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整合形合神不合 过半重组未达效果

2012/10/15 09:21北京商报

尽管煤炭行业的整合已有8年时间,但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企业却大吐苦水,表示有65%兼并重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004年前后,为治理煤矿生产及重整行业格局,河南等煤炭大省率先拉开兼并重组的大幕。其后,国家发改委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煤炭开发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五年后,国家能源局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强调,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截至目前,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已见成效,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据统计,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由2002年的4.94降至2011年的0.564,下降88.6%。

然而,重组大潮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形合神不合”为企业所烦恼。沈阳煤业集团董事长林守信在会上表示,由于地域、地位、利益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将对企业兼并产生障碍。总结近两年国际及国内兼并重组的案例,林守信说,截至目前,估计65%的兼并重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没有达到财务和利润的要求。“有形的财务上进行了兼并重组,但在管理与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融合上却存在较大缺漏,造成企业凝聚力差,一盘散沙。”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董事长孟中泽也有同感。他表示,郑州煤业和沈阳煤业比较类似,主要是“大鱼吃小鱼”的形式进行兼并重组,在财务上的表现“并不合算”。“自2004年以来的两轮整合中,共合并了129家煤矿,花去了企业42亿元,换来的产能却只有2000万-3000万吨。巨额支出已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一定压力。”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制定标准不一也成重组难达效果的重要桎梏。据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王婷介绍说,“重组难还难在价格上。一些小煤矿的煤价比较低,拉拢了大部分贸易商,而大煤矿主要根据政府统一定价,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小企业为获得私利,还是与母公司之间存在一定隔阂”。

尽管如此,业界还是认为,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相对国外市场,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并不高,不利于行业未来发展。目前的产能过剩从积极的角度看,是为行业重整创造了机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炜也建议,大企业应该以“包容、尊重”的态度主动与被兼并企业融合,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上半年煤炭业实现利润总额1564亿元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的韧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因子增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行业应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的韧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因子增多。下半年,煤炭产业延续当前发展态势的概率大。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煤炭行业应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成效突出,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市场预期稳定向好,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形势驱动下,煤炭产业经过温和调整,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从供给侧看,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6.97亿吨,同比增长3.9%,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累计进口煤炭1.46亿吨,同比增加1319.1万吨,增长9.9%,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13.6个百分点。 从需求侧看,上半年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783.4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31.8个百分点;累计出口煤炭236.5万吨,同比减少292.2万吨,下降55.3%,与去年同期增速15.1%相比,大幅度降低。 在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形势下,上半年煤炭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564亿元,同比增长18.4%,与去年同期的断崖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应收账款2603.6亿元,同比下降5.6%,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9.2个百分点。 随着全行业效益有所好转,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28.62亿元,同比增长1.4%,较去年同期增幅扩大1.2个百分点。上半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为329.30万人,同比减少4.6%,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但复苏的势头并未改变,带动了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增长,这为煤炭产业平稳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岳福斌分析说,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下游产业对煤炭需求有所增加。 电力行业是我国传统用煤大户。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加较多,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达2126小时,其中燃煤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达2184小时,好于去年;规模以上火电发电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煤炭行业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重组存量产能,不断优化产能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调整产量,稳定煤炭价格;加强内控管理,降本提效,实现了产量增速放缓下的效益提升。”岳福斌说。 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今年下半年,煤炭产业继续平稳运行的概率大。不过,煤炭产业也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充分心理准备,保持高度警觉。”岳福斌说,未来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煤炭产业自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也将下滑;全球债务规模创纪录,使得债务风险系数加大;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加剧,将会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续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缓,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正转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环保新政高压下,减少煤炭消费已成大趋势。当前,无论是生产性消费,还是生活性消费都难以形成煤炭有效需求的增长点。 岳福斌认为,火力发电是煤炭最大的需求方,其装机容量增速多少与煤炭有效需求增长息息相关。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新建增加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减少,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加,火电投资同比下降。同时,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产生了对煤炭消费的挤出效应。钢铁产业受贸易战影响出口受阻;水泥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力度在加大;居民消费因“煤改气”“煤改电”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也大大减少了煤炭直接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煤炭产业平稳运行、稳中向好并不表明产业自身不存在问题。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出现趋缓态势。从投资上看,增速下滑;从产量上看,出现缩量;从价格上看,出现下调。 “煤炭产业经济形势好转,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岳福斌分析说,过剩产能大部分去掉了,但由此而形成的过剩劳动力、负债、闲置生产设备大多成了集团或存续企业的负担;企业去杠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融资的难度加大了;降低制度性、政策性成本的普惠政策已出,但对推高煤炭成本的主要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尚未调整,降成本的效果尚不明显;补短板主要靠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总体偏慢。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 总的来看,分析当前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形势,既要看到煤炭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有机遇、有成绩、有效果、有前景,也要看到发展中还存在新困难、新问题,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 为应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冲击,努力克服持续上行压力加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困难,防止已经出现的产业经济景气度温和调整演变成过度调整,煤炭产业仍然应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对于煤炭产业而言,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保持煤炭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岳福斌说,近年来,我们坚持稳政策、稳供给、稳价格、稳杠杆,使陷入困境的煤炭产业摆脱困境、重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取向是十分正确的,应该继续坚持。在此基础上,煤炭产业应把高质量供给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通过质量变革,提高煤炭产品供给质量,满足需求;通过效率变革,提高投入产出质量,降本提效;通过动力变革,增强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激发活力,加快从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岳福斌建议,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努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主要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要坚定不移,同时要注重发展先进产能,以确保能源安全供给;去过高杠杆率解决负债率过高问题毫不动摇,但要讲求策略,要稳杠杆,防止资金链断裂;降成本要加大力度,在企业努力降低经营性成本的同时,政府通过减税清费等举措降低制度性、政策性成本;补短板要积极主动,立足自身优势,扬长补短,重点要放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上,重点放在煤基合成技术产业化上,进一步增强企业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详细]2018-08-15 09:34

