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盘点 下半年全球经济不乐观

2012/08/29 10:13钢之家

随着近期各大经济体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逐渐明晰。总体上看,上半年受政治周期、地区动荡和经济周期三者的叠加效应影响,全球经济运行格局严峻复杂,各大经济体增长放缓,部分经济体已接近衰退的边缘。

从经济数据上看,美日经济温和增长,欧洲经济步入衰退区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虽然近期欧债危机所造成的波澜暂告一段落。但下半年,随着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高企、财政紧缩压力较大、新兴经济体受外需下滑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等风险逐步凸显,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总体上讲,2012年到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依旧曲折,中短期难以摆脱“弱增长”格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较去年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1.4%,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为5.6%。受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全球经济减速等因素影响,世贸组织预计2012年世界贸易额仅增长3.7%,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

第一部分:近期世界经济整体回顾

【1】欧债危机向长期化复杂化发展 世界经济前景更加不确定

上半年,欧债危机向长期化复杂化发展,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虽然美日维持了温和增长,但欧洲数据显示,其经济已濒于衰退边缘,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则大幅放缓。与此同时,受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地缘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美元等避险资产走强,欧元及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走弱,全球股市反复震荡,金价油价触底反弹。

从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看,欧债危机仍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尽管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概率有所降低,但希腊乃至整个欧元区的结构性根源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经济竞争力危机、经济治理危机乃至政治危机的叠加效应还将持续发酵,西班牙、意大利已接替希腊成为新的风险点。展望欧债危机下的全球经济,各界均不乐观。

全球最大的工程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称,世界经济前景比2008年底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时更为不确定,可能需要5年时间欧洲经济才能再次开始强劲增长。

德勤研究发布的《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已经影响到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该地区以外的国家,同时还导致欧元区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警告说,当前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在下降,欧债危机是最重要的风险源,欧洲的政策制定者需要继续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来应对欧债危机。

全球经济论坛发布的民意调查,在过去三个月中,全球经济的信心指数已大幅下降。指数显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减缓,以及挥之不去的欧元区危机都抹去了上个季度相对的乐观情绪。72%的受访者对未来12个月内全球经济状况没有信心。

本月中旬,美林证券将全球2012年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3.4%下调至3.3%,将2013年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3.7%下调至3.6%。Reis称:“这反映出我们对欧洲的前景更为悲观。”

【2】全球制造业增速再度集体下滑

8月初各国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报告显示,7月份全球制造业增速再度集体下滑。美国7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低至49.8,陷入萎缩状态,日本7月制造业PMI萎缩速度创去年4月来最快,而欧元区已连续第11个月处于萎缩。

受欧美需求减少影响,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地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同步下跌,反映受出口带动的亚洲经济正在放缓。中国官方PMI数据虽然处于50之上但已连续第8个月下滑,这也提前印证了7月中国经济指标继续回落。

摩根大通公布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7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4,6月修正后为49.1,初值为48.9。该指数上月7个月以来首度跌破景气荣枯分水岭。摩根分析指出,需求低迷与库存调整是造成3季度初制造业进一步萎缩的原因,且近2年半以来首次出现失业情况。

虽然最近购进成本的降低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些喘息的机会,但如果未来潜在需求未能回升,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没有任何长远利益。

总体上看,受制于国内外大环境形势严峻,PMI数据持续下滑意味中国乃至经济仍未走出下行阴霾,当前制造业供大于求的下行压力未除,国际和国内有效需求持续疲软,未来还将进一步影响经济表现和市场预期。

【3】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有限

8月以来,全球各大经济体均未调整货币政策,一方面当前多数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另一方面各国也需要对7月的政策调整有一个观察期。从各经济体当前的利率情况上看,加大量化宽松可能是未来为数不多的政策砝码。就政策效果而言,尽管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资金价格、保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信贷紧缩,但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不是单纯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加大货币宽松力度更多的是扮演刺激市场信心的“强心针”,预计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有限。

美国:美联储9月13日将进行新的议息决议。若美联储果真推出QE3,第三季度将是时间窗口。

日本:日本央行本月一致通过维持指标利率在0-0.1%区间不变,且未进一步推出货币宽松措施。央行总裁白川方明称,日本央行购买海外债券就相当于外汇干预,这属于政府的管辖范畴。目前没有必要通过资产购买计划来废除购买日本公债的0.1%最低利率。

