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核安全及污染防治规划

2012/06/01 09:35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听取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汇报,讨论并原则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会议指出,国务院2011年3月16日常务会议听取了应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有关情况的汇报,决定对全国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地震、海洋等方面专家,用9个多月时间对全国41台运行、在建核电机组,3台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形成了《新形势下我国核电发展的建议》阶段研究报告。今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综合安全检查情况汇报,对进一步深入检查及落实整改措施作了部署。

安全检查的总体结论是:我国核安全标准全面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民用核设施在选址中对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进行了充分论证。核电厂在设计、制造、建设、调试和运行等各环节均进行了有效管理,总体质量受控。

检查认为,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厂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风险受控,安全有保障;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要求,风险受控,安全有保障。

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是:个别核电厂的防洪能力不满足新的要求,个别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抗震能力未达到新的标准,部分核电厂未制定实施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规程,海啸问题评估和应对基础比较薄弱等。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业迅速组织整改,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根本方针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纵深防御,新老并重、防治结合,依靠科技、持续改进,坚持法治、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基本形成综合配套的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会议同意公布《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向社会征求意见。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责任编辑:Daisy

文章关键字核安全 核污染
相关阅读

中国核电与韩国水电核电公司开展核安全管理对标

3月30日,中国核电总经理陈桦一行在首尔参加了第一届韩国水电核电公司和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核安全管理对标会,推进中韩双方在核安全管理领域的对标与合作。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副部长文在焘与韩国水电核电公司CEO赵石出席了会议。双方就核安全、核应急响应、核电运行及维护、核电建设工程四个领域进行了主题交流,并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核安全联合声明》,就后续具体的合作实施计划达成了一致。   双方CEO在致辞中均强调:中韩同为核电技术应用大国,在核安全管理、核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均成果显著。陈桦致开幕词时指出: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核电因其行业特殊性,往往有着“一损俱损”的重要特点。世界上任何一国、任何一座核电站发生了重大的核安全事故,需要全球核电从业者共同承担。   主题交流中,中国核电做了《中国大陆地区核电发展概况》、《核安全文化落地与公众沟通》、《中核集团运行机组大修改进实践》、《中核集团福岛后安全改进及电厂核事故应急体系》四个方面的报告,韩方也在上述各领域做了相关主题报告,双方就相应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此次会议是双方在2014年4月18日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基础上,进一步切实加强合作意向的落地和深化。[详细]2015-04-02 09:23

李干杰:我国将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力度

10月3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三届技术与科学支持机构国际会议在北京闭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在会上说,核事业面临新一轮快速发展,公众对安全诉求日益强烈。各国技术支持机构应完善校核计算和试验验证能力,打造核安全评价和审查中心;加大核安全技术研发力度,构筑核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心等。李干杰将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比作一座现代大厦。他说,法规制度、机构队伍、技术能力、精神文化是核安全大厦的四块基石,审评许可、监督执法、辐射监测、事故应急、经验反馈、技术研发、公众沟通和国际合作是大厦的八项支撑。国家核安全局将加快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与监管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在10月29日召开的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三十年座谈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30年来,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根本方针,建立了核安全法规和制度体系,已形成包括1部法律、7部条例、29部部门规章、89部导则的法规体系,开创性施行了分阶段审批制度及全过程监督模式等机制;构建了行政机关、地区监督站、技术支持单位三位一体、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安全素养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引进和配备了一批软件和硬件设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校核计算和独立验证能力、核安全监督检查能力、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事故应急能力、核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等取得进步。[详细]2014-11-03 11:42

