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放缓 经济年内或实现软着陆

2012/04/28 09:05南方日报

说时势,探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大势,在本月中旬公布的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中初露端倪:4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首次采用“联网直报”三项基础数据(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等“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而来的统计数据——经过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22亿元,增长7.5%。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开局属于“缓降趋稳”之形势,仍然处于适度增长区间内,经济基本面没有“脱轨”之情势,目前无须过度担忧中国经济大势。

但是,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明显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特别是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落,创下两年来的新低,持续下行的风险对市场信心造成了较大冲击。乐观、悲观,莫如客观:出口(外需)、消费(内需)、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们分析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对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减速,对外则是出口下滑,三驾马车中,起码两驾在减速。审时度势,善抓“牛鼻”,把握中国经济大势便有了大致方向。

内部,国家继续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年初至今未见松动。2010年4月,“史上最强调控”开篇以来,调控成效比较明显,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之势焰有较大回落: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落1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落13.6%,住宅销售面积回落15.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回落14.6%,住宅销售额回落17.5%。这些“回落”反映在一季度的GDP上,导致整体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可说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主动调控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速的合理放缓意味着逐步回归理性,有利于逐步摆脱“土地财政”桎梏。可以预见的是,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第二年,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抑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为抓手,趁势追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稳增长,惠民生”,而对刚性需求则是转向适度扶持,首套房贷款政策目前开始松动,优惠利率重出市场;我国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中。房地产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速的冲击更多转向积极面(详情请见T06版“全国大势之房势综述”)。

外部,欧洲经济震荡,出口应声回落。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相比去年同期29.5%的增速大降22.2%,其中净出口额仅6.7亿美元;而在3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速的拉动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国际环境势同水火,风云变幻之间,外需最难控制,压力很大,需求下降,出口增速放缓在所难免。所幸,外需回暖迹象在3月后半段显现,3月出口企业PMI指数53.7%,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出口企业新订单指数达到55.9%,企业海外订单在增加。

只言片语,难以厘清内外经济局势之全貌,但有一点给我们带来一丝欣喜:此一时,彼一时。此番经济增速放缓,与2008年、2009年有本质不同。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欧美一感冒,我们打喷嚏,局势不利,不得不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属于被动“求生存”,经济增速有较大幅度下行;终于熬过难关至今时今日,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要么退出、要么淡化,信贷由宽松转为稳健,以“史上最严厉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等等,属于主动“求质量”,阵痛难免,但经济发展理念已有根本区别。诸如减轻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捆绑力度、适度减轻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唤醒中国经济原生动力,短期来看,经济增速放缓,长期来看,减速意味着寻底以待趋势反转,大方向是对的。

大方向对了,难能可贵。贵在一季度中国经济呈现了一些亮点,毕竟8.1%的增速高于国家“十二五”以及2012年7.5%的增长目标(放眼全球,中国的增速仍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包括印度等新兴国家)。工业生产与消费拉动有所回升,若将3月数据与1月、2月对比,重要指标都有所增长,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比1至2月回升0.5%;3月主要工业品日均产量创下6个月新高,保持着稳定增长;国内PMI指数连续回升了四个月,这个先行指标也表明工业生产保持着增长态势;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增速15.2%,同样回升0.5%。要知道,整体消费数据是在2011年年末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之后取得的,虽然没有突发式增长,但有所提升……照此预判,2012年后三个季度,GDP增速逐步走高是大概率事件。

“大概率”不意味着必定发生。除了投资、出口内外两大矛盾之外,中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自2011年以来困难加重、发展遇阻、势穷力屈,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减轻税负压力,相应政策的微调、预调必须摆上日程。特别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不容小觑,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政策都应做出相应调整,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利好消息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仅在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3月末,M2(广义货币)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连续两个月回升。信贷投放整体加快,资金紧张适度缓解,“稳增长”的政策预期强烈。

在这样的强烈预期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弥补外需缺口便有了更大可能。央行等七部门日前出台意见,将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大水利信贷投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水利。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分析了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特别提到加强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等建设,“着力扩大内需”,“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特别提及“质量”和“效益”,并要求“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可以看到,因势利导,在中西部农田水利、电网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扩大内需大有所为;而对“十二五”项目的投资若能稳定增长、适度加快,对扩大内需大有裨益。

