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重工领域全球融合的文化使者

2012/11/08 09:57京华网

10月9日,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与意大利RIBA公司在意大利Faenza签署合作协议,合资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以研发和制造用于混凝土泵车的碳纤维臂架为主。

据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介绍,该技术的应用使泵车臂架重量减轻40%以上,泵车总重减少15%以上,这种高可靠性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使泵车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

参与本次合作的,是中联重科下属公司意大利CIFA。2008年,中联重科联手合作伙伴将其收入囊中。今年上半年,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低迷的时候,中联重科成为行业上市公司里唯一实现营收和净利“正增长”公司,收购CIFA带来的协同效应居功至伟。

通常,跨国并购有个“七七定律”,即70%的海外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显然,中联重科跳出了这个“魔咒”。近十年来,中联重科发起的多宗海外并购与合作,对其实现企业技术、市场、品牌、资本与国际的全面对接,贡献不言而喻。

中联重科倡导以诚信、宽容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内在准则,以西方现代商业规则为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公民”的要求不谋而合。中联重科在企业制度上兼容并蓄中西贯通,一步一步接近自己“中国人做世界级企业的目标”。

全球融合

“中联重科将以包容、共享、责任的姿态融入国际。包容就是海涵、海纳。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国际环境的时候,我们要能海涵他人,要试图改变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我们要海纳别人的优秀的东西提升自己…。”2011年12月12日,在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现场,面对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的提问,中联重科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詹纯新掷地有声。

詹纯新认为,在全球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也一定要本土化,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和当地人一起让生活更加舒畅、和谐。

近期,随着中兴、华为、三一风电等企业在美遭受挫折,国人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步伐尤为关注。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开展较早,且在工程机械国际合作与并购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早在2001年11月,中联重科收购非开挖设备领域的知名企业――英国保路捷公司,中英两国科学家携手合作,生产开发全球最先进的水平定向钻系列设备。

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与CIFA正式签署整体收购交割协议,以现金收购的方式,完成对CIFA股份的全额收购。

CIFA是一家成立于1928年的意大利家族企业,主营产品包括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和混凝土泵等,2007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7亿美元,主要业务分布在意大利和欧洲。此外,CIFA在混凝土机械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居行业内全球第三。

中联重科成功收购CIFA,被写入哈佛教材中的成功收购案例,詹纯新也因此获得意大利总统颁发的“莱昂纳多国际奖”;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8人获此殊荣。

显然,这笔并购也为中联重科与意大利RIBA合作埋下伏笔,为中联重科这些年业绩的稳步发展和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有了这些成功的海外实践做铺垫,中联重科再没停歇。2011年6月,中联重科与德国JOST起重机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买断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通过这次整合,使中联重科的塔机技术迅速实现了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2012年8月,中联重科首次海外建厂落子印度,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立塔式起重机业务基地。

根据中联重科“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中联重科国际市场业务将达到总营收的30%。在目前海外市场占比不足5%的低基数环境下,中联重科在海外市场的攻城拔寨无可限量。

科技创新

2012年9月28日,中联重科迎来创立20周年。同日,中联重科发布三款创世界纪录产品,分别为X6泵车,D1250-80塔机和ZACB01轮式起重机。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中联重科在涉足的所有技术领域启动“蓝色科研计划”,研发出了一大批标杆性产品,覆盖了工程机械行业13大产品系列;而且,在每一个系列,都有全球最高尖的核心技术呈现。

20年里,中联重科平均每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产品诞生,6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新产品贡献,专利申请量达3314件,发明专利占比逾30%。

据2012年中报,报告期内,中联重科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48%,居工程机械企业榜首,并位登中国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申请全国五强;中联重科是行业内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单位,独立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工作。

诞生于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中联重科,作为公司创始人的詹纯新一直强调,把研究院转变成一家企业,并非难事。但作为一家带有研究院基因的科技型企业,不能忘了它的国家使命感,要立足创新,在行业内起到引领推动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这种深植于中联人的国家使命感,成为中联重科持续科技创新的源源动力。”中联重科董秘、总裁助理申柯介绍,中联重科成立20年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全球最大的起重机械制造企业、全球最大的城市环卫机械制造企业。2012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第6名,中国机械工业100强第5。

目前,中联重科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企业二级研发平台组成的两级技术创新体系,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主机产品、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中联重科在20年发展历程中所探索的科技创新之路,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并不断刷新中国制造的国际印象,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感恩社会

“企业超越利润而存在,才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中联重科的许多故事,很好的为詹纯新这句话作出注解。

2008年1月,面对50年一遇的罕见冰灾,中联重科全线出击,奏响了“通电、保路、安民”的壮曲。

2008年5月,在川北大地疯狂的颤栗中,中联重科抗震救灾突击队星夜请命,兵分三路,过贵阳,赴成都,挺进汶川,成为最先进入北川和汶川的大型工程救援队,向汶川灾区捐赠价值2000万元工程机械设备及1000万元善款。

2012年,中联重科正式推出“蓝色关爱,全诚保障”,并在行业内首次将产品质保期由一年提升为两年,继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整体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中联重科向客户作出“三全、十免、五快”的315服务承诺,用遍布全球的687家销售服务网点,35家营销服务保障中心,420家配件物流中心和2218名售后服务工程师,全天候为用户提供最迅捷的服务,以最实际行动回馈客户长久以来的支持。

在中联重科的根本大法——《中联宪章》中,将“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居乐业、融洽祥和、知书达礼、生机勃勃的生活环境,造就一批企业家,造就一批行业技术带头人,造就一个富裕群体。”作为企业的愿景,以宪章的形式明确公司必须对员工利益高度负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联重科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为全体员工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实际参保率达到100%,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费用,无拖欠无欠缴。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合同员工28833人,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记者了解到,仅2011年,中联重科投入培训经费1968万元,针对公司各类岗位、各层次人员举办培训班1766期,共培训95475人次,培训学时约144万小时。

2003年8月,中联重科联合湖南省慈善总会、湖南经济电视台在全省发起了“爱心改变命运,中联重科百万助学”活动,到2012年已整整十个年头。作为活动发起单位,中联重科已累计捐资1000万元,直接资助贫困大学新生达1083名,并为在校优秀受助学生发放“中联重科自强奖学金”788人次。

责任编辑:Winnie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