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中联重科叩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解读中联重科永续发展的“内核”
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专程视察了CIFA公司。他对中联和CIFA管理团队强调,必须把科技引领、技术创新放在第一,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市场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则是拥有当今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能力。
中联重科是一个由国家级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工程师、借款50万元创立的小公司,19年间连续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从创立时年均收入不足300万元发展到2011年净利润达72亿元—81亿元、全球排名第8的工程机械跨国公司。
“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重复产品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只有企业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
作为一家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 “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每年销售收入的4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
自主创新,成为中联重科叩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打造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专家
2011年底,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第一套臂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在麓谷制造部结构一车间安装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该臂架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泵车臂架的主焊缝焊接工作,它的成功安装对臂架焊接工作是一重大突破。而臂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混凝土机械公司在数控化、单元化、专业化和自动化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中联混凝土机械公司拥有总资产114亿元,员工6000余人,年生产销售规模超过150亿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的最大制造与供应商。“自主创新,决定了我们的使命不是在中国争地位,而是为中国争地位。我们行业发展当中,可以看到,中联也好,中国也好,凡是所从事的产业,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再发展以后,把很多洋品牌挡在了国门之外。”中联重科副总裁陈晓非说。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中联重科自主创新的历史也是一个羽化成蝶的过程。
1992年,在科研院所改制的背景下,中联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年,参照欧洲技术、中联自行设计的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产品诞生,该产品以其稳定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迅速被市场所接受,中国混凝土机械设备开始取代进口设备。
虽然市场反应不错,但该产品很快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施工中问题不断,中联重科的技术人员像救火队员一样,穿梭于各地。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来中国混凝土的“料”和国外的不一样,进口产品只能泵送按严格标准配制的“细粮”,而国内既有‘粗粮’又有‘细粮’,混凝土浆中的大块卵石引起输送管发热堵塞等系列故障,甚至自动停机,导致浇筑的混凝土成品出现断层现象。
一边是供不应求,产品利润丰厚;一边是技术硬伤,质量亮起红灯。两难之间,有人主张:趁着市场走俏,边生产边改进。但詹纯新果断抉择停产停售,全力以赴搞产品更新换代。
通过自主创新,中联重科逐步形成更适应国情、能吃“粗粮”的关键核心技术。1994年,适应国情的第二代混凝土输送泵下线迅速占领市场,并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全新优化配置的第二代产品取得了空前成功,当年销售了45台,实现利润1100万元。
“我们拥有如此高效且持久的产品创新率,首先离不开长沙建机院的大背景,同时与中联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力度投入分不开,每年中联均招聘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搭建良好的产品研发平台和培养好的企业文化均产生了好的效果。”詹纯新说。
继承原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秉承自主创新的科研理念,中联重科每年都有新产品面世:自2008年始,中联重科陆续研制开发 出 L630、D800、D1100、L1250、D1500、D2500等系列大吨位塔式起重机,D5200塔式起重机,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工程施工装备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彻底改写。
在工程起重机械方面,中联重科在行业内率先推出自主开发的QY90、QY110、QY130、QY150汽车起重机和 QAY180、QAY220、QAY260、QAY350、QAY400、QAY500全地面起重机以及QUY260、QUY350、QUY450、QUY650、QUY1000履带起重机等一系列大吨位工程起重机,成为中国大吨位移动起重机的领军者之一。
中联重科环卫机械公司造就了业内最具权威的一支专家级研发团队,其研发能力已走在中国同行业的最前列,被誉为“环卫机械制造的专家”。国内第一台纯电动扫路车、第一台以天然气为动力的清洗车分别率先在中联问世。
目前,中联重科已建立起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联重科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次次前行,一次次追求更加完美的产品,平均每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品问世,多项产品创造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以稳健研发作风树卓越品牌形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技术是质量的核心。创新与质量就像两轮驱动一样,推动着企业向前发展。
“我们做机械制造业,研发就是核心。科研创新不能盲目求大,而是要研究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可靠、操作性能好。特别对于起重机行业,产品不仅涉及客户的安全,也涉及员工的安全,同时还有企业的名誉。所以说搞研发不是跑‘百米’,而是跑‘马拉松’,要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考核。”中联重科副总裁、工程起重机公司总经理熊焰明说。
据回忆,2006年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推出了当时国内最大吨位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履带起重机,即600t履带起重机。不过,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几乎在同时,公司科研部门申请要开发1000吨的产品。但领导层马上叫停了研发,叫停了整整一年。“我认为当时国内履带起重机发展太快,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制造、还是工艺的执行情况等等,都需要停下来认真清理。在叫停研发的一年时间中,我们就做了产品清理,重新制定很多操作规程。”
让熊焰明欣慰的是,后来在做ZCC3200NP时实现一次装配成功,这证明中联工程起重机制造工艺控制很到位。同时这也让熊焰明认识到,之前叫停研发清理一年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放慢了脚步才使中联的技术手段更加成熟。
踏实稳健的作风使得中联重科在推出一系列新产品的同时,产品运行的质量也得到一致好评。
在国庆60周年庆典现场,整整22天,中联重科的QY90V汽车起重机巨大的臂架为高空无人拍摄支起钢索,摄像机就在钢索上如梭飞驰。
在2011年竣工的广州第一高楼西塔,中联重科混凝土泵将C100的混凝土一次性泵上了410米的高度。这种混凝土的强度相当于铸铁,密度高,流动性很差,比泵送普通混凝土难度大得多,连清华大学的院士也惊呼:“我还没见过哪个能一次性泵上如此高度!”
在挑战人类温度极限的 “世界寒极”——南极,中联重科QY16C汽车起重机正常运行13年来,经受住了天寒冰冻等恶劣气候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各种重要、困难任务,受到一致好评。
“中联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周到,不比欧洲产品差。”在巴西圣保罗市,BMC建筑公司自2007年首次购买中联重科混凝土泵后,一口气又买下了多台中联产品,其总经理一再表示: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中联重科出品的16台混凝土泵、8台车载泵、1台泵车,所有设备全部用于圣保罗市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在南美洲的智利,中联一台爬式布料机某施工工地组装完成并正式交付使用,该布料机的质量和运行效率,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在印尼CILEGON的POSCO钢铁厂项目工地上,中联搅拌站和搅拌车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誉。现场工作人员看着铿锵有力运行的中联搅拌站,不禁赞叹道:“Zoomlion,good。”
近年来,中联重科持续的创新能力不仅让企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目前,中联重科可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和城市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中联重科秉承自主创新的理念,探索出一条推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王晓红 张旌)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又得一冠!热烈祝贺湖南中联重科举重队罗诗芳在巴黎三破纪录加冕
北京时间8月8日晚,在巴黎奥运会女子举重5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湖南“中联重科”举重队罗诗芳连续打[详细]2024-08-09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