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压力促加工贸易转型 中国制造新优势
加工贸易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当前外需萎缩、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经营成本上升、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包括加工贸易在内的中国外贸正经历一个从“高速奔跑”到明显减速的过程。加工贸易未来发展出路何在?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28日在此间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具有“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特点,加工贸易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更加灵敏直接。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需求萎缩,使得加工贸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7532.1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4856.7亿美元,增长4.4%;进口2675.4亿美元,增长0.6%。增速均落后于同期外贸整体水平。7月份加工贸易出口704亿美元,同比下降5.6%,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21.2%。
“形势比较严峻。”蒋耀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下半年任务将更加艰巨。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村村点火、家家冒烟,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迅速融入了全球产业分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受到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低水平、粗放型的加工贸易难以为继,促使包括广东在内的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断进行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广东企业OBM(自主品牌营销)和ODM(委托设计生产)混合生产出口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已达54%,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也呈现了量质齐升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发展,重庆、河南、四川和江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5倍、91.6%、74.7%和54.1%,明显高于同期中国出口总体增速。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采取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记者日前在江西、四川等地调研时发现,江西省承接了大量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据初步统计,解决了江西18.8万人的就业。在四川成都,2011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已占该市出口总额的近五成。截至2011年底,已有1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当前,欧债危机仍在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发展低迷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根本改变。对于外部需求的恶化,中国加工贸易出路何在?转型升级有怎样的路径选择?
“我们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在品牌、研发、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下功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蒋耀平说。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去年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出台的首个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文件。
据他介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的内涵包括产业层次、产业链、经营主体、区域分布和监管模式等五个方面。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将实现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产业链由短向长,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区域由东部为主向东中西并举,增量由区外为主向区内为主的转变。 (记者王希 王亚光 沈洋)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