欧元区: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柯恩表示,欧洲央行并未见到油价上涨带来的二轮通胀效果。“目前油价上涨的事实是短期的,尚未立即影响通胀预期及我们的货币政策。”

英国: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普森表示,MPC应拥有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以对抗通胀的决策权。他还称,该央行通过其他工具推动经济复苏可能更有效,以便维持通胀接近其设定的2%目标。

印尼:印尼央行本月连续第六个月维持指标利率在纪录低点5.75%不变,一如外界预期,之前该国公布了强劲的二季度经济增速数据,尽管出口疲弱。

印度:印度央行总裁苏巴拉奥重申对通胀的担忧,称通胀率仍在央行感到放心的水准之上。其还称,即便供应冲击引发通胀,但货币政策仍是第一道防线。

韩国:韩国央行本月一如预期维持利率不变,以评估上个月意外降息的效果,但投资人继续押注央行很快就会再次降息以支撑经济。央行会议后进行的调查显示,韩国央行可能在下个月进行三个月内第二度降息,随后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均维持利率不变。

从全球政策走向来看,当前“弱增长、高失业、通胀回落”的形势将促使全球政策重心更多转向“促增长”。就政策手段而言,发达经济体“紧财政”主基调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欧洲将从一味地紧缩转向兼顾“紧缩与增长之间的平衡”。在财政刺激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松货币”成为更受倚赖的刺激手段。

第二部分:美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美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1.5%,增幅创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但高于市场预期中值1.4%。美国商务部还将一季度的GDP增速由1.9%修正为2.0%。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达70%的消费支出,按年率计算增长1.5%,增速低于一季度的2.4%,创过去一年来最低增速。从近期的经济数据上看:

经济:美国7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上升0.4%,预期为上升0.2%。

财政:美国7月政府预算赤字为696亿美元,远低于预期水平的1,02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赤字1,294亿美元。数据并显示,美国2012年财年迄今累积预算赤字为9,740亿美元,2011财年同期为赤字1.1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局8月22日宣布,下调2012年预算赤字预期至1.128万亿美元,此前预期1.171万亿美元。但美国CBO也表示,根据当前法律,将2013财年预期赤字从此前的0.612万亿美元上调至0.641万亿美元,假定“财政悬崖”未能避免。该局解释称,上调2013年赤字预期是假定扩大布什时期减税规模至1.037万亿美元,之前为0.981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还称,如果未能避免“财政悬崖”,且GDP萎缩0.5%,整个2013财年美国将陷入衰退。

物价: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月仍持平,为连续第四个月未录得增长;CPI年率上升1.4%,创逾一年半(2010年11月以来)年率最小升幅,表明通胀压力受到抑制。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3%,略超预期的0.2%;年率上升0.5%,符合预期。与此同时,7月进口物价指数年率下滑3.2%,为2009年10月以来最大年率降幅。

消费:美国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73.6,高于预期水平的72.4,同样高于7月份终值72.3。8月份消费者信心数据为2012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8月IBD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45.6,6月消费信贷增加64.6亿美元,远低于预期增幅的110.0亿美元。5月消费信贷增幅被小幅下修至增加167亿美元。

制造业:美国8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自7月终值51.4提升至51.9,并高于51.2的预期。虽本月数据取得增长,但指标仍为35个月以来第3低水平。美国7月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升至-0.13,7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7,优于预期水平的52.5,美国8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为-7.1,低于预期水平的-5.0,并为连续第4个月处于零下方。

工业:美国7月工业产出月率上升0.6%,高于上升0.5%的预期,6月增幅自0.4%修正为0.1%。同时,7月产能利用率亦从78.9%上升至79.3%,并略高于79.2%的预期,但该水平仍低于1972-2011年平均水准1个百分点。美国8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大幅下滑至-5.85,6月工厂订单月率下降0.5%,至4,658.1亿美元。

美国7月耐用品订单月率连续第三个月上升,7月耐用品订单月率上升4.2%,至2307.3亿美元,高于增长2.4%的预期,6月增幅从1.3%修正至1.6%。

企业:美国7月小型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3个月录得下降,7月ISM非制造业PMI意外升至52.6。

房地产:美国4-6月份房价较第一季度上涨1.8%,这是房价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季率涨幅;同时,二季度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涨3%。美国7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为37.2万户。8月份房屋建筑商信心升至逾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NAR季调后成屋销售年化月率上升2.3%,7月新屋开工下滑,营建许可创近四年新高,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为74.6万户。

