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明年工业经济有望稳定增长

2012/12/14 10:40中国证券报

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稳增长”主基调下,各种扩内需政策陆续展开,促进了投资快速稳定增长,并带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整体回升,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预计全年工业增长略高于10%。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需萎缩局面难以明显好转,同时由于要素投入增长放缓,工业投资效率下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三大需求走势分化

2013年,拉动工业增长的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将呈现投资趋稳、消费趋软、出口趋缓的态势。

投资方面,方向明确且作用犹存。今年以来,由于受房地产调控和外需疲软影响,工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呈回落态势。房地产过去几年的泡沫化发展对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此轮房地产调控周期将会超过以往。同时,房地产投资和出口等相关需求的下滑进一步凸显了工业产能过剩压力,这将严重制约制造业产能扩张,因此2013年制造业投资增速相比今年可能会进一步回落。在工业投资扩张面临下滑压力的情况下,未来政府刺激投资的重点很有可能会转向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而推动基建投资和社会服务业投资有所增长。

此外,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增速自今年5月份以来逐步回升且目前保持在相对高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可能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在“外虚内疲”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3年虽然大规模投资的基础不复存在,但考虑到国家宏观“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房建设等将会稳步推进,2013年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在2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8.5%左右。

消费方面,内生性趋强但增速趋缓。受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房地产限购、汽车限号摇号等政策调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消费增速维持在低位震荡。虽然物价持续低速增长、个人所得税政策逐步调整以及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等因素都将导致消费的内生性趋向增强,但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尚需时日,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难以确立。综合来看,2013年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将保持小幅增长、略微趋软的态势,预计消费增速将保持在14.5%左右。

出口增速将保持在低位。从外部来看,美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将支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而欧洲经济的持续下滑和新兴经济体的放缓将影响我国出口的整体表现;从内部来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要素价格改革和环境保护加强等供应面变化将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产业竞争力和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除上述因素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外需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疲软状态,未来已无法作为支撑工业增长的稳定力量。展望2013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将低位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缓态势,但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保持在6.5%左右。

综合来看,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效应、2012年的基数效应等因素,结合我们的预测模型,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在10.5%左右,我国工业经济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基本稳定。

工业增长发展形势错综复杂

一是轻重工业结构失衡问题虽有所缓解,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受投资拉动影响,我国重工业比重过大,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较为严重。2000-2011年,轻工业产值比重由39.8%下降到28.2%,重工业则由60.2%上升到71.8%。但2012年以来,重工业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轻重工业增速出现倒挂现象,重工业增长的下滑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预计2013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倒挂现象仍会持续,轻重工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较大。预计2013年,国内外需求增长依然乏力,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要素成本上升趋势仍将延续,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身处竞争激烈的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传统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以及国内劳动力、融资、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持续攀升的压力。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领域中的一些趋势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如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面临阶段性困境,外贸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逐步显现,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出现阶段性明显反弹,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和关注。受成本上升延续、外需回升艰难等因素制约,2013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和创业型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压力将持续加大。

三是行业经济运行仍将延续分化态势,重化工业的困难仍将持续。受资源能源约束、投资效益下滑、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活力较弱等因素影响,钢铁、船舶等重化工业的困难仍将持续,效益提升难度较大。

2012年以来,受国际需求持续萎缩和国内行业投资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装备工业生产较去年增速明显回落,并首次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装备工业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由于高端产品缺乏、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船舶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仍较突出,汽车消费将依旧受到一些制约,自主品牌轿车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将延续。2013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缓中趋稳,增加值全年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

今年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今年1-9月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5%,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0%左右。预计2013年,原材料工业整体将稳定增长,行业发展分化势头减弱,钢铁行业继续微利运行,石化行业将平稳运行,有色行业将缓慢增长,建材行业将稳定增长,稀土行业将健康发展,新材料行业将快速增长。

今年我国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内需增速回落。展望2013年,随着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内需增速结构性回升,出口形势将有所缓解,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会出现小幅回升。

