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中企海外并购骤降7成

2012/10/12 10:09南方都市报

在华为中兴美国投资遭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国家发改委日前集中公布了近期批复的16个海外投资项目,且正在就降低海外投资标准征求意见,有提振海外投资之意。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 .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 .9%,环比下降高达74 .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向南都记者表示,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将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到这些地方投资将越来越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民营私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尤其高科技领域、能源和资源领域的海外投资会受到掣肘。

尽管如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朱毅捷对南都记者表示,由于对能源矿产和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等的强烈需求,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料难逆转。而发改委放宽标准必将提升企业热情。

发改委集中公布16项海外投资

在华为中兴美国投资遭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国家发改委昨日集中公布了近期批复的16个海外投资项目,其中7个为能源类项目,还包括3个太阳能光伏项目和1个镍矿项目,此外还涉及多个金融、通信、基建等项目。

发改委此举或有提振海外投资之意。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降低,海外并购披露金额的19起案例涉及到交易金额共计18 .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 .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海外并购在所有并购市场中的占比从上半年67 .8%下滑到28 .4%;交易量方面,三季度共完成海外并购22起,同比下降37 .1%,环比下降21 .4%。此前,“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 %,最高一年曾经达到40 %多。但是在201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大幅度下降,2011年同比仅增长了1.8%。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明显下滑。”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朱毅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下降的原因主要跟国内经济疲软有关,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因此对并购更加谨慎,倾向于持币观望或应付其它方面的资金周转。此外,国外的阻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走出去的热情。虽然今年上半年海外并购同比去年增长了22.4%,但主要是一季度增长的贡献,二季度三季度持续低迷,可能拖累全年。

而三季度就要看眼下各界关注的中海油收购案进展如何。2005年欲斥资180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能源公司失利后,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N exen)的计划本月初已经获得加拿大法院批准。但因收购还需要通过加拿大及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审批,业界预计过程不会太顺利。

欧美保护主义或日益激烈

“华为中兴的类似事件将来肯定越来越多。”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持非常怀疑甚至敌意态度,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外强烈限制中国国有企业和所谓有军方背景的企业去投资,担心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敏感技术。二是他们本来就想打压中国国有企业,认为国有企业是阻碍市场化改革和公平竞争的主要力量。

此外,向松祚认为,美国还有一个基本战略,就是限制海外资金投资美国主要产业和实体经济,迫使海外资金投资美国国债和其他债券以及金融产品。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公司在美投资屡屡遭遇安全问题,此前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华为并购三叶公司等并购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指出,这种威胁国家安全的借口已成为一个非市场壁垒,甚至可能成为又一贸易保护措施。

向松祚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将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到这些地方投资将越来越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民营私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尤其高科技领域、能源和资源领域的海外投资会受到几大掣肘“这是一个长期挑战。”

“我们也想出去投资,但顾虑重重。”某大型铝业公司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以前该企业主做出口,现在重点做内销,但目前需求也疲软,希望能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但难以行动,除了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也担心遭遇保护主义。

海外投资审批或放松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料难改变。

“外国阻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热情,但其需求依然很高。”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朱毅捷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分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对能源矿产有长期需求;二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对国外的技术和特别的品牌、渠道有需求。这也是长期需求。而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刚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时机,时机与需求结合,推动中国企业纷纷谋求走出去。

商务部国际贸易厅合作的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近日亦表示,国家愿意支持企业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转移过剩的产能,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还可以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和欧美反倾销所带来的双重压力。

据悉,为了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发改委正在对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做出调整,拟下放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权。根据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今后只有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及以上的资源开发及交通基础设施类、中方投资额1亿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以及在敏感国家投资敏感行业需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而按照现行标准,境外投资勘探开发原油、矿山等资源的项目,中方投资额只要超过3000万美元即要由发改委甚至国务院批准。

“如果放宽,肯定会提升企业热情,降低门槛、简化程序、节省时间资源。”朱毅捷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整体管制较严,逐渐放宽会是趋势。

责任编辑:Amanda

相关阅读

向文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拒绝不公正待遇

新华社记者:请问向总,三一这个案子项目本身金额不是特别大,2千万美元,为什么三一集团对这个案子一定要[详细]2012-10-19 16:26

潍柴谭旭光:海外并购长袖善舞,四大妙招巧避“七七定律”

