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纯新:20年把科研院所建成大型跨国公司

2012/10/20 11:01经济参考报

行事低调,待人谦逊。这是詹纯新留给人们的印象。在中联重科,他无疑是所有员工的“精神领袖”;而在业内,戴着金丝眼镜的他,被很多人尊敬地称为“詹纯新博士”。詹纯新获得了无数的企业家的荣誉,他多次代表中国企业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他站在意大利的讲坛上,向中意两国总理和数十名商界精英发表演讲。然而面对本报记者的专访,作为混凝土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詹纯新谈论最多的是20年来他是怎样把一个国有科研院所改造成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故事。

一句话让我深受刺激

20年前的9月28日,在位于长沙桐梓坡路的建设部下属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简称“长沙建机院”)一块水泥坪上,中联重科在一片热闹和喧哗声中,挂牌成立。这是詹纯新作为一名企业家的起点。1992年,詹纯新还是长沙建机院的副院长。他决定从研究院借款50万元,并带领7名同事一起创办一家公司,起名为“中联”。“中”是“国字头”的概念,“联”有产学研联合的意思。“当时中央提出‘企业是我国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这句话让我深受刺激,我们是科研院所,结果看到投入主体是企业,这坚定了我走产业化路子的决心。”回想起但是办企业的初衷时,詹纯新如是说。

实际上,在中联重科创办之前,长沙建机院已经成立过很多公司搞创收。1985年,建设部将其下属的长沙建机院列为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后对科研费用和事业费用大幅裁减至原来的1/3,但鼓励研究院去有偿转化科技成果。在这期间,长沙建机院下属的5个研究所都纷纷成立了公司。

“当时情形比较乱,只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有的科研人员出去卖图纸,有的去做钢材生意,有一个工程师还自己去做地板砖……”詹纯新说,当时搞“创收”的结果是科研人才大量流失,整个研究院整体实力日趋下降。

喜欢思考。这是詹纯新对自己的第一个评价。他说:“当时我们总结时认为,研究院创办的这些‘创收’企业之所以没能长久生存,还是在于科研成果和市场脱节,研发人员只管画出来,工厂只管做出来,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就没有人管了。”1992年9月,不顾研究院大多数人的反对,詹纯新创立了院办企业中联重科。第二年7月边生产出第一代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颇受市场欢迎,公司当年创产值5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

“这对于当年只有300万左右事业和科研经费的整个研究院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收入啊!”很快詹纯新担任了长沙建机院院长,成了研究院的“一把手”。但是他想得最多不是把研究院做大做强,而是如何把研究院尽快改造成一家企业。“我当时强烈的目标就把研究院变成公司,把研究院的‘金矿’挖出来。”詹纯新对自己的第二个评价是,“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和愿景”。中联重科成立大会上,詹纯新讲了一句话:今天这个公司是研究院的,将来研究院是公司的。

研究院终于被注销

然而,改革绝非一蹴而就。当时,詹纯新改造研究院的呐喊,呼应者可谓寥寥。计划经济时期,长沙建机院是技术归口单位,国内工程机械标准制定、产品研究、技术图纸等都由该所提供,别的企业要销售产品,必须来这里来盖章。“这样的好日子我也赶上了,要到工厂去,人家当祖宗一样接待。有多少人还幻想着过去的辉煌,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出现。”詹纯新说。

一些员工议论说,改造成企业,那可不和其他企业平起平坐,你说话谁还会听啊?1994年,中联重科遭遇挫折,第一代输送泵虽然产品销售很好,但由于产品不尽完善,故障较多,返修率很高,用户意

见大。这个问题,恰恰暴露出了过去科研体制的不合理,而正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詹纯新作为企业家的胆识和谋略初露端倪。在产品销售很好,大笔赚钱的时候,詹纯新却做出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决定:停产。让所有研发技术人员去做售后服务,寻找问题。

“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顾市场和用户的感受及时改进产品,继续生产有问题产品的话,会卖到哪里砸到哪里,产品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企业也会被淘汰。”詹纯新娓娓道来。

