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可保持5%的增速

2012/11/16 10:32新浪财经

德国哥廷根大学 于晓华

中国经济增速从2008年开始初显疲态,虽经4万亿的大刺激,回光返照3年,2012年7月开始,中国宏观经济又开始恶化。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又开始争吵了。继续看多的也不少,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8%的增速20年;看空的也不少,以许小年谢国忠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结构性病入膏肓。

双方隔空争论。问题是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很难提出实质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我也对中国的奇迹背后的经济学原因,非常好奇。为此我和我的博士生田旭同学,收集整理了150多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通过荟萃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该文发表在英文学术杂志《中国经济评论》2012年第2期上。基于这篇文章,我就谈谈中国靠什么来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原文。

中国的GDP1978年为3645亿,2011年增加到47.1亿元,如果考虑物价因素,增加了22.9倍,平均每年增速9.9%,约为10%。我主要来分析一下这10%靠什么推动的。

关于GDP可以从生产和分配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单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可以由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来完成。投入从广义的角度分为资本和劳动。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劳动和资本的投入.

劳动投入

在经济学中,正确的劳动衡量应该是标准了劳动时间。这必须要考虑劳动者的质量,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关于劳动对GDP的贡献,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高附加值的劳动;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仅为18%;到2011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50。如果考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比率已经超过60%。按照我的估计,城镇劳动力比例超过63%,接近发达国家水准。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了3倍。这样算来,非农劳动力平均每年至少增加4.3%。

赵志耘等2006年的研究认为中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弹性分别为0.56和0.44.世界银行对中国的很多研究结果也比较接近这个结果。按照这个弹性计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劳动力增加,过去30年终每年促进经济增长1.9%,约为2%。

(2) 人口中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上升,15-64人口比率从1982年的61.5上升到2011年73.0%,抚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这又促进了消费的减少和投资的增加,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蔡昉教授的研究认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7%。

资本投入

中国过去30多年中,资本投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以上,最近几年已经超过了50%。以名义资本形成来计算,1978年1378亿,2011年达到了22.9万亿,增加了166倍。如果考虑物价的变化,资本形成也增加了29被,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因为我们没有资本存量的数据,我们以资本形成来的变化代替资本存量的变化,资本存量增加估计也不会小于10%。如果按照上述的资本弹性0.56计算,资本投入增加对促进经济增长率增加5.6%.如果去除人口红利27%的贡献,3%的增速来自于纯粹的投资增加。考虑到资本存量和形成之间的计算误差,我们可以合理认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其中2.5%为人口红利,3.5%为外生投资的贡献。

技术进步

我在总结了150多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后发现,过去30年平均每年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地区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3.4%,2.0%, 1.9%.

也就是说,中国技术进步贡献了10%增长率中的2%。

这里的技术进步是一种广义的技术经济,既包括狭义的技术进步,也不包括制度变化等。我还没有发现现有文献来定量区分这两者。鉴于两者同等重要,我们认为狭义的技术和制度变化各自贡献了1%的GDP增速。

结论

从生产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过去30年中,经济平均增速为10%:可以分解成一下5个部分:其中(1)2%来自于城市化,(2)1%来自于狭义技术进步,(3)1%来自于制度变化; (4)大概2.5%来自于人口红利对投资的影响,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5)剩下大概3.5%来自于外生投资的贡献。

有了这样一个分解,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速。在上述5个部分中,

(1)城市化基本结束,这2%贡献将会迅速降低到0.5%以下, 劳动力数量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加班来弥补。

(2)如果继续引进技术和大力增加研发投资,1%的狭义技术进步还可以维持。

(3)随着改革开放红利释放完毕,1%的制度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不会存在。如果将来发生制度退步,这部分贡献甚至可能变为负数。这里我们假设未来没有制度退步。

(4)人口红利基本上结束了,劳动力人口不再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开始,人口负债开始了。由人口红利带来的投资增加的2.5%,必然会消失。有可能这部分还会成为负数。

(5)我们假设3.5%的外生投资贡献可能还能保持,虽然投资增加可能带来边际报酬递减和通货膨胀等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大概可以预估在没有制度变化的情况下,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在5%左右。主要为投资的增加和狭义的技术进步。

如果政府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继续退步,那5%的增速都比较困难。如果政府进行制度改革,经济增速还有希望保持6%以上一段时间。但是8%甚至10%增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11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以美元计算为4940美元,而世界银行关于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定义为 12,475 美元。还不到高收入国家标准的一半,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潜力。但是这个潜力依靠制度的变化。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详细]2020-05-22 15:43

29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粤苏全年GDP总量有望首破10万亿

2019年三季度全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地方经济答卷陆续交出。 29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时代[详细]2019-11-05 14:07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我国经济增速接近触底

日前,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触底,经济增长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并在“L”型的底部会出现小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现在应该是中国经济最接近底部的时间。触底后的中国经济尽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经济增速不会更低,将来最可能的走势是大“L”型,“L”型的底部会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动。如果这个大“L”型的走势能维持5~10年,对于中国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是经济新常态的繁荣期。所谓的新常态繁荣就是一个大的“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判断经济触底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观察。刘世锦说,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高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领域的高投资,如果这三只“靴子”落地,就说明高投资触底,也就是需求侧经济的触底。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最高点是在2000年,最近几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出口投资增速去年变成负增长,这是偏低的,还要继续观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已经见顶,去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已是负增长。 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负增长何时能基本稳定,甚至出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何时就能触底。三只靴子基本就能落地,从需求侧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能触底。刘世锦说。 在供给侧方面,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刘世锦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缩和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为负)。因此供给侧触底的标志,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和企业效益触底。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些制造业中最好的企业都开始亏损,这说明价格很可能已跌至最底部,不能再低了,因为这个行业还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最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企业效益的底部就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刘世锦说。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6年的回落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估计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触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姚余栋称,供给侧改革是维持新常态繁荣持久、稳定的根本之道,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给侧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就陷入长期衰退。刘世锦也表示,供给侧改革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去产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当前推动难度大,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有实质性见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最有条件也最有空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迅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不是“L”型,未来有可能出现大翻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还要更解放一些。[详细]2016-04-12 18:01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接近触底

