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加速中国传统制造业遭遇强劲对手

2012/07/06 09:30中国产经新闻

金融危机之后,不少人注意到一度将制造环节“扔”向海外的发达国家,开始重拾制造。不过,最新的数据似乎表明,这些国家重拾制造的方式并不是将制造环节收缩至国内,而是采取了以攻为守海外并购的方式。

这一点,在中国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中国传统制造行业遭逢强劲对手。

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市场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并购案例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回落。发生在中国市场的并购,无论是国内并购或是外资并购,均呈现回落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传统制造行业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的传统行业受外国公司青睐,机械制造一枝独秀,共完成8起并购交易,涉及金额10.31亿美元,占外资并购交易总额的61.6%。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周倜如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中国市场,去年同期机械制造方面的外资并购有两起,今年上半年外资并购则有8起。

由两起到8起,外资并购的同比增速之高集中反映出其兴趣点的重新聚集。

影响仍在延续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这堂课尤其令不少长期倚重金融发展的发达国家印象深刻。因此,金融危机之后,它们在第一时间就重拾了对制造环节的关注。

在专家看来,外资在并购市场表现出的对传统制造业的特别关注,恰恰是这些国家希望能够重新夯实制造的反映之一。

“在没有稳固的实业作为支撑的情况下,繁荣的金融市场只是空中楼阁。”周倜如指出,外资收购是西方国家发展制造业的一种表现,可视为其看中制造业和中国市场的未来,以及扩大版图、丰富产业结构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发展的根本,实体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项凯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西方各国准备要重新发展实体经济,回归经济发展的本体,这种发展方式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规律的。

不过,周倜如特别指出,与其将外资喜好的新改变解读为“重拾制造”,将其解读为更具攻击力的“制造扩张”更贴切。

“目前西方国家国内失业率过高,将增加就业的希望寄托在振兴制造业上,重拾说法应运而生。但是,面对高额的人工成本、厂房成本等,个人认为,让资本家重拾制造环节是难上加难的。所以重拾这种说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基本不可能。从全球角度讲,从制造业的需求长远来讲是会呈增长趋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实力雄厚的国外公司在海外扩张是发展的趋势。”周倜如指出。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商务部:外资并购形势下 中国企业不必太担心

□安全审查不是设置新门槛 □将与有关部门研究规范协议控制公司问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重点仅限于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或者带来潜在影响的少数并购行为,并不意味着对外资并购设置新的门槛或者新的许可程序。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问题上,不必有太多担心。 沈丹阳说,近年来,由于中国资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外资在中国的并购也开始活跃起来,而且这一趋势会不断增强,外资并购将逐步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今年1至8月,我国利用外资中并购项目达到34亿美元,比往年有较大增长。 沈丹阳还透露,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研究如何规范协议控制模式(VIE)的做法和行为。 VIE在国内被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在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公司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公司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公司,业务公司就是上市公司的VIE。 路透社此前报道称,证监会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建议政府部门取缔VIE这种有争议的公司结构。并且,证监会正在推动商务部带头监管VIE,因为新的VIE在设立前都需要获得商务部的批准。 对此,沈丹阳表示,目前并不了解是否有这一报告。对VIE这一模式,现在并无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政策加以规范。 事实上,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已经首次提及协议控制,提出“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 这一规定被认为是监管部门在推动对VIE结构进行规范的举措。 据了解,由于中国监管部门只向中资公司发放互联网和移动运营牌照,VIE模式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条件受限情况下,为获得外资或实现上市而产生的一种变通方式。包括新浪、百度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均通过此类控制协议,给予在海外上市控股公司的投资者国内牌照的合约权利以及相应的收益。最近十几年来,除了互联网企业,到境外上市的传媒、教育、消费类企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模式。(作者 秦菲菲)[详细]2011-09-21 09:47

