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会长:加快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2013/01/10 09:59中国机经网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2013年1月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五次会员大会在襄阳万达皇冠假日酒店三楼会议室召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做了题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五次会员大会上的报告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同志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五次会员大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落实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和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部署任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瑞祥会长:加快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一)

一、2012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机械工业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与上年相比,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实现利润、出口创汇、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滑态势。据统计,1-11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63万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2.04%,比去年同期增幅均低13.4个百分点。1-10月实现利润总额9104亿元,同比增长3.7%,比去年同期增幅低14个百分点。近期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积极因素增多,行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产销增速有所企稳,利润增幅逐月缓慢回升,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改善,但需求减缓状况未见明显好转。1-11月全行业机械产品产销率为97.7%,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仍低于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在统计的120种主要产品中,累计同比增长的78种,占65%,其余42种产品同比下降,占35%。汽车1-11月产销分别完成1748万辆和17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03%。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79万辆,同比增长4.94%,占比41.3%,自主轿车销售270万辆,同比增长1.49%,占轿车销售量的27.75%,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汽车产销有望双超1900万辆。出口增速仍持续下行,1-11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9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出口3195亿美元,同比增长9.62%,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4.87个百分点。

总体看,机械工业增速下滑已基本见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比上年明显回落,但全年有望实现产销增速12%左右、利润增幅5%左右、出口增长10%左右的指标。

二、2012年中机联的主要工作

2012年,中机联围绕行业“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三届四次会员大会提出的“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推进转型升级、实现三转变、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和任务要求,积极努力做好为政府、行业、会员及企业的服务,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总要求,积极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重重压力,中机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200余家重点企业逐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困难,反映诉求。加强了对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的分析研究,全年召开经济运行和专题会商会11次,并以重点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经济形势报告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各种行业、专业会议等形式,通报行业情况,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形势,提振信心。加强为政府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和统计分析,及时提出行业发展政策建议。全年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各种信息530多条,编发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年度发展报告等各类信息近30万字。参加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会议50多次,连续8次向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汇报行业发展情况。提出的扩大国产高端装备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加大对生产节能减排设备企业的财政信贷支持力度及有效控制产能过剩等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同时,完成了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委涉及新兴产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贸易摩擦应对措施等课题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是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为抓手,深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2012年,围绕转型升级的中心工作,注重了突出重点、联合推进与典型带动并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有:针对高端薄弱的问题,联合电器、重型、通用、机床、工程机械五家专业协会,在沈鼓召开了带有现场会性质的“机械工业主攻高端、推进转型升级工作交流会”,总结了工作,分析了形势,交流了经验,观摩学习了沈鼓、沈变、北方重工与沈阳机床等企业,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得到了企业认可。为促进两化融合与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在山东潍柴召开了现代制造服务业推进大会,总结了前一段工作,表彰树立了典型,组织了经验交流,参观学习了潍柴,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任务要求,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深入推进各地、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召开了“机械工业省(区、市)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较系统地总结了各地贯彻规划、推进转型升级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组织了交流研讨,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并形成了一年一次的专题会议或活动制度。