[中国基金网11日讯]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认为 昨日,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接近触底,经济增长最可能的形态是“L”型,并在“L”型的底部会出现小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目前来看,现在应该是中国经济最接近底部的时间。触底后的中国经济尽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经济增速不会更低,将来最可能的走势是大“L”型,“L”型的底部会有小“W”型,就是小的波动。如果这个大“L”型的走势能维持5~10年,对于中国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是有利的。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是经济新常态的繁荣期。所谓的新常态繁荣就是一个大的“L”型加上温和的反弹。 判断经济触底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观察。刘世锦说,从需求侧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高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领域的高投资,如果这三只“靴子”落地,就说明高投资触底,也就是需求侧经济的触底。目前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最高点是在2000年,最近几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出口投资增速去年变成负增长,这是偏低的,还要继续观察能否有所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已经见顶,去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已是负增长。 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负增长何时能基本稳定,甚至出现正增长,房地产投资何时就能触底。三只靴子基本就能落地,从需求侧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能触底。”刘世锦说。 在供给侧方面,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刘世锦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通缩和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为负)。因此供给侧触底的标志,就是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和企业效益触底。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一些制造业中最好的企业都开始亏损,这说明价格很可能已跌至最底部,不能再低了,因为这个行业还要生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的最低点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企业效益的底部就是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并保持适度增长。”刘世锦说。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6年的回落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估计在2016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触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去产能,这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姚余栋称,供给侧改革是维持新常态繁荣持久、稳定的根本之道,中国一定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日本忽略了供给侧改革,至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就陷入长期衰退。刘世锦也表示,供给侧改革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去产能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尽管当前推动难度大,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有实质性见效。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甚至认为,中国现在最有条件也最有空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供给侧改革进行得比较顺利,能够迅速释放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中国经济可能不是“L”型,未来有可能出现大翻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需要更大些,思想还要更解放一些。[详细]2016-04-11 10:39

山西省各市经济增速分化严重 长治如何破解煤炭困局?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2015年,山西GDP增速3.1%,还不到全国一半,创下了34年以来的最低值。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据了解,山西拥有全国1/3煤炭储量,与煤炭相关的传统产业在工业总值的占比达70%以上,可谓是“一煤独大”。然而,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随着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山西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山西省各市经济增速分化严重 新京报记者从当地人士手中得到的一份山西省的统计快报显示,2015年山西11个地级市的GDP增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其中既有大同和太原以9%和8.9%的高增速领跑全省,也有吕梁、长治和朔州三市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吕梁曾连续十年领跑山西省GDP,因为煤炭市场的萧条,经济增速排名垫底全省。 GDP增速排名倒数第二的长治市位于山西的东南部,工业以煤炭为主。公开资料显示,长治市2014年煤炭、焦炭、钢铁、电力等四大主导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占比为67.5%;炼焦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占比为7.1%。 据长治市政府网站上的一份报告称,近年来,煤炭等主要能源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致使长治工业经济大幅下降和回落,暴露了工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等资源性工业发展的弊端。 这份统计快报显示,2015年,长治市的GDP为1195.1亿元,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但是,经济增速却为-2.9%,排名第10位,倒数第二。而2014年长治经济增速为5.1%,排名全省第四位。仅仅过了一年,长治市的GDP增速排名下滑6位,增速由正变负。 长治如何破解煤炭困局? 据长治一位政府公务人员介绍,为了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从2014年6月16日起,长治市开始实行“创环境办实事保增长”周报清单制度。清单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情况、上级政策落实情况、民生事业改善以及其他方面内容。记者发现,这张清单公布的内容非常详细,细致到每个县做了几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此外据该人士介绍,长治还突出创新驱动,如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在长治市最近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会议还指出,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第一新兴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发展面食产业。 这些举措效果如何,该人士表示,长治的转型近两年才开始,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推动改革。 据《长治日报》近日报道,针对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长治市大幅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和潜力。按照国家投资安排的重点和方向,及时筛选上报项目,2015年全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8.0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采煤沉陷区11亿元。另外,长治市政府还全力推进全市“百日百项工程”开工计划和“四个一批”活动,109个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详细]2016-03-03 17:2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内蒙古一机集团大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特大型军工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大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厂房占地面积18358m3,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以上,它依托雄厚的军工科研基地,发挥履带车辆的制造技术优势,形成以大地牌系列推土机为主导产品的MD32、MD23、MD23B、MD23S、MD16、MD16SMD13、MD13S推土机,QGY25、QGY40吊管机底盘,公司为系列化推土机产品的制造基地,是集机加、冶金、焊接、铸造、装配为一体的工程机械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拥有一整套的技术研发、生产加工、总装、产品营销及服务体系。完备的清洗、喷漆、烘干功能的总装线,先进的液压源试验检测设备、专用的桥箱及零件清洗设备,完善的质保体系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MD23推土机产品获得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颁发的优等品证书。我公司连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协会颁发的“用户满意服务”荣誉证书。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同时致力于国外市场的开拓,推土机已远销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印度、南非、伊朗、阿根廷、委内瑞拉、新西兰、朝鲜、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苏丹等世界十几个国家.大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逐步深化“技术领先,品质立业,服务顾客,永争第一”企业品牌内涵,并以“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为宗旨,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