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城镇化改革”非“城镇化建设”

2013/02/25 11:02长江商报

翻开近期的财经类杂志和报纸,“城镇化”是当之无愧的热点词汇。然而对于城镇化的定义、方式以及效果,目前争论颇多。城镇化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多强动力?具体如何实施,又该如何规避此前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城镇化是“城镇化改革”而非“城镇化建设”。本报记者 翟莹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问:对于“城镇化”的解读,目前的说法千差万别。那你觉得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

李佐军: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趋势性现象,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就是要让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安居乐业,目前我国城镇化的迫切任务是使“农民工市民化”,即让已进城的农民工变成真正的新市民。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1.327%,但这其中有1亿多进城农民工只能算是“半城镇化”,是一种夹生的城镇化。当然,同时还要继续将其他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到城镇。

问:农民工进城务工算城镇化吗?城镇化等不等于进城买房,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城市?

李佐军:不能这么简单解读。农民工进城不等于实现了城镇化,他们还需“市民化”,即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市民权益。比如,外来人口到武汉打工,必须和武汉市民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算“市民化”。

而且,即便农民工在城市买房落户成了市民,还不能算彻底的“城镇化”,还需要真正融入到“城市文明”当中才算。也就是说,要逐渐改变之前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当然这不仅是对进城农村人口的要求也是对现有城市居民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民素质整体不断提升的过程。

城镇化是发展的果而非因

问:城镇化被再次提出时,市场反应强烈,认为它是拉动我国内需的最大动力。有媒体报道称城镇化将拉动基础设施投资40万亿,相当于2012年GDP的80%。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比如郎咸平(微博)就表示城镇化和扩大内需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才能扩大内需,但城镇化和收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此你是怎么看?城镇化能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吗?

李佐军: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内需”的定义。广义上的内需包含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狭义的内需则仅指消费需求。

从广义内需来看,城镇化必然会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设商业、办公等配套设施,的确可以带动投资。但只有通过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才可能带动健康可持续的投资,单独依靠城镇化带动的投资可能形成泡沫。同时,城镇化不一定能直接带动消费。

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带动消费?有一种说法是农民进城后收入增多,消费自然会提升。

李佐军: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农民进城带动消费是有前提的,即农民进城要提高工作技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同时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才能增加消费。

比如农民在农村务农每月收入一两千元,进城后升至四千元,这种收入增加是农民提高工作技能、找到工作、增加收入的结果,而这又是市场化和工业化推进的结果。单靠人为“造城”,是不能达到此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即使农民进城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但变成消费还需要有基本的福利保障来支撑,不然他们增加了收入也不敢消费。同时,农民还需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和竞争力,才能提升收入,为增加消费创造条件。所以,要有产业发展和公平制度支撑,才能使农民进城达到真正扩大内需的效果。

另外,也不能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抓手和根本动力,因为城镇化是人口流动的产物,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果而非因。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来自于制度变革和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等)。只有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等,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城镇化主要靠市场推进 不能由政府包办

问: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去推进城镇化?

李佐军: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趋势和规律,因此我们只能说城镇化推进方式有问题,而不能说城镇化本身有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城镇化应该由谁来做,该怎么做。

问:城镇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政府在其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佐军:城镇化是工业化、市场化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不能单独前行,需要具备如下前提条件:1、市场化:先有“市”后有“城”,而不是相反;2、公平化:农民拥有与市民一样的平等权利;3、工业化:没有工业化或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必定形成“贫民窟”等城市病;4、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农业剩余等。

城镇化不能由政府包办,也不赞同由政府强力推进,但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在“城镇化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消除人口城镇化障碍;二是制定科学而非冒进的城镇发展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对农民、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竞争力;四是在城镇化中严格履行政府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职责。

问:在目前的城镇化中,政府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李佐军:是“城镇化改革”而非“城镇化建设”。城镇化首先是一个改革问题,不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夹生城镇化”会越走越远。目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还在不断加剧,一些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比许多发达国家还发达,但中西部的一些偏远农村还非常贫穷落后。

问:那如何推进“城镇化改革”?

李佐军:我一直都在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们最需做的是通过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财税制度、政府考核制度等“城镇化改革”,消除城镇化的制度障碍,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中国大地上自由流动。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