同时,落实贾庆林主席批示,在老部长的亲自推动下,组织相关行业单位,形成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方案,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协助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完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与液化装置及接收关键设备国产化的研发、鉴定和推广服务等工作。其中作为世界首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云广线示范工程,主要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制造和试验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至今已稳定运行近三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关键设备首次采用国产泵阀,所用压缩机打破了外国公司的长期垄断。此外,编制了“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行业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和产品目录”,举办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等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落实“三基”规划“强基工程”的意见。分别组织申报和启动了重点节能技术与“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开展了成长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宣讲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行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在科技工作方面,召开了年度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工作会议,对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行了换届改选,并举办了绿色制造技术论坛。组织评审并批准了19个机械工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截至目前,已批准建设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1家,验收并挂牌运行的108家。组织推荐了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7项新产品,对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进行了研究,正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加以推动。组织评审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396项,科技成果与新产品鉴定163项。在质量工作方面,首次提出并建立了质量信息监测与预警平台及发布联系机制,发挥了联络网平台作用。统筹安排了196家质检机构的日常管理,修订了管理办法,推荐13家成为工信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组织了对80家质检机构、计量测试机构的复评审和监督工作,组织修订了汽车、电工领域3项计量校准规范,开展了相关产品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组织召开了5次机械工业品牌战略委员会及秘书处会议,开展了品牌培育推荐和管理体系培训,推动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及信用等级评价活动。审查上报生产许可证审查资料223批,涉及近400家企业,实地核查83批。开展了特种资格培训近10期,培训人员近千名。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组织了39个技术委员会的调整换届和6期标准化人员的研讨培训,加强了产业急需、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截止到11月,共完成65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和190项国标、362项行标项目的报批工作,修订标准208项,正在审查复核待报批国标项目32项、行标项目678项。同时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新突破,ISO/TC96(起重机)的秘书处设在了中联重科,北起重研究院担任主席。在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服务方面,协助有关部门召开了多次国产化工作会议,并配合开展了国家重大工程设备国产化的跟踪分析论证,制定了关键设备国产化方案与鼓励引进吸收再创新措施及相关标准,受委托对43家企业申请国家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评审。在推进政策研究与市场咨询服务方面,相继完成了“装备工业转型升级关键基础领域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装备工业基础能力提升重点研究”、“机械工业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以及“机械行业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研究项目”等重点课题。发挥专家优势,开展了江苏大丰港、山东济宁、内蒙赤峰市等“十二五”装备制造业规划、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专题项目。推荐了5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进出口服务方面, 组织修订提出了《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进口贴息鼓励引进吸收再创新暂行办法》等调整意见。举办了两期270家企业参加的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产业安全业务知识研讨培训。在人才培养服务方面,组织召开了系统人才培训工作座谈会,举办了两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与近10个工种的职工及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开展了职工科技进步奖评审与中华技能大奖推举等活动,为推动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四是加大对外交流合作,促进行业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一年中,举办了海峡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与中国台湾地区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签署了《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意向书》。开展了中国-加拿大经济互补性研究,参与了中、日、韩三国、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谈判工作和中国-东盟间交流等活动。与韩国机械振兴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与俄罗斯工商会、德国VDMA、GE能源集团进行了工作交流。出席了德国VDMA举办的德资企业高层论坛和参与主办的第11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并做了主旨演讲。赴俄罗斯、英国参加了相关论坛及技术研讨会议,组团参观了汉诺威工业展。立足行业利益和产业安全,配合有关部门回复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第四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意见,出具了15份对我自由贸易区建设及跨国公司经营者集中项目涉及我产业安全的意见书。同时,对东盟特定原产地规则、中韩自由贸易区机械产品降税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及方案。对一批国内投资项目的进口设备提供了行业技术鉴定意见。2012年,中机联荣获全国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是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办一流行业协会。2012年,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和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社团的愿景目标,按照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开展了工作本部管理提升活动,经过梳理问题、查找不足,已进入整改阶段。预期经过四个阶段活动后,中机联的基础管理、职工素质能力以及管理效能、服务质量等,将有一个新的提高。期间,组织了员工培训,完善了会长会、务虚会、总部办公例会等会议和督办、财务、人事等管理制度。对调研中会员提出的18条意见建议,作为改进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逐一进行了落实和定期督办检查,取得了成效。

同时,加强了系统党建及代管管理工作。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及时组织了党的十八大及各项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进一步健全了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廉政建设、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等制度,下气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11家专业协(学)会和5家事业单位进行了换届考核和领导班子配备。加强了财务监管和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在努力办好机经网和会刊杂志的同时,对主管的近70种报刊媒体加强了管理,并注重了在各专业工作中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共赢。

目前,中机联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团队与工作基础,凝聚力服务力不断增强,在政府、行业及企业会员中,信誉度不断提高。但我们深知,在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业务培育、服务水平及能力提高与经济实力增长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一年,我们将加倍努力,争取有新的进步。

