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呐喊:重启改革盲目保增长不可持续

2012/09/20 09:36华夏时报

无需置疑,目前全球的金融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而中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

中国早已不是一个与世界经济体系隔绝的孤岛,而是国际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著名经济学家、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强调说,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中国到底处在什么地位,跟国际金融体系融合的程度要消除哪些障碍,用些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能够得益,把冲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是我们今后很重要的任务。

中国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矛盾也逐渐积累。而目前经济放缓,各地连忙腾挪,试图将失速的经济重新搬回高增长的列车,无奈刺激政策仍在大规模投资老路上兜兜转转。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上报的投资规划规模已有17万亿。

国内外的情势均表明,只有挥别狭义的经济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可长治久安,也正因如此,重启改革的观点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重建金融体系

尽管路径、机制不同,但国内外金融体系所暴露出的问题却是殊途同归。

在9月16日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吴敬琏分析,这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但美国的情况相对乐观。从美国微观经济来看,复苏的过程正在加快,特别是由于美国的技术创新的活跃和其所谓的页岩气革命,可将能源成本降低并重组本国的能源供应,使得美国再现历次危机后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重现的迹象,但是在宏观经济方面,特别是财政状况和再一次量化宽松造成的货币供应的状况,在其看似乐观的发展前景中添加了不确定性。但欧洲却没有那么幸运。危机仍在持续,远没有见底,欧元体系能否维持还无法确定。

吴敬琏认为,目前更加深刻的问题,是消费主义和高福利所造成的储蓄投资缺口、货币超发和流动性的泛滥。而美国的财政问题,尤其是最近又开动了印钞机,这是整个社会的结构问题,只有当这些问题顺利解决了,才能使得新的金融体系比较健康地运转。

“而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却恰恰相反。”他分析说。我们是消费不足,靠投资来驱动增长,但却与西方金融体系最终结果很相似,只不过形成路径是截然相反的,我们的储蓄减投资有大量的剩余,于是用了出口导向政策,用这部分剩余填补发达国家储蓄投资的缺口,但是表现是一样的,同样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显而易见,我们与西方国家一样,同样需要重建金融体系,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问题的不确定性,我国相对幸运些,因为改革的动能正在增大,形成共识的可能性也正在增大。

改革重启

吴敬琏认为现在的金融体系问题,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而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银行系统与金融系统一一与国际接轨,机构的设置、市场的运营方式,都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改变,旧体系的许多东西在我们的金融体系里仍然有很陈旧的影响,如证券市场刚一建立,就提出证券市场要为国家服务,把攫取型的体制叠加在市场体系上,造成了现在的种种问题。

这种发展方式却支撑起了很高的增长率,但吴敬琏却认为,长期而言后果却是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一种发展方式加上改革带来的所谓制度红利使得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增长速度非常高,这种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认为如果保持老体制的某些优点,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某些优点,就能够形成一个中国特有的发展模式,也是世界最优的发展模式,这种影响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在金融体系上,最重要的扭曲跟证券市场是一样的,就是保证能够抽取更多资源来完成国家的目标,这种做法现在的影响仍然很强烈,但是各种弊端现在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吴敬琏指出,怎么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就出现了很不同的思路,这个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说经济出现了明显下行的时候就有两种很不同的判断:一种判断认为经济中各种矛盾的暴露正好是过去的发展方式和旧体制的遗产所造成的,国家大量的干预,用国家用政府投资或者用国家银行的贷款来支撑增长速度,另外一种判断就说这是因为市场自发性造成的,现在对付经济下行的主要办法仍然是应用所谓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动员各种资源大量投入。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去的时候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着急,希望实现高速度的增长,否则财政问题、社会福利问题都难以解决,所用的解决方法仍是投资,大规模的投入。”吴敬琏分析说,去年主要的办法是引进央企,但口惠而实不至。今年的做法是许多省都自己作出了规划,目前各地报来的投资规划规模约有17万亿。若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往前走,钱从哪里来就是很大问题,金融体系又会被作为一个主要路径。

