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或因四万亿已经错过最佳时间

2012/11/19 08:55中国网

进入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发达国家方面,欧元区短期内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美国在经历次贷危机的冲击之后,失业率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等国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持续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一方面,根据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温和放缓的趋势,多项指标仍趋于乐观。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传统的三大贸易伙伴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中国对外出口贸易明显受阻。国内众多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利润下降、资金链濒临断裂等局面,普通居民的实际生活感受也与宏观经济数据所体现出来的含义相悖。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矛盾的现象“宏观软着陆,微观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宏观经济基本实现软着陆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危机愈演愈烈。2011年,外需下降的影响日趋明显,加上此前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的刺激效应开始逐渐消退,GDP增速随之开始滑落。2012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是在GDP增速回落的同时,CPI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1-10月份中,大部分月份的CPI数值在2%-4%的范围内波动,较好的保持了低位运行的态势。

综上所述,与过去动辄两位数的增速相比,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有明显回落;但从国际层面看,中国经济依然是“万绿从中一点红”。与此同时,在GDP增速下调的过程中,CPI并没有随之上涨,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实现软着陆。

微观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

然而,微观经济却面临着“硬着陆”的风险。

首先,从某些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数据来看,进入2012年以来,不但下降趋势得到延续,且下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月平均,PPI同比下降1.5%,其中9月份PPI大幅下降3.6%,创下35个月新低;8月、9月中国官方PMI数值分别为49.2和49.8,连续两个月低于50荣枯线。9月份和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9.2%和9.6%,比起2006~2007年动辄18.5%的增加值,已是腰斩。这些数据说明当前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利润空间被挤压,在日常经营中感受到的生存压力远远大于宏观数据所折射出的情况。

其次,钢铁、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多个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部分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2009年,为了保证GDP的持续增长,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在“越生产越亏损”的情况下依旧开足马力,使得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进入2012年以来,部分行业一直面临着艰难的“去库存”过程。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钢铁业、纺织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为代表的传统出口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外需骤然下跌。最终表现为企业利润大幅滑落,有些行业利润锐减,盈利较2011年低了一个数量级,而还有部分企业前三季度全行业亏损,严重抑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最后,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关停并转现象严重。2011年底,“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一命题甚嚣尘上,许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的中小企业此时纷纷倒闭。多个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如温州,东莞等地区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其中加工制造类中小企业关停并转现象最为严重。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外贸企业中,部分企业仅能依靠出口退税来获得利润。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营日益困难,融资难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宏观微观不一致的三大原因

之所以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表现出的情况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央及地方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进行了大规模投资。然而,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了“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型国有企业。因此虽然在宏观层面上减缓了经济下滑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最终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濒临倒闭。

第二,央行在2009和2010连续两年放出天量信贷以刺激经济,而两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真正流向中小企业。但是,流动性的大量释放使得中国自2010年底开始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为调控逐渐攀升的物价指数,央行开始收缩银根,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更是一度出现“每月一提”的现象。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最终纷纷破产。

第三,为保证GDP的相对高速增长,4万亿财政投资计划大部分投向了产能过剩行业。如此一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迫推后,产能过剩行业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了拉动GDP增长的主力军。最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陷入了越发被动的局面。

多管齐下助推经济“软着陆”

调结构比保增长更重要,多管齐下助推软着陆的真正实现。1997年,中国政府通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GDP和CPI“双高”的状态中走出,在保持GDP8%的增速下将CPI控制在4%左右,成功实现软着陆。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中国面临一系列全新的课题。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必须要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但宏观经济软着陆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终完成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软着陆并不必然对应着微观经济硬着陆,尤其在中国宏观经济战略转型阶段更是如此。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CPI和PPI的数据,分别为1.7%和-2.8%。加上此前公布的10月份50.2的PMI数据可以看出,9、10两月经济已经开始回暖,2012年全年中国经济总体呈现三季度全面触底,四季度微弱回升的局面。但是,受前三季度的影响,2012年GDP“保8”无望,进出口增速也基本无“保10”可能。2012年,要真正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中国经济仍需华丽转身。