当地时间3月20日,谭旭光在意大利罗马巴贝里尼宫获意大利“莱昂纳多国际奖”,以表彰其在战略重组意大利[详细]2019-03-22 11:30

潍柴动力海外并购结硕果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近半

潍柴动力日前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58.38%。潍柴动力国际业务负责人张更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潍柴动力的国际化战略不断落地,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潍柴动力通过海外并购增厚了利润,本土化制造也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向纵深发展。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扩张能够对冲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带来的利润下滑风险,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 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近半 一位越南船机客户向潍柴驻越南销售处反馈,“我决定以后需要更换的机器都改用潍柴的。相比我以前使用的别的国家的船机,潍柴的产品每周可以节省1000升油,半年就够我再买一台新的发动机了。”目前,潍柴动力发动机海外保有量达30多万台,重型卡车海外保有量突破10万辆。 从2013年海外营收占比14%到2016年海外营收占比超过47%,潍柴的国际化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断落地。张更生表示,到2016年,潍柴动力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形成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主要国际市场的全球化格局。 目前,潍柴动力已在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和白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发动机生产基地,在新加坡、俄罗斯、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在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设立了全球运营中心,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国际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潍柴动力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海外收入443.7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47.63%,同比增加10.41%。 公司海外营收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莫大关系。据了解,潍柴动力近两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出口占公司出口总量的90%以上,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以印度市场为例,潍柴印度公司总经理徐子春表示,潍柴印度公司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776万元,2017年有望翻番。 海外市场的拓展更带来了公司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链的完善。潍柴动力表示,公司在海外实现了传统业务升级、新兴业务拓展及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再仅以销售发动机为主,而是成功构筑起了动力总成、整车整机和智能物流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2016年,潍柴动力海外船机配套完成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1%;车工配套完成4300万美元,同比增长80%。公司在土耳其自贸区建立的规模化仓储的配件中心库,以土耳其为中心,将配件服务快速覆盖至北非、欧洲等市场。2016年,潍柴海外首座重油电站也在非洲毛里塔尼亚落户。 潍柴动力预计,公司2017年海外业务贡献的利润将进一步提高。 跨境并购业绩释放 潍柴动力表示,公司的国内业务跟海外业务的协同正在逐步提升。东南亚、中东、非洲、俄罗斯是潍柴动力的传统配套市场,而在海外并购高资质企业、成长型业务则是公司获得相关行业高端技术及开拓发达市场的重要抓手,推动公司的装备制造产业等向价值链高端拓展,也带来公司财务报表的改善。 纵观潍柴动力在海外的并购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发达市场地区。在欧洲市场,2009年,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2012年,潍柴动力收购凯傲及其下属业务单元林德液压70%股权,并使后者成为独立公司。凯傲拥有世界领先的叉车及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业内人士分析,叉车作为后周期产品,与自动化物流发展密切相关,有助完善公司产业链;中国目前的高压液压设备几乎都依赖进口系统,通过掌控世界领先液压技术资源,潍柴动力未来在该领域的进口替代空间及全球市场空间都很大。 在北美市场,2016年潍柴动力境外子公司凯傲收购美国顶级现代物流分拣系统公司德马泰克,使凯傲成为一家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提供商。2017年3月,潍柴动力与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全球领先提供商美国PSI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析师认为此举将拓展潍柴动力发动机、凯傲叉车的国际市场空间。 潍柴动力海外并购标的业绩逐渐释放,目前已全部实现盈利。2016年,凯傲实现营业收入55.87亿欧元,对潍柴动力归母净利润的贡献占比接近27%;林德液压结构性业务重组逐步见效,中国和德国制造基地完成布局,PPA前利润实现转正;博杜安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战略新产品加快进入全球市场。 证券分析师认为,潍柴动力的海外业务毛利率虽高,但海外的费用也高,如果能通过整合降低费用,将给公司带来更大利润空间。事实上,潍柴动力在海外并购及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重重困难。正如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所说,“不同国度间财务统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的不同,是跨国并购面临的巨大挑战。” 位于德国的子公司凯傲,其公司治理结构,就与潍柴动力的公司治理有诸多不同。按照德国惯例,公司每年的经营管理工作目标,须经过公司监事会的批准。而超过2000人的公司,公司监事会成员必须一半是股东代表,一半是工会代表,但监事会主席可以由股东来推荐。 对此,谭旭光表示,“对海外企业的整合关键是因地制宜、依法治理。凯傲成功上市后,运作非常规范,我们的工作就是选用好职业经理人,做好财务管控,推进战略一致与协同。”潍柴动力遵循德国规则,按照股东影响监事会规则对凯傲进行管控,较少参与海外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更加注重把控海外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设立年度经营目标、强化管理层考核与激励机制。 打造“本土化制造”模式 潍柴动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戴立新表示,潍柴动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主要遵循三条主线:一是直接贸易出口,如输出发动机;二是技术输出,在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地区进行CKD技术输出;三是实施本地化生产,如在印度、泰国等设立装备制造厂。未来随着各方对“一带一路”沿线及合作国家投资的加快,不论是直接贸易出口还是本土化制造,潍柴动力都将大为受益。 海外本土化生产销售是潍柴动力正在着力打造的模式。从2011年3月,潍柴印度公司在新德里正式注册;到2014年11月,印度公司首台发动机下线;再到2016年,印度公司制造的船用发动机实现了首次出口,潍柴动力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不断取得新突破。2017年一季度,印度公司业绩同比增长40%。 “在印度公司,我们采用的是轻资产运作模式,将国内整条生产线移了过去,并采用厂房租赁的形式,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时间、最小的风险实现了投产,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盈利。”徐子春介绍,印度公司已成为公司开拓南亚市场的桥头堡。目前印度公司以船电和工业动力产品为主,公司主打的WP10/12发动机很受当地客户青睐。 印度之外,公司还在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进行技术输出、产能合作,不断探索轻资产本地化合作模式。 2016年9月,潍柴动力与白俄罗斯工业部签署合作生产发动机的备忘录,未来潍柴动力将投资5000万美元在白俄罗斯投资建设年产2万台的发动机制造基地,目前双方已进入合作的紧密洽谈阶段。[详细]2017-05-15 07:35

