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的中国经济:底部和出路到底何在?

近日,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速,中国经济也难逃下调的命运。同时,国内研究机构和市场机构也预计,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比二季度进一步回落。多数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三季度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筑底,但回升的迹象不明显,四季度有望。短期内政策刺激、加大投资力度有利于稳增长,但长期来看,需要通过改革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要减少人为的刺激,让经济更多实现内生性增长,让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预期经济增速一降再降

近一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从此前的两位数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7.6%。近日,国际国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都在走下坡路,纷纷调降中国经济的增速。

10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601099)经济数据监测》报告预计,中国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7.7%和8.1%,低于5月份预期的8.2%和8.6%。

10月9日,IMF在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下调至7.8%,2013年有望回升至8.2%。这两项数据均比7月份时的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IMF表示,中国增长率的降低大部分源于出口贸易的减少,受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中国外部需求较弱。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报告也指出,预计中国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7%和8.1%,而今年4月份该行的预期分别为8.5%和8.7%。

惠誉近日的报告也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从6月份预计的8%下调为7.8%。高盛集团经济学家上周五也表示,下调中国二季度及全年的经济增速,二季度增速从8.5%下调至7.9%,全年增速预期从8.6%下调至8.1%。

国内研究机构也较为一致地看弱中国今年经济增长,认为三季度比二季度会进一步减速。交通银行(601328)报告也预计,今年三季度GDP将比二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掉落至7.5%,由于稳增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在7.8%左右,全年约为7.8%。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比二季度会略有下降,预计在7.4%-7.6%之间。

“最近中国经济减速确实比较明显,政府的刺激政策力度和规模并不像外界预期的那么大,也是机构调低中国经济增速的原因。”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说,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下调很正常,因为他们的预测是动态的。

底部到底何在?

关于中国经济底部的预测,各大机构从年初就开始给出答案,现实却出乎大家的预料,底部迟迟未到。

近日中国官方公布的9月份PMI数值连续下滑4个月后,首次回升。汇丰银行公布的9月份制造业PMI终值和服务业PMI也开始回升。而国庆长假的消费数据也让分析人士感到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好转。

中国银行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曾表示,二季度可能是中国经济的谷底,三季度开始企稳回升。但其9月底发布的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201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世界银行则警示,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会拖累亚洲,中国经济放缓有恶化的风险,并且持续时间可能超出预期。世行称,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重大,由于受有限宽松政策和房地产调控及外部需求减少的影响,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仍缺乏增长动力。

李慧勇表示,中国经济调整周期比预期要长,三季度底部已经基本形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但是还不能说回升。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只能说筑底,还没有看到回升的明显迹象。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目前应该就是底部的状态,政策调整及时的话,四季度就会企稳略有回升,明年上半年会有所好转。

出路:投资还是改革?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今年5月中以来,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相继表示将稳增长当做重中之重,刺激政策连连出台。5月底开始,发改委加快地方政府项目审批,甚至出现湛江市长“吻增长”的画面,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在9月5日和6日,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城市轨道交通基建项目投资达到万亿元。

而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央行也逐渐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又在一个月内两次降息,并且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经济下滑的态势并没有止住。

“从长计议,政策的立足点是通过短期稳定增长为长期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其中适时推出改革十分必要。”中国银行的报告认为,从短期看,稳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近期稳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中央财政的作用尤为重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报告中表示,因市场短期信心偏弱,二季度启动的诸多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时滞可能延长至年末。当前政策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预调微调力度会有所加大,但不会过于激进。他分析,目前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政策还需要考虑中长期增长问题,因而不太可能再次出台类似“四万亿”那样大规模的短期刺激措施。

“我们已经不能指望继续沿用前三十年的老办法来提高经济效率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目前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而要打破“诸多体制性障碍”,唯一的办法是切实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中国经济 经济增速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怎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一段时间以来,五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回应热点话题,详解2024年经济政策走向。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4年,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稳住基本盘。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郑栅洁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2024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2024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创新的落点在产业。针对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的传统产业,将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让“老树发新芽”。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金壮龙说。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部部长表示,“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此外,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财政部部长表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 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国外贸外资如何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货物、服务、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样表示。 升级货物贸易。实施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加强贸易投资联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围提质。同时,深化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出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出台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王文涛说。[详细]2024-02-28 08:46

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多部门权威回应释放重要信号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如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详细]2024-02-20 17:24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负责人详解经济政策走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详细]2024-02-05 10:39

2023年多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日,省级“两会”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去年,多[详细]2024-01-24 15:24

11个关键数,看2023年中国经济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详细]2024-01-18 09: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