他继续分析说,另外一方面,这套做法的消极后果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是两个样板,一个样板是高速铁路,另外一个样板是个别省的超高速增长。铁路现在的短板是在货运,用主要资源来建设高铁,高铁是客运,这是资源的误配。而个别省级地区连年GDP增长都达到了14%,而今年上半年的投资率竟是本地生产总值的120%,显然不可持续。

争论并非是坏事,也形成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继续改革的共识正在逐渐加强。

他指出,“从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给党的十八大定调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来,他表示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改革开放的路线,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党的十八大有了更高的期望,我们希望能够重写1992年、1993年的辉煌。”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金融改革 经济政策
相关阅读

2014展望:全国自贸区群体胎动 11省市筹划方案

上海自贸区绚烂登场,激发全国自贸区群体胎动。 目前已有11个省市提交或者还在修改自贸区方案,2014年将有新的自贸区获批。第二批自贸区或在天津东疆,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东青岛、河北曹妃甸等地产生。 展望2014年,全国自贸区的集体起航,将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投资体系改革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影响? 设立目的 上海自贸区核心使命:探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如果要给2013年中国经济领域找排名前十的热点词汇,“上海自贸区”绝对名列其中,因为自贸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动相关板块在股市上冲高。 可以想见,承载着改革开放任务的自贸区板块,也将在未来3年持续发酵。而作为先行者的上海自贸区,承担着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重任。 那么上海自贸区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之后,对于它的功能和定位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上海自贸区就是和过去一样的以特殊政策、优惠政策为主的特殊监管区;另一种观点的认同者较多,认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试图通过区域性的试验,来探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道路。 参与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主要设计的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在第四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总目标越来越清晰、齐备。“希望通过这么一个试验区的试验,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改革准备条件。” 应对投资准入领域变革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正在建立起的全球投资规则有联系。因为上海自贸区目前实施的措施正是对投资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监管体系的改变。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长期研究WTO和区域贸易安排的王新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投资规则正在建立、中国如果不主动加入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从1985年开始,王新奎一直是中国入世的参与者和经历者。“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远远超过当年入世的时候。”他说,“WTO规则体系的变化,仅仅发生在关境。中国加入WTO时,海关管理制度已经非常有效。” 王新奎认为服务业的开放并不成功,自1986年开始历时7年半的乌拉圭回合的服务业开放成果最终并不如意。 “服务业的开放,实际上给各个成员以相当大的自由权,特别是在商业存在方面。但结果力度并不像人们预期的这么大。”王新奎说,但是这一次背景不一样了。下一步的全球对外开放,是在投资准入领域。“投资准入的领域特别是在服务业方面,涉及的已经不是关境上的事,涉及到关境内几乎所有部门和领域的法律法规。” 他认为中国的服务业开放具有承诺和落地不衔接的问题。 “即便我们在多边、双边、区域性的谈判中,达成了服务业开放,对部门和领域都做出了明确承诺。但是在投资市场准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投资无法落地。”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允许你这架飞机飞进来,结果找不到机场,也没有人导航。”所以现在讲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现在问题来了,什么叫现代化?”王新奎认为,如果纯粹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讲,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那么政府经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透明度。“一个透明的市场管理体系,一定是现代化的。” 在不同的治理体系中,中国面临一个机会。在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中国能不能接受全球投资规则制定过程中的高标准?而高标准的“透明度”的重要要求就是对投资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内容,既是国家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已经或正在加入的一些多边、区域和双边谈判对投资体制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创新不是搞离岸中心 上海自贸区的试验从最直接的效果来看,是要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 王新奎认为,“便利化”不仅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因此需要实施金融制度和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 他对金融体制创新有自己的理解:“上海自贸区实施金融体制的创新绝对不是搞离岸中心、搞一个洼地,不是搞一个金融的特殊区域。实施金融创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 2013年12月2日,央行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也即央行自贸区金融细则30条。 