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15个亿元项目

2012/06/19 09:03合肥日报许庆勇

今年以来,肥东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事来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县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兼顾并进,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目前,该县新引进项目25个,协议投资总额70.2亿元,均为超千万元项目,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

据了解,该县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强化招商举措,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招商效率。该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中山、珠海、东莞、深圳、长沙、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拜访一批重点企业,与企业亲切会谈,推介区位优势、人文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并举办和参与大型推介会,春节期间举办皖籍回乡企业家新春联谊会,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络,不失时机搭建平台“引凤回巢”。组织参加合肥之友江苏理事会成立暨中国合肥投资项目推介大会,与南京拓源钢铁集团、江苏华聘科技有限公司顺利签约。同时,举办安徽肥东(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现场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达4.6亿元。参加全市《魅力合肥阳光地产》、《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投资环境说明会,参加中国长沙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面宣传肥东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发布有价值的重点项目。

此外,该县注重跟踪问效,完善项目预审。加强项目洽谈制度约束,让真正有竞争力的投资企业落户发展,提高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截至4月底,全县共完成3个批次招商申报项目预审,协议投资75.16亿元。建立了特色项目引进机制,充分运用产业优势,推动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二期、撮镇镇汽车和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撮镇镇物流商贸园、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再生资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项目,促进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截至目前,肥东县工业到位资金38.8亿元,占全县总量的63.6%;三产服务类到位资金19.7亿元,占全县总量的32.3%;农业到位资金2.4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安徽赢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山川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腾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凤凰涂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落地开工。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安徽肥东 产业转移
相关阅读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6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详细]2024-06-18 10:01

北奔重汽:何清参加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开幕式暨签约仪式

2023年7月16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为主[详细]2023-07-17 08:52

中国(郑州)产业转移活动签约超3000亿元

11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9省(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开幕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罗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出席开幕式。 罗文指出,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各方要充分利用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这个平台,加强项目对接和宣传推广,深化合作,务求实效,共同开启新时代中西部产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对接活动签约项目611项,总投资3296亿元,签约项目体现出龙头项目多、基地型项目多和转型升级项目多等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装备工业司等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有关省(区)代表团,境外重点团组,国家有关行业协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10月31日晚,罗文出席了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集体见面会并讲话。[详细]2018-11-08 10:18

媒体: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政策近期发布

据《经济参考报》权威渠道获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一揽子鼓励政策,目前政策已经基本成型,近期有望正式出炉。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鼓励政策将兼顾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两方,从土地、财税、保险、用工等多方面集合发力,引导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 《经济参考报》引述权威人士消息称,该政策会给予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说,对承接转移的中西部地区,给予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用工方面给予员工培训的支持,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与此同时,也会照顾到沿海地区的需求,允许产业转出之后工业用地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基于近年来沿海劳动力成本不断在上涨,而内地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不少农民工赴沿海务工。此外,随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力,东部的产业必须不断升级,而中西部则缺少相应的产业。 社科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No.5》指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的发展格局,出现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东部地区增长快、中西部地区增长较慢,东部、中西部地区增长都较快,中西部地区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蓝皮书分析,第一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有承接空间有关;第二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东部地区仍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关;第三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动能减弱、东部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动力减弱和空间收窄有关。 蓝皮书称,“十三五”时期,中国仍有实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空间,但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可转移、中西部地区可接受的产业规模都会下降。通过地区间产业的存量转移,优化存量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会有所调整。[详细]2016-05-10 15:37