煤炭业:运行总体平稳 转型任务艰巨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的韧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因子增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行业应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的韧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因子增多。下半年,煤炭产业延续当前发展态势的概率大。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表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煤炭行业应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 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成效突出,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市场预期稳定向好,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形势驱动下,煤炭产业经过温和调整,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从供给侧看,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6.97亿吨,同比增长3.9%,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累计进口煤炭1.46亿吨,同比增加1319.1万吨,增长9.9%,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13.6个百分点。 从需求侧看,上半年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783.4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去年同期收窄31.8个百分点;累计出口煤炭236.5万吨,同比减少292.2万吨,下降55.3%,与去年同期增速15.1%相比,大幅度降低。 在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的形势下,上半年煤炭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564亿元,同比增长18.4%,与去年同期的断崖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应收账款2603.6亿元,同比下降5.6%,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9.2个百分点。 随着全行业效益有所好转,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28.62亿元,同比增长1.4%,较去年同期增幅扩大1.2个百分点。上半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为329.30万人,同比减少4.6%,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3.4个百分点。 “上半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但复苏的势头并未改变,带动了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增长,这为煤炭产业平稳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岳福斌分析说,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下游产业对煤炭需求有所增加。 电力行业是我国传统用煤大户。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加较多,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达2126小时,其中燃煤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达2184小时,好于去年;规模以上火电发电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煤炭行业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重组存量产能,不断优化产能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调整产量,稳定煤炭价格;加强内控管理,降本提效,实现了产量增速放缓下的效益提升。”岳福斌说。 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今年下半年,煤炭产业继续平稳运行的概率大。不过,煤炭产业也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充分心理准备,保持高度警觉。”岳福斌说,未来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煤炭产业自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也将下滑;全球债务规模创纪录,使得债务风险系数加大;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加剧,将会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续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缓,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正转负。 在环保新政高压下,减少煤炭消费已成大趋势。当前,无论是生产性消费,还是生活性消费都难以形成煤炭有效需求的增长点。 岳福斌认为,火力发电是煤炭最大的需求方,其装机容量增速多少与煤炭有效需求增长息息相关。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新建增加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减少,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加,火电投资同比下降。同时,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产生了对煤炭消费的挤出效应。钢铁产业受贸易战影响出口受阻;水泥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力度在加大;居民消费因“煤改气”“煤改电”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也大大减少了煤炭直接消费。 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煤炭产业平稳运行、稳中向好并不表明产业自身不存在问题。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出现趋缓态势。从投资上看,增速下滑;从产量上看,出现缩量;从价格上看,出现下调。 “煤炭产业经济形势好转,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岳福斌分析说,过剩产能大部分去掉了,但由此而形成的过剩劳动力、负债、闲置生产设备大多成了集团或存续企业的负担;企业去杠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融资的难度加大了;降低制度性、政策性成本的普惠政策已出,但对推高煤炭成本的主要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尚未调整,降成本的效果尚不明显;补短板主要靠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但总体偏慢。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 总的来看,分析当前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形势,既要看到煤炭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有机遇、有成绩、有效果、有前景,也要看到发展中还存在新困难、新问题,既要坚定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 为应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冲击,努力克服持续上行压力加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困难,防止已经出现的产业经济景气度温和调整演变成过度调整,煤炭产业仍然应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对于煤炭产业而言,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保持煤炭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岳福斌说,近年来,我们坚持稳政策、稳供给、稳价格、稳杠杆,使陷入困境的煤炭产业摆脱困境、重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取向是十分正确的,应该继续坚持。在此基础上,煤炭产业应把高质量供给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通过质量变革,提高煤炭产品供给质量,满足需求;通过效率变革,提高投入产出质量,降本提效;通过动力变革,增强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实现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激发活力,加快从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岳福斌建议,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努力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主要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要坚定不移,同时要注重发展先进产能,以确保能源安全供给;去过高杠杆率解决负债率过高问题毫不动摇,但要讲求策略,要稳杠杆,防止资金链断裂;降成本要加大力度,在企业努力降低经营性成本的同时,政府通过减税清费等举措降低制度性、政策性成本;补短板要积极主动,立足自身优势,扬长补短,重点要放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上,重点放在煤基合成技术产业化上,进一步增强企业应对各种挑战的韧性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详细]2018-08-13 10:46