王新奎认为该意见是现阶段最好的方案。他表示,“央行自贸区30条”里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是,区内居民和非居民的FTA结算账户可以设在区外银行,无需设在区内银行。这样,央行建立起了账户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境外自由度比较高的流动制度和区外境内之间的渗透制管道。 他还提出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也在试验中,核心是从原先的卡口监管逐步改为窗口监管。 中国已经有海关建管制度改革的基础。1990年建立的占全国保税区进出口一半份额的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早就实现了窗口管理,但许多港区、机场的保税区还做不到,还在沿用卡口管理的办法。“这个要试点。”王新奎说。 而能否推广的条件,就看试点能不能成功。 “整个自贸区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王新奎说。#d1cm#page# 构建现代化政府治理能力 有分析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最终要改变的是政府治理能力。 在投资准入管理上,政府治理能力的核心表现是 “审批制”。审批制“重审批、轻监管”,许多“监管”也是以审批代替,带着深深的计划烙印。 这种管理体制对贸易和投资极为不便利,集中反映在金融体制上。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14条描述,“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王新奎认为,《决定》中这段话的思路就是通过在上海建立试验区,用建立试验区的方式以开放倒逼改革,具体的路径是参与全球高标准投资规则的形成过程,用全球高标准的投资规则包括其透明度、便利化以及监管能力的要求,来倒逼国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改革,变“重审批、轻监管”为“重监管、方便化”。 “这就关系到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不是能够真正做到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王新奎说,“如果这个路径不设计出来,所谓"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是更好地审批、更严格和更广泛地审批。所以这个倒逼路径极为重要。”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里也列明了目标任务,即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 王新奎说,在上述使命和要求中,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目标主要是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普及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它不是优惠政策,而是要求公平竞争的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他建议,提高对政府投资的监管能力,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这也是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的重中之重,操作起来也极为困难。“因为政府要建立监管能力,不单是利益的问题,更多是知识和人才的积累。” 王新奎还建议提高政府对投资的透明度管理,先从外资做起,按国际高标准实施投资准入的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 体制冲击 11省市筹划自贸区方案现有投资体制面临多重冲击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参与全国自贸区方案建议与研讨的专家处得知,已有11个省市提交或者还在修改自贸区方案,明年将有新的自贸区获批。 天津自贸区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划区域包含东疆二岛约40平方公里,以北方国际(000065,股吧)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功能定位。 广东粤港澳自贸区是修改过的扩大版本,此前申报时为前海试验区,主要定位于粤港澳合作。 青岛自贸区则利用毗邻日韩、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吸收日韩外资较多的优势,想要接正在谈判中的中韩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地气,成为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先导区,并发展成为贸易中转港。 而广西凭祥自贸区主要扩大与东盟的贸易投资,并将以对越南贸易投资为撬动点。 有业界专家指出,与地方设想的给政策、给优惠不同,从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来看,此轮在综合保税区基础上升级为自贸区的试验,并不是给优惠政策形成一个洼地,而是通过改变投资审批规则,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投资审批制为备案制,增强其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和服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削政府的权力。 大环境倒逼中国不得不动起来。 以TPP为代表的新一轮区域安排谈判创新了国际规则,并且越来越有成为主流的趋势。这些新规则与WTO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在WTO框架下各成员方遵循自愿原则,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才具有约束力;但在这些新规则中,所有投资都要受约束。 这种新的投资规则对中国现行的经济规则造成了巨大冲击。 从政策体系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是完全在一国范围内经济主权关系独立自主决定的。但在新的国际规则下,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多边强制性规则。这会倒逼国内政策体系改变,使其靠近国际化。 在经济管理模式转变方面,负面清单管理冲击的是政府对投资的审批制,从原来的核准制变成登记备案制,不存在审批制,能做的投资不再需要政府审批,只需要备案。 新规则要求的是双开放,由边境开放到境内开放。中国以往的开放都考虑在边境开放,只停留在海关层面。而境内开放则意味着全面开放,如何考虑境内开放具有真正的改革意义。 此外,新规则中的国企竞争中立规则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它要求政府在面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时保持中立姿态,政策不该有偏差。这将为国内的产业政策带来挑战。 不论中国的其他自贸区将有何差异化发展、特色定位,以上四点都是自贸区内将要试验的内容,也即改变投资规则。这也是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核心所在。[详细]2013-12-30 08:31