商务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暂行规定》出台

2011年3月7日,商务部公布《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有关事项的暂行规定》明确,对国家安全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外资并购,商务部可终止当事人的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措施消除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7日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外资并购审查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会变,而是为了在扩大引进外资中保护国家安全。 并购安全审查范围明确 暂行规定要求,外国投资者并购属于审查制度明确的并购安全审查范围的境内企业,应向商务部提出并购安全审查申请。 根据上月国务院发布的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且实际控制权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取得。 暂行规定明确,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申请人未经调整并购交易、修改申请文件并经重新审查,不得申请并实施并购交易。同时,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行为对国家安全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终止当事人的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该并购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对于在商务部向联席会议提交审查后,申请人对申报文件有关内容做出修改或撤销并购交易的,应向商务部提交交易修改方案或撤销并购交易申请。而对于属于并购安全审查范围的,规定要求,商务部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在其后5个工作日内提请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审查。自书面通知申请人受理申请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不得实施并购交易,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不得进行并购审查。 规定具体列示提出并购安全审查申请时需提交的9类文件,其中包括审查申请书和交易情况说明、外国投资者及关联企业与相关国家政府的关系说明、股权转让协议或者外国投资者认购境内企业增资的协议以及相应资产评估报告等。 暂行规定实施半年 暂行规定自2011年3月5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1年8月31日。公众可于2011年3月5日至4月10日,向商务部提交意见和建议。 陈德铭表示,商务部用半年的时间作为暂行规定实施时间,在3月5日之后的45天内由公众评议,商务部将对评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反馈。同时在半年时间内,商务部会密切跟踪暂行规定的执行情况。 今年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境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外资并购审查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会变。 “中国是为了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开放就要兼顾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兼顾到一些规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陈德铭指出,实行世界各国通行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是为了体现扩大引进外资和外资参与中国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保护国家安全。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投资环境最好、外资获利最多的地方。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达1057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但与全球吸收外资以并购为主要方式不同,在去年吸收外资的1057亿美元中,并购投资所占比例仅有3.0%。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共完成44起外资并购案例,同比增长 29.4%;28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交易涉及金额22.19亿美元,比去年下降14.5%。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外商投资并购规模逐渐扩大,外商总投资中并购方式占比将逐渐提高。[详细]2011-03-08 09:42

我国出台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必要且意义重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具体承担并购安全审查工作。通知还明确了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内容、工作机制和程序。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出台的相关法规制度。早在去年,温家宝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根据通知,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且实际控制权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取得。外资并购境内金融机构的安全审查另行规定。 通知明确,外国投资者取得实际控制权,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成为境内企业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知强调,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持有的股份总额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也包括在列。 审查内容包括:并购交易对国防安全,包括对国防需要的国内产品生产能力、国内服务提供能力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影响,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影响,对社会基本生活秩序的影响以及对涉及国家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影响。 根据通知,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根据外资并购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并购安全审查。 通知要求,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认为需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可以通过商务部提出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建议,联席会议认为确有必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可以决定进行审查。通知特别强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行为对国家安全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联席会议应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终止当事人的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该并购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详细]2011-02-14 09:46