消费方面,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这是中国优势所在。劣势同样明显,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失当。收入与物价,在2012年仍然会是经济热点、难点。特别是收入问题,要拉动消费,必须保障收入。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一度引发了“居民收入增速被高估”等疑问。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8%,收入增长“感觉不明显”,物价上涨确实存在,两相抵消,拿什么拉动消费?国务院日前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副产品价格平稳运行”,需要特别注意成本推动型、输入性通胀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预防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对物价产生较大冲击。

2012年,国家7.5%的全年增长目标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传递着国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一味求快不如稳中有快,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证高质量、高效益,适度放缓增速、保持整体稳健是一种智慧。“7.5%”正是为“稳中求进”预留空间,智慧的体现。在调结构、转方式、挤泡沫的经济大背景下,一季度仍有8.1%的增速实属不易。为了经济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2012年,国家必将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财税改革、鼓励民间投资等等箭在弦上……大势所趋,2012年,中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局,一盘对外应对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对内应对“结构性”挑战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大棋局。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工程机械巨头半年报预增惊人 宏观经济暖意直透纸背

穿过迷雾与寒冬,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它的好时光。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低谷与危机,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们格外珍视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7月17日晚,三一重工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9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65亿元至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1亿元至36亿元左右,同比增91.82%至106.58%。 三一重工同时预计,2019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为66亿元至71亿元,同比增89.51%至103.87%。 这一净利成绩,基本超越了三一重工2018年全年水平。 年报显示,2018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突破558亿元,同比增45.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1亿元,同比增192.33%。 实际上,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度已经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能力。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营业收入已经突破212.9亿元,同比增75.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超32.2亿元,同比增114.71%。 另一家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中联重科同样走出了新格局。 中联重科7月13日公告,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24亿元至27亿元,同比增171.71%至212.42%。 这是中联重科在已经售出旗下环卫机械板块——中联环境后取得的成绩,如若模拟算上环卫机械板块,中联重科的营收、净利指标将创出更好水平。 2017年5月,中联重科公告将中联环境80%股权出售给盈峰控股等,合计作价116亿元,中联重科当时保留了中联环境20%股权。2018年,盈峰环境宣布收购中联环境100%股权。 “我们认为,受下游行业需求复苏、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人工替代效应等等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正迎来好时候,当然,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在其中的转型升级作为同样重要。”一位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公告来看,宏观经济暖意与微观企业革新等多重因素共同助力了工程机械行业新发展。 中联重科表示,业绩向好首先源于大环境“喜人”,国内房地产和基建等下游行业需求走强,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公司混凝土设备、起重设备等产品订单和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公司自身的努力也不容小觑,中联重科表示其核心产品混凝土泵车、塔式起重机、工程起重机等4.0系列产品市场覆盖率增加、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公司继续严控各项成本费用,期内销售规模增长,费用率同比下降较快。 三一重工则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设备销售保持高速增长,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具体来看,三一重工将增长原因分为5大类:其一,由于基建需求拉动、国家加强环境治理、设备更新需求增长、人工替代效应等多重因素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其二,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导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其三,公司主导产品具备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国际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其四,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制造,经营质量、经营效率、人均产值持续大幅提升;最后,成本费用有效控制,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详细]2019-07-18 09:38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态势未改变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点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 有关专家表示,尽管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持续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当前,仍应抓紧落实好既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做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不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间 4月份,制造业PMI为50.1%,虽然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点之上,且为2018年11月以来的次高点。 从13个分项指数看,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均上升,指数升幅在0.6至2.1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4个百分点之间。 “从分项指数来看,市场供给和需求增速小幅回落,但仍处于相对较好水平,外部需求趋于改善,企业采购继续扩张,市场价格结构优化。”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4月份,制造业产需稳步扩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1.4%,虽比上月回落0.6和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一季度均值1.1和0.8个百分点,均处于近7个月以来的较高景气水平,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拉动生产平稳增长。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领跑。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9%,高于制造业总体2.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升势。其中,本月新订单指数升至10个月高点,为56.2%,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价格指数看,4月份,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升至52.0%,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为6个月高点。两个价格指数差值连续两个月缩小,表明相关行业企业利润空间有所改善。值得关注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价格指数升幅最大,均位于65.0%以上,且出厂价格指数明显高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分企业规模看,4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制造业总体0.7个百分点,是制造业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8%,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为6个月高点,特别是生产指数为51.2%,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减税降费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表明非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增长态势。 在构成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投入品价格指数环比有所上升,升幅为0.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指数环比持平;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销售价格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有所下降,降幅在0.5-1.7个百分点之间。 