首先,应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高GDP的质量比增加GDP的数量更重要。同时,通过调整不合理的GDP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适时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对外投资,改变当前过度倚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应在与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各项合作,实现南南合作,南北共赢。同时,通过加大对外投资转移当前国内的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保证战略资源的供给安全。

第三,应该全面放松管制,打破垄断,让利于民。应通过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向,鼓励民间资金投向竞争性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提高产业效率与服务质量,解决现存的“挣钱的不让干”与“让干的不挣钱”之间的矛盾。

最后,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减税让利,藏富于民,切实推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了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了“顶层设计”。因此,应切实推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扭转政府收入占比过大的局面,提高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应加大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更好地发挥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培育中国的中产阶级,推动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工程机械巨头半年报预增惊人 宏观经济暖意直透纸背

穿过迷雾与寒冬,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它的好时光。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低谷与危机,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们格外珍视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7月17日晚,三一重工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9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65亿元至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1亿元至36亿元左右,同比增91.82%至106.58%。 三一重工同时预计,2019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为66亿元至71亿元,同比增89.51%至103.87%。 这一净利成绩,基本超越了三一重工2018年全年水平。 年报显示,2018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突破558亿元,同比增45.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1亿元,同比增192.33%。 实际上,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度已经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能力。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已经突破212.9亿元,同比增7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超32.2亿元,同比增114.71%。 另一家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中联重科同样走出了新格局。 中联重科7月13日公告,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24亿元至27亿元,同比增171.71%至212.42%。 这是中联重科在已经售出旗下环卫机械板块——中联环境后取得的成绩,如若模拟算上环卫机械板块,中联重科的营收、净利指标将创出更好水平。 2017年5月,中联重科公告将中联环境80%股权出售给盈峰控股等,合计作价116亿元,中联重科当时保留了中联环境20%股权。2018年,盈峰环境宣布收购中联环境100%股权。 “我们认为,受下游行业需求复苏、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替代效应等等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好时候,当然,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在其中的转型升级作为同样重要。”一位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公告来看,宏观经济暖意与微观企业革新等多重因素共同助力了工程机械行业新发展。 中联重科表示,业绩向好首先源于大环境“喜人”,国内房地产和基建等下游行业需求走强,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公司混凝土设备、起重设备等产品订单和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小觑,中联重科表示其核心产品混凝土泵车、塔式起重机、工程起重机等4.0系列产品市场覆盖率增加、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公司继续严控各项成本费用,期内销售规模增长,费用率同比下降较快。 三一重工则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设备销售保持高速增长,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具体来看,三一重工将增长原因分为5大类:其一,由于基建需求拉动、国家加强环境治理、设备更新需求增长、人工替代效应等多重因素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其二,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其三,公司主导产品具备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其四,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制造,经营质量、经营效率、人均产值持续大幅提升;最后,成本费用有效控制,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详细]2019-07-18 09:38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态势未改变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点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 有关专家表示,尽管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持续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当前,仍应抓紧落实好既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做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不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间 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虽然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点之上,且为2018年11月以来的次高点。 从13个分项指数看,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均上升,指数升幅在0.6至2.1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4个百分点之间。 “从分项指数来看,市场供给和需求增速小幅回落,但仍处于相对较好水平,外部需求趋于改善,企业采购继续扩张,市场价格结构优化。”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4月份,制造业产需稳步扩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1.4%,虽比上月回落0.6和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一季度均值1.1和0.8个百分点,均处于近7个月以来的较高景气水平,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拉动生产平稳增长。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领跑。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9%,高于制造业总体2.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升势。其中,本月新订单指数升至10个月高点,为56.2%,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价格指数看,4月份,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升至52.0%,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为6个月高点。两个价格指数差值连续两个月缩小,表明相关行业企业利润空间有所改善。值得关注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价格指数升幅最大,均位于65.0%以上,且出厂价格指数明显高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分企业规模看,4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制造业总体0.7个百分点,是制造业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8%,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为6个月高点,特别是生产指数为51.2%,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减税降费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表明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增长态势。 在构成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投入品价格指数环比有所上升,升幅为0.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指数环比持平;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销售价格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有所下降,降幅在0.5-1.7个百分点之间。 赵庆河分析说,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总体上保持稳步扩张。