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上下游合作机制 钢铁材料升级迫在眉睫

淘汰落后装备和产品

陈燕海指出,钢铁工业还有一大批落后产品在市场上存在。2011年335兆帕钢筋还有近1亿吨,热轧硅钢片还有100万吨左右,违法生产的地条钢依然充斥市场。“十二五”期间,要彻底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同时,要加快推进235兆帕、335兆帕钢筋、热轧硅钢片等落后产品淘汰工作。加快修订《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继续推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对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要逐步迫其退出市场。依靠多部门合作机制,淘汰落后钢铁产品。

陈燕海强调,热轧带肋钢筋是钢铁材料中单一产品数量最大的。2011年,热轧带肋钢筋产量达到1.54亿吨,约占钢铁材料总量的17.5%,其中400兆帕以上的高强钢筋已达到45%。要实现高强钢筋占生产总量80%的目标,还需要钢铁工业和建筑业共同努力。为此,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二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三要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四要扩大舆论宣传,提高社会意识。

相关报道   微利中转型 钢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场以“微利时代的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头脑风暴”在钢铁行业刮起。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2(第三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4月13~14日在京召开。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趋于停滞,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外部需求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而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有所减缓,特别是钢铁行业下游增速显著下滑,需求减弱,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2011年四季度,钢铁主业开始亏损,2012年,1~2月,全行业亏损28亿元,1月亏损22亿多元,2月亏损5亿多元,3月可能会持平,但从一季度整体情况来看,全行业亏损无疑。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头一次,现在全行业感觉压力特别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认为,亏损的一是成本上升,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需求下来了,库存增加。

钢铁工业是否走到了尽头呢?刘振江认为,钢铁工业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钢铁行业的“微利时代”。钢铁行业的出路在哪儿?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给出的答案是“转型升级”。

实际上,无论发展环境多么困难,总有一些企业能抵御市场波动,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有效的规避了发展风险。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为与会者介绍了这么一家企业。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制造了钢铁、轻工、机械等产业的严冬。在其他企业都在蛰伏冬眠、练习冬泳的时候,新兴际华集团却创造出“两个机制”经营管理新模式,进行了一场竞合革命,在冬天里迎来了春天。

新兴际华集团副总经理郭士进表示,“从1984年至今,新兴铸管一天都没有亏损过。困难的时候80~90元的利润,多的时候1000多元的利润。”

取得这样的成绩,郭士进认为主要是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低成本、高效率、高速度的发展。通过整合系统内的人财物,新兴际华做到了单位产品投资在国有企业中成本最低。其次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在其他企业都上板材时,新兴铸管选择了球墨铸管。因为球墨铸管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太敏感,让新兴铸管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赚得10亿元利润。”

与会专家和企业均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认识到当前行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地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中争取主动。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升级换代 徐工铲运新型LW156FVI装载机顺利下线

日前,徐工铲运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新型LW156FVI装载机在徐工重庆顺利下线。该产品是结合LW150F[详细]2019-10-22 14:42

中集车辆助力梁山产业升级 力推半挂车“升级换代”!

9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集车辆执行董事CEO兼总裁李贵平,执行副总裁兼COO孙春安一行[详细]2019-09-26 15:46

宝峨OT-B个性化培训课程开讲 产品升级换代知识亦需更新

随着宝峨公司新一代智能化产品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感受宝峨设备的高效、节能、人性化操控设计等便[详细]2019-06-21 15:01

利勃海尔:技术持续创新 产品升级换代 服务厚积薄发

2016年7月20-21日利勃海尔齿轮技术公司(LIEBHERR)联合IMC集团旗下英格索尔(ING[详细]2016-09-06 11:22

以国家战略推动铁路网络升级换代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新一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的建设目标;同时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 《规划》提出的2020年与2025年铁路网规划目标,将显著改善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供给水平;尤其是2020年3万公里、2025年3.8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规划,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区域间快速运输的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利于加速我国大国、强国地位的形成,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规划》方案分高速、普速两个层面提出了以构筑“八纵八横”主通道为内容的高速铁路网发展方案,以及以提高对扶贫脱贫、促进对外开放、强化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支撑保障能力为目的的覆盖广泛、通边达海的普速铁路网发展方案。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至2小时交通圈;普速铁路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形成便捷高效的铁路物流网络,提供覆盖广泛的铁路运输公共服务。 在目前我国的既有铁路网中,繁忙干线依然存在不少瓶颈路段。《规划》方案结合新线建设以及对既有铁路的扩能改造,将形成跨区域、多通路、便捷的区际大容量通道。在中西部地区,规划了旨在促进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可扩大中西部地区铁路网覆盖面。例如,通过完善进出西藏、新疆通道以及建设西南沿边铁路,形成了进出西藏、新疆、青海及四省藏区的便捷通道,可促进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在海运与铁路联运方面,以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强疏港型、园区型等支线铁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干支衔接、改善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总的来看,修编的《规划》方案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上位规划为指导,较好考虑了2025年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针对中西部地区铁路网络的不足,完善了路网布局与路网覆盖面,使区域布局更加均衡,解决了部分结构性矛盾;同时,《规划》方案强化了区域之间、国家重点发展的各城市群之间的快速、高效联系;《规划》方案涵盖了城际客运系统、现代物流、综合枢纽等环节的内容,注重多式联运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与政策配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引导,提升经济发展辐射力。“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0余个海外国家与地区。修编的《规划》方案较好地考虑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铁路建设的需求。例如,在面向“一带一路”西北方向,通过乌鲁木齐、喀什为支点的相关线路建设,构建经中亚、西亚、南亚分别至欧洲、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经巴基斯坦形成我国通往印度洋的陆地通道。在西南地区,以昆明、南宁、拉萨为支点,构建经东南亚、南亚至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可加快中老泰马新、中缅泰马新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强化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东南沿海,以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4.950, -0.06, -1.20%)、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深圳、广州、湛江、海口等沿海城市及相关港口为支点,完善港口后方铁路集疏运体系,提升铁海联运陆桥通道的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供给状况,高速铁路已经成为相关通道内中短距离小汽车出行以及中长距离民航运输的重要替代方案,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了高质量的出行供给。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带来了三个显著的效果:一是高速铁路开通刺激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使相关通道客货运输需求的增速发生显著变化,刺激或加快了运输需求的增长速度;二是高速铁路的开通改善了相关通道内的交通结构,单耗大的道路与民航运输占比有所下降,能力大、排放低的铁路运输占比显著增加;三是高速铁路客流的大部分来自相关通道内的诱发客流,来自民航、公路及小汽车的客流仅占小部分。 可以看出,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显著改变了相关通道内综合交通的供给,有效提升了通道内客货运输的供给水平,对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修编《规划》针对2020年及2025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能更好满足国计民生的铁路发展计划,将为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详细]2016-08-25 15:5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