海外并购井喷 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走出去”与“引进来”是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效捷径。比如浙江龙盛并购德国染料巨头德司达后,通过保留原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仅控制股东会和董事会等整合手段,不仅实现了2014-2016年每年净利润可达1亿美元,还获得了大量专利、完成了公司转型。据统计,今年中国资本海外并购井喷,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近1600亿美元。从今年7月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中国制造企业正在以并购、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重组加速进行,我国制造业在全面提升发展能力的同时,正在加速推进与全球产业体系的融合。 “走出去”拉升中国制造标准 无人驾驶小车从仓库自动取运原材料,机械手温柔而精准地抓取并送入全自动生产线。经过激光刻码、自动摆串、自动包装等27道工序后,一块光伏组件板便完成下线……在整个制造环节中,指挥和执行任务全部由机器人完成,人只是设计和管理者,这就是正泰集团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德合作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自动光伏生产设备。 正泰近年来积极“漂洋出海”,日益受到全球业界的瞩目。正泰收购了欧洲老牌光伏企业Conergy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组件厂,这场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联姻,不仅帮助正泰有效规避了“双反”,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还为当地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正泰已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等地建立了研发机构,在德国、马来西亚及泰国建有新能源生产基地,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国际化研发体系。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现在有大批企业把自己的先进设备,甚至是先进工厂,整个“搬出”国门,实际上这支撑了我们制造强国的建设,因为“走出去”的标准,一定是高的,除了要满足中国标准,还要满足所在地标准。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晓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含金量的提升,这是未来中国制造企业、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他认为,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德国制造,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中国制造正在进入制造业品质不断提升的阶段,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相信中国制造也会向曾经的德国制造一样,迅速提升品质,并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 积极海购参与国际分工 积极海外并购是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效捷径,也是重新调整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方式。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重组呈井喷之势,海外并购也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总价值达1739亿美元,已超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总和。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外资产收购者。 10月10日,洛阳钼业公告称,公司收购英美资源位于巴西的优质铌(AANB公司)和磷酸盐(AAFB公司)项目已完成交割。9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宣布,收购埃尔拉多黄金公司贵州锦丰金矿82%股份项目完成交割。8月,中粮集团宣布收购荷兰粮食贸易公司尼德拉剩余49%的股权。美的集团更是在半年内连续三起海外收购:近日,美的集团宣布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7月,美的宣布收购意大利空调企业;6月,美的集团收购日本东芝,两项已经披露金额的交易耗资已达325亿元。 专家表示,在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投资方向和形式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高端制造业是中国资本关注最多的一个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并购高端制造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例如,大连机床集团投资上千万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机床制造业知名公司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成立了大连机床集团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中国深圳集装箱北美公司收购美国一家集装箱拖车生产企业,通过改造升级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陕西秦川集团在密歇根州收购了一家美国拉床生产企业及其子公司,企业目前运转正常,除继续生产机床产品外,还将销售秦川公司产品……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别是制造业海外并购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重组在加速进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继续剥离非核心业务,使我国企业在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开展并购,获取专利技术、品牌、营销渠道,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能力的同时,推进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制造业基地与全球产业体系的融合。 “要认识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境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这对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服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成为推手 从2013年发起“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目前,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正在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其进度和程度都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战略引领和重要支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完成“走出去”的关键转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不少基础设施尚未完备的国家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应当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推动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走出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来说,是最好的历史机遇。手机、冰箱、电脑等一系列中国制造的诞生并“走出去”,不但是一个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标志,还是中国制造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详细]2016-12-30 10:33