赵庆河分析说,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总体上保持稳步扩张。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基本面总体向好。其中,航空运输、邮政快递、住宿、电信、租赁及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企业业务总量增速加快,行业景气度有所上升。今年以来,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0%,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3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市场发展继续保持乐观态度。 从建筑业看,4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有所回落,但仍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为60.1%,表明随着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以及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建筑业呈现快速增长。从市场需求看,在上月快速扩张的基础上,本月延续扩张势头,新订单指数为54.6%,近期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4月份,商务活动指数虽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4个月保持在54%以上,表明非制造业持续增长动力依然较强。 继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4%。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良好,为二季度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4月份制造业供需增速虽然小幅回落,但经济保持扩张状态,外部需求和市场价格均有积极变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 从综合PMI看,4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1%和54.3%,环比均有所回落。 总体来看,尽管4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已经连续4个月稳定在54%以上,非制造业保持稳健较快运行,行业活动保持平稳有序,假日消费拉动效应继续显现,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属于一季度需求释放后的正常回调。随着节日消费临近和天气好转,投资与消费相关活动有望回升,非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不过,从制造业看,3月份PMI指数明显回升后,4月份PMI指数出现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初现企稳迹象后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 文韬指出,当前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值得关注的是:一、从业人员指数偏弱,连续4个月处在48%以下,最近5个月以来,除了3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以外呈持续回落态势;二、装备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与此相应,大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增速趋缓,指数回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建议,当前,应抓紧落实好既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做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作,着力扩大内需,不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态势。[详细]2019-05-06 14:4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辐射周边 带动宏观经济发展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并向各地区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配合,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共计十一章,四十一小节,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布局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同时也标志着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有学者提出过建设大湾区的设想,当时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港商在广东地区乃至全国进行投资已颇为寻常,而且由于粤港澳彼此相邻,多年以来三地都保持着相似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随着上世纪末香港、澳门的陆续回归和“一国两制”的施行,粤港澳三地区的经济、人文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越来越呈现出融合之势,这也为如今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粤港澳地区已经取得了令人为之侧目的发展,如今仅从经济总量来看,即便相比国际顶尖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毫不逊色,加之粤港澳地区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其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布局来看,涉及“2+9”个地区,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包括深圳市、广州市在内的珠三角九座城市,通过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以完成11个城市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协同效应,达到粤港澳地区整体发展的目的,并以此辐射周边,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具体而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发展各有侧重,将城市优势继续做优做强是发展的原则所在,香港致力于打造“国际大都会”,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和深圳则是“国际都市”和“创新创意之都”的城市定位。 从《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来看,发展速度是本次粤港澳规划中一大亮点。《规划纲要》提出,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到202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规划,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这样的落地见效速度是以往各种规划中比较少见的,要知道,近期目标完成时间的2022年距离今时今日仅有三年的时间,不过在两万余字的《规划纲要》中,也有着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细化措施,由此可见完成目标的时间设置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切实可行的。此次《规划纲要》的印发,正是对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政策落地见效能力都提出要求,全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虽说2022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显得略显紧张,但在《规划纲要》的全文中,并没有提出量化的衡量目标,比如增速和总量指标,这给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也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即提出了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却丝毫没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存在,而是以此完成战略布局和发展,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共荣发展。 科技创新力量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倚靠,“创新驱动、改革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各大经济体发展的共识,而粤港澳大湾区想要成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湾区,也离不开创新驱动的力量。在《规划纲要》中,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创新科技走廊建设,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多次反复强调,无不透露着科技创新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大湾区的规划出台之前,珠三角地区就一直是国内高精尖技术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次大湾区的建设,也将集中优势力量,希望助力粤港澳地区的科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并培育出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之香港地区发达的金融业以及澳门地区发达的服务业,金融创新、服务业创新的前景也可进行展望,以此期待完成产业融合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下经济新常态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一国两制”基本原则的新尝试。毫无疑问,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知道,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国内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以及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都是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所在,也正如《规划纲要》中也包含着“防范化解风险”的内容,在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尤其是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抓住机遇,完成建设好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目标,并以此辐射周边,带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详细]2019-02-20 09:36

