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机会窗口即将到来

2012/12/21 11:28中国证券报

从长期来看,由于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增速的平稳回落,既为我们保证就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同时也恰恰是利用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工业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质量效益提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机会窗口。

工业增长面临潜在风险

从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增长的前景看,可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风险。

首先,工业经济潜在增长率向中速阶段转换。近十年来,我国工业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1.7%。工业的长期高速增长固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缺乏动力进行调整转型。

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工业的潜在增长率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估计2012年-2015年工业潜在增长率将处于7%-8%的增长区间,2016年-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6%-7%的增长区间。

辩证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增速的平稳回落,既为我们保证就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同时也恰恰是利用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工业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质量效益提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机会窗口。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无法再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力两个要素的高投入来维持,工业增长必须从依赖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宏观指标缓中趋稳与微观主体仍然困难。尽管重工业生产、发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等多项反映未来趋势的先行指数出现回升,工业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格局进一步明确,但从微观环境看,企业产销率下降、产成品库存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企业债务增加,资金链趋紧,经营风险加大,贷款的不良率和逾期率双双上升。信用风险开始从船舶、钢铁等困难行业向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光伏、风电、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扩散,并呈加速扩散的势头。

在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趋势难以逆转的大环境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在2013年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当前中小企业的收缩状态成为经济企稳回升的短板。尽管国家出台的多项扶持中小企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还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宏观指标缓中趋稳与微观主体仍然困难的背离问题,防止工业企业陷入无利润增长的困境。

第三,工业出口增速下滑与工业出口竞争力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欧债危机的“震源”仍没有得到解决,美国“财政悬崖”危机存在爆发可能,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仍将维持低位缓升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制造”的出口价格优势被削弱,我国工业出口的竞争力出现下降趋势。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经持续小幅下降。近两年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额下滑,不仅仅是因为欧盟需求下降,更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相对下降的结果。因此,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比工业出口增速下滑更值得关注和警惕。

第四,投资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根据IMF的测算,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实体经济很可能会经历艰难的去产能过程。由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同时负债率持续上升,一些重化行业的大型企业高负债高投资累积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很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危机,进而将影响到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产能过剩问题所反映出的深层矛盾,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在投资率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效率却在不断下降的问题。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来看,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已经由1997年2-3倍下降到了2010年、2011年的5-6倍。2011年我国每1亿元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仅提高了0.216亿元。因此,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应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速基础上追求较高的投资效率。

扩大国内需求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据测算,未来GDP年均增长速度只要保持在7.2%就能实现此目标。因此,这一目标的出台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将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问题。

针对当前工业以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要素投入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明年工业发展可循“稳增长有支撑、转方式有动力、调结构有进展、促融合有手段、控风险有准备”思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转型升级。

第一,推进和落实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以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的政策,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第二,深化技术产品应用,提升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利用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终端应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积极迎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为防止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应加快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宽带中国”计划,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全产品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第四,切实提升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与保效益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时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工业投资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工业的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着力把我国工业发展调整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第五,防控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预警和风险管控工作。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当中、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要高度警惕外需萎缩、内需收缩双碰头环境下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为工业企业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多管齐下加强现代商业体系信用建设,着力促进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做好管控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Anny

文章关键字工业经济 结构 调整
相关阅读

【新中国70年】图说工业经济七十年 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详细]2019-09-24 19:33

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有所改善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官网消息,8月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2019年上半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中机联执行副会长陈斌简要分析了上半年行业运行概况后指出,行业发展稳步推进,但问题和压力依然存在。综合分析,2019年机械工业全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和压力虽然较大,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初步预计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将比较平稳,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进出口贸易保持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机械工业承压前行。年初开局低迷产销延续上年回落趋势,3月有一定回升,4月之后又有所波动,产品产量出现分化、效益指标降幅收窄、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价格指数低位徘徊。除个别行业波动较大外,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展望下半年,随着推动深挖国内市场潜力、拓展扩大最终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落细,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有所改善、企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但要看到,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困扰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明显改善,全年实现平稳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详细]2019-08-09 10:07

湖南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实现转型

今年上半年,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工程机械等行业企业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从中联重科的产业布局而言,高空作业机械是中联重科实现转型提质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聚焦点。(来源: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详细]2019-07-22 13:38

谭旭光:将中通客车打造成为聊城市工业经济的一面旗帜

7月16日上午,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来到中通客车,慰问奋战在“大干三季度,向新中国成立[详细]2019-07-16 14:35

工业经济热点问题:保持定力信心 迈向制造强国

工业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筋骨,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重构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创新为驱动,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契机,我国工业经济正呈现出新态势,向好因素逐步聚集,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如何看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制造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向好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在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中,不断提升经济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诸多指标中,投资增速是亮点之一。苗圩说,今年1~8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快3个百分点,实现了2016年3月份以来最快增速。 “今天的投入将带来明天的产出。”苗圩说,这些支撑了工业稳定向好的运行态势,也表明了企业、产业和社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良好预期。 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彰显着结构转型的步伐。苗圩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5.1个百分点。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苗圩说,中国制造结构调整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重视研发,紧盯市场,变革机制,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拥抱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融合态势显现。苗圩说,截至目前,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3%,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催生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苗圩说,尽管在科技等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经济运行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利用好内需潜力,释放制度优势,就能将不利变为有利,推动中国制造发展进入新的平台。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发展信心 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才不会迷失方向。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未来经济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 苗圩认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巨大的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等为中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长期向好的工业经济基本面、持续推动的创新转型成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压舱石和动力源。 苗圩认为,就近期而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企业、产业的影响有限。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大回旋余地,有韧劲、有能力克服现在遇到的困难,有底气、有信心化危为机。 “我国将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针,切实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化。”苗圩说。 近期,稳预期、提信心的举措正不断发力。苗圩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推动制造业“双创”发展。 在企业减负方面,苗圩说,要发挥好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确保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开展涉企保证金专项检查等,将企业减负落到实处,同时将在全国选取20多个城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产融合作试点,促进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苗圩说。 坚定对外开放 合作谋求共赢 一个开放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必将推动相关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唯有合作共赢才能通向世界更好的未来。 “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但我们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苗圩说,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我国降低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在一般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放开了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制造业外商准入的门槛,并制定出了对外资开放时间表。与此同时,我国较大幅度降低了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在,我国关税总体水平低于发展中经济体总体水平。随着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我国还将分年度、分期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水平。”苗圩说。 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相信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苗圩说。[详细]2018-10-08 09: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