三、行业组织推进转型升级的工作情况

2012年,各地与各专业行业组织在政府部门主导下,按照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紧密围绕转型升级,统一思想认识,细化推进措施,构建工作体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团结引导行业攻坚克难,全力稳增长保全局。2012年,在内外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行业经济运行环境严峻、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的形势下,行业组织坚持按照稳中求进的总要求,自觉引领企业正确研判形势,增强攻坚克难信心;主动加大调研力度,深入基层了解行情厂情;及时反映行业企业困难,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努力搭建平台,积极为企业开拓“两个市场”提供服务,以实际行动全力保增长保全局。黑龙江、湖南、陕西等省市协会通过专题讲座和协会网站、刊物等多种渠道,宣传转型升级的意义目标及工作部署,统一行业思想。模具协会通过召开转型升级主题专业会议,努力推进行业调结构、转方式取得进展。仪表协会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引导行业加强对调结构、转方式的再认识。天津、大连等省市协会,聘请高层部门和行业专家为企业做形势报告,解疑释惑、通报情况,受到企业欢迎。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市协会,通过对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实施动态分析监测与定向指导、敦促政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专项鼓励基金等措施,引导企业注重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速发展方式转变,收到较好效果。四川省协会组织人员深入18个市州、5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倾听企业呼声,了解第一手材料,及时写出反映行业和企业实情与政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受到政府部门重视。石化协会通过深入34家会员单位开展调研,多方面了解生产科研经营情况,征求意见与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机床协会针对机床市场普遍疲软,但中高档数控机床及相应配套产品未出现明显下滑,非标、个性化产品需求呈现增长趋势等情况,走访行业企业54家、重点用户12家,并在此基础上,两次组织企业与航空、军工等重点用户进行对接交流,取得明显效果。安徽、福建、新疆等省区协会通过举办特色展会、产品推介会和供需对接会多种形式,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取得较好收益,仅安徽芜湖一个对接会就现场成交15亿元。行业组织与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为困难情况下机械工业实现12%的增长指标做出了贡献。

二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国务院转型升级规划重点发展导向,全行业本着“存量更新换代、增量高端替代”的方针,以智能和清洁安全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链互补配套为纽带,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江西省根据省机械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特点,确定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的工作重心,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其中重点扶持的汽车、电工两大产业,目前已占省行业总量的七成,成为了地方机械工业发展的推进器。汽车工程学会在政府部门指导下,成立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协会组织提出了电动汽车共同行动纲要,其工作报告得到了温总理等领导批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小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自主研发的小型电动车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同时,汽车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排名前10位的企业已占汽车总销量的88%,同比提高约0.6个百分点。农机协会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实施了“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制度”,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重机协会为将转型升级任务落到实处,制定了重机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型装备制造发展路线图。模具协会明确以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为主要方式,做专做精做强企业,促进行业由单件制造模式向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型,宁波、余姚等模具产业集聚地逐步升级并向高端发展。轴承协会主动与地方政府配合,帮助论证区域轴承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推动轴承集聚区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同时,行业整体区域结构优化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发展好于东部地区。据1-11月累计,中、西部地区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71%和13.94%,分别高于东部地区6.19和3.42个百分点。

质量兴业与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广东省协会针对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的共性问题,实施质量提升示范工程,重点扶持50个工业产品质量提升项目,树立100家质量标杆企业,培育千亿规模品牌企业,均取得较好效果。山东省协会积极推进名企、名家、名品创建活动,扶持一批企业荣获创新成果与管理进步奖励。质量、汽车、农机等协会通过转型升级与质量竞争力成果交流、班组质量管理、做强自主品牌等多种渠道,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与产品质量提高。

调结构促进“走出去”战略实施取得成效。在境外企业并购和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期,又有吉利、秦川机床、北京第一机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潍柴动力等一批企业的成功案例,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注入了活力。