金融:截至7月31日的两个月中,美国银行存款增长3.3%至8.88万亿美元,企业贷款增长0.7%至7.11万亿美元。

就业: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6.3万,失业率升至8.3%,7月美国44个州的失业率数据录得增长。内华达州7月失业率达12%。

美国经济展望:下半年面临诸多下行风险,全年经济增速2.2%

针对当前的经济态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速。近几个月来,就业增长缓慢,而失业率依然保持高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家庭消费开支增速与年初相比下降。尽管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进一步的改善信号,但依然低迷。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联储依然存有采取进一步行动改善金融状况,提振复苏的空间。伯南克指出,其有信心随着经济复苏改善,在适当的时机美联储有将政策立场正常化的工具。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在白宫表示,国会在结束8月份的休会期之后,应当采取措施加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刺激民众消费,从而推动美国经济更强劲复苏。

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面临诸多下行风险:

首先,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当前最大的风险。大选结果不确定、公共债务可能在今年底再次触及上限、“财政悬崖”或引致巨额财政紧缩,上述问题引发的美国两党激烈的政治博弈或将冲击市场信心,但最终结果更可能是妥协和折衷,因此影响范围基本可控。

其次,就业市场复苏动能趋向减弱。受企业扩张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短期内新增就业难以再现爆发式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失业率在2012年末可能将维持在8.2%的水平。

第三,美国外围环境显著恶化,欧债危机已通过贸易、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传播等渠道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冲击,下半年美国对外出口增长将趋放缓,因此中短期内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依赖于国内因素。

总体来看,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动能仍然不足,年底消费旺季到来有望令经济增长有所改善,全年将保持2%左右的低速增长。

美国费城联储8月10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分析师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估48位专业预估人士的预估中值为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6%,低于5月份预估的2.5%。与此同时,分析师对美国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预估也被调降,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2.2%,低于之前预估的2.3%。

高盛经济学家8月24日表示,鉴于美国耐用品订单报告中的发货量和库存数据均好于预期,预计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4%,高于该机构此前预期2.3%的升幅。不过,由于该报告整体表现平平,该机构经济学家指出,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慢于预期的可能性加大。高盛目前预计,美国第四季度GDP将增长2%。

关于对QE3的预期,鉴于当前美国经济并未出现明确的恶化趋势,美联储在下半年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以支持经济持续复苏,但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否则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推出QE3。

外贸方面,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威胁美国”的国家延长贸易限制,名单包括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

第三部分:欧洲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上半年,受不断深化的主权债务危机困扰,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德法等核心国经济增幅放缓,但与经济陷入停滞乃至衰退的边缘国之间的两极分化趋势仍然明显。在经济濒临衰退边缘的同时,欧元区失业率6月攀升至纪录高点11.2%,经济下滑对就业市场累积的拖累作用在逐步显现。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和整个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都环比下降了0.2%,而今年第一季度为零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跌0.4%和0.2%。

尽管目前还未得到所有国家二季度GDP的有效数据,至少已经有包括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8个欧盟国家陷入衰退。西班牙经济第二季度环比下降0.4%,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0.3%。

在接受救助的国家中,希腊和葡萄牙出现了衰退,爱尔兰的数据还未出炉。已经向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救助申请的塞浦路斯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跌0.8%,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罗马尼亚则摆脱了衰退的困扰,在第二季度取得了0.5%的小幅增长,前几个季度GDP环比降幅在0.1%至0.2%之间。

芬兰在第一季度增长0.8%的良好势头下出人意料地在第二季度出现了1.0%的经济萎缩。比利时饱受危机困扰,第二季度已无望出现第一季度0.2%的增长态势,环比下跌0.6%。瑞典的数据最为乐观,以1.4%的增幅拉动着欧洲经济。

德国和法国的数据均好于预期。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虽然低于第一季度的0.5%,但好于市场预期。法国经济零增长,虽已连续三个季度停滞不前,但并未像众多分析机构预测的那样陷入萎缩。市场研究机构Markit公布的调查显示,经济疲软正向欧元区最大最强的经济体德国蔓延,欧元区很可能陷入三年里的第二次衰退。

消费:欧元区8月消费者信心数据在7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且跌幅超出预期。欧元区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24.6。欧元区6月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1%,高于预期的持平。

经济:欧元区8月投资者信心连续第五个月下滑,触及三年多来最低水平,降幅略低于市场预期。数据显示,欧元区8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降至-30.3。欧元区7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由上月的89.9下滑至87.9,低于此前预计的88.9,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制造业:欧元区7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为47.9,好于47.6的初值。此外,包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7月综合PMI自6月的46.4小幅上升至46.5,初值为46.4。