建立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通知全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具体承担并购安全审查工作,并明确了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内容、工作机制和程序。 通知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 国办发 〔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国投资者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逐步增多,促进了我国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引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以下简称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并购安全审查范围 (一)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且实际控制权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取得。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是指下列情形: 1 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或认购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增资,使该境内企业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 2 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增资。 3 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外商投资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且运营该资产,或通过该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境内企业股权。 4 外国投资者直接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 (三)外国投资者取得实际控制权,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成为境内企业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包括下列情形: 1 外国投资者及其控股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在并购后持有的股份总额在50%以上。 2 数个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持有的股份总额合计在50%以上。 3 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持有的股份总额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4 其他导致境内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人事、技术等实际控制权转移给外国投资者的情形。 二、并购安全审查内容 (一)并购交易对国防安全,包括对国防需要的国内产品生产能力、国内服务提供能力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影响。 (二)并购交易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影响。 (三)并购交易对社会基本生活秩序的影响。 (四)并购交易对涉及国家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影响。 三、并购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一)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具体承担并购安全审查工作。 (二)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根据外资并购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并购安全审查。 (三)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协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需要进行安全审查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交易进行安全审查并作出决定。 四、并购安全审查程序 (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按照本通知规定,由投资者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对属于安全审查范围内的并购交易,商务部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请联席会议进行审查。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认为需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可以通过商务部提出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建议。联席会议认为确有必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可以决定进行审查。 (三)联席会议对商务部提请安全审查的并购交易,首先进行一般性审查,对未能通过一般性审查的,进行特别审查。并购交易当事人应配合联席会议的安全审查工作,提供安全审查需要的材料、信息,接受有关询问。 一般性审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联席会议收到商务部提请安全审查的并购交易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在收到书面征求意见函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如有关部门均认为并购交易不影响国家安全,则不再进行特别审查,由联席会议在收到全部书面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商务部。 如有部门认为并购交易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联席会议应在收到书面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启动特别审查程序。启动特别审查程序后,联席会议组织对并购交易的安全评估,并结合评估意见对并购交易进行审查,意见基本一致的,由联席会议提出审查意见;存在重大分歧的,由联席会议报请国务院决定。联席会议自启动特别审查程序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别审查,或报请国务院决定。审查意见由联席会议书面通知商务部。 (四)在并购安全审查过程中,申请人可向商务部申请修改交易方案或撤销并购交易。 (五)并购安全审查意见由商务部书面通知申请人。 (六)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行为对国家安全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联席会议应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终止当事人的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该并购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五、其他规定 (一)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提高工作效率,在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推动外资并购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办理项目核准。 (三)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国有产权变更的,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金融机构的安全审查另行规定。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进行并购,参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六)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三日[详细]2011-02-14 09:44