力拓以24.5亿美元将澳最大煤炭业务售予兖矿集团

国际矿业巨头力拓24日发布声明表示,同意以24.5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煤矿资产出售给中国兖矿集团在澳的子公司——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兖煤澳大利亚也因该交易成为澳最大的专营性煤炭生产商。力拓表示,公司将出售其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业务,即位于新州猎人谷的联合煤炭工业公司,兖煤澳大利亚会首付19.5亿美元现金,递延现金付款及后续的开采使用权费。力拓执行长让·塞巴斯蒂安·雅克在一份声明中说:“相信在兖煤澳大利亚的经营下,联合煤炭工业公司还将继续为新州经济做出贡献。”兖煤澳大利亚也于24日闭市后向澳交所宣布,与力拓达成正式协议,将全资收购联合煤炭工业公司的股权。兖煤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李希勇表示:“通过收购联合煤炭工业公司高质量煤炭资产,我们能够产生大量现金流,提供优质煤炭产品,与全球关键市场终端用户构建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此次交易,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将成为澳最大专营性煤炭生产商,旗下全部矿场2017年原煤年产量预计可达7100万吨,商品煤产量5300万吨。所收购矿场与公司现有业务合并管理,预计将在运营与营销方面产生巨大增效作用。相信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及现金流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为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平台。[详细]2017-01-28 08:43

