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出海 拥抱世界——企业走出去十年之路

2012/11/09 09:57新华网

今年9月,全球个人电脑出货第一的桂冠花落联想。8年前,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被讽为“蛇吞象”的这家中国企业,成功实现了国际化进程中的飞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十年风雨,在“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借着加入世贸的东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在学习中融入,在融入中超越,在波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

格局:潮奔四海 顺势而升

北京至巴黎,再转机到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需要近20个小时。在这个中非小国首都机场的入境人群中,有好几张中国面孔。

“觉得乍得离中国挺远吧,可现在这儿中国人真不少,很多中国公司都来了。”结束休假返回乍得的中石油当地项目经理李欢对刚到乍得的新华社记者说。

中国驻乍得使馆经商处参赞郑伟面对记者,对当地15家中资企业如数家珍:中石油、中工国际、中地海外、华为、中兴、山东国际、三一重工……

这里只是世界地图上一个小小角落。十年来,“五湖四海”已构成中国企业 “走出去”的现实格局。

截至2011年底,1.8万家中资企业足迹遍及全球约90%的国家和地区,逾百万中外员工在这些企业辛勤打拼。

走出去的幅员辽阔令人振奋,更加炫目的,是动态的增长图景。

十年连增,增幅27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扩至2011年的747亿美元,世界排名从第24位升至第5位。

《财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企业数量十年跃增5倍,从2002年的13家变为2012年的79家。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员工,缘于越来越多的生意。仅“十一五”期间,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中企在海外就实现销售收入2.3万亿美元,相当于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近三分之一。

十年发展,中国经济获得了新的全球定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企业从商品“走出去”,到工厂“走出去”,再到资本“走出去”的阶梯递进,顺应的是中国经济变大变强的潮流和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重大的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尤其近年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连锁冲击,已然催生新的国际格局。对于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提升,已是全球经济要素、产业链条与治理体系解构重建的重要组成。

这些变化,比利时工人史帝文·罗瓦尔特深有感触。

2010年的冬春,这位沃尔沃比利时根特汽车制造厂的车间组长日子不好过。当时沃尔沃可能破产的消息不断,罗瓦尔特担心自己的饭碗。直到3月底,这位欧洲蓝领对记者说,他“放心了”。中国的吉利集团刚刚成功收购沃尔沃,承诺保留在欧洲的工厂和工作岗位。

早在1996年就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先遣队的海尔,如今已是全球公认的“白电”大王。《财富》杂志将2011“最具创新力中国公司”的家电行业冠军头衔给了海尔,并为相关报道写下标题——《海尔:人人都是创新体》。

高盛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在今年的一篇分析报告中写道:在中国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等因素支持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转而“为中国制造”的情形顺势而生。

山东重工就直接投入了这样的实战。2012年1月,山东重工以近4亿欧元收购了意大利豪华游艇商法拉蒂。“中国是游艇业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未来5至10年潜力巨大,”在收购声明中,买方的战略意图清楚呈现。

正如美国企业战略大师加里·哈默所倡导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向管理和技术要效益”,中国企业早期“走出去”找资源、找市场的模式正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等新阶段已经开始。

战略:指引航向 应时而变

“单是会赚本国的钱,不算什么本领。有本领,就要去寻找国外伙伴,占领全球市场,挣外国人的钱。”鲁冠球,这位已在美国投资收购28家工厂的农民企业家,用直白的语言解释了万向集团的国际化动因。

而在国家层面,“走出去”则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升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曾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利润已经“薄得像刀片”,随时可能被全球产业调整的浪潮淘汰出局。“走出去”找市场、找技术、找经验、找品牌,成为中国企业的迫切要求和中国经济战略的新重点。

2000年,中国领导人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企业走出去,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一项重要考量。

中国经济的庞大身躯在世界崛起的同时,原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从十年前的30%左右上升到55%以上。缺的不仅是油,还有天然气、铁矿石……

以“中字头”为代表的大型央企成为拓展海外资源、确保能源安全战略的先锋。这些中国海外资源供给战略的“操盘手”,摆脱了传统工业化国家“吸血”式的掠夺性开发,探索出了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新途。

2011年11月的一天,尼日尔总统优素福亲手把产自中石油阿加德姆项目的汽油注入自己的吉普车。中石油尼日尔公司总经理付吉林回忆说:“他很激动,因为那是尼日尔自己的油。”

借助与中石油的合作,这个非洲国家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当然,不只是石油,还有配套的道路、机场、水厂、电力,明显下降的成品油价和新增的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

截至2010年年底,在资源丰富的非洲,中国累计投资额达40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约130亿美元。在矿物资源丰富的拉美,中国投资从2008年的5000万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101亿美元。

企业“走出去”,还关乎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累积。中国经济贸易项和资本项下“双顺差”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内部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外部摩擦增多,压力凸显。

“走出去的确是中国经济战略的一步好棋。在海外投资设厂,产品销售不计入中国的出口项,既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又可缓解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近年中国央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对外‘资本输出’,缓解了中国资本项目的顺差,总体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汇丰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企业 走出去 国际化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