地方金改释放推进信号 专家称倒逼机制已形成

中国(上海)自贸区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金融改革将进入深度试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方案近日对外公布,开始探索贸易金融新模式。中国地方金融改革持续发力,释放出金融改革由局部向全面推进的提速信号。 上海自贸区将完善自由贸易功能,试点投资和金融改革创新,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有望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 据介绍,义乌金改包括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贸易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外汇管理机制、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发展壮大本外币兑换业务、促进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七方面的内容。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这些都是局部的改革。“局部只是市场短期的利好因素,下一阶段改革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考虑制度、市场等,我们的金融市场应该是完整的和健全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金融改革涉及多方面内容,要素、组织、监管等缺一不可,具体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加强金融监管。 实际上,中国全面性的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悄然加速。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货币存量。9月6日,中国时隔18年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10月8日,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将开始实施,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效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将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防范金融市场化改革风险。同时,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前夕与企业家交流时提出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释放出中国加快金融改革的信号。 匡贤明认为,一系列高层表态和相关措施表明中国金融改革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过去‘只做不说’,改革或者不改革的选择余地就大;现在‘先说再做’,而且是在国际场合,表明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推进金融改革上形成了共识以及推进金融改革乃至全面改革的勇气。” “事实上,从过去几个月的金融改革看,改革加快推进已经按照这一思路展开。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改革有可能会继续提速。”匡贤明说。 市场化仍将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脉络。李克强总理指出下一步要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明确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制度预期。 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依靠什么?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提到“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匡贤明认为“这一招”是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包括金融在内的市场化改革,其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金融领域的改革也是处理好金融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放权给市场,一招推进,满盘皆活。贷款利率市场化,实质就是放开了政府对资金价格的管制。”匡贤明说。 谭雅玲则提醒,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新一轮改革应该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快进程、提高效率。金融改革应该是在实体经济非常发达和均衡的基础上才能推出来,利率市场化的重心是产业资源和产业要素,只有这些资源和要素均等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和积极性。”谭雅玲说。[详细]2013-09-22 09:06

稳增长促金融改革提速 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在平均一周公布一个稳增长政策的“护航”下,中国经济开始显现企稳迹象。 8月22日 公布的8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 50.1,大幅跳回枯荣线以上。这不仅为4个月来最高水平,也是 2010年8月以来最大升幅。 同时,近期美国公布的就业、房地产、制造业等多项数据向好显示美国经济延续强势复苏态势。乐观的形势似乎与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判断一致。近日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很强,不会出现连续性下滑的情况,下半年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若有需要会做一些结构性微调。 “这主要在于稳定市场预期。如果流动性继续趋紧,政策可能会做出些对冲举措,比如更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浙商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紧货币”依旧 在8月汇丰PMI数据中, 生产指数增加2.6%至50.6%、新订单指数提升到50.5%,分别创下近五个月以来新高。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此的解读是:“随着新业务与产出的温和改善,中国制造业增长已经开始企稳,这主要得益于近期微调措施的初始效果以及企业的库存回补活动。” 超出预期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此前市场对于资本外流下经济企稳前景的担忧。 此前公布的7月新增外汇占款为-244.7亿元,延续下滑走势,并且为年内的第二月度负增长。而包括印尼、印度等股市大跌和美国将退出QE的预期升温,都引发市场对于新兴市场资金外流的恐慌。 “7月确实有热钱流出。”经济专家黎友焕对本报记者表示,但也有国内资金的外流,也有虚假贸易资金的减少。在他看来,7月热钱流出规模与现在市场流动性总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此时,周小川表示,下半年会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如有需要会做一些适当的结构性微调。由于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难有大调整。受访经济学家认为,这意味着“紧货币”的环境短期难改观。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在7.5%左右,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水平。”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日前种种迹象表明实体经济正在出现回升。 除了8月汇丰中国PMI制造业初值回升,7月份实体经济活动在房地产和出口带动下出现回升。房地产销售保持回暖势头,新开工和土地购置面积也同比大幅增长。而出口同比增速从6月的-3%回升至5%。 再次,受益于两大“增长引擎”重获动力、消费也保持稳定、且近期的稳增长微调措施推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温和回升。另外,在需求改善及补库存的拉动下,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从8.9%显著回升至9.7%。 另据电网口径统计,8月上旬的日均发电量增速约为16.4%,大幅高于7月中旬的8.6%和下旬的9.8%,显示了实体经济的持续改善。 “从短周期看,近两个月经济是有转好的迹象。”郭磊表示。 稳增长促金融改革提速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尤其8月份新订单指数的大幅反弹可能表明,近期政府的微调措施对内需的改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为此他预计下半年经济将稳步复苏。 经济复苏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又将考验央行的货币调控。“日前流动性偏紧,央行短期主要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未来资金持续流出影响大,不排除货币政策会进行微调,而微调也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记者注意到,8月20日进行了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央行8月22日消息显示,当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46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4.1%,利率保持持平。央行总计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720亿元。 逆回购利率止跌,紧货币格局未变。 有业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近期出台的经济政策非常积极,同时会带来一些挑战,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压力会逐渐显现。 “明年综合来看仍然是稳健基调,预计明年的物价会整体高于今年,因而货币政策仍可能为维持稳健。”连平对记者说。他认为,下半年通胀上升的幅度较高,货币政策很可能出现偏紧性微调的可能。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政策将继续保持“微调”基调。“政府目前强调不会让经济增速滑落某一‘下限’之下——这一‘下限’合意水平为7.5%,因此,预计政府会出台更多微调措施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但短期内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作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途径,包括存贷款利率机制改革在内的金融改革或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此前5月6日 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已经被列为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 去年6月,央行已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今年7月19日,央行进一步取消了对贷款利率下限的限制。 在近日的采访中,周小川也表示,人民银行已做好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存款利率的放开正按照原定的设想计划在推进。 不过连平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需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而目前紧缩的货币环境不利于此放开。”在他看来,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存款保险制度还未推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短期难实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区域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创新与文化传承高端论坛”上则表示,存款上限利率管制三到五年内肯定放开,并且会得到很快的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行为的转变,对于实体经济,对于区域经济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进一步增大,有可能放在15%~20%的区间。[详细]2013-08-26 09:06