宏观经济形势怎样?经济是否有活力?“挖掘机指数”有话要说

9月28日,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根云可视化大屏上正显示大数据研发统计。见习记者[详细]2018-09-30 09:49

新的宏观经济对策核心是稳中取胜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应该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化解当前中国经济中的稳增长、去杠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三元问题。正如会议指出的,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里两个新提法,就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做好六稳工作。 而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是以三个方面为背景的。一是中美贸易战已经启动,这将对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巨大影响与冲击。这不仅会导致相应商品的重新定价,也会导致已有的供应链重组。这些都会对就业、外贸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二是从7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上升,固定投资下降。三是整个国际市场急剧变化。所以,面临着这种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环境,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点应对之策。 确实,面临已经变化了的经济形势,肯定要采取新的应对之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判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经济形势。比如,中美贸易战开始,那么我们就得确定,中美贸易战打起来到底会对中国经济有多少影响?根据国际大投行的计算,中美贸易战完全开打,最坏的结果会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会直接减少GDP0.3-0.6%。间接的影响会冲击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及相应的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调整。比如,美国一家生产智能家庭气候控制系统的企业,原本由中国进口恒温器等零部件,因贸易战要征收25%额外关税,已经决定自行在美国设厂生产,以避开贸易战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它会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就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如何来估算这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如何让这场贸易战的损失最小化,应该是最为重要了。 如何来评估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从上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是出口增长,其增长都在放缓。但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吗?应该进行更仔细的分析。而这种增长减弱或放缓,主要是指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减少。所以,这次的应对对策就是重新增加对基础设施投资,重新加大力度对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有人认为,当前国家的宏观政策的调整,要求积极的财政更加积极,要求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可能是一种“新四万亿”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四万亿”扩张性政策所导致后遗症还没有解决,“新四万亿”可不可持续?不过,对此不用过度担心,目前的政府比以往更有经验,新政策倾向哪里会十分明确。 比如,在这次会议的六点对策中,明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也就是说,这次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早就有警觉,不能宽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此来再次吹高资产价格。不过,对于要遏制房价上涨,从2016年就开始在说,就把这点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政策,但到现在还是在强调这点,这也说明了政府以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肯定是效果不好。这次有没有新的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遏制房价上涨,市场肯定还是抱着怀疑的眼光。所以,这次政策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还是得又经济杠杆入手,不要用太多的行政性手段来对抗市场。 对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可能最大的变化是美国经济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疲弱的新常态(New Normal)。美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GDP增长按季升4.1%,创2014年以来最快增幅;美国失业率维持在低水平,劳动参与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也开始达到目标水平,而这些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寻找更高的平衡点,增幅可能会维持在2.5%-3%。所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这将影响美元汇率,影响美元会进一步强势。这些都会对人民币带来较大影响。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尽管贸易摩擦的问题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这些国家形势同样处于稳定增长期。这当然有利中国产品的出口。新兴市场可能会受强美元影响大,目前多以是处于动荡之中,不过,中美贸易摩擦,则是他们渔翁得利。 所以,应对当前的国内外变化了的经济形势,稳定求变自然很重要,但是不要太过度担心。因为,外部形势的变化对国内经济有冲击与影响,但并不会想象的那样大。因此,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在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这个问题,政府更是要坚持既有的部署,如何让当前较为脆弱的中国金融体系强壮起来。因为,从最近披露出来的不少事件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当前国内经济的一个软肋,如果不能够让中国的金融体系强壮起来,我们要克服当前经济中的诸多问题是不可能的。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最好的解决办法肯定是通过谈判,以谈判从中长期的角度来争取和保护国家利益。[详细]2018-08-01 09:5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