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基本面总体向好。其中,航空运输、邮政快递、住宿、电信、租赁及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企业业务总量增速加快,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今年以来,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0%,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3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市场发展继续保持乐观态度。 从建筑业看,4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有所回落,但仍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为60.1%,表明随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以及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建筑业呈现快速增长。从市场需求看,在上月快速扩张的基础上,本月延续扩张势头,新订单指数为54.6%,近期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4月份,商务活动指数虽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4个月保持在54%以上,表明非制造业持续增长动力依然较强。 继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4%。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为二季度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4月份制造业供需增速虽然小幅回落,但经济保持扩张状态,外部需求和市场价格均有积极变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 从综合PMI看,4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1%和54.3%,环比均有所回落。 总体来看,尽管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已经连续4个月稳定在54%以上,非制造业保持稳健较快运行,行业活动保持平稳有序,假日消费拉动效应继续显现,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属于一季度需求释放后的正常回调。随着节日消费临近和天气好转,投资与消费相关活动有望回升,非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不过,从制造业看,3月份PMI指数明显回升后,4月份PMI指数出现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初现企稳迹象后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 文韬指出,当前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值得关注的是:一、从业人员指数偏弱,连续4个月处在48%以下,最近5个月以来,除了3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以外呈持续回落态势;二、装备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与此相应,大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增速趋缓,指数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建议,当前,应抓紧落实好既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做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不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详细]2019-05-06 14:4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辐射周边 带动宏观经济发展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并向各地区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配合,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共计十一章,四十一小节,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布局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同时也标志着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有学者提出过建设大湾区的设想,当时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港商在广东地区乃至全国进行投资已颇为寻常,而且由于粤港澳彼此相邻,多年以来三地都保持着相似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随着上世纪末香港、澳门的陆续回归和“一国两制”的施行,粤港澳三地区的经济、人文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越来越呈现出融合之势,这也为如今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粤港澳地区已经取得了令人为之侧目的发展,如今仅从经济总量来看,即便相比国际顶尖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毫不逊色,加之粤港澳地区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其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布局来看,涉及“2+9”个地区,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包括深圳市、广州市在内的珠三角九座城市,通过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以完成11个城市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达到粤港澳地区整体发展的目的,并以此辐射周边,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具体而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发展各有侧重,将城市优势继续做优做强是发展的原则所在,香港致力于打造“国际大都会”,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和深圳则是“国际都市”和“创新创意之都”的城市定位。 从《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来看,发展速度是本次粤港澳规划中一大亮点。《规划纲要》提出,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到202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规划,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这样的落地见效速度是以往各种规划中比较少见的,要知道,近期目标完成时间的2022年距离今时今日仅有三年的时间,不过在两万余字的《规划纲要》中,也有着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细化措施,由此可见完成目标的时间设置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切实可行的。此次《规划纲要》的印发,正是对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政策落地见效能力都提出要求,全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虽说2022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显得略显紧张,但在《规划纲要》的全文中,并没有提出量化的衡量目标,比如增速和总量指标,这给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也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即提出了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却丝毫没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存在,而是以此完成战略布局和发展,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共荣发展。 科技创新力量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倚靠,“创新驱动、改革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各大经济体发展的共识,而粤港澳大湾区想要成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湾区,也离不开创新驱动的力量。在《规划纲要》中,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创新科技走廊建设,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多次反复强调,无不透露着科技创新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大湾区的规划出台之前,珠三角地区就一直是国内高精尖技术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次大湾区的建设,也将集中优势力量,希望助力粤港澳地区的科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并培育出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之香港地区发达的金融业以及澳门地区发达的服务业,金融创新、服务业创新的前景也可进行展望,以此期待完成产业融合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下经济新常态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一国两制”基本原则的新尝试。毫无疑问,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知道,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国内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以及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都是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所在,也正如《规划纲要》中也包含着“防范化解风险”的内容,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尤其是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抓住机遇,完成建设好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目标,并以此辐射周边,带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详细]2019-02-20 09:36