物价:欧元区7月消费者物价水平维持稳定,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终值年率增长2.4%,月率下降0.5%。欧元区6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率创2010年3月以来最小升幅。具体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PPI年率上升1.8%。

产业:欧元区8月综合PMI初值升至46.6,预期为46.5,7月终值为46.5。

工业:欧元区6月工业产出逆转了5月的良好势头,但萎缩幅度略低于预期。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工业产出月率下降0.6%,年率下降2.1%;分别略好于0.7%与2.2%的预期下降幅度。

房地产:欧元区6月季调后建筑业产出月率下降0.5%,5月数据修正为下降0.2%。

贸易:欧元区6月未季调贸易帐盈余扩大至149亿欧元,创1999年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预期盈余100亿欧元,去年同期为盈余2亿欧元。5月欧元区未季调贸易帐修正为盈余71亿欧元,初值盈余69亿欧元。

就业:欧元区6月失业率上升至11.2%,一如市场预期,触及1995年以来最高纪录;5月失业率由11.1%修正值为11.2%。

欧元区经济展望: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将陷入温和衰退,2012年全年增速为-0.3%

本月,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维持在0.75%不变,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去年11月上任后曾降息两次,第一次是在11月3日,第二次为12月8日,均降息25个基点,而此后至今的六次会议均维持1%基准利率不变。7月5日降息25基点。

展望欧洲经济,欧洲央行8月9日在月报中称,欧元区经济前景存在下行风险,金融市场的紧张局面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冲击是主要担忧所在。欧洲调查显示,专业人士维持欧元区2012年调和CPI为2.3%的预期不变;将2013年调和CPI年率升幅预期下调至1.7%,5月预期为上升1.8%;预计2014年调和CPI年率将上升1.9%。

专业人士调降2012年GDP预期至下降0.3%,5月预期为下降0.2%;将2013年GDP预期调降至增长0.6%,5月预期为增长1.0%;预计2014年GDP将增长1.4%。调查显示,专业人士上调2012年失业率预期至11.2%,5月预期为11%;将2013年失业率预期上调至11.4%,5月预期为10.9%;预计2014年失业率为10.8%。

总体上看,在欧债危机和经济疲软的冲击下。由于再宽松对经济刺激效果可能有限,且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将拖累经济下行,预计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将陷入温和衰退,2012年全年增速为-0.3%。若未来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欧洲两大央行或再推量化宽松政策。

欧债危机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欧债危机最新进展来看,尽管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概率显著降低,但西班牙银行业问题已成为欧债危机新的风险点,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次突破7%的融资警戒线,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亦持续走高。

近来欧盟及成员国在解决债务危机方面迈出以下步伐:

一是建立“防火墙”并加大援助资金的运用灵活性,以切断银行业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同时避免西班牙、意大利的风险蔓延至整个欧元区,如欧盟已就欧洲稳定机制(ESM)直接向银行注资、购买重债国国债达成一致;

二是将政策重心从一味紧缩转向“紧缩与增长的平衡”,以打破主权债务危机与经济下行之间的恶性循环,如欧盟在6月末就推出总额12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达成协议;

三是加速推进欧盟一体化步伐,拟就四大因素加快立法以应对债务危机,包括一体化的金融框架、一体化的预算框架、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框架和更加紧密的政治一体化;

四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纷纷大力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削减高福利政策,以重获经济竞争力。

总的来看,欧债危机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好转。但由于欧洲银行业和重债国的流动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此近期出现严重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英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英国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经济仍处于萎缩状态,但萎缩幅度低于预期。二季度,英国经济从之前的初步估算环比收缩0.7%调整为收缩0.5%,同比收缩幅度从0.8%调整为0.5%。

统计局官员认为,建筑和制造业的表现并不像之前估计的那样糟糕,这两个行业分别为二季度英国GDP贡献了0.1个百分点。统计局同时表示,二季度该国贸易因素拉低了GDP一个百分点,所起的负作用为1998年二季度以来最大。另外,在发布二季度GDP初步统计时主要考虑到女王即位60周年“钻石庆典”导致工作日减少和异常天气两大因素。英国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收缩,一季度经济收缩0.2%,去年四季度萎缩0.3%?英国国家统计局定于9月27日公布二季度GDP的最终数据。其他经济数据显示:

经济:英国至7月三个月NIESR-国内生产总值(GDP)预估年率下降0.2%,前值下降0.2%。

消费:英国8月CBI零售销售差值为-3,创4月以来最低。英国7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总量年率上升2.8%,7月BRC同店零售销售年率上升0.1%。

物价:英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意外上升,7月CPI月率上升0.1%。7月未季调输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率增速放缓至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持平。暗示未来几个月官方通胀率将持续下滑。

工业:英国8月CBI工业出口订单差值-17,前值-9;英国8月CBI工业产出预期差值0,前值+11;英国8月CBI工业物价预期差值+1,前值-3。

制造业:英国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5.4,创逾三年新低。

服务业:英国7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低至51.0。

贸易:英国6月全球商品贸易帐赤字扩大至101.19亿英镑,为2011年9月以来最大赤字,高于市场预期的赤字86.3亿英镑。

房地产:英国7月RICS房价指数超预期下滑,并创2011年7月以来新低。7月季调后Halifax房价指数月率下降0.6%。英国7月Markit/CIPS建筑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50.9,英国7月Nationwide房价指数月率下跌0.7%。

就业:今年4月至6月,英国失业人数为256万,环比减少4.6万,失业率降至8%,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英国经济展望:奥运提振效果料有限 ,2012年经济实现0.4%微幅增长

8月2日,英国央行宣布,维持官方银行利率在0.5%,并维持量化宽松(QE)总规模在3750亿英镑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该行在7月的议息会议上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规模500亿英镑。

展望英国经济,英国央行在8月8日公布季度通胀报告中大幅下修英国经济中期成长预估,因担忧金融危机以来损及成长的因素可能比先前预想的持续更久。报告称,英国两年后经济年成长率可能在2%左右,远低于三个月前预估的2.67%。报告预计2012年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比较可能会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不是高于;这个前景较5月报告疲软,反映金融危机以来造成成长疲弱的要素或许仍然存在。英国央行预计,两年后的通胀率略低于1.7%,高于或低于2%的机率大致相当。英国央行指出,欧债危机依然是英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为了改善经济放缓问题,英国央行在7月重新启动了资产购买机会,承诺将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期间再买入500亿英镑的英国国债,使得购债总额上升到3,750亿英镑。英国央行和英国财政部还联合推出了一项方案,融资换贷款计划,向银行提供廉价资金,前提是这些银行要向购屋者和企业放贷,同时,若银行在危机中缺乏流动性,这项方案将确保银行可获得紧急资金。

近期,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对英国经济的预期,穆迪称英国2012年和2013年GDP增速的预期分别下调至0.4%和1.8%。公共部门赤字以及债务负担依旧巨大致使英国财政弹性遭到削弱,这是英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表示,英国经济在第二季意外滑坡后,2012年可能萎缩,因欧元区债务危机及内需疲软,使其难以恢复强劲增长。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英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被该组织从0.8%下调至0.2%。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2年度英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称,尽管英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提振经济,但受国内信贷紧缩、信心低迷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仍十分缓慢。

关于奥运会对英国经济的提振。分析指出,截至2015年,英国经济将会从奥运会的消费刺激及间接效应中获得51亿英镑的持续效益,这意味着从2013年到2015年间,英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5%。高盛认为,伦敦奥运会将帮助英国第三季度GDP增长0.3%或0.4%。但也不乏唱空之声。很多机构认为,奥运会对英国经济的提振作用将十分有限。汤森路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分析师认为,伦敦奥运会可能产生短暂的提振作用,但不会给步履蹒跚的英国经济带来重大长期利好。

德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德国2012年二季度GDP初步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德国经济增长出现回落趋势,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同比增长0.5%,增幅比一季度下滑1.2个百分点;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实际GDP环比增长0.3%,增幅比上季回落0.2个百分点。

2012年二季度,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德国名义GDP为6486.0亿欧元,同比增长1.7%;按2005年可比市场价格计算,实际GDP为6119.3亿欧元,同比增长0.5%;GDP平减指数为105.99(按2005年为100),同比变化1.2%。

经季节和交易日调整后,二季度,德国名义GDP季调值为6610.7亿欧元,环比增长0.7%;实际GDP季调值为6170.2亿欧元,环比增长0.3%。其他经济数据显示:

经济: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降至-25.5,触及201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为连续第四个月下滑。