我国内陆核电将稳步启动 核安全问题备受瞩目

7月30日至8月2日,由中国核学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以“绿色核能,保障世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1200多人参会。核电发展怎样充分保障安全?沿海与内陆核电如何平衡?发展核电怎样赢得公众接受?我国核电技术水平究竟如何?嘉宾: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王敏正,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刘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桦。下面为采访内容:核能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 记者: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两年后,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核能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包括核事故本身?王敏正:日本福岛核事故在一定范围内搅动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引发了世人对核能发展的深刻反思,两年多来,各国对核能发展的认识更加客观也更趋理性,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可大规模替代的能源形式,仍然是许多国家满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选择。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重申坚持发展核能政策不动摇,目前核电建设已经稳妥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理性。孙勤: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作为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核能已经成为全球携手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历来重视和支持核能的和平利用,发展核电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当前,核能在中国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中国已有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17台,总装机容量147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9台,总装机容量3057万千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核电发展的重心之一。随着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实施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落实,核能还将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有更多的份额。安全是立身之本 记者: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我国政府在核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刘华:目前中国大陆共有运行和在建机组46台,分布在13个核电厂址,其中运行核电机组17台,分布在5个核电厂址,在建核电机组29台,分布在12个核电厂址,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大陆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今后每年新开工核电机组将保持在4到6台,核电事业将进入体系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决定对全国核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国家核安全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地震、海洋等方面专家,用9个多月时间对全国41台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3台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中国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状况“总体可控”,安全有保障。在全面的核安全检查和日常持续开展的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于2012年2月起草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于同年5月审议通过并发布了《核安全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中国核安全的2020年远景目标:即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2016—2020)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全面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和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王敏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福岛事故之后召开了核安全大会,制定了核安全计划,为全球提高核安全水平作出了贡献。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中国政府开展了全方位的核安全大检查,发布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及《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要求新建核电机组必须采用当今最先进序列当中的机型,对核安全的要求用了“确保”两个字,也就是说要求做到万无一失。#d1cm#page#内陆核电站建设:安全、经济缺一不可 记者:我国在福岛核事故之前曾计划开展内陆核电站建设,但福岛核事故后被暂停,内陆核电站在技术要求上是否会比沿海核电站要求更高?李宁: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政府将内陆核电站建设计划暂停。在世界范围内,有些国家采取弃核的措施,以致今天在能源方面受到影响。比如,德国在福岛之后关闭了核电站,利用风能发电,但最近受无风影响,无法发电;日本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关停一部分核电站,直接影响其夏季供电,同时致使本土企业缩小产能或者将生产外移,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英国在福岛核电事故之后,扩大其核电项目;俄罗斯则一直在核电建设和核电出口做得很好;美国民众对核电的支持度在福岛核事故后没有多大的变化,并没有呈现出一边倒,美国发展核电的动力依然很强。在核电站本身运行过程中,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本身是没有差别的。它的区别在余热和废物的排出。因此内陆核电站会有几个很大的冷却厂,沿海的核电站则直接将余热排到海里。美国、法国的核电站大多数是内陆核电站,韩国、日本没有内陆纵深才会在沿海建立核电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也建有核电站。只要水循环用的好,不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内陆和沿海核电站在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国也曾做过技术、经济、环境这方面的分析,这就是前几年内陆核电项目启动的原因。在福岛事故两年后,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能源转化等大的问题下,我国政府也会从更大的方面进行把握。记者:中国核电增长空间很大,对于中国内陆核电建设发展,中国核电企业该如何能够赢得公众信任?李宁:从引进到自主开发,我们自主的核电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内陆核电虽然起步晚,但上升空间大。我们希望我国内陆核电可以稳步、经济、安全的发展。经济和安全是考察核电的重要指标,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矛盾的,但在更高层面又是相互一致的。狭义的理解,就是当你要确保核电安全的时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经济上会不划算。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经济上将要付出更大的损失,因此安全和经济是缺一不可的。内陆核电建设可以避开海啸,当然中国沿海不在大陆架边上,也还有几十公里的浅海,不可能形成海啸。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只是时间问题。陈桦:内陆核电站建设首先要确定厂址要求,今年年底将要发布中国“十三五”以后新建核电站安全技术要求的法规。内陆核电站的厂址就以此为依据进行,满足最新的技术要求。内陆核电站与沿海核电站的要求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但会因为选址不同,来安排不同的技术准备。和沿海相比,内陆没有持续的海风,大气扩散能力要比海面弱;另外大海的水量充足,而内陆河有丰期和枯期,应对不同季节水位的变化都是内陆核电站在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内陆核电站建设方面要能对公众提出关心的问题给予合理解释,针对不同人群要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解释。关于核电安全问题,全世界的核研究机构、大学都在监督各个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这就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不再是核电企业的一家之言。最后,核电以及核技术产业链都应该对公众透明。我们要从被动解释转向主动行动。就像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所说,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政府的决定,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百姓的认可和企业的技术达标。[详细]2013-08-16 09:37

