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国企分类改革

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动力。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改革还远未完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国有企业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很多,并且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认为,多头管理、政企不分、布局不合理和监管不到位是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瓶颈。

现阶段,除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17家中央国有企业外,尚有5000多家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国有资产和中央所属的金融类资产分别归属其他数十个部委管理,例如金融证券业。

在一些中央企业中,政企不分的问题尤为突出。有些央企是大部制改革后,由原来的部委转变而来的;有些是部委下属事业单位所办或直属部委。这些国有企业,不少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政企之间人员流动频繁,在政策、资金方面享受一定优惠,导致效率不高、利润却很高。

从布局来看,全国14.47万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中小企业比重偏高;行业分布较分散,且大多数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同时,国企效率低下。财政部《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十年发展的报告》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5.4%,其中央企为7.2%,比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值低3.3个百分点。

监管不到位也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一大绊脚石。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国企一把手违纪问题,以及中石化天价酒,安徽省电力公司以“车改”之名购买豪车等事件,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对国企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对于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民进中央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统一管理体制,将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全部纳入产权登记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国有企业“全口径”归口国资委监管,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将量多面广的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为已超载的国资管理体制减负。

三是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加强立法监管,通过立法或完善现有法律,进一步明确垄断性国企存在的领域和行业,及其利润分配、产权改革等问题。

四是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国企应优化布局,进一步集中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真正成为本行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或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做“走出去”的主力军。

五是建立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制度,在保证国有企业改制转型的基础上,稳步增加上缴利润的国企数量,提高上缴比例,增大国有企业红利对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促进国有企业红利社会共享。

六是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从国有企业、国资管理和国有经济三个层面同时深化改革,兼顾国有经济部门与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良性共处关系。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五部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导读: 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详细]2020-08-10 09:22

京津冀顶层设计取得突破 明年重点攻关三大领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生态环保和产业转移将率先在2015年破题。 1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在会上强调,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紧确定2015年重点工作清单。 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顶层设计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指明方向,将进一步推进三地间的合作。并且,在上述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将吸引商品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等的进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 “最近一两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且做了一些重要的指示,为京津冀合作研究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京津冀三地领导也参与协商机制,在协商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取得了共识。这将会使得整个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快开放程度等出现明显提高。”徐逢贤说。 事实确实如此,2014年2月2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总动员令”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又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重点,京津冀一体化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此后,在8月6日,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市长黄兴国率领天津党政代表团到北京考察,京津两市签署了5份合作协议和一份备忘录。其中,交通一体化成为京津协同发展的优先领域。 至此,京津冀签署的13项协议也基本上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将作为京津冀一体化 “主战场”。至此,京津冀三地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搭建完成,三地协同发展“路线图”逐渐清晰。 12月26日,在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总体谋划转向推进实施,对确定的各项任务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三大重点率先突破 张高丽在会议上强调,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总体谋划转向推进实施,对确定的各项任务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加快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紧确定2015年重点工作清单。 徐逢贤表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配套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是当前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具影响力的指标。这三个重点突破完成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对上述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国家相关部委目前已展开规划推进。昨日 (1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将会加快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 此外,地方也已开始部署明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12月24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表示,北京市要制定年度任务项目清单,交通方面,要加快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跨区域交通干线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促进交通服务管理一体化;生态方面,要协同推进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水源保护林等合作项目,推动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建设。 此外,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1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最大的战略机遇,也是河北创新发展的最大机遇。 周本顺表示,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不能被动等待北京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而要善于把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产业优势,使河北这个京津的“大农村”成为最具活力的都市连绵区。[详细]2014-12-30 09:45

推进顶层设计 精耕循环经济

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发展节能环保工程,首先要协调好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董必钦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呼吁,要从顶层设计着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样,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也提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提案”。提案认为,目前,由于生态文明的理念还不完善,相关研究不够系统深入,为了防止出现偏差和误导,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指导,明确目标和定位,建立促进全面转型的长效机制和路线图,并在已有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优先领域有序地开展。为此,民进中央建议:一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协调管理体制。 建议按照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将现在的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等部门负责的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等相关职能统一起来,组建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增加其机构编制,强化其能力建设,同时加强区域和流域环境监管机构的建立。将主要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的能源管理、节能、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独立出来,成立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部,负责协调能源安全、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相关事务。成立国际开发署,除负责统一管理海外投资、援助等事宜外,还重点协调这些活动所涉及的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援助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官员任职挂钩。二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分步实现从2010~2020年,当主要常规污染物和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消费量到达峰值时,资源环境紧张的状况却能得以缓解;2020~2030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量的绝对脱钩,环境质量开始全面改善;2030~2040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化石能源和大部分资源消费量的绝对脱钩,生态环境全面好转;2040~2050年,实现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总量与承载力约束的绝对脱钩,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此,要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控制主要资源消费总量的具体时间表,明确实现这些目标的技术实现途径和相关制度安排,包括修改《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和其他技术法规等。三是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结构,鼓励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社会公众的参与。 一方面,通过更透明的信息管理和公开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决策平台、环境监督平台和环境司法救助平台。另一方面,改革现行的社团管理制度,放松对非政府组织的管制,鼓励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真正把公众作为促进环境保护的骨干力量。四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在目前已经发布的“十二五”相关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规划之间缺少协调和衔接;二是许多规划的制定还不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许多规划目标、行动及相关保障措施还存在着许多随意性;三是在区域和流域层面的跨部门综合规划还处于缺位状态。因此,要加强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规划的研制,将地区内的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服务等内容统一起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发展与环保以及地区之间的关系,通过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实现动态管理,落实规划的项目,评估规划的效果。五是更多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 要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争取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3%;同时通过加强企业监管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制度,提高污染企业和环保型企业的环保投入力度;通过绿色信贷政策,拓宽环保融资渠道,规范企业环保投资。要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染物减排成本内部化,包括推行污染减排的综合电价政策,综合水价和垃圾处理价格政策。在综合考虑税收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加快出台环境税,优先征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三个税制,逐步建立绿色税收体系。要推行生态补偿制度,重点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四个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要逐步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节能量)的交易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时机成熟时再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国推广。六是推动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促进包容性发展。 坚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以对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承诺并履行与自己增长的能力和国际公约规定相一致的国际义务,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积极的国际形象,谋求良好的国际发展空间,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国家权益。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的国际合作计划,并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构建主要能源消费大国的安全合作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国际绿色低碳领域的项目支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向全世界介绍推广中国的治理经验和模式。[详细]2013-03-06 09:38

中央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深入研究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深入研究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详细]2012-12-17 09:26

人民日报:以改革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向[详细]2022-09-06 09:5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