工业:德国6月工业产出回落幅度略超预期,6月季调后工业产出月率下降0.9%,预期下降0.8%,5月升幅由1.6%上修至1.7%;6月工作日调整后工业产出年率下降0.3%,前值持平;6月未季调工业产出年率上升3.2%,前值下降6.6%。

企业:德国民间部门在8月连续第四个月萎缩,8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0,为38个月低点。

消费:德国6月实际零售销售年率上升2.9%,预期上升2.9%。

物价:德国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持平,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终值未作修正,依然为月增0.4%,年增1.7%。

制造业:德国7月制造业景气状况连续第4个月进一步恶化且不及预期,7月Markit/BME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自6月45.0下降至43.0,且不及43.3的预期,创下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德国6月制造业订单较上月下滑,且降幅超出预期,德国6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月率下降1.7%,预期下降1.0%。同时,德国6月未季调制造业订单年率下降5.4%,前值修正为下降10.5%,初值下降10.6%。

贸易:德国6月季调后贸易帐盈余为162亿欧元,5月修正后为盈余153亿欧元。德国6月季调后出口月率下滑1.5%,进口则下降3.0%。德国6月未经季调出口年率增长7.4%,进口则增长1.5%。德国6月经常帐盈余为165亿欧元,5月修正后为盈余81亿欧元。

就业:德国失业率降至统一以来的最低点,为6.8%,就业人数达到4160多万。

德国经济展望:德国经济增长依然表现强劲,2012或实现0.5%至0.7%的增长

虽然德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虽然只有0.3%,但在欧债危机和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惠誉发布公告称,由于在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的环境下德国过去两年经济增长依然表现强劲,因此维持该国AAA评级展望稳定。展望德国经济,订货和投资指数连续下降令各界担忧。订货减少说明外界环境依然严峻。投资下降说明企业家信心不足,未来前景不明朗。从全年来看,德国经济仍有可能实现0.5%至0.7%的增长。

国际风险评估机构穆迪公司25日宣布把17家德国银行的评级展望定为“负面”。此前该公司刚刚把德国信用前景由“稳定”降为“负面”,称可能下调其Aaa评级。穆迪称,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恶化,德国的银行体系变得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德国银行由于明显暴露在欧元区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威胁之下,并且消化债务能力有限,随着危机的深化,将变得更加脆弱。

法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法国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二季度,法国经济继续低迷,经季节和交易日调整后,实际GDP同比增长0.3%,增幅与上季度持平,环比增长0.0%,折年率下降0.2%,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法国名义GDP季调值为10106.2亿欧元,同比增长1.8%;实际GDP季调值为9015.5亿欧元,同比增长0.3%。

法国统计局表示,在不计存货变化的情况下,法国的国内需求水平对本季该国经济增速的贡献力度为0.1个点。尽管法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并未实现增长,但其表现依然优于早前市场分析师的预测。

财政:法国6月经常帐赤字略有扩大,而5月贸易帐赤字修正值则略有缩小。数据显示,法国6月经常帐为逆差49亿欧元,5月贸易帐逆差由41亿欧元修正为40亿欧元。法国6月经常帐赤字略有扩大,而5月贸易帐赤字修正值则略有缩小。具体数据显示,法国6月经常帐为逆差49亿欧元,5月贸易帐逆差由41亿欧元修正为40亿欧元。

法国预算部长周四重申,即便法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但政府仍承诺到2013年将赤字/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降至3%。

物价:法国7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年率上升2.2%,升幅略低于上月的2.3%。法国7月HICP月率下降0.5%,降幅大于预期的0.4%。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下降0.4%,上月为持平。

消费:法国6月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几乎停滞,且二季度总体支出水平不及一季度。6月家庭消费支出月率上升0.1%,低于5月0.5%的增幅,但符合市场预期。

工业:法国6月工业产出并未如愿取得反弹,且制造业产出仅创出微小增幅。经季节调整后,法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与5月持平,预期为上升0.4%,5月工业产出月率降幅自下降1.9%修正为下降2.1%;同时,6月工业产出季率下降0.6%,年率下降1.9%。

制造业:法国6月制造业产出年率下降3.1%,前值下降4.3%;法国6月制造业产出月率上升0.1%,前值下降1.0%;法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持平,预期上升0.4%,前值由下降1.9%修正为下降2.1%。

金融:截至今年7月底,法国外汇储备为1672.81亿欧元(约合2054.87亿美元),比前一个月增加86.83亿欧元(约合106.7亿美元),增幅为5.5%。

外贸:法国6月贸易帐为赤字59.9亿欧元,赤字较预期有所扩大。法国6月进口为425.34亿欧元,前值427.6亿欧元。法国6月出口为365.44亿欧元,前值374亿欧元。