外资并购进行时

    2005年10月25日,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著名的国际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注资3.75亿美元(折合30亿元人民币)获得徐工集团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集团保留徐工机械15%的股权。至此,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集团,酝酿长达3年的重组引资计划终止于一纸协议。     其实,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早已初露端倪。2005年3月10日,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0.8万元人民币和43.6万元人民币,以股权并购方式获得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权,以不到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具有40多年历史、在中国装载机行业里排名第七、年生产能力达5000台、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的山工机械40%的股份。 2005年11月24日,卡特彼勒意欲收购厦工的消息在工程机械行业高峰论坛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另闻沃尔沃和山东临工的高层也在频繁地接触,结果如何外界尚不得而知。     外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频频闪现的身影,越来越受到国内各界的密切关注。事实上,外资入主国企早有先例,但本次徐工改制的股权收购案,为大型国企改制开创了一个先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际资本终结了工程机械大型国企的历史,开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先河,但因此说大型国企已经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改制之路还为时过早,因为通过外资收购,实现改制的企业最终会走向何方,谁都无法预见,一些行业老总们对此事的态度也使得外资控股国企的做法备受争议。     本刊试图就这一话题与行业内部分专家和企业老总进行探讨,但很多人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毕竟凯雷收购徐工仍处于进行时,改制后的徐工还将继续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现在做出评价,难免有失公允,但在某些场合,我们还是聆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韩学松: 徐工改制对行业影响深远     “徐工集团作为中国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外资、打造民族品牌、促进产业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国内机械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实践符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精神。”参加了徐工和凯雷签约仪式后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如是说。     加快履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承诺,是我国入世后的必然选择。这说明,引进外资本身没有错,是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的,但企业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从这一方面讲,徐工选择与凯雷合作也是正确的。因为通过改制,徐工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徐工通过改制甩掉了历史包袱,使企业可以轻装前进;第二,凯雷给徐工注入6000万美元(大约5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基金,这对于徐工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改制后的徐工,还将保持三个“不变”,即管理团队不变、职工队伍不变以及徐工品牌不变。这些都为徐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从目前的情况看,徐工改制各方面工作都进展顺利,但从长期看,凯雷收购徐工也存在隐忧。虽然改制之后,短期内,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还在徐工的掌控之中,但实际上,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化,企业的控制权已经掌握在凯雷手里。凯雷本来就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它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因此,如果徐工的发展能像玉柴一样,那么徐工改制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但如果几年之后,徐工被国外很强的竞争对手所收购,那么就会对行业形成很大的冲击。     王  民: 用美元打造国际品牌     “目前跨国并购进入了一个互利双赢的时代。改制企业通过甩掉包袱,改变机制,使企业得以轻装前进;而投资者通过上市之后的股权交易,或协议转让,获得了其应得的利润,这样双方都实现利益最大化。此次徐工转让85%的股权给美国的凯雷投资公司,就是充分地借用外资为徐工走向国际市场铺平道路。通过这样的股权转让徐工经历一场蜕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企业的运营机制、企业的财力和国际化影响将会有很大的转变,也许几年以后徐工会发展成为一个公众型公司。徐工也可通过收购部分转让的股份,再次扩大国营公司的股权份额。无论徐工怎样转变,徐工的目标不会变,就是用美元打造中国的品牌。”虽然外界对于凯雷收购徐工机械充满争议,但作为一个拥有两三万职工的企业当家人,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改制才能生存和发展徐工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制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徐工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分不开。徐工改制本身在工程机械行业就是一件非常有影响力的事件,但本次徐工改制更多被关注的原因还在于收购徐工的是美国的凯雷投资公司,而且一次性收购了85%的股份,从而使徐工的老板不再是中国政府。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徐工在发展中背负着很重的包袱,既要对本企业的生存发展负责,又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徐工改制的目的主要是卸掉包袱,而这些问题,对民营企业早就不存在了。从整体来看,徐工要想在竞争的道路上整体推进,不改制不行。只有坚持改革改制,坚持开放创新才能使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缩小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差距。为了这样的目标,徐工需要不断地开放创新,不断地前进发展。通过机制转换,才能使徐工能够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在工程机械的舞台上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是一个老国有企业。目前徐工集团控制的企业很多,有几十家,在改制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会退出去,还有一些企业要破产。 2005年徐工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但徐工科技同年预亏1.2亿元。徐工现有在册职工2.5万,还有3000名下岗职工,6000名退休职工。改制后,徐工大约有8000名职工需要安置,所以说徐工的负担很重。因此在面对徐工改制时,我们要用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这样才能使徐工集团得到更好的发展。     徐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制问题,然后才是发展壮大,随着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徐工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看到徐工的资产优良,其实徐工也有很多不良资产,一些企业长期亏损,严重地制约了徐工的发展。任何企业都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首要的目标是要保证存在。企业只有存在了,发展了,它的责任才能得以体现。虽然这几年由于工程机械行业大环境比较好,行业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一批企业也快速地成长起来,但这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认为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现在已经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应该认识到差距的存在。有差距就要改革和改制,有差距就要不断地创新和超越。市场环境已经不允许企业对自身差距视而不见了,因为市场竞争的环境是开放的。企业要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就一定要走出去,关起门来做老大,最终只能被竞争者淘汰。   