宏观经济形势怎样?经济是否有活力?“挖掘机指数”有话要说

9月28日,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根云可视化大屏上正显示大数据研发统计。见习记者[详细]2018-09-30 09:49

新的宏观经济对策核心是稳中取胜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应该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化解当前中国经济中的稳增长、去杠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三元问题。正如会议指出的,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里两个新提法,就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做好六稳工作。 而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是以三个方面为背景的。一是中美贸易战已经启动,这将对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巨大影响与冲击。这不仅会导致相应商品的重新定价,也会导致已有的供应链重组。这些都会对就业、外贸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二是从7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上升,固定投资下降。三是整个国际市场急剧变化。所以,面临着这种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环境,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点应对之策。 确实,面临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势,肯定要采取新的应对之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判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经济形势。比如,中美贸易战开始,那么我们就得确定,中美贸易战打起来到底会对中国经济有多少影响?根据国际大投行的计算,中美贸易战完全开打,最坏的结果会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会直接减少GDP0.3-0.6%。间接的影响会冲击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及相应的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调整。比如,美国一家生产智能家庭气候控制系统的企业,原本由中国进口恒温器等零部件,因贸易战要征收25%额外关税,已经决定自行在美国设厂生产,以避开贸易战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它会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就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如何来估算这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如何让这场贸易战的损失最小化,应该是最为重要了。 如何来评估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从上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是出口增长,其增长都在放缓。但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吗?应该进行更仔细的分析。而这种增长减弱或放缓,主要是指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减少。所以,这次的应对对策就是重新增加对基础设施投资,重新加大力度对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有人认为,当前国家的宏观政策的调整,要求积极的财政更加积极,要求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可能是一种“新四万亿”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四万亿”扩张性政策所导致后遗症还没有解决,“新四万亿”可不可持续?不过,对此不用过度担心,目前的政府比以往更有经验,新政策倾向哪里会十分明确。 比如,在这次会议的六点对策中,明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也就是说,这次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早就有警觉,不能宽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此来再次吹高资产价格。不过,对于要遏制房价上涨,从2016年就开始在说,就把这点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政策,但到现在还是在强调这点,这也说明了政府以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肯定是效果不好。这次有没有新的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遏制房价上涨,市场肯定还是抱着怀疑的眼光。所以,这次政策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还是得又经济杠杆入手,不要用太多的行政性手段来对抗市场。 对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可能最大的变化是美国经济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疲弱的新常态(New Normal)。美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GDP增长按季升4.1%,创2014年以来最快增幅;美国失业率维持在低水平,劳动参与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也开始达到目标水平,而这些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寻找更高的平衡点,增幅可能会维持在2.5%-3%。所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将影响美元汇率,影响美元会进一步强势。这些都会对人民币带来较大影响。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尽管贸易摩擦的问题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这些国家形势同样处于稳定增长期。这当然有利中国产品的出口。新兴市场可能会受强美元影响大,目前多以是处于动荡之中,不过,中美贸易摩擦,则是他们渔翁得利。 所以,应对当前的国内外变化了的经济形势,稳定求变自然很重要,但是不要太过度担心。因为,外部形势的变化对国内经济有冲击与影响,但并不会想象的那样大。因此,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在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这个问题,政府更是要坚持既有的部署,如何让当前较为脆弱的中国金融体系强壮起来。因为,从最近披露出来的不少事件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当前国内经济的一个软肋,如果不能够让中国的金融体系强壮起来,我们要克服当前经济中的诸多问题是不可能的。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最好的解决办法肯定是通过谈判,以谈判从中长期的角度来争取和保护国家利益。[详细]2018-08-01 09:5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