中包括对于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审管要求。
这一审管要求被业内认为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的排放,提出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可以确保内陆核电厂下游1公里处的水体,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放射性指标要求。比如氚浓度小于100Bq/L,这是国际上最严格的饮用水氚浓度控制指标。
对于内陆核电的水文条件,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毛亚蔚称,中国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确定的30个优先候选内陆核电厂址中,有26个滨河厂址,4个滨水厂址,选择在长江、珠江和松花江流域。中国的内陆核电厂与美国和法国的内陆核电厂所在的受纳水体的平均流量和水弥散条件总体相当,甚至更优。
辐射问题也是民众关注的另一重点。毛亚蔚称,“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我们坐一次飞机,在万米高空一个小时受到的辐射为5个微西弗,但是在核电厂旁边,假设在这长期生产活动,他一年受到最大的辐射就是几个微西弗。”
三代核电的安全性
核电站本身的设计,是安全性的关键。应急预案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放射性污染水要做到可储存、可封堵、可处理及可与地表水的实体隔离。
内陆核电环境影响评估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广核集团苏州热工研究院的专家周如明称,类似福岛核电事故这样的灾难,在中国的内陆核电厂是难以发生的。这是因为,中国已运行和拟建的核电厂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除了自然条件的差异,在设计历史阶段、堆型、安全屏障、安全设计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福岛第一核电厂是上世纪60年代设计、70年代投运的早期沸水堆核电站,其设计和安全标准满足当时的需求。福岛沸水堆核电站属于两回路设计,一回路冷却剂与外部环境只有一道屏障。而中国的压水堆都属于三回路设计,相比沸水堆多了一重屏障。特别是在最外层屏障的安全壳设计上,中国的核电厂有优势。”周如明称,“福岛第一核电厂采用Mark I型和Mark II型抑压式安全壳,自由体积分别仅为4280立方米和4420立方米。较小的安全壳容积致使其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的安全壳滞留能力不足。”
中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的压水堆型具有“大干式”安全壳(AP1000的安全壳自由体积为58000立方米),巨大的体积使得其在严重事故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滞留能力和防氢爆能力。周如明称,“大干式”安全壳的底部,是厚实的钢筋混凝土构筑,所有贯穿安全壳的管道都从上部穿出,其下有巨大的内部容积。这使得大量放射性废水外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而福岛第一核电厂沸水堆抑压式安全壳的抑压水池位于安全壳的底部,其上连接有诸如抑压水池冷却、安注再循环等众多的辅助管道。多年的核电厂抗震研究表明,这些直径较小的管道是核电厂抗震的薄弱环节。
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福岛第一核电厂长时间未能实现堆芯闭式循环冷却的原因之一,是长时间全厂断电,包括超设计基准地震损毁了全部外部电源,超设计基准海啸损毁了1-4号机组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即使后续运来了移动电源,也因为没有配套的接口装置而未能及时投入。
中国的内陆核电厂在应急电源、应急补水等方面采取了多重和多样的措施,包括将应急移动电源放置在设计基准洪水位5米以上的高度。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尽快(例如三天)回复堆芯闭式循环冷却。
虽然内陆核电厂与滨海核电厂,无论从应急取水和排水等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内陆核电厂周边水体往往涉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一旦核电厂因为严重事故发生大量放射性非受控释放,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保证在严重事故下确保周边水资源安全,需要确定内陆核电厂的应急原则。
周如明称,事故预防阶段的纵深防御措施和设施还包括: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况的情况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事故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熔毁的严重事故。
此外,作为纵深的一个方面,反应堆相邻的厂房可以提供数万立方米的储存和滞留空间,其他辅助厂房和常规岛也有相当可观的空间,能临时储存放射性废水。
“有人说中国人即使有先进技术也不一定能管理运行好,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周大地称。
内陆核电耗水情况
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否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也是目前公众关注的议题之一。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124亿立方米,是人均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同时有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长江两岸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大多超过1400毫米;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省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西北多干旱地区。
参照美国,中国内陆核电厂布局应该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核电厂各种用水的要求,也不用担心“大旱之年会产生特大核电厂事故”。
就内陆核电的具体耗水情况,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例称,一个建设有4台AP1000机组的内陆核电厂,年取水量约为1.2亿-1.6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由于冷却塔蒸发、漂滴损失造成耗水量在0.9亿-1.3亿立方米左右。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