42万亿投资呼唤民资入场 三个一亿人进决策视野

三个一亿人进决策视野 城镇化激活民间投资盛宴 新型城镇化三个“一亿人问题”带来民间资本投资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提到了我国的三亿人问题,中国两亿多农民在城里工作,但没有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还有一些城市人口生活在不遮雨、不挡风、不抗冻的地方,这些人加起来有3亿人。 “解决三亿人的问题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李克强表示,已经在东部城市工作的1亿还具有农民身份的人们将取得正式的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根据进城农民的意愿,愿意回到中西部家乡的,将实现就近城镇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在“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更加详细地阐述了3亿人问题,“第一个是已经在城市务工的一亿人在城市定居的问题;第二个是一亿居住在城市棚户区、城中村的人住房改善问题;第三个是中西部地区一亿人就近城镇化的问题。” 秦虹预测,到2020年,如果真能实现城镇人口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届时房地产市场60%的需求将来自于城镇化;因此,新型城镇化三个“一亿人的问题”值得市场关注,也值得企业界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界关注。 户籍改革驱动一亿人市民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同时,中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到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左右。 这2.45亿人就是李克强演讲中提到的两亿多在城市工作但没有享受到同等公共服务的人口。我国将分类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其中一亿人将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定居;另外一亿人将回到中西部的家乡,实现就近城镇化。 对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大约一亿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定调“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户籍改革已被列为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已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户籍改革意见》)。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力促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提速。习近平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就在户籍制度,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改革意见》总的要求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实行城市等级划分制度,其中,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现阶段的城镇化是从过去的劳动力城镇化向现在的消费城镇化发展,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户籍,二是公共服务,三是低成本的住房。 对于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进城人口,宋立分析,不只意味着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还意味着劳动力本人作为消费者的城镇化,及其家属的城镇化。 “产业西移”推动中西部一亿人就近城镇化 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45亿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每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去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日前表示,现在出现一个新的倾向,就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加快,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到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就业。 对于回流的务工人员,我国采取就近城镇化的策略。 6月25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导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过去30多年,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李克强表示,“怎么办?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国务院还出台五项支持“产业西移”的措施,一是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二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三是有序推动西部煤炭和现代煤化工、西南水电、北方风电等基地建设;四是在西部地区建设向西开放产业平台;五是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 对于其中涉及的建设资金问题,李克强认为:“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缺口,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有些领域政府投资不赢利,社会资本一进入不费劲就赚钱了。我们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但是要想办法让‘流动’在市场上的钱真正进到实体经济中来。” 42万亿投资呼唤民资入场 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所涉及的一亿人问题,也早已进入决策层视野。 在2014年3月份的一次会议上,李克强透露,“去年年底我请住建部调研,发现城市里各类棚户区还有1000万户以上,如果再加上危、旧房,大概涉及一亿人,而这只是城市户籍里的人口,所以我们要尽力改善。” 为了改善这部分人的居住环境,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3600万套,到2013年年底已经开工2400万套,今年、明年还有两年,每年还要完成600万套。 棚户区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齐骥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各地改造棚户区1260万套;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第一年,实际开工改造323万套,2014年的计划是470万套,本届政府还有三年,按照目前的安排,到2017年可以在完成1000万套的基础上跃升至1500万套,也就是本届政府将完成1500万套的棚户区改造任务。 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城中村改造,这个方面目前还没有详细计划,但总体规划是2018、2019、2020年,至少再改造1000万套以上的棚户区和城中村。 齐骥总结,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控制目标就是,截至2012年底之前完成了1260万套,截至2017年年底、2020年年底之前再分别完成1500万套、1000万套建设任务,这样一来一共完成3760万套。 “3760万个棚户区家庭从棚户区走出来,进入现代住宅,是不是能够解决1亿人的搬出棚户区、城中村的问题?”齐骥表示。 “按照每户补贴5万元、今后5年每年完成600万套建设任务计算,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投入2000亿元~3000亿元。”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棚户区改造应该采取市场化招标的模式加快推进。” 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志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各种矛盾丛生,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而来自财政部的测算显示,“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城市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据记者了解,不少民间资本已在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譬如第三代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25.21, 0.00, 0.00%)基业,这家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多个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进行布局,不断复制自己在“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再譬如帝海集团,该公司2012年开始沿着京广线进行布局,主要是打造城市综合体,推动产业、城市、消费等的联动效应。[详细]2014-06-30 09:0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