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纯新献计中国企业“走出去”三思而后行

2013/01/18 09:30中国工业电器网

在全球市场争取更多的空间,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现实路径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走出去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如何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从2001年开始涉水海外并购,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成效显著。该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日前在京分享了企业“走出去”的心得体会。

为什么?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不断占领国际化战略高地。这种态势越明显、越强烈,中国企业也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回过头来思考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走出去’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詹纯新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如是说。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在詹纯新看来,国家利益和企业自身发展这两个层面决定了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

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以实体经济崛起做支撑。成就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利益、具备全球行业掌控能力的国家公司是当今中国崛起的需要。然而,反观中国大多数企业,能代表中国行业的企业尚不多见。

詹纯新认为,一个普遍现象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行业的市场情况就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行业的市场情况就差。只局限于国内竞争的企业群体,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将失去。由此,行业性产能过剩就成了跳不出的魔咒。因而,“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能不能?

那么中国企业能不能走出去?

在詹纯新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益于国家多年来的培育和扶持,中国已经形成了产生世界级企业的土壤。”

比如通讯、航天、电力、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它们的发展速度不仅惊人,而且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相当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摸索,到新世纪之后的高速发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重要的经济支撑点。

这其中,以徐工、中联、三一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走出去步伐也正稳步迈进中。以中联为例,其专注于工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亿元。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联重科收购了当时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赛法公司(CIFA),并且成功进行了整合。目前,赛法公司已经走出了低谷,其2012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是2007年金融危机前全年利润的三倍。

机遇和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詹纯新用五个“难在”阐述了面临的挑战。

在他看来,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难在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难在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难在没有国际化的人才;难在相当多中国企业还在用中国式思维做国际化的事情。

而这一系列挑战导致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水土不服。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了,但是没有“走进去”。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这主要在于,全球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可以跨越国别急流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超级大企业可以依照自己的固有优势占尽天时地利去统吃;小企业也可以凭借技术创新,甚至一个创意去改写行业的游戏规则。

詹纯新认为,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余震未了,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仍处于艰难的低谷期。而这恰恰造就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许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变。目前,一些外国企业非常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卖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参与推进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正融入一个多极、多元、多彩的产业生态。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