企业:法国8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9,创六个月新高,7月终值为47.9。综合PMI指数回升部分得益于新业务订单下滑步伐放慢,除2月份外,今年每个月的新订单均在下降。不过,综合PMI指数为连续六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

法国经济展望:经济或第二次陷入衰退,2012年增长0.3%有难度

展望法国经济,法国央行8日发布警告称,法国经济在最近三年内或将第二次陷入衰退。调查结果显示,法国央行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0.1%。分析人士指出,法国央行本次预测意味着规模多达2万亿欧元的法国经济可能难以实现早前预期的全年经济增长0.3%的目标。与此同时,许多分析师已经下修了法国明年的GDP增长预测,以及明年GDP增长1%左右。上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法国明年GDP增长0.8%。

俄罗斯近期宏观经济形势盘点与展望:

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俄罗斯工业生产同比增长3.2%,农业生产增长2.1%,零售贸易额同比增幅为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外贸方面,对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5.7%,其中进出口增幅分别为4.1%和6.7%。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1%,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9%。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一、二季度俄罗斯经济分别同比增长4.9%和4%。

俄罗斯经济展望:看好入世后经济发展,2012年或将实现4%

展望俄罗斯经济,今年4月初,俄经济发展部将今年全年俄经济增长预期从3.7%下调至3.4%。但俄经济发展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7月份表示,今年全年俄经济增长预期或将上调至3.8%至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今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OECD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的6月份综合领先指标(CLI)从5月的100.3下滑到了99.5。OECD的综合领先指标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指标数据合成后构建而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的领先指标。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保持其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预期不变,不过建议俄罗斯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我们仍然担忧俄罗斯的通胀问题,俄罗斯经济可能已在达到或者超负荷水平运转。目前俄罗斯信贷增长年率已达到13%,由于货币政策决定渗透到经济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俄罗斯央行应该在近期采取行动以提高该国借款成本。”俄罗斯央行7月决定维持该国基准利率不变,而这也是该国基准利率连续第7个月保持不变。

本月,俄罗斯历经十九年的漫长坎坷历程,终于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一刻在许多人看来,不单是闪光灯下的“历史性时刻”,同时也承载着推动俄罗斯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和大国经济崛起的希望。不过分析指出,入世在提振俄罗斯经济同时必定会给俄罗斯带来冲击,俄农业、轻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长期享受政府关照或远离竞争的行业将首当其冲。普京表示,竞争力增强才能推动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改造,不加入世贸组织就无法现代化改造俄罗斯经济。

责任编辑:Winnie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 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研讨会召开

7月6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织举办的开展“一带一路”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详细]2019-07-09 16:56

康明斯集团副总裁曹思德: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0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载了《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详细]2018-10-15 09:59

以“一带一路”为支点 习近平“三招”破解世界经济难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千年古丝绸之路辉煌的记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三年多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度和成果。共赢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清晰而明确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的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第70届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直到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深入阐述了这一主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在杭州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习近平大力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扩大“朋友圈”,“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习近平强调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举措,同时也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2016年11 月 17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 193 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互利合作 中国方案造福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正如习近平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38.9%。今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三年多来的成就: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2017年2月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对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分别增长了23.6%、44%、46.9%,成为全球贸易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这一增长态势自去年以来就逐步显现。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去年前3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不到2%,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的高位运行。不仅是货物贸易,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也表现不俗。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5%。我国企业对相关61国的新签合同额为1260.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据悉,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中老铁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上述重点项目的推进,将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响应了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包容理念。尤其是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实现“再平衡”。贯穿血脉 “五通”让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梁。习近平指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内容。促进区域高效合作与资源流动配置,“五通”是关键。政策沟通是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基础与重要保障。习近平在论述丝路经济带合作“五通”模式时,将“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的政策沟通列在首位。自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已经与以中亚为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如上合组织框架、亚欧大陆桥协商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对话形式。与沿线各国达成的广泛共识,构成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截至 2016 年 6 月30 日,中国已开通中欧班列共计 39 条,由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 项,共涉及 19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上的障碍在不断被打破,高速公路、高铁列车、港口轮船、跨境光缆,互联互通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打开彼此市场的“金钥匙”。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化,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规模日益扩大。以2016年为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此外,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金融合作“注活水”。亚投行于 2016 年 6 月 25 日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 亿美元的贷款。丝路基金于 2014 年 12 月 29 日于北京成立,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已经宣布了三单项目投资。截至2016 年 8 月 15 日,人民银行已经和境外 35 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者其他货币机构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 21 个国家和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总额度已经超过了 3.12 万亿美元。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已拓展到 20 个,其中 7 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三年多来,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党政合作和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仅以旅游一项为例,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面向中国普通旅行开放免签的国家和地区就有 21 个,施行落地签的有 37 个,极大便利了不同国家的民间交往,出境游也可以说走就走了。利益相融,命运与共,“一带一路”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宏大的时空格局,随着搭乘中国发展快车、顺风车的国家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对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所发挥的作用也必将越来越大。(文/林孔仕)[详细]2017-05-10 10:04