钢铁煤炭业从红火到冷静:企业发力多元化经营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实现脱困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任务。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钢铁产能增加。对此,也有观点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增速明显降低,经济复苏乏力,基础设施、工业建设、居民消费等都有下降,从而导致全球钢铁需求不振,这是目前全球钢铁和其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钢铁产业上游产业的矿业,为期十年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个人,都经历了起起伏伏。 行业:从红火到冷静 钢铁业作为矿业高关联度企业,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矿业的发展。 随着黄金十年的结束,其中的从业者的优越感也跟起起伏伏的产品价格一样,从空中落到了地上。来自河北的黑哥(化名)就是众多从业者中的一员。 “我2003年毕业,之后就在河北南部一家钢铁企业工作,其中虽然换了几家企业,但都没有离开钢铁。整个矿业的黄金十年我都经历了。”黑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一直从事的是跟炼钢炼铁有关的石灰生产,从对石灰产量需求上的波动,他就能看出钢价铁价的变化。 黑哥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进入钢铁行业,整个矿业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产成品,价格都在扶摇直上,从以煤和铁为代表的原材料,到以钢材为代表的产品都在上涨。 “虽然其中也有动荡和起伏,但总体方向一定是上涨的,2008年、2009年是最高峰,整个行业都处在仿佛高烧的热度中。”黑哥介绍,他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企业主业是炼钢,生产管材和板材,多用在各种管道和高速护栏板上,红火的时候,他管理的白灰厂产量一扩再扩,年产要达到20万吨以上。 随着行业火热,其中从业者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第一家企业工作的时候每月工资是5000元,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以我当时的年龄和学历,在其他行业很难拿到这个钱,并且我想这个数额在当时还是要高出河北省平均工资不少的。”黑哥告诉记者,2011年他到了河北中部一家企业,工资每月涨到了7000元,后来他又去了内蒙古,工资翻倍,每月达到了15000元。 黑哥的个人经历,对那个年代、那个行业来说有标本意义。当时行业内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矿业黄金十年,指的是从2003年到2012年这将近十年的时间。但以从业者的从业经历来看,2012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市场还可以,虽然不是很丰厚,但还是有一定利润。但到了2014年下半年,相关企业就开始亏损。以黑哥的话说,到了2015年,他们在包头的企业,已经不能全负荷生产了,从行业内朋友那里听说,很多炼钢企业关闭了部分高炉。 记者从黑哥处了解到,2015年夏天,他所在的整个行业都不好,再加上从业者个人的原因,辞职、休假或换工作的很多。“我从内蒙古回到了河北老家一直到现在,都处于失业状态。”黑哥说。#d1cm#page# 转变:由全球到国内 事实上,面对“寒冬”,行业内企业都在寻找各自的出路。 4月初,有消息称产能超过1800万吨的欧洲第二大钢铁企业塔塔钢铁公司,将很可能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合并,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虽然两家公司并未对此作出评论,但业界普遍认为,在产能过剩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欧洲钢铁工业最有可能开展联合,但没有人知道这是否发生,或何时发生。如果塔塔欧洲艾墨伊登厂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合并,合并后年产能为2200万吨,成为欧洲的第二大钢产厂家,有助于钢铁工业过剩产能关闭、降成本和提高定价能力。 相比于国外行业内的并购,国内一些企业的转型方式似乎更为丰富。 “黄金十年的时候,我们日子很好过,利润最高的时候,我们每天有几千万元,收购时更是财大气粗,在扩张阶段平均每天增加价值1亿元的资产。”山东某家以煤炭为主业的国有大型矿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时过境迁,他们将在3年内分流减员2万人。同时,公司决定开展多元化经营,扩大非煤业务,以应对这个矿产行业的低潮期。 “依靠我们长时间的科技积累,我们已经依靠技术,打造出了新材料高铁动车车厢,并已与中车集团展开合作。”上述负责人表示,他们同时与某肉类加工销售企业联手,在澳洲建立了跨境电商平台,其主营业务就是向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放心的澳大利亚食品。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企业眼中,矿产企业除了要多元化发展之外,主业矿产还是有潜力可挖。 “一吨发热量5500大卡的煤,最火时候要卖到650元以上,现在也就100元左右。”山西某私营煤炭企业杨姓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只要管理科学,以这个价格上市仍然有利润的。 据这名负责人介绍,以前从采煤到销售都是粗放式管理,无论是企业和人员都很松散。现在如果一改从前做法,科学管理,他们认为当前的煤炭价格还是有利润空间的。同时他们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以这家公司为例,之前的主业是煤炭,现在还加入了房地产和医疗行业,这样可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协调、健康地发展。 趋势:去产能加环保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行业的趋势是去产能和环保,这两者缺一不可。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从2016年开始,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从2月到4月的一段时间,钢铁行业价格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涨幅。但业内对此普遍认为,此次的回暖既有钢铁需求改善因素,也有短期库存偏低因素,除此以外还有国际贸易因素。 虽曙光初现,但总体仍不乐观,整个行业依然在“寒冬”当中,苦日子还未过完。对此,国内某大型矿业企业董事长在较早前就曾预测,在3—5年内,矿产品价格仍将在目前价位上震荡。部分品种还有进一步探低的可能,之后可能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恢复之前“黄金十年”的难度较大。 4月28日,河北省工信厅召集省冶金行业协会和62家重点钢铁企业,共同研讨全省钢铁行业形势。在分析座谈会上大家提出,要对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有清醒认识,坚定不移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据显示,一季度河北省钢铁行业实现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36.1%。但上述会议的与会专家分析认为,钢铁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没变,市场需求尚无明显改善,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十三五’钢铁业去产能总的思路,是要通过法律、标准和经济的手段来加快过剩产能的退出。”工信部副部长冯飞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钢铁去产能有多重,这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通过加强环保执法和严格实施能耗标准压减产能。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化是我国钢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差距为10%左右,吨钢污染物排放量则高出许多,有的高达数倍。 事实上,对于政策的引导和经济的趋势,位于市场一线的企业往往是最敏感的。 就在记者截稿前,黑哥给记者打来电话高兴地说,“自己又要上岗再就业了,待遇不比以前差,干好了还有股份。”据他描述,因为他曾经在管理生产时,非常注重环保经验和技术的积累,现在适逢环保工作被前所未有的重视,环保人才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前两天有矿企老板要请他去组织改造企业生产,以适应新的环保政策。以他的话说,个人的硬技术遇到行业新机遇,这是行业进步带给自己的进步。[详细]2016-05-10 16:52

