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 工程机械“中国时代”的开拓者

2013/01/25 09:37长沙晚报

1月20日,2012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仪式暨第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备受关注的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2012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人物、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等。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凭借“以强大吸收转化能力推进海外并购的递进融合”的卓越成就,荣膺2012年度十大跨国企业人物;他领导的中联重科以“核心产品群均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荣登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榜。

在被称为中国工程机械“黄金时代”的十年,中国市场需求从400亿飞升至4300亿,十倍增速刺激之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和生产基地,中联重科等十余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同时跻身全球行业50强,世界因此惊呼工程机械已进入“中国时代”。

以思想丈量中国制造的世界高度

因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从来不缺物美价廉的商品,缺的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企业及企业家,以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产业文明的了解和尊重。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中联重科以近20年的努力,弥补了这个缺陷。

中联重科整装车间

中联重科整装车间

早在2008年,一家位于米兰的意大利企业——在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排名全球第三的CIFA公司,原股东因经营不善有意将其出售,国际买家多轮竞标后,来自中国长沙的中联重科(当时在全球混凝土机械企业排名第五——编者注)联合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三家私募基金,以2.71亿欧元收购CIFA100%的股权。

在洞察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中外媒体记者看来,中联重科接盘陷入困境的意大利企业CIFA,时机相当“不正点”。其时,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其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已造成企业一片狼藉——“雷曼兄弟”倒闭,一批欧美制造业裁员甚至关门。

在风暴中进行企业并购,险境生存并获得成功,更凸显出中联重科的不同凡响。在“高溢价收购”流言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之下,中联重科没有抛弃这个被外界视为“包袱”的新成员,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并购后的整合之中;尽管是带着亏损加盟中国东家,中联重科却没有让CIFA坐冷板凳、遭白眼,而是通过一套系统的“中医疗法”,帮助CIFA恢复体能,逐步获得新的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出人意料的是,被多方不看好的CIFA竟然创造出了不朽的奇迹,率先欧洲同行走出困境,还成为使中国制造在世界混凝土机械领域技术登上新的高峰最得力的功臣。

西方记者由此发现,中联重科所代表的当代中国企业,不独是熟知商业技巧的精明商家,还是富于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并勇于担当行业责任的世界公民。

西方管理学经典善于提炼企业发展之术,中联重科代表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舞台发声,传播的是西方管理学鲜见的中国企业之道。世界由此发现,中国制造不仅有品相、有质量,还富含文化,充满思想。

2011年1月,意大利总统在总统府为詹纯新亲授“莱昂纳多国际奖”时,以“双赢”和“感谢”,表达出对中联重科以中国企业文明为世界经济带来和谐之美的激赏与尊敬。

中国式五项基本原则博弈“七七定律”

“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并购“七七定律”,揭示出企业文化差异对并购的杀伤力。

詹纯新认为,中联重科没有滑入失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并购理念对跨文化整合的设计。数据显示,中联重科的诸多并购都获得可观效益:作为当时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新闻事件的浦沅并购,并购后第一年,浦沅利润达到2.05亿元,超过重组并购前15年利润总和;在跨国并购案例中,CIFA进入中联重科后实现逆转,2012年前三季度创造的利润相当于次贷危机爆发前全年利润的3倍。

除了基于技术层面的整合,中联重科成功整合背后更为重要的秘诀是坚持了中国式“五项基本原则”,即: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

在跨国大鳄群聚的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中联重科已跨越区域边界,成为跨国企业俱乐部的中国面孔

在跨国大鳄群聚的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中联重科已成为跨国企业俱乐部的中国面孔

詹纯新这样诠释五项基本原则:包容,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达成文化的融合;共享,是成果、风险共担,打造利益的共同体;责任,是用负责的行为,赢得当地的尊敬;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共舞,是定好角色,定好流程,各就各位,各施所长。这不是文字概念,是中联重科海外并购过程中积累、形成并可以操作和推广的守则。

中联重科并购CIFA的成功,在海外给予极大关注的同时,这一美满姻缘也唤醒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对世界名门的自信。