四是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趋缓,中西部地区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从地区看,由于各地区所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增速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即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呈中低速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呈快速增长态势,且这一趋势在2013年将持续。

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因此对出口和消费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实力较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动力呈趋弱态势。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预计2013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势将继续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动力较强,2012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其中半数省份投资规模超万亿。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投资驱动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提升空间,预计201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3%左右。

责任编辑:Eason

文章关键字工业经济 工业增长
相关阅读

【新中国70年】图说工业经济七十年 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详细]2019-09-24 19:33

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有所改善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官网消息,8月8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2019年上半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中机联执行副会长陈斌简要分析了上半年行业运行概况后指出,行业发展稳步推进,但问题和压力依然存在。综合分析,2019年机械工业全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和压力虽然较大,但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初步预计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将比较平稳,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左右,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及进出口贸易保持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机械工业承压前行。年初开局低迷产销延续上年回落趋势,3月有一定回升,4月之后又有所波动,产品产量出现分化、效益指标降幅收窄、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价格指数低位徘徊。除个别行业波动较大外,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展望下半年,随着推动深挖国内市场潜力、拓展扩大最终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落细,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有所改善、企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但要看到,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困扰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明显改善,全年实现平稳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详细]2019-08-09 10:07

湖南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实现转型

今年上半年,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工程机械等行业企业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从中联重科的产业布局而言,高空作业机械是中联重科实现转型提质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聚焦点。(来源: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详细]2019-07-22 13:38

谭旭光:将中通客车打造成为聊城市工业经济的一面旗帜

7月16日上午,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来到中通客车,慰问奋战在“大干三季度,向新中国成立[详细]2019-07-16 14:35

工业经济热点问题:保持定力信心 迈向制造强国

工业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筋骨,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重构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创新为驱动,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契机,我国工业经济正呈现出新态势,向好因素逐步聚集,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如何看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制造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向好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在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中,不断提升经济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快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诸多指标中,投资增速是亮点之一。苗圩说,今年1~8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比去年同期快3个百分点,实现了2016年3月份以来最快增速。 “今天的投入将带来明天的产出。”苗圩说,这些支撑了工业稳定向好的运行态势,也表明了企业、产业和社会对我国制造业的良好预期。 高技术制造业的表现彰显着结构转型的步伐。苗圩说,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5.1个百分点。电子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苗圩说,中国制造结构调整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重视研发,紧盯市场,变革机制,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拥抱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融合态势显现。苗圩说,截至目前,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73%,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催生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苗圩说,尽管在科技等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经济运行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利用好内需潜力,释放制度优势,就能将不利变为有利,推动中国制造发展进入新的平台。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发展信心 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才不会迷失方向。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为未来经济工作指明重心和方向。 苗圩认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巨大的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适应全球标准的品质保障体系等为中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长期向好的工业经济基本面、持续推动的创新转型成为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压舱石和动力源。 苗圩认为,就近期而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企业、产业的影响有限。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大回旋余地,有韧劲、有能力克服现在遇到的困难,有底气、有信心化危为机。 “我国将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针,切实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化。”苗圩说。 近期,稳预期、提信心的举措正不断发力。苗圩表示,下一步将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推动制造业“双创”发展。 在企业减负方面,苗圩说,要发挥好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确保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开展涉企保证金专项检查等,将企业减负落到实处,同时将在全国选取20多个城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产融合作试点,促进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苗圩说。 坚定对外开放 合作谋求共赢 一个开放的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必将推动相关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谋求自己的发展,唯有合作共赢才能通向世界更好的未来。 “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但我们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苗圩说,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我国降低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门槛,特别是在一般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放开了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制造业外商准入的门槛,并制定出了对外资开放时间表。与此同时,我国较大幅度降低了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在,我国关税总体水平低于发展中经济体总体水平。随着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我国还将分年度、分期不断降低进口关税水平。”苗圩说。 在继续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相信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苗圩说。[详细]2018-10-08 09: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