保护民族品牌     在回答徐工这杆民族品牌的大旗还能扛多久,会不会在外商进入的同时逐渐被蚕食掉这个问题时,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告诉大家:“改制后徐工将变得更强大”。做好企业关起门来不行,一定要创新和开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世界资源。现代社会的民族品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品牌,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保护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相继减弱和取消,企业既要不失去国家意志和社会责任,又要保证生存和发展,品牌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徐工品牌是徐工几代人的心血的结晶,徐工作为大型国企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很强的责任感,改制后的徐工对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将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看到国家在“十一五”计划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自主品牌创新力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将对所有的装备制造业都监管。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又要选择一条道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     此次徐工改制在品牌保护方面,通过协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继任者不能改变徐工的品牌。而在选择与谁合作时,徐工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也研究过很多企业。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公司也曾和徐工有过接触,但卡特彼勒公司提出的一些条件徐工没有接受,包括管理团队问题、职工队伍问题、市场分工问题等。卡特还提出经过技术改造后的徐工,发动机、液压元件都要采用卡特的产品,如果徐工改制的结果是这样,那么不仅是徐工,行业内的很多配套件企业都将要受到影响。     企业适时地进行改革和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根据新形势做出调整和改变,那么企业会慢慢地衰老、消失,民族品牌也会随之消失。通过改制寻找思路,寻找合作伙伴,也是保护民族品牌的一种手段。徐工在改制过程中一直坚持着这一重要原则,对技术团队、经营团队和经营控制力这些方面的控制权仍在徐工,徐工正在走一条适合与外资合作的路子。这在工程机械行业本身就是创新。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国际竞争无法避免,徐工要成为世界性大公司,就一定要参与国际竞争。现在中国是外贸顺差,中国的产品在国外已经有很多了,但是中国的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还很弱。在大批量出口产品的同时,我们应该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力争打进国际高端市场,这也是徐工未来的发展战略。     徐工集团的营业收入在2001年时为63.09亿元,2003年达到154.4亿元。即使在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徐工集团2004年的营业收入还是达到了170亿元。徐工2005年的销售收入和2004年相比变化不大。但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出口情况很好,2005年出口销售收入接近1亿美元,这说明徐工的产品在国外得到了认可,是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也说明徐工产品在国外的销售已走过了初期的粗放阶段,开始进入注重市场体系建设、注重客户服务和注重增加效益的阶段。在改制之后,徐工将在管理上、在治理方法方面向国外企业学习。找准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赶超目标。对于品牌的建设,徐工早已把立足于国际市场作为品牌建设的发展目标,而且近几年徐工通过参加国际工程机械展会,已经在国外打开市场,可以看到,徐工的国际地位在慢慢地提升。     目前徐工正在进行改制,企业运营的状态良好,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支持徐工改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领导和社会在观念和眼界上已经开阔了很多。在徐工集团内部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徐工改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220人投票,217人支持,2票反对,1票弃权;徐工机械职代会上,199名代表投票,183人支持,12票反对,11票弃权,3票作废,可以说徐工改制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     王昆东: 跨国企业战略意图昭然若揭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而且跨国公司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都把首要目标瞄准行业排头兵企业,其战略意图昭然若揭,他们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是要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从根本上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确保他们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身处国企改制浪尖上的厦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东在面对跨国公司的并购时,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担心。     目前跨国公司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积极应对,对我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民族品牌和优势企业不加保护,不加快进行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拉美现象”就有在中国重演的危险,这是相当可怕的后果,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威胁。   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广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要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为己任,组成战略联盟,努力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加强在竞争中合作,积极作为,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承担起我们应尽的一份责任。在 “十一五”期间,政府明确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掌握经济发展主动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载体,没有一批优势企业作为脊梁,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将失去竞争力,也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使之成为与跨国公司品牌抗衡的利器,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业内同仁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其实已出现了不少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民族自主品牌。在工程机械行业,有徐工、柳工、厦工、三一等品牌名列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列。这些民族自主品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民族品牌生于本土,长于本土,扎根于本土,经受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这仍然是我们向世界知名品牌对阵的本钱。     以我国装载机民族品牌来说,在跨国公司强势品牌的重重包围之下,我们不仅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壮大,而且长期牢牢控制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行业整体的力量成功地筑起了抵御跨国公司品牌进入的防线。而且在最近几年,国产装载机品牌以过硬的品质和出色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打开局面,这说明我们工程机械的民族自主品牌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实力。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个基础上,把它们进一步打造成世界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和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进行正面较量。   