在接连亏损几个月后,技术人员总结教训成功推出第二代产品,年底实现了1100万元的净利润。企业由此步入了快速的发展道路。詹纯新说:“应用性的科研院所只有和市场紧密结合才能真正释放活力。”解决了科研与市场对接的问题,这才是他的第一步战略。在完成将一家纯粹靠行政拨款和国家科研经费生存的研究院所转为市场主体之后,中联重科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能一方面少了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国有科研院所,另一方面多了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詹纯新说。

他选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从1994开始,中联重科逐步地将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所整合划归公司管理,使这些研究所成为公司下属各相应子公司的科研开发中心。随之而来,企业里面出现了“既事业又企业”的混合体制,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整合进来的研究院作为传统的科研机构,在人事、分配等体制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市场的弊端。

詹纯新再次进行了反思。他发现深层次的矛盾在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改革产权关系结构。用产权关系将国家、研究院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从1997年开始,中联重科内部实施了改制计划,在坚持国有控股的基础上,全体职工出资入股。到1999年,中联重科全面完成对中联公司的产权结构改革,将其改制为股份制科技型企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

随后,中联重科相继在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融资。2008年中联重科的大股东———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被当地工商部门注销,此举彻底告别了旧体制。詹纯新说,当前他的主要工作是推进中联重科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他改造科研院所的第三步战略。2001年,中联重科整体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2008年并购意大利C IFA公司。今年3月,中联重科又成功发行15亿元的美元债。

坚毅是自己也是公司的风格

詹纯新非常重视一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他总结说,回顾中联20年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原来的大研究院办小公司,到小研究院办大公司,再到强公司办小研究院.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个科研院

所的成功转型。成功还体现在中联重科对科技创新的承续和发扬。今年以来,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中联重科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詹纯新认为,技术创新成效是其中原因之一。而技术创新上的动力和能量,正是来源于他的中联的“前世”———长沙建机院。詹纯新说,中联重科由研究院改制而来,具备先天的技术创新基因,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工程师出身,无论做不做技术,技术创新的基因和基础很好。“过去,长沙建机院制定国家标准,现在中联重科制定国际标准。起重机标准之前一直由英国制定,今年转移到中联重科,最近我们颁布了两项国际标准。要是没有成功的体制改革,这是不可能的。”詹纯新说。

执着是詹纯新对自己的第三个评价。他常说:“一辈子能做一件事情,是福气,能做好一件事情,更是福气。”他曾经有两次机会到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但他都没有去。中联重科从20年前借款50万元起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是行业增速的2 .5倍。目前公司总资产776亿元,位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第7位,全球2000强企业排名776位。改革之前,长沙建机院每天收入1万元,现在每天收入近3亿元。国有资产从1992年算起,到现在增加了778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詹纯新认为,20年过去了,现在再谈科技体制改革,还是落实在“企业是我国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这句话上。

詹纯新对自己的第四个评价是:坚毅。20年里吃了很多苦,也受过不少委屈,有一次在意大利生病连命都差点丢掉了。但是,他认为从人生的意义来说,碰到很多艰难险阻,还能非常坚毅地走下去,就是他自己的风格。

“最后,整个公司都形成了这种风格。”他说。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壮丽70年!中联重科詹纯新等24人荣获国家颁发纪念章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详细]2019-09-28 09:14

热血沸腾!长沙工程机械这样走向全球!詹纯新央视《对话》实录

9月22日晚,CCTV2《对话》重磅打造的“中国产业地标”系列节目之《长沙:从工程机械到智能制造》在[详细]2019-09-23 18:21

詹纯新呼吁:共塑产业生态文明 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5月14日,由亚太总裁协会、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湖南省委常[详细]2019-05-14 22:39