就在2012年上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知名企业徐工,了断多年来举棋不定的接受凯雷收购的纠结,转而主动向心仪多年的混凝土机械制造豪门施维茵抛出联姻之请,顺利签下百年之约;同城的三一重工,也调整一度奉为上策的风险最小的“绿地投资”海外发展策略,不惜代价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大众情人”普茨迈斯特收入囊中。

在一定程度上,中联重科跨国并购所展现的效益和前景,是鼓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集体出海,在世界舞台亮剑的源泉和动力。

技术创新开辟工程机械中国航线

7个人挣脱体制和思想的藩篱,组建团队,借款50万元开始创业。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中联重科的发端。1992年,作为汽车起重机专家和技术管理专家的詹纯新,从一位在长沙建设机械院描摹图纸研发专利的人走进市场,他的底气主要来自对个人及所依托研究院技术实力的自信。

在井喷式市场滋养下,中联重科快速成长,国际工程机械更是加快来华投资步伐,短兵相接之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与技术成熟度是“洋品牌”引以为豪的利器。中联重科坚守的自主创新之路,终于在持久累积之后,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工程机械承担着为很多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生产工具的任务,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特点,其创新成果不仅要解决特殊工程出现的特殊困难,还对带动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传动意义。由中联重科等企业技术创新研制出的三桥底盘泵车、四桥6节臂泵车、大型塔式起重机、LTXM2100露天铣煤机等工程机械,自主解决了我国风力发电、建筑施工、桥梁建设、资源开发等国家基础建设和重点工程遭遇的瓶颈,避免受制于人的窘境。

“洋为中用,中西融合”,中联重科不断收获国际化创新带来的效益。2012年,中联重科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自主研发出一系列碳纤维臂架泵车,并不断刷新泵车泵送高度的世界纪录。该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制造已牢牢掌握世界最尖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技术,成为同行业无与争锋的领头羊。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联重科行业技术覆盖率超过75%,企业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诞生,其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台六桥底盘百吨汽车起重机、多功能军品车、TCR6055-32大型动臂塔式起重机、LTXM2100露天铣煤机等,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此外,全球最长臂架的三桥底盘泵车、全球最长四桥6节臂泵车、国内最大的塔式起重机、国内最大的越野轮胎起重机等,几乎都成了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引领性产品。

中国的“卡特彼勒”已显端倪

在世界工程机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品中,有多件中国制造是在中联重科的生产线上诞生的。譬如,中联重科融合CIFA技术自主研发的碳纤维臂架泵车,以及101.18米的世界最长臂架泵车、110.68米的世界最长臂架塔机、起重吨位为2000多吨的世界最大轮式起重机等。

2009年以来,在中联-CIFA复合技术创新平台上,诞生了众多引领全球混凝土机械发展潮流的前沿技术,其中之一是中联重科拥有全球专利的碳纤维臂技术,该技术被行业称为实现“制造最好泵车”的利器。中国混凝土机械协会名誉会长陈润余评价说:“中联重科碳纤维臂架泵车不仅是泵车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更是全球工程机械基础技术研究领域一项创世纪的杰作。”

2012年5月21日,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ISO/TMB)批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ISO/TC96)由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迁往中国,落户中联重科。“这是一根代表行业地位和话语权的权杖”,一位工程机械制造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是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对于中联重科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企业的接纳与信任。”

20年的坚守,中联重科用事实证明,惟有自主创新取得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2012半年报的数据显示,“中联重科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48%,居工程机械企业榜首,位登中国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全国五强。”

“我希望把中联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更希望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中拥有话语权。”这是詹纯新为之努力的理想,他坚信,未来十年,中国一定能够产生自己的“小松”和“卡特彼勒”,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对于已崛起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有人说,20年前,中联重科仅仅是躺在字典里四个没有关联的汉字,20年后,一个叫“中联重科”的名号无需牌匾金饰,已经蜚声全球。中联重科从长沙起步走到今天,其名号已远非现代传媒或口口相传的影响所能及,其表现出的真诚与执著,坚毅与担当,已稳稳端坐人心,风雨难摧。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