迎接挑战,做强自己     受体制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任务还很重。引资改造是一条必由之路,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来选择合作伙伴,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构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而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在我国,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基本上都集中在行业排头兵企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要把它们做大做强,同时还要通过它们来带动更多的企业发展,形成更多的优势企业,从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国家立法、政策引导、行业协调的作用外,企业自身也要面向市场,迎接挑战,做强自己。同时,我们也希望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反映企业的要求和愿望,增强产业的凝聚力。     政府也应加快产业安全方面的立法,制定关于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法规,提高外资进入关键行业的门槛,建立国家对外资控制行业资产的审查机制,切实维护国内关键产业的安全。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行业排头兵企业的并购活动,要严格把关,划定合作底线,确保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国际上都是普遍的做法,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关键产业的控制十分严格,它往往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一些外国公司对本国公司的并购业务。前不久美国通过法案否决中海油并购案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企业、行业和政府都应增强危机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世界各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应对,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装备制造业振兴之路。     向文波: 引资改制三思而行     “如果行业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就无法与全球化的公司竞争,而一个国家的产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也无法搞全球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恰恰是中国比较少的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如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卖掉了这样的优势产业,将使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失去很多机会”。在2005年工程机械高峰论坛上,一向稳重老练、精明内敛的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文波,旗帜鲜明地表示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徐工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厦工在装载机行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大型国企,国家给了很多的支持政策,可以说徐工和厦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几十年的成就。如果在国企改制中这样的企业被外资全面掌控,将使国内的工程机械处于危险境地。可以说外资控股国有企业,是一个产业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不能变成一个买办行业,如果全是外资企业,那么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将失去发展前途。     掌控企业的发展权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制造业。卖掉了行业的龙头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卖掉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权。发展权,也可以说是研发权,现在很多外资企业都在中国设厂,但是研发中心并不在中国,核心技术也不在中国。如果这些大型国企都被外资控制,那我们的发展优势也不复存在。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通过参加近年的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对国际产品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的进步。但同时值得忧虑的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整体还很弱小,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盈利水平还很低。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相当于企业没有血液,盈利少就是贫血,而贫血就不可能从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就不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企业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的。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听闻卡特正在和厦工进行接触,心有所感。装载机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只要将企业机制问题解决,前途无限。但是改制过程中,如果这样的企业也要卖给竞争对手,那么企业的发展前途堪忧。对国有企业而言,不缺资金,不缺产品,缺的是机制,但是机制靠美元也未必能解决。   市场机遇千载难逢     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少有的拥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十五”期间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规划是650亿元,但是到目前已达到了1157亿元。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这个机遇是任何国家的企业所没有的,而相比之下,工程机械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的市场是萎缩的。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无法想象。 然而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制造水平低,行业整体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讲振兴工程机械行业是民族大业。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没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就无法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保障。而国外很多先进技术是禁止向其他国家转让的,世界害怕中国的崛起,中国也不可能买回来一个现代化。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而言,办好我们的企业也是企业家的历史责任,如果不能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当前这样有利的市场条件和竞争条件下,不能实现企业的高积累和高盈利,那么中国企业家就是在践踏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机。所以抓住历史机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这才是企业家的历史责任。   王晓华: 竞争最终将落在品牌上     “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论,将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演化成企业自主开发动力,通过学习与模仿,模仿与创新,我们在培养技能娴熟的各类设计人员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使得我们可以制造出价格低廉,并且可以与国际工程机械相媲美的产品。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差距,在面对国际工程机械跨国公司的步步紧逼时,我们还没有彻底摆脱随时可能被吞并的窘境。”面对外资并购的巨大压力,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提出了自己对跨国并购的看法。       事实证明,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最终会落到品牌上。这一点通过国际工程机械跨国公司的表现可以得到印证。