詹纯新董事长在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联重科高朋满座,我们欢聚一堂,在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联重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公司的领导、贵宾、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新春的祝福!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中国同事、意大利Cifa、德国M-tec和Wilbert同事和白俄罗斯、俄罗斯、印度、荷兰、美国、土耳其、巴西等各国同事,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指引下,中联重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过得充实,走得坚定。我们终结了长期徘徊的U型底部,正全面进入到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然而,这仅仅只是新阶段的新起点。今天,当我们站在这样一个新起点上,我们深知这个新阶段的来之不易。 我们还记得,当市场由高峰骤降至冰点,在突如其来的断崖下,背负着应收账款、二手设备、存货三座大山,我们依然怀着“无畏于低谷,有道于高峰”的坚毅;在刮骨疗伤的变革转型中,我们自我激励,脚下坚定地“走过我们自己”,心中瞄准的“攀登,向更远的山峰”;在最艰苦最艰险的深谷,我们的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在一起,攀登”;当坚守与奋斗迎来曙光初现,我们知道“未来已来”,内心却依然充盈着“登峰不止”的笃定。这几个关键词,其实是2013-2017年中联重科年会的主题词。我们今天来回顾时,发现它们真实、深刻、生动地描绘了中联人一段过往的心路历程。这其中,有生死一瞬的绝壁攀援,有刻骨铭心的调整变革,有惊心动魄的较量,有跋山涉水的艰辛,更有在一起坚守的感动。 有人问我,是什么支持着中联重科走出如此艰难的境况,仍然能爆发出如此顽强、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我的回答是中联重科至诚无息的文化精神。没有对企业的一腔至诚、对事业的一腔至诚,我们可能早就被这巨大的U型底部所吞噬,更不可能像今天一样昂扬地走出来!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伴随着新时代画卷的徐徐展开,中联人用思想和智慧勾勒出的大未来,轮廓正日益清晰。新技术将跨界融合,新产业将孕育生长,新动能将蓬勃汇聚,新生态将和谐繁荣,中联重科将成为超级能量场和创新场,一个属于多方利益共同体所共有的大未来正款款而来。 这个未来,是智慧智能的未来。曾经传统的装备制造,因为新科技的赋能,变得智慧而有温度。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使智慧厂房、智能产线、智能产品与人的思想互联互通,让智能制造感知人性的同时也满足人性,适应人性的同时也塑造人性,科技的智慧之光处处闪耀。 这个未来,是欣欣向荣的未来。中联重科新生代团队持续崭露头角,工匠、大师、专家各施才华,员工凝聚向上,中联的队伍有传承;现代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孵化生长,中联人事业有依托;设施完善的智慧生活区,让中联人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绿水青山中有家园。20多年前,我们提出的“安居乐业、融洽祥和、知书达礼、生机勃勃”的发展境界,将在欣欣向荣的大未来中全面升级达成。 这个未来,是紧跟时代的未来。在这个创新源泉涌流的时代,我们的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也将层出不穷,更新迭代;在这个创业创新的新时代,这里既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是资本汇集的洼地;在这个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千亿级的中联重科将带动亿级、十亿级甚至百亿级的客户、供应商,结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相得益彰的生态圈。因此这个未来,是中联重科的未来,也是上下游集聚发展的产业链的未来;属于我们的生态圈,更属于这个新时代。 大未来、大机遇中,也有着大挑战。我们深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大未来绝不是唾手可得,要靠我们锲而不舍、抓铁有痕的奋斗来实现。中联人将保持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颠覆过往,即是未来。经验,是经验主义者的墓志铭。曾经为我们带来辉煌和荣耀的一切过往,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经营逻辑甚至过往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网络化高度发达和全面链接下,面临着颠覆和重整。而自我颠覆式的创新,才是未来的通行证。不断地认知本质、不断地改变与重塑、不断地自我迭代、不断地开放企业的边界,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紧紧地抓住大未来!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此间即远方,当下即未来。每一个当下,都在塑造着未来的样子。追逐大未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当下的每一步都决定着下一步,都需要拼尽全力;创造大未来,是持续奋斗的百年大计,眼前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全程冲刺。中联人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最重要的一天,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用当下的极致,赢取未来的美好! 专业专注,即是未来。在一个巨变的环境中,不确定性固然密布丛生,但确定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在外,确定性在己。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不追逐风口,不踟躇于短利,不做机会主义者。在前所未有的大未来面前,我们更应该多一份笃定和坚持,心无旁骛地聚焦智能制造,心无旁骛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心无旁骛地让资源与产业生态链接、共生,共创属于我们共有的大未来!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可期。又一个寓意着丰收和祥瑞的新年已经到来,又一段令人期待的征途已经开启。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创中联重科的大未来,共铸中国装备制造的大未来!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详细]2019-04-08 17:21

中联重科詹纯新:培养工匠队伍 迈步创新驱动新阶段

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的一员,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培养国家发展[详细]2019-03-11 11:4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