论道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深化结构改革 实现包容增长

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开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代表参加开幕式,与会者听取嘉宾发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着力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难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大转变,涉及利益格局大调整,无异于一场攻坚战。必须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保持定力,闯关夺隘,坚决打赢这场硬仗。”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 何立峰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仍然存在,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一度带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进一步推高实体经济成本。“化解上述三大失衡,必须瞄准主要矛盾,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何立峰说。 何立峰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着力防控潜在风险,坚决守住底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 “中国将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深化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何立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工信部部长苗圩: 加快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3月19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并日益显示出强大活力,ARJ21—700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运、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等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制造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制约创新的短板和弊端。”苗圩认为,目前,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执行还不到位,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的制度环境仍有待改善,支撑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不多不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苗圩表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从六方面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弥补创新链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难题。 二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三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能力,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性瓶颈。 四是要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 五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 六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除阻碍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人为因素。(记者 朱轶琳)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力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3月1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好的环境政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把环保作为机遇,下决心解决产业、能源、规划、交通等问题,为企业和地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经济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目前,不少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陈吉宁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环保标准提升的同时,效益也在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有效、有序的环境管理正在助推这些地区的发展方式变革。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然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陈吉宁强调。 在陈吉宁看来,解决环保问题要通过环境管理转型和创新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是系统化,要加大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的整合,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环境保护的要求更直接体现在价格、市场预期、市场交易中;二是科学化,将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特别是强化科技与管理决策的深度融合;三是法治化;四是精细化,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环境管理方式,将区域流域污染类型进一步细分,落实到控制单元和网格,将各级责任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五是信息化,在环境保护中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融合。(记者 陈果静)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 为构建新型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倡导新型全球化,让大家都能参与到全球化"大合唱"当中,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益处。”3月19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说。 钱克明表示,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平衡:国家间发展不平衡,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环境保护和发展不平衡。 “不能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而是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改革创新,共同引领、适应和构建一个新型的全球化。”钱克明认为,新型全球化要加强四点:一是包容性。以包容、协调、联动式的发展应对全球化的困境;二是共享性。要通过国际政策协调和国内国际治理能力的增强,使大家都能分享全球化红利;三是能够促进和适应创新;四是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钱克明表示,中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过去30多年的对外开放,就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将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构建新型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将继续坚持区域和多边双轮驱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的地位,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治理,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是另起炉灶,也不会动谁的奶酪,而是要为全球治理作出增量贡献。我们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我们愿意与各方一道积极拥抱新型全球化。”钱克明说。(记者 祝惠春)[详细]2017-03-21 10:34

上海社科院:特别关注世界经济"七大变量"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发布《2017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明确提出特别关注“七大变量”,即全球政策分化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民粹主义的兴起导致全球化进程受挫、美国新总统上任将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元加息可能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投资贸易规则碎片化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难民危机或将进一步挑战欧洲经济增长前景、石油价格上扬增添全球经济供给侧的不确定性。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指出,2008年以来,全球化就处于一个再平衡的过程中。只不过,之前这种再平衡是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特朗普当选以后,无非是把这种再平衡(包括对抗、重新瓜分等)公开化和显形化了。真正的不确定性是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政策实施力度和程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幼文表示,全球化是一个“窗口”,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说前几年是机遇大于挑战,那么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不得不考虑面对挑战大于机遇的局面。因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更多注重国内市场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积极主导推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摩根士丹利宏观经济分析师章俊认为,美国出现收缩态势对全球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美元流动性在全球的收缩。倘若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反倒可能给中国创造一个机遇,即通过培育壮大国内消费以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供新的流动性,进而驱动全球经济增长。[详细]2017-01-10 10:2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