像卡特、日立这些国际品牌不仅仅是高价的代名词,而在高价的背后,更有着鲜明的国际品牌内涵。这些国际知名的品牌,都有着“突出的风格”。卡特代表了一种信赖感,VOLVO代表了它一贯的“安全”。     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虽然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工程机械生产大国行列,但随着国际工程机械“巨头”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同行仍在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的价格战竞争上纠缠不清,对于打造自主品牌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2003年工程机械行业最火爆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品牌问题,或者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品牌打造。在市场高速增长、群雄纷争的局势下,国内整机制造商对市场推广出手都很大方,但企业的宣传重点是在产品而不是在品牌上。而外资则利用其品牌优势在工程机械的高端市场上赚得钵满盆满,并且他们现在已把手伸向中低端市场。     柳工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的企业,有着40多年的工程机械制造历史。经过几十年发展,柳工奠定了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进入新世纪,柳工明确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发展目标,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从2002年至今,连续几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2004年、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榜中,柳工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都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被评为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柳工正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品牌对工程机械行业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有意识地以品牌为目标,酝酿将“柳工”打造成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品牌,并探索如何将中国的品牌做成国际知名品牌。     但柳工清醒地意识到,要保持柳工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保持柳工的强势地位,就必须置身于全球市场来思考问题,必须在全球范围更大和更深层次上开放自己,进军并立足国际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就是要打造自身的完整品牌,拥有一定的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关键策略点。同时,在当今国内市场明显同质化的时代,竞争对手模仿和抄袭产品也越来越容易,而要抄袭品牌则很难,品牌战略具有不可克隆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性工程机械展会——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标识正式对外发布。新标识的启用,标志着柳工在国际化进程中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柳工要用品牌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柳工的地位,柳工要立志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个国际品牌。   何清华: 加强对行业的保护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8000亿元美左右。但为什么不能有效地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这是很大的问题。单纯的资金引进,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国内的资金不能盘活,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地活跃起来。所以,政府在目前的招商引资中,其政策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质疑的。”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在面对跨国并购时述说自己对行业发展的见解。     在我国的国企改制中,国家利益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的行业协会要呼吁我们的政府加大力度保护民族工业,拿出一些具体的事实和数字,来扶持民族企业。实践证明,多年的引资,以市场换技术的开放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外资企业在把大量利润汇到国外的同时,并没有把先进的核心技术留给我们,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一款高技术含量的车也没有开发出来,满街跑的还都是贴牌车。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已经演变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一些国外强势企业为了站稳中国市场,视中国企业为绊脚石。所以我们所说的依靠自主创新或是引进外资的问题,实际上是要不要保持中国企业的独立性问题。反过来讲,以大量优惠政策为代价吸引外资,加重了本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这样中国民营企业是难以与外资相抗衡的。     在市场竞争中,保护好本国产业生态系统,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不能让跨国公司收购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政府正在提自主创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它涉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是继续走依赖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道路,还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但无论怎样,只有保持企业的独立性才能谈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在自己掌握、理解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单纯依靠引进外资的路子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必要的限制。     目前,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中国还没有出现与之相应的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这种发展令人担忧。而最终,出口导向型和外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可能使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中国企业逐步被逼迫到了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技术产业边缘。 (本文内容皆根据录音整理)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有很多惨痛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在当前的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仍然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没有太多争论。外资投向中国,这是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不抓住这一机遇,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不会快起来,更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但是,当我们利用外资的时候要考虑一个利用外资水平的问题。“水平”二字如何体现?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对本土企业带动能力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做强、做大本土企业。     事实上,本次徐工与凯雷签约后,徐工是否可以在引入国外金融资本,卸掉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成功转换经营机制,而同时又在不失去经营控制力和民族品牌自主权方面,为国企改制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徐工发展又不会对行业构成伤害的道路,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但可以说,徐工改制无疑为后来者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启示。[详细]2006-01-05 00:0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