煤炭业化解产能过剩铺开 工人安置政策陆续完善

随着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配套文件相继公布,去产能正式迈入“快车道”。 2016年初,国务院明确提出去产能目标:从2016年起,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此后,中央财政表示将拨付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员工安置。 煤炭行业内部人士刘平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此次去产能政策更多涉及大型煤企,所关联的员工人数较多,因此煤炭企业大多比较谨慎。”在此轮去产能过程中,煤炭行业涉及员工人数高达130万人,接近钢铁行业去产能相关员工人数的3倍。 配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在目标与执行层面有了相对清晰的衔接,从而改善企业在制定具体方案方面存在的延迟和无所适从。 政策迭出形势逼人 4月份,煤炭“去产能”政策迎来密集爆发。 近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多渠道分流安置员工,加强社保力度,并提出落实资金保障。 该《意见》是国内供给侧改革推进以来公开下发的第二个部委配套细则文件。就在此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分别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及事实矿产资源支持政策等三方面予以去产能支持力度。 “政策的出台有助于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如期推进,我们积极看好供给侧改革如期进行。”申万宏源煤炭研究报告称。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专项资金如何分配及债务处理方案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而这两个是当前行业最急需的政策。 4月初,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煤炭企业减量生产。在该通知引导下,神华、中煤两大央企带头减产,煤炭市场进入深度调整。 14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关于退出企业的土地资产,可交由政府收回,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也可由企业自行处理。此外,对退出企业按规定注销的矿业权,已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人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退还剩余储量对应已缴纳价款。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陆续印发。配套文件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领域,被视为供给侧改革能否具体实施的关键。 超百万职工需要安置 与去产能目标既定相比,煤炭企业去产能方案的出台,显得则较为迟缓和滞后。 同煤集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将在3月中下旬出台具体去产能方案,但截至目前,该集团相应计划仍迟迟未予公布。目前,仅兖矿集团、平煤集团、西山煤电等煤企公布了转岗分流的具体人数和安排。 记者致电数位煤炭企业人士,均表示并未了解到太多行业内企业员工安置的方案。 实际上,在员工安置上,煤炭企业面临诸多细节问题需要考量。“年轻人相对好找工作,但如果换行业,自身技能就无法施展,一切要从零开始。”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职工表示:“另一方面,有些煤矿职工思想比较落后,由于常年在煤矿工作,缺少其他生存技能,也不愿意重新学习充电,因而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做相应的分类处理。” 刘平喜认为,此次去产能政策涉及的大多数是大型煤企,涉及面广,员工人数较多,牵一发动全身,因此煤炭企业大多比较谨慎。 也正是基于此,人社部的《意见》可谓及时雨。《意见》在多渠道分流安置员工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意见》鼓励对失业及停产员工进行培训,并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零就业家庭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费;对于煤炭集中区域,鼓励开展跨地区劳务输出;规定距离退休年龄五年内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可选择内部退养;企业破产所涉员工可自愿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预留社会保险费和生活费;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难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加大公益性岗位提供托底帮扶。 《意见》强调,对企业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筹集资金解决。中央财政则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 “该文件作为国内供给侧改革第二个补位配套文件,系统解决了安置职工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责任、不同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式。”申万宏源煤炭研究报告认为:“相信政策出台后,将对煤炭企业员工安置方案的加快制定起到相应影响。”[详细]2016-04-20 15:5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