去年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创历史新高

6月6日至6月7日,2016年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德勤全球并购专家在现场发布了《2016中国汽车行业对外投资报告》,数据显示海外并购成为中国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5年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创历史新高达106亿美元。 海外并购成车商对外投资主要方式 德勤报告指出:自2013年起的三年中,自主品牌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已完成海外并购交易共计60宗,涉及金额1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63亿元);另外还有近百宗海外建厂交易,涉及金额也高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亿元)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建厂速度小幅放缓,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则不断增长。德勤分析称,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境并购,以美国和西欧等成熟市场为主要目标,海外建厂投资则仍然集中在拉丁美洲和东盟等新兴市场。 报告对中国汽车行业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作出研究分析发现,2013至2015年海外并购超越绿地投资成为中国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逐渐从早期的大型国有企业向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转移,并购目的地也从原先的新兴市场国家向欧美成熟市场渗透。 零部件企业是海外收购的主力军 德勤全球并购服务主管Charles Knight表示:由于当前国内企业整体技术实力不强,因此大部分的海外并购以获取海外优质资产为主。数据显示,单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德美两个汽车制造强国发起的跨境并购项目,便已占总体交易近四成,而两国的并购目标均为零部件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后,很多西方汽车企业在财务压力之下,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合适买家,这一趋势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德勤还分析出,从并购主体而言,零部件企业是海外收购的主力军,涉及交易在交易总量和总额方面分别占比超出七成和八成以上。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巨头早已活跃于海外并购市场,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疲软,外延式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非有机增长的重要途径。 就并购金额而言,报告称,一亿美元以下的并购交易最为集中,占总交易量的一半。中国企业倾向收购高度专业化、细分领域市场占比高、中等规模的外国企业。从长远来看,零部件企业跨境并购渐趋理性,企业更关注并购能否带来更稳定且长期的投资回报,以及整合后能否发挥协同效应。 提醒:交易风险与挑战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车企进一步走向世界,很多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希望借助跨境并购容身高端价值链,然而对外投资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德勤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并购服务合伙人虞正认为: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国内并购项目上颇有经验,但是,国内项目与跨境并购交易还是存在重大差异的,因此也衍生出了更多的额外风险与挑战。 德勤中国汽车行业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肖天晶从税务的角度坦言:税务成本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一项重要成本。建议投资者委聘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顾问,指导企业顺利推进交易流程。 Charles Knight认为,中国与欧美等西方国家无论在社会文化、商业环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均存在各种差异,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必须注意海外资产的管理和整合风险,且买卖双方应在就未来运营体系、预算和绩效考核体系、业务发展战略达成一致后,建立相应的整合计划。[详细]2016-06-12 11:2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