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巨大变迁 工程机械正在加速度
早就有人断言这一天终将到来,只是没有人能想象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巨头却将目标锁定在全球最顶级的工程机械企业阵营上。
势能的迅速转换背后隐含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环境的巨大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告诉记者,这是中国工程机械整体实力的体现。而且,这三家企业都已经进入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
苏子孟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记者: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都计划于2015年进入全球前三,三巨头之争谁赢谁输?
苏子孟:我个人认为,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综合实力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竞争。未来这三家企业不会输,都能赢。
记者: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与卡特彼勒、小松这样的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巨头的距离是否缩小?
苏子孟:我觉得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不比卡特彼勒、小松差,甚至我们的企业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这几家全球巨头。比如,中国目前已经是混凝土机械的第一。这个领域过去的前三强都已经被中国企业收购了,而事实上在收购前,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也已经超越了他们。如果跟卡特彼勒、小松去比,他们几乎没有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另外,徐工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起重机制造商,中联重科排全球第二。事实上,这三家企业在卡特彼勒和小松所擅长的领域不比他们差多少,但在不擅长的领域却比他们强很多。
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这三家企业在工程机械领域的综合实力已经是世界最强的了。可以佐证的是,卡特彼勒和小松在工程机械领域最强的就是土石方机械,而别的产品并无优势,只是其市场很广,产值很大。应该注意的是,在卡特彼勒这样的企业中,还有大量的非工程机械产品收入,比如再制造等等,而且比重较大。
记者:欧债危机给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并购的一次好机会。
苏子孟:目前的确是个走出去收购的好机会。而且,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近的这几起收购看,都属于横向收购,目标企业都是与我们处在同一个行业里的跨国公司。这种收购我看好。因为横向收购风险最小,对于具有一定整合能力的企业来说,收购后的整合会很快完成,并迅速地为我所用。
收购的最终目的,是拿到这个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收购只是开始,收购后的整合才是关键,需要花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包括收购目标的核心技术、品牌、营销渠道以及最重要的人才。难度在于,是否真正熟悉当地的法律政策、人文环境等软件。但我希望社会各界应该给予这些走出去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一些时间,因为从收购签约到显现出效果,这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些收购都会成功的。
记者:赊销的营销方式会不会累积风险?
苏子孟: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是多种多样的,赊销在欧美市场其实早已是个成熟的销售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如何控制住风险。零首付对企业是考验,谁能把握回款风险,谁就是高手。就目前所知,国内的这些大企业对于这个风险的把控能力还是很高的。他们即使出现零首付的现象,也是针对部分信用度很高的优质客户定向实施的,并未大面积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这样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协会的关注。去年已经由协会召开了“反对零首付,增强行业自律”的相关会议,我们期望采取措施,让这个风险处于一个可控状态。目前来看,由于赊销带来行业整体风险推高的情况尚未出现。
记者:你对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有什么样的预期?
苏子孟:协会对于今年的整体预期是行业增长12%左右。但今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接近20%的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由于去年以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工程机械市场上的显现,今年上半年对于需求下降企业均有明显感觉;其次,去年上半年市场过于火爆,销售额和增长速度都是历史同期从未有过的。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出现同比下降的几率很大,但后半年工程机械市场将会有所反弹,最近一些地方的工程开工量也已有上升。从我掌握的6月份情况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环比上升的增长。不过总体而言,今年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将会平稳增长,12%的增幅应该是合理的,出口的增幅将会好于前两年,达到30%以上。
到“十二五”末,我们预计这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左右,城镇投资仍将占到85%左右。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亿?8510亿元。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我们预测2015年全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水平,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
记者:制约当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苏子孟:还是高端的核心零部件。全液压挖掘机和其他大型工程机械的发动机、液压件,以及电控系统,主要还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但在两三年前,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包括协会在内,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课题工作。比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由协会牵头联合行业内30多家企业建立的“高端液压件协同产业平台”已于去年成立,一些实质性的工作正在展开。
另外,徐工在欧洲已经收购了两家专业的液压件企业,并且与韩国斗山组建了发动机的合资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企业都已经通过自身或与外部合作的形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相信不久就会显示出效果,当这个问题解决后,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又将登上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