三是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组织在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工作中,注重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结合所在产业基础条件、地域区域特点,找准突破口,选好路径,破解难题,力求实效。新疆自治区机械工业抓住对口援疆、产业援疆的新机遇,遵循重点突出、创新引领、集群发展的原则,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知名企业到疆投资落户,促进了新能源装备、农牧机械等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取得了大型玉米收获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近30%的业绩。青海省机械工业针对本省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通过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特色,重点引导机床、环保装备及大型铸件向智能化、精密化、柔性化及系统化发展,促进了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山西省机械工业通过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和技术联盟、鼓励支持参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与支持优势企业战略重组,促进企业加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环保协会针对行业创新能力薄弱的实际,统筹提出了建立环保装备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支持50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示范工程与扶持20个集设计、制造、施工、运营为一体的大型环保企业集团、培育10个以上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系列政策建议,得到政府部门支持,正在积极推进落实。轴承协会抓住轴承寿命、可靠性两大难题,围绕三项共性技术和12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研究,指导帮助60多个企业的风电、轨道交通、精密机床等90多个轴承项目,成功申报并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文办协会针对办公耗材产业资源分散、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联合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及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彩粉及配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推动了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运用。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全球汽车工程师联合会大会,推动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合作。以电动车技术创新联盟为平台开展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等20项共性技术、10项技术规范制定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模具协会围绕贯彻落实“三基”规划,引导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攻高端上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电工协会引导行业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材料的开发研究,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以研发为龙头,集研发、管理、设计、应用、中试为一体,在洁净燃煤发电汽轮机、热电联供、核电及燃气轮机产品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制造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产品的发展体系,促进产品迈向高端化。迄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参数、大容量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投入运行最多的国家,AP1000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稳步推进,百万千瓦级水电设备研制进展顺利,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投入运行。工程机械行业成功研发生产出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最轻碳纤维臂架泵车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标志性产品。机床行业自主研制的全自动快速柔性冲压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5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出口美国等高端市场。

四是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围绕生产过程和产品两个重点,各地各行业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积极引导行业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发展模式。河北省协会积极为省内冶金、轨道交通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主动为煤机企业选用先进性能设备进行技术论证,并积极推荐节能环保与绿色工业科研成果入选行业科技进步奖。机械基金会协助有关部门编制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已发布,涉及12大类135项设备(产品);第四批“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即将发布。同时,积极开展能效提升计划及节能产品认证认定等工作,研究提出的锅炉系统能效提升计划,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内燃机协会结合肩负节能减排双重责任的特殊性,协助政府部门编制了“推进中国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及“内燃机再制造工程实施意见”,开展了内燃机节能产品燃油消耗量限值、重点领域节能技术及推广实施方案等课题研究,通过组织或参加节能与效率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会,宣传、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政策,大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制冷空调协会围绕我国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和约束性目标,举办国际论坛等活动,增强行业责任感紧迫感,并引导探讨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实施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技术路线与方向。电工协会通过“环保节能指南”、“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进行了环保整治,促进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汽车协会积极参与汽车燃油消耗限制制定与醇醚替代燃料规划研究工作,协助承担了汽车空调器CFC-12整体淘汰工作,并获联合国环境署等授予的“履行联合国保护臭氧层公约奖”。

行业组织还将加快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积极推进落实。仪表学会将数字化城市建设作为重要议题,举办了数字城市国际论坛及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展会活动。机械工程学会对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进行了整体策划并推出了英文版。就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召开了动员会、开展了调研、举办了专题论坛。塑机协会组织申报8个项目进入了工信部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并正在争取塑料机械进入2013年节能惠民工程。农机协会积极组织数字化制造装备与技术、拖拉机配套动力优化升级等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工程机械行业结合产品特点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徐工等一批企业积极创新销售方式,组建融资租赁公司,为企业在市场低迷形势下保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些企业通过计算机远程设备监控中心,对售出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消除隐患,把用户运行风险降到最低,深受欢迎。通用机械行业开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起步较早,沈鼓、陕鼓、杭氧集团等企业,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由销售单一产品转变为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变单一产品经营为品牌和服务经营,赢得了市场信誉。电工行业积极开展工程总包,从售前咨询、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机组运行维护保养、备件供应、主机设备与辅机脱硫脱硝改造等,实行“一揽子”、“一条龙”服务,经营效果显著。重机行业的冶金、水泥、矿山及港口码头等大型成套设备,基本上实现了成套设计、成套供货甚至工程总包“交钥匙”工程。设备维修与改造、机床、内燃机等协会以机床为重点大力推行再制造,组织产学研相关单位,积极推进绿色回收与处理、资源再利用等工作,取得成效,潍柴的发动机再制造公司,年产已达上万台。目前,上海电气、陕鼓、济南二机床等企业服务业占比已达30%以上。