核安全规划发布 798亿元投向五大重点工程

国务院近期批复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简称《核安全规划》),16日由国家核安全局网站公布。根据规划,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核电建设产业链较长,一旦项目审批正式开闸,最先受益的当属核电相关设备及材料制造商,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中核科技、江苏神通、沃尔核材等。其次,一些细分及新进入核电领域的公司也值得关注,如浙富股份、威尔泰、陕鼓动力、久立特材等。绘制未来8年发展蓝图 《规划》强调,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进一步保障核安全与防治放射性污染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相关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目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核电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并存的局面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运行和在建核电厂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铀矿冶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量大面广,安全管理任务重。《规划》绘制了未来8年核电安全领域发展的“蓝图”,提出2020年远景目标: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到2020 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重点项目投资约798亿 《规划》重点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核污染防治的五项重点工程,包括核安全改进、放射性污染治理、科技研发创新等五个个方面。为提高重点工程实施效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指导各地区分别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核安全改进工程包括运行核电厂安全改造、在建核电厂安全改造、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改进、辐射防护改造工程等项目。放射性污染治理工程包括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和废物治理、区域废物处置场建设、辐照装置退役及废放射源回收等项目。科技研发创新工程包括核安全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核安全技术研究项目。事故应急保障工程包括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完成重点核基地的应急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秦山、大亚湾、田湾等重点区域核应急基地。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包括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工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能力建设工程、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能力建设工程等。完善安全许可证制度 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出,要抓紧研究制订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加快制修订核安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比较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核安全管理和政策研究,适时发布核安全政策。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明确和强化核行业主管部门、核电行业主管部门的核安全管理责任,加大核行业主管部门对包括科研院校在内的全行业管理力度。完善应急机制,把应急管理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涉核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核企业集团公司的专业技术优势,细化涉核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形成由国家投入为牵引、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核安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研究费用的投入力度,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管理体系。《规划》还提出,要完善核安全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核电集团公司、业主公司、专业化公司的核安全责任。一系列促进核安全的人才培训、信息公开制度也相应加强。今后将制定满足核能与核技术利用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规划,加大人才培养力[详细]2012-10-17 10:04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规划 将撬动798亿投资

国务院近期批复了环保部《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并于16日在环保部网站上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核安全及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与之相呼应的是,近期环保部密集审批核电资质。种种迹象表明,核电重启前期准备节奏不断加快,核电项目审批开闸在即。 《核安全规划》规定,“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核安全改进工程、放射性污染治理工程、科技研发创新工程、事故应急保障工程和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这批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 为提高重点工程实施效果,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由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指导各地区分别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而且,要求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重点对公益性科研教育设施的核安全改进、应急保障和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核安全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之后,国务院2011年3月16日出台核电“国四条”,提出在核安全规划批准之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核安全规划的正式发布等于是为核电项目的重新审批开了“半扇门”,对于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停滞不前的中国核电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而近期环保部密集审批核电资质,更是进一步释放出核电即将重启的积极信号。9月以来环保部加快了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审批、环评审批。9月底至10月上旬这段时间,环保部再度密集审批了一批核电资质。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核电建设带动的产业链较长,最受益的首先当属核电相关设备及材料制造商,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中核科技、江苏神通、沃尔核材、等。其次,一些细分及新进入核电领域的公司也值得关注,如浙富股份、威尔泰、陕鼓动力、久立特材、等。 核电重启预期的高涨,使得核电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的亮点。16日,核电概念股普遍上涨,其中威尔泰一度大涨逾9%,截至收盘时,威尔泰涨4.7%。九龙电力(11.84,0.27,2.33%)涨2.39%,中成股份涨2.06%,中核科技、嘉宝集团、湘电股份、天威保变、等个股涨逾1%。[详细]2012-10-17 09:2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