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率提高15% 首部循环经济行动纲领发布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行动计划》时表示,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各领域专项规划和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提高资源产出率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总结凝练出了60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还有待扩大、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依然存在“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规章尚不健全,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未理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有待完善”等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上述负责人解读《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时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为此,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行绿色消费”的发展重点,要求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中长期目标要求,与“十一五”末相比,到“十二五”末,循环经济力争实现: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提高80%;能源产出率达到1.47万元/吨标准煤,提高18.5%;水资源产出率95.2元/立方米,提高43%。

为确保目标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将着力完成五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

在工业领域,力争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降低21%、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实施大循环战略 推进再制造试点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是循环经济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除了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重点。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部分,《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大循环战略。

所谓大循环,就是要在推动企业内部、园区内部、产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循环规律,推动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系统之间、国内外之间的循环式布局、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流通,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全面推进循环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可循环、环境容量可承载、经济发展可持续。

要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要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保安全、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体系。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国内外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还要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要推动废旧机电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汽车等再生资源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力争实现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达到2.66亿吨,产值达到1.2万亿元,就业人员1800万人。要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重点推进机动车零部件、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冶金轧辊、复印机、计算机服务器以及墨盒、硒鼓等的再制造,探索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再制造,继续推进废旧轮胎翻新。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支持建设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再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销售体系,促进再制造产品生产与售后服务一体化。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要加快推进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按规划,我国将建设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再制造业集聚发展。选择30家左右具有一定基础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示范,重点支持建立发动机、变速箱等旧件回收、再制造加工、检测和质量控制体系。选择一批企业开展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试点。还将培育20家左右再制造专业化服务机构。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左右。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