五是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推进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中,行业组织将企业的关注点、企业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自觉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浙江省联合会深入市县调研,撰写的“攻高端、夯基础—做强装备制造业‘六字箴言’”,被多家媒体录用转载,产生了积极反响。福建省联合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调研了解诉求,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多家企业解决了土地使用和贷款问题,收集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项目130多项,举办对接会促进了9个项目签约。陕西省联合会组织帮助企业申报减免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款金额达5亿多元,并提出了激励龙头企业增产提速的激励办法。江苏省协会通过举办高端转型创新升级高研班、人才专场招聘会、实施人才高峰项目评审和资助服务等活动,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安徽省协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天津市协会通过举办行业高层论坛、加强横向交流合作、搭建专业配套平台等,取得积极效果。大连市协会构建了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八个工作体系平台,多方位为企业开展对口服务。中机企协、经管院充分发挥管理专业优势,为企业资源整合,增强管控与抗风险能力,以及标准化作业、信息化规划与制度建设等开展咨询服务,并开展职工技能鉴定10万余人。安全卫生协会注重于为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宣传、推广、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教育中心与教育协会在百家职业院校中开展了校企对接与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竞赛活动。同时,约有一半以上的专业协(学)会和事业单位开展了行业培训工作,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此外,多数的协(学)会及相关单位都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展会、贸易洽谈和对外交流等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影响力开展服务。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成为了实训大学生和预备工程师的平台,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整体看,经过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善用倒逼机制,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展现。一个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行业协会自觉服务、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工作平台日渐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各方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也已初步形成,为有效完成行业的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一、2013年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机械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有关部门对全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全面把握,精心谋划,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纵观全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制度、政策等有利条件以及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和风险。总体分析,机械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欧债危机仍在发酵,全球通货膨胀隐忧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强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摆脱低迷状态困难重重。国际经济组织对全球增长的预测均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宣称不排除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运行内需增长动力不足,外需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任务艰巨繁重。

从产业发展条件看,为应对金融危机抢占新的制高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实施重振实体经济政策,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形成前阻后追的双重夹击。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不仅封锁传统领域市场,亦对新兴产业层层设限,使我面临比较优势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有效应对难度加大的严峻局面。从行业自身条件看,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的科技革命酝酿突破、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我国机械工业需求增长趋缓、成本上升过快、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越加凸显。经济运行困难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落,已从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了中低速的增长区间。此外,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产品质量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艺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矛盾,已使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

正确研判形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提振信心,增强责任感。通过学习,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与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风险挑战,准确把握机械工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理清推进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布局,凝聚力量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2013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经研究,对去年年初提出的基本工作思路不做大的改动,着重在突出重点和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力争取得更大进展。

基本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坚持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落实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为抓手,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政府、服务会员、促进行业发展的能力,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全力推进“十二五”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促进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工作任务是:

1、继续把稳增长作为第一要务,引导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越是困难的时候,机械工业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团结凝聚职工坚守保工业保全局的行业理念,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自觉加强对形势政策的学习研究,认真分析新一轮发展对机械工业需求增长带来的机遇,积极探寻因政策导向与加速“四化”建设引发的市场新需求,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充分运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推进产业在产能置换和技术改造中打造新的增长点,以调结构促增长、转方式增效益。要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和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行业发展主张和发展建议,反映诉求,引导行业。真诚为企业解疑释惑,提供咨询服务。中机联将进一步充实专家队伍,紧密跟踪宏观政策走向,联合系统单位组织好经济运行会商会,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积极反映行业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并做好为企业和会员的信息服务。要千方百计做好做优各类展会、贸易洽谈、产用对接等活动,为开拓“两个市场”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促进生产经营在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增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3年国民经济7.5%的增长目标,全行业要以确保实现全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保持12%左右的目标,继续为保全局做出贡献。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战略取向与必由之路,而传统产业是产业调整升级的主战场。要坚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方针,通过不断推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与淘汰落后产能、流程再造等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要通过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高档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海洋工程、现代农业及工业机器人等装备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使高端装备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左右。要持续推进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加快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产品设计、制造、交付全新模式,提升产业链。要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大型骨干主机企业为龙头,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与上下游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各地行业组织和各专业协会要认真按照中央关于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和“四个一批”的要求,科学分析行业产能分布现状,找准各地、各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症结,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长短期需求,制定化解途径。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扩大和创造国内需求消化一批,通过增强跨国经营能力转移一批,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兼并重组整合一批,通过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下决心淘汰一批,真正使清洁高效产能得以发展,落后产能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得以遏制。各地各行业还要搞好行业发展预测,注重引导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外延式扩张,严格坚持新上项目要能够满足产能置换与增投资促消费,以此加快推动产能过剩问题解决。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行业均衡发展。中机联将继续以典型推动行业两化融合与现代制造服务业向纵深发展。将通过质量兴业、市场准入及行业自律等途径,持续改善发展环境,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要以全局观念和全球视野认真研究和切实抓好创新驱动战略问题。要继续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攻高端夯基础为切入点,以提高企业内生动力为落脚点,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要依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智力和优质资源,加快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中机联将继续与行业各方力量联手,依靠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并力争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装备自主化水平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注重坚持“开发市场、抢占高端,实施差异化竞争、拥有议价主导权”的发展导向,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资金和智力投入,培育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要进一步疏通产业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供应渠道,增强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共性技术供给和高端突破领域中的作用。同时,加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发展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健全和完善行业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宣传推广新成果新经验,促进新产品与科技成果转化。要持续推进品牌建设,2013年将继续培育推出行业优质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以此推动行业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提升。要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管理创新与人才素质提高,通过推广现代化管理企业、各类人才先进典型与加强培育等多种渠道,促进企业向更多依靠科技、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转变。今年,中机联将继续联合相关专业协(学)会,围绕落实“三基”规划,组织召开“夯基础推进转型升级”专题会议,总结工作,选树典型,研究问题,谋划对策,促进“强基工程”深入落实。将继续完善行业科技奖的评审和成果应用,加大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加工辅具标准的制定,将完成有关部门委托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前期研究”等重大课题,为政府为行业提供科技服务。。

4、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为建设生态文明履职尽责。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是建设现代化工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承诺。要围绕生产源头、制造过程和产品性能三个重点,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设计标准,加强技术改造,实施精益生产,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实现绿色制造,提供绿色产品。要按照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9%的要求,推广节能与低碳技术,采用先进工艺,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业态模式。要积极引导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大幅提升效率和可靠性,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及环保应急装备与新能源汽车,加速实现机械制造与产品环保绿色全覆盖。要在巩固现有成果和推广典型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为创建“两型”社会做出贡献。中机联将筹备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大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推进节能装备(产品)推荐及淘汰目录的实施。将组织“机电产品节能与示范”等项目课题的中期检查。将着眼于绿色发展与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节能环保装备、污染防治、新能源装备、机械产品再制造等领域标准的制定,服务于机械工业“两型”体系的建设。

