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放缓 经济年内或实现软着陆
说时势,探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大势,在本月中旬公布的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中初露端倪:4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首次采用“联网直报”三项基础数据(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等“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而来的统计数据——经过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22亿元,增长7.5%。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2012年的开局属于“缓降趋稳”之形势,仍然处于适度增长区间内,经济基本面没有“脱轨”之情势,目前无须过度担忧中国经济大势。
但是,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明显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特别是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落,创下两年来的新低,持续下行的风险对市场信心造成了较大冲击。乐观、悲观,莫如客观:出口(外需)、消费(内需)、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们分析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对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减速,对外则是出口下滑,三驾马车中,起码两驾在减速。审时度势,善抓“牛鼻”,把握中国经济大势便有了大致方向。
内部,国家继续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年初至今未见松动。2010年4月,“史上最强调控”开篇以来,调控成效比较明显,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之势焰有较大回落: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落1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落13.6%,住宅销售面积回落15.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回落14.6%,住宅销售额回落17.5%。这些“回落”反映在一季度的GDP上,导致整体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可说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主动调控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速的合理放缓意味着逐步回归理性,有利于逐步摆脱“土地财政”桎梏。可以预见的是,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第二年,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抑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为抓手,趁势追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稳增长,惠民生”,而对刚性需求则是转向适度扶持,首套房贷款政策目前开始松动,优惠利率重出市场;我国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中。房地产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速的冲击更多转向积极面(详情请见T06版“全国大势之房势综述”)。
外部,欧洲经济震荡,出口应声回落。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相比去年同期29.5%的增速大降22.2%,其中净出口额仅6.7亿美元;而在3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速的拉动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国际环境势同水火,风云变幻之间,外需最难控制,压力很大,需求下降,出口增速放缓在所难免。所幸,外需回暖迹象在3月后半段显现,3月出口企业PMI指数53.7%,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出口企业新订单指数达到55.9%,企业海外订单在增加。
只言片语,难以厘清内外经济局势之全貌,但有一点给我们带来一丝欣喜:此一时,彼一时。此番经济增速放缓,与2008年、2009年有本质不同。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欧美一感冒,我们打喷嚏,局势不利,不得不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属于被动“求生存”,经济增速有较大幅度下行;终于熬过难关至今时今日,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要么退出、要么淡化,信贷由宽松转为稳健,以“史上最严厉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等等,属于主动“求质量”,阵痛难免,但经济发展理念已有根本区别。诸如减轻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捆绑力度、适度减轻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唤醒中国经济原生动力,短期来看,经济增速放缓,长期来看,减速意味着寻底以待趋势反转,大方向是对的。
大方向对了,难能可贵。贵在一季度中国经济呈现了一些亮点,毕竟8.1%的增速高于国家“十二五”以及2012年7.5%的增长目标(放眼全球,中国的增速仍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包括印度等新兴国家)。工业生产与消费拉动有所回升,若将3月数据与1月、2月对比,重要指标都有所增长,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比1至2月回升0.5%;3月主要工业品日均产量创下6个月新高,保持着稳定增长;国内PMI指数连续回升了四个月,这个先行指标也表明工业生产保持着增长态势;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增速15.2%,同样回升0.5%。要知道,整体消费数据是在2011年年末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之后取得的,虽然没有突发式增长,但有所提升……照此预判,2012年后三个季度,GDP增速逐步走高是大概率事件。
“大概率”不意味着必定发生。除了投资、出口内外两大矛盾之外,中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自2011年以来困难加重、发展遇阻、势穷力屈,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减轻税负压力,相应政策的微调、预调必须摆上日程。特别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不容小觑,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政策都应做出相应调整,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利好消息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仅在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3月末,M2(广义货币)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连续两个月回升。信贷投放整体加快,资金紧张适度缓解,“稳增长”的政策预期强烈。
在这样的强烈预期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弥补外需缺口便有了更大可能。央行等七部门日前出台意见,将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大水利信贷投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水利。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分析了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特别提到加强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等建设,“着力扩大内需”,“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特别提及“质量”和“效益”,并要求“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可以看到,因势利导,在中西部农田水利、电网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扩大内需大有所为;而对“十二五”项目的投资若能稳定增长、适度加快,对扩大内需大有裨益。
消费方面,中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这是中国优势所在。劣势同样明显,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失当。收入与物价,在2012年仍然会是经济热点、难点。特别是收入问题,要拉动消费,必须保障收入。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一度引发了“居民收入增速被高估”等疑问。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8%,收入增长“感觉不明显”,物价上涨确实存在,两相抵消,拿什么拉动消费?国务院日前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副产品价格平稳运行”,需要特别注意成本推动型、输入性通胀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预防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对物价产生较大冲击。
2012年,国家7.5%的全年增长目标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传递着国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一味求快不如稳中有快,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证高质量、高效益,适度放缓增速、保持整体稳健是一种智慧。“7.5%”正是为“稳中求进”预留空间,智慧的体现。在调结构、转方式、挤泡沫的经济大背景下,一季度仍有8.1%的增速实属不易。为了经济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2012年,国家必将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财税改革、鼓励民间投资等等箭在弦上……大势所趋,2012年,中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局,一盘对外应对世界经济“二次衰退”,对内应对“结构性”挑战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大棋局。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财政部部长刘昆:2023年要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申铖)在29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了[详细]2022-12-30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