发改委:九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5月18日,国务院以国发〔2013〕20号文件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了2013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地方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改革任务承担部门工作推进协调会,对《意见》的贯彻落实作出具体部署和细化安排。承担重点改革任务的各有关部门抓紧工作,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已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扩大营改增试点具体实施方案顺利出台 《意见》提出:“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 《意见》出台后不到10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5月27日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今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相关税收政策。《通知》新增了广播影视服务作为部分现代服务业税目的子目,规范了税收政策,完善了征管办法。《通知》对前期试点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整合,并根据前期试点中反映的情况,对部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形成了修订后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试点有关事项规定、试点过渡政策规定以及应税服务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规定等。据测算,2013年全部试点地区企业将减轻负担约1200亿元。 “营改增”是推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协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12年营改增试点以来,运行平稳,成效显著。一是完善了税制,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从制度上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二是减轻了试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负,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抵扣增加、税负下降,截至今年2月底,试点企业共减负超过550亿元。三是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办企业不断增加、业务量大幅增长。四是促进了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了服务外包和主辅分离,鼓励了设备更新和科技创新。五是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企业经营组织模式转变和内部管理加强。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意见》提出:“简政放权,下决心减少审批事项。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相关手续。严格控制新增审批项目。”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发〔2013〕22号)关于“2013年完成的任务”第10项的安排,2013年6月底前要取消和下放一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取消一批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一批资质资格许可事项,相应加强监督管理。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了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重要讲话。李克强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一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二要以简政放权推转型。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三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把由地方实施更有效的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地方。 电视电话会议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另有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是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5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一批法律修正案草案和废止、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规定,至此,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的新组建部门“三定”已全部完成。在这些部门“三定”中,又取消和下放了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包括取消能源企业发展建设规划审批、铁路客货直通运输审批、出版单位变更登记等,下放电力业务许可、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审批等。 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 《意见》提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近期,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的补充和完善,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继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随着《指导意见》的印发实施,基本实现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覆盖。 《指导意见》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为县级及以下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淤地坝、小型水电站等。《指导意见》提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权责一致、政府主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基本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即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建立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建立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探索工程管理模式,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督等,并强调,要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考核,强化监管,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等措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五、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正式启动 《意见》提出:“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建立公益性运输补偿制度、经营性铁路合理定价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创造条件。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通过股权置换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 中国铁路总公司近日宣布,推出货运组织改革方案,推动铁路货运从计划全面走向市场。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项改革,旨在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据介绍,这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以往货运组织工作的全面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一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为广大客户提供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服务。所谓简化手续,就是取消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客户只要提出运输需求,铁路客服人员就会直接帮助客户办理完成货运手续,客户无需再联系其他部门和人员。拓宽渠道是指客户可以选择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联系发货。敞开收货是指铁路对煤炭、石油等大宗稳定货物,通过协议运输方式给予运力保障;对工业机械、电子电器、日用百货等其他货物,客户随时提出需求,铁路随时受理,做到随到随办。 二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及时安排装运,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对所有收费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做到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收费,靠铁路的运价优势赢得市场。 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现“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 七、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文化领域政事、政企、政资分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近日,文化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和强化对转制院团的政策扶持、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强化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支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演艺业发展水平。《指导意见》坚持把转制院团培育为合格市场主体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提出要通过规范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增强转制院团发展内生动力、着力培育骨干演艺企业、扶持中小转制院团健康发展,切实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演艺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大部分转制院团处于底子薄、包袱重、经费自给率低、赢利能力弱的状态。为有力改变这一状况,《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有关部门从提供硬支撑和创造软环境两方面着手,扶持转制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是要继续执行以往有关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改善转制院团排练演出条件,加大演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文艺演出院线建设。二是要通过完善工商登记注册服务、鼓励各类资本投资演艺业、积极发展中介组织、为转制院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转制院团党组织建设等,着力营造有利于转制院团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九、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完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业务规则体系,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健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政策体系。推进煤炭、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和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会议研究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二是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倾斜。全年“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推进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四是助推消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扩大债券发行,逐步实现债券市场互通互融。六是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广涉农新险种,试办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七是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八是严密防范风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详细]2013-07-02 08:51