5、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提升行业国际化水平。按照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目标要求,从构建体系入手,加快行业国际化水平提升。要坚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引进来”的质量效果。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并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品牌,融入全球化产业链高端,推进开放型经济结构优化。要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创新合作模式,在加强交流、继续办好各类展会和贸易洽谈活动的基础上,开辟合作新渠道,培育开放新高地,拓展贸易新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范围的资源和产业分工整合,为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条件。要加快提升标准化内在质量,推进引导采用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争取和扩大国际标准制修订话语权。要积极构建产业预警工作体系,为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保障。要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国际相关法律规则的学习培训,增强国际化观念,提高理论及认知能力。加强对国际化运营实践的研究总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的构建,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国际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中机联将适应形势变化,继续在产业进出口政策建议、外事专题讲座和相关业务培训等方面做好服务。

6、继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发展新需求服务新期待。新的一年,行业经济形势严峻,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要继续坚持行业发展与自身建设并重的原则,以行业发展促进自身建设,以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要继续强化科学民主办会原则,加强基础管理,规范运作流程,提高执行力、凝聚力。要继续强化各种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整合资源,扩大优势,开拓服务。要继续强化内部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市场化运作与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奠定自主发展基础。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继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在抓落实、抓创新、抓实效上下功夫。要对重点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要求,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落到实处。要主动适应形势,应对挑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革新工作内容方法,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要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认真加强对工作目标的考核检查,追求优质、务求实效。要继续强化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方向、管全局、议大事、抓大事,保持清正廉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协(学)会都要按照品牌协会的标准,在新的一年里,在自身建设中迈出新步伐。中机联将借管理提升活动的契机,按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愿景目标,进一步加大内部改革与管理提升力度,加快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今年,中机联还将与人社部联合启动行业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将着手筹备中机联的换届工作,这些都是行业和中机联的大事,我们将全力做好。

同志们,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已经开启,新年新风新面貌。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攻坚战中,创新开拓,锐意进取,为开创机械工业发展新局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王瑞祥会长:保持机械工业发展基本盘 为稳增长保全局多做贡献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王瑞祥会长在工信部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保持机械工业发展基本盘 为稳增长保全局多做贡献》,文章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进行了解读。 现将全文刊发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今年是我国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是机械工业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不稳三重压力,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下行压力加大。近期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提出了18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更好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将认真贯彻落实。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机械工业作为“大国筋骨”,关系宏观经济大局稳定,关乎国防建设和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同时,产业规模、装备能力不断增强,增加值、营业收入等经济规模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均在20%以上,其地位作用举足轻重。2021年机械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力稳增长、夯基础、补短板、促升级、增效益,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0.4和0.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总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实现贸易顺差31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机械工业的平稳发展为支撑全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机械工业也面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投资减弱等下行压力和困难挑战,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任务艰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综合性行业组织,将引导全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保全局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摆在首位,与实施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相结合,积极推动落实《若干政策》,努力做好机械工业稳增长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全面辩证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重点聚焦化解经济风险、扭转经济下滑态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二是加强行业监测调度。围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加强调研和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重点针对用能、订单、就业、资金、应收账款等热点问题,及时做出研判预判,推动有关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对接协作,针对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的突出问题,加强协同应对。 三是全面实施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实施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强弱项、补短板、锻长板、提能力,扎实推进“两化”攻坚取得实效,为稳增长赋能。加强与各专业领域协同,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数字化转型,大力开发高端产品和先进装备,积极开拓新市场,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加强国际疫情形势和海外市场的预判预警,提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巩固海外阵地和开拓新市场的思路举措。充分运用“一带一路”、外建工业园、自贸区等载体和国际性展会、专业性论坛等服务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产能合作,促进双向贸易投资,提升机械工业国际化水平。 新的赶考路上,机械工业将传承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秉承产业报国的初心使命,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详细]2022-03-11 14:32

全国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会在京召开

9月8日,中国机械联组织召开“全国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会”。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详细]2021-09-09 11:1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王瑞祥会长一行莅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调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详细]2021-07-16 09:39

中机联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9年9月12日上午,中机联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交流会在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召开[详细]2019-09-17 10:48

王瑞祥:勇于担当 不辱使命 努力打造机械工业精品工程

在《中国工业史》机械卷编写工作专题会议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工业史》机械卷编委会主任、主[详细]2019-07-12 11:3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