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高铁能否终结“铁老大”巨亏魔咒?

2012/08/15 11:23前瞻网

刘瑞柏 (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2012年5月2日,上海清算所发布的《铁道部2012年一季度汇总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显示,铁道部一季度亏损69.79亿元,总资产为40084.14亿元,总负债达24298.36亿元,负债率60.62%。高铁的高负债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公众和专家也表示了对高铁负债的担忧与指责,更有人抛出“谁将买单”的问号。高铁的高投入能否带来高收益,再一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为缓解资本压力,铁道部2012年5月开始推进铁路行业体制改革,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为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提供投融资平台。然而,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却出现高额亏损的铁路市场,投资者最关心的其实是高铁能否真正赚到钱。

谁说高铁不赚钱?

津京城际作为我国第一个高铁,开通初期上座率比较低,但半个小时行程的便捷性很快显现出来,津京城际高铁的上座率逐步上升,随后,天津到北京的100辆公共汽车陆续停运,津京城际高铁成为两地间最主要的交通工具,40多亿元的投资资金现已全部收回。而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京沪高铁,也有望在12年内收回成本并开始实现净盈利。

事实上,在常速铁路上货运业务是赚钱的,而客运业务是赔钱的。常速铁路是货运跟客运混跑,效率较低,使资源浪费较大,能源消耗也很大。用货运赚的钱来弥补客运的亏损,以求达到一个平衡,实现收支平衡后,赚钱也就不是不可能。

高铁项目除了高铁自身的赢利点外,主要还能把普通铁路的货运能力释放出来,普通铁路一列客车要压三列货车,而京沪铁路一年货运量将近3千万吨,如果将客运和货运分离之后,运量可以从3千万吨一下提高到1亿吨。北京到广州货运量额定运量为5千万吨,如果客运解放出来,那就是1亿5千万吨。这样,还能不赚钱吗?。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几条高速铁路,作用已经很明显。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后,京广线南段的年货运能力可以增加8760万吨,京津、武广、石太、郑西等高速铁路的通车,可使我国铁路的年货运能力增加2.3亿吨。

更多»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中国铁路运输设备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客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高铁行业研究小组认为,高铁的投资回本不能单纯根据高速铁路的运输收入来计算,高速铁路建设拉动的上下游巨大的产业规模,高速铁路带来巨大的同城经济效应和区域经济效应都应该算在内。

首先,高速铁路建设带动了我国的机车制造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以中国南车为例,截至2011年底,中国南车在手未完工订单130亿元,在产品及技术领域,中国南车均有输出。当年,中国南车实现海外销售收入60多亿元,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多个国家建立本地化工厂,实现产品本地化生产。

其次,高铁系统制造产业链漫长,不仅包括主机和零部件的高速列车本身,还有高铁工程建造、高铁通信、高铁轨道设备、高铁电气化设备、高铁车辆和铁轨维护等,足以带动我国制造业和工程建筑业水平步入一个大台阶。据统计,每公里高铁耗用钢材达到3000吨(不包括车辆等),是普通铁路同一指标的10倍,而一列列车的维修成本(换言之即维护企业的预期收入)是其整车成本的1.5倍。

此外,高速铁路建设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仅一个月,发送旅客数量就达到183万人,其后旅客发送量更是逐年递增:2009年发送1458万人,2010年发送1826万人,2011年发送2104万人。

责任编辑:Alley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