民建中央:深化金融改革 夯实实体经济基石

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针对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转入投机市场等现象,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就带来了一份名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提案认为,在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这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一是要素市场全面紧张。 局部地区出现用工荒、用地荒、用电荒、用钱荒、用水荒和用煤荒现象,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以浙江省来说,台州市67.2%的企业资金紧张,29.5%的小微企业用工短缺;宁波市三分之二的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二是企业综合成本攀升。 原材料、用工、税负成本增加,融资成本上升。难以承受的经营和融资成本迫使一些企业从实体经济抽逃资金。三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外部市场萎缩,企业信心减退,发展速度和投资明显回落。四是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企业对转型升级力不从心,甚至将资金转向房地产、矿产等短平快项目。温州市2011年“百强民营企业”中,38%的民营企业直接或间接涉足房地产,出现“大企业开发房地产”、“小企业炒房地产”现象。五是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以温州市为例,2012年2月末其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1.74%,比2011年6月末飙涨3.7倍。六是实体经济效益下滑。制造业利润下降,部分企业亏损,出口增幅回落。民建中央建议:一要牢牢把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方向。 强化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关系,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在建工程、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完善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二要努力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防止信贷和货币政策大起大落、资金供求失衡;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缩小存贷款利差,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使金融还利于实体经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三要大力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放宽金融准入门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通过适度竞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国有主导,大、中、小共生”原则,大力发展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在大银行设立专项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专业银行。四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 规范市场准入,对相关金融主体的资质、设立条件、注册资本等做出严格规定;规范经营行为,严格规定相关自然人和法人机构的经营地域、市场定位、业务范围、经营规模、资金投向等;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关法人机构对存款人或者其它客户造成损失的,要依据损失的不同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建立银行业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五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在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地方的分类指导,设立若干省级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推进全国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地方政府应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改善金融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在坚持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情况下,对法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放款人实施金融监管,建立金融预警通报和会商制度机制,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详细]2013-03-06 09:4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