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基”明年或将复苏 工程机械回暖有望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飞速发展与中国“铁公基”投资拉动密不可分。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投入持续增长造就了工程机械行业的“黄金十年”。然而在2010年下半年后,三大项目建设乏力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2012年已接近年尾,工程机械行业依然在处在寒冬之中。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如何?2013年能否会有改观?关注“铁公基”发展趋势或许能够得到最为准确的答案。

“三道金牌”追加投资铁路建设

5160亿元——5800亿元——6100亿元——6300亿元!铁道部分别在7月、9月、10月接连追加投资规模的力度,不但总额增长幅度达到了22.09%,其中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比,也从年初的78.6%跃升到了81.9%。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分别达到4252亿元和3618亿元,虽同比下降0.9%和1.5%,但较1~9月的-12.9%和-15.81%有了进一步的收窄。单季看,9月份国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726.58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增长52.7%;其中基础建设投资642.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1%,环比增长63.8%。10月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11%;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98亿,同增240%,环比增长9%。从这些可喜的数据来看,很明显,铁路投资的复苏正在进行中。在今年 9月,发改委的一系列政策震动市场,共有25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陆续获批。其中,太原、兰州、广州、沈阳、厦门和常州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批,哈尔滨、上海等城市的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也获得通过。这些规划的投资总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11月14日,铁道部再度放出重磅消息,其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动车组的招投标事项已进入工作日程,估计年内将启动相关招标工作,招标量约350~400列,预计招标金额400亿~480亿元。这是继2010年以来,铁道部首次组织的动车组招投标工作。尤其是去年“7.23”动车事故以后,动车组招投标的首次破冰,其意义显然非同寻常。“这意味着,铁路建设真的回暖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铁路专家最近向媒体表示。

公路投资回升略滞后 看好未来趋势

今年公路建设需求处于调整状态,在现有规划水平上,可新建的项目并不多;加上政府宏观调控、货币紧缩,政府资金不足;公路招投标迅速下滑。关于未来发展,有关专家则认为,我国公路里程数虽然很大,但是人均下来还是少,需求依然非常大。交通部已经在调整规划(里程数是要增加的),相信新政府上台后也会有新的基建计划。“十二五”要求放缓投资、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但是真正落实很难、保增长还是需要投资来过渡。并且目前我国公路、港口资源人均量还是很少、处于低端水平,相信持续性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将会在3-5年内释放出来。

明年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加大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福布斯举办的论坛上表示,明年基础设施投资仍将支持经济增长。彭文生认为,经济三季度应该见底企稳,属于温柔的拐弯,见底以后,预计四季度有一个回升,到明年将会呈现出经济复苏,预测今年GDP增速为7.6%,而明年温和复苏后将达到8%左右的增长。他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经济演变的重要现象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大幅加快,是对房地产投资的放缓有一个明显的抵销的影响。“过去几个季度,经济增长下滑的驱动力量就是国内的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在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的前提之下,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明显上升。

由此可见,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项目共同持续推动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盛况短时期内将不再显现。然而,明年铁路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柳工“经典神机”为印尼雅万铁路建设保驾护航

结束马来西亚四天的走访行程之后,柳工总部一行人员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站--印度尼西亚万隆。“千岛之国”[详细]2019-10-14 11:11

闪耀戈壁滩 徐工旋挖钻机助力新疆铁路建设

在和田的戈壁滩,熠熠闪耀着两台“徐工金”,助力新疆和若铁路线S1标段的建设。 徐工旋挖钻机助力新疆[详细]2019-08-05 18:16

年产300万吨砂石骨料生产线项目全力支持川藏铁路建设

据中国砂石协会介绍,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重大项目签约四川天全县。该项目预计投资13亿元,新建一条日产[详细]2019-06-12 11:25

雄安新区两岁了 铁路建设加力提速

今天,是雄安新区两周岁的日子。新区设立后,一系列铁路交通建设加力提速,助力着雄安新区与外界的联通。从[详细]2019-04-02 16:25

今年中国铁路建设投资8500亿元 新开工里程比去年增加45%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已经确定将2019年的铁路建设投资提高到史上最高水平的8500亿元。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期出台的年度建设计划,2019年新开工铁路里程预计达到6800公里,比上一年增加45%。其中高铁开工里程将控制在3200公里,较上年减少20%,但由于穿越山区、多隧道的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即将开工,总的投资额预计将有大幅增长。此外,新开工的线路还包括连接湖南、江西两省和川渝之间的铁路,以及连接雄安新区和河南商丘之间的高速铁路。 英国《每日邮报》关注到,中国正在开发世界上第一批自动化驾驶的高速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可达350公里/小时。运行于北京至张家口间的复兴号动车组有望率先实现自动驾驶。这套自动驾驶系统于2018年7月至9月间在京沈高铁上进行了测试,总试验里程超过18.6万公里。 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12月25日,连接中国东部风景秀丽的杭州和黄山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该铁路穿越一系列著名景点,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黄山、杭州西湖和浙江省风景如画的富春江和千岛湖。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杭州和黄山之间的旅行时间,最快的列车仅需要1小时26分钟。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中国首条按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 10年来,中国高铁在路网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8年底,中国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近3万公里,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基本成型。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联通覆盖了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已开始兴建的川藏铁路将成为连接以拉萨为核心的西藏地区与内地西南地区的高速铁路大通道。 10年来,中国高铁在引进、借鉴、吸收德国和日本等先发国家技术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以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为核心的完整的高速铁路移动装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专门面向中国铁路总公司需求,定制研发了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在管理控制上,中国也对应地自主研发了能够适应不同线路需要的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10年来,中国已经具备了满足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的产业化能力。目前,中国中车的高速列车装备制造能力全球第一,以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建设能力也在世界首屈一指。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具有诸多优势。一是普适性强。中国国土辽阔,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种类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世界上路网最复杂、运营与服务需求最复杂的高速铁路网络。中国的国情、环境、需求和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满足中国的需求就能够满足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需求。二是自主化程度高。目前,除了极少数的关键零部件仍然需要进口,几乎所有的配套都能在中国国内解决。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完善的高铁产业配套体系。三是技术体系完整。中国高铁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400公里全覆盖。四是中国高铁具备强大的建设和运营大规模路网的能力,在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有着成本优势。五是中国高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配套的、体系完整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这个体系的规模和布局在全球独一无二。因此,从体系上看,中国高铁可持续能力最强。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步入世界领先者行列,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我们也就无法借鉴全球积累的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形成了对高速铁路的大规模的、紧迫的、持续的需求。在需求牵引下,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中国铁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积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能力和体系化配套能力,具备了支撑高铁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针对高速铁路这一重大科技产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能够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来协同联合攻关。在把高铁搞好的使命感召下,参与高铁科技创新、建设、运营的队伍不断奋斗,共同铸就了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跨越式发展后,中国高铁仍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中国高铁需要夯实过去不太踏实的技术基础,补足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短板,在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进一步取得突破。 在已经形成大规模路网的基础上,中国高铁要能够在科技进步的支撑下,更好地适应中国日益丰富的出行需求,不断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充分地利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技术,让中国高铁更绿色、更智能、更便捷、更经济。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高铁应当更多地考虑目的国的需求、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运营需求等因素,进行适应性的研发,充分发挥中国高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带动作用等优势,在输出高铁技术、能力等方面更创佳绩。[详细]2019-01-28 14:2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