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凸显稳增长 投资政策取向何方
近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然而,随着中央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上出现了关于“新一轮投资刺激计划”的猜测以及对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的疑虑。如何理解当前“稳增长”中投资措施的政策取向?
稳增长不单纯是投资刺激
对“稳增长”的种种议论,一方面反映出有人寄望于政府继续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刺激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一些地方以“稳增长”为名竞相扩大投资,从而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透支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稳增长”不同于“保增长”,两者的目标和力度都不同。当前中央“稳增长”追求的是把经济回落的态势稳定下来,而不是刺激增速。从目前情况看,不会再像2008年底那样推出那么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短期内难以独自支撑大局的背景下,现阶段稳增长离不开稳定投资,关键是要注重投向、结构以及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好眼前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好投资效率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见效快,但可能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旦减缓就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停滞。”庄健表示,要通过推动金融、财税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事实上,从目前稳增长政策的实际执行方面看,更加强调投资向基础设施、民生、西部地区等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启动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同时,保障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
除了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外,各部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还包括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外贸出口等政策措施。例如,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一方面扩大消费,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企业生产。#d1cm#page#
民间投资是接续力
当前,在发挥政府投资作用的同时,启动民间投资的政策力度空前加大。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42项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则,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领域将陆续对民间资本开放。
有数据显示,目前民间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2%,增长速度高于国有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力。
“政府的开放态度让我们民企备受鼓舞,除了关注项目情况外,我们更关注是否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环境。”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助理总裁黄齐军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当前应该开放更多领域让民间资本进入,只要不涉及经济安全,就应该将民间资本和国企同等对待。我国对于民间资本已有很多扶持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到位,在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配套相关政策。
像黄齐军一样,很多民营企业人员反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们同时也期待政府能推进民营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
业内人士表示,“清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决非易事。首先应对于民间资本在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于民间资本的支持和服务,彻底打消民企的顾虑。
“要想民间投资发挥更大作用,需要相关制度上的改变,目前改革正在进行,但推进需要时间。”庄健表示。
调结构更加注重长远
面对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分析人士指出,要在稳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调结构的力度,更加注重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和提高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波动,不可能永远是向上走的趋势,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是要提高效率。”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说。
张立群认为,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投资对中长期的发展后劲很重要,不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没有投资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无法到位,因此投资本身是不应受限制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增强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在保持投资稳定的同时,稳增长中要更加注重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张立群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靠“两条腿走路”。从眼前看,“稳增长”见效快的办法是上投资项目;从长远看,还要靠扩大居民消费,要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详细]2012-09-06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