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韶关:双转移 探前路 奋发转身(组图)

2012/01/19 09:30南方日报

问 “产业转移”体现在哪些方面?

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的雏形如何建构?

【支撑与前景】

韶铸集团的车间,工人在进行电焊加工,火星飞溅。广东韶铸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

韶铸集团的车间,工人在进行电焊加工,火星飞溅。广东韶铸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

东南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轴承,被宝马、奥迪等世界名车采用。

东南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轴承,被宝马、奥迪等世界名车采用。

几十吨的吊钩组件,还没定型前的颜色红若日出。

几十吨的吊钩组件,还没定型前的颜色红若日出。

打磨精细的零件。

打磨精细的零件。

水力发电机的定子。

水力发电机的定子。

出口伊朗的整机设备。

出口伊朗的整机设备。

冲刷切割打磨零件时产生的碎屑所用的喷嘴。

冲刷切割打磨零件时产生的碎屑所用的喷嘴。

6年前,有人认为韶关不具备发展重工业的条件,原因是重工业对北江流域的环境污染。

6年后,韶关的旅游业是真的发展起来了,它的青山绿水、丹霞地貌、珠玑旧日,人文的、自然的,一点也没浪费。

因着高铁的通车,因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韶关的浈江、武江边,也有了单价7000多元的酷似广州星河湾的高档楼盘,韶关的平均房价据说也达到了4000多元,5年涨了200%。

矿产资源的枯竭,或许让韶关的资源型工业有些难以为继。但这50多年老工业的底子摆在那里,不是一句“不适合”就能弃的。

不弃便进,进,进步、晋级。

现在,中央财政将连续9年每年安排韶关3亿到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并给予享受多项优惠政策,广东省也将按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50%安排配套资金,支持韶关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陈仲球,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莞韶园)的管委会主任,原本是东莞厚街镇的镇长。从珠三角的厚街到韶关的工业基地,他的调任曲线,似乎也明示了产业转移这个政策的方向和借力。

莞韶园2008年成立,2011年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园区之一,现有落户项目300多个,从业人员4万多,它的主导产业是韶关本身颇具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占了将近一半。

虽说叫做莞韶园,但说实话,从东莞本地转移到韶关的企业还真不多。但这么想,已是我们对“产业转移”这4个字的肤浅认识了。东莞转移过来最重要是经验。东莞带给这里的不仅是投资,还有市场、营销方式路子,还有整个产业链的建构。

产业转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扶优扶强,促进产业转移园的发展。要优先扶持优势产业园、重点产业,要优先解决土地供给、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把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

钢,得用在刃上。

这个时候,莞韶园浈江片区里的比亚迪汽车基地项目进展正在加速,也许今年底,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投入生产了。比亚迪就是韶关产业转型升级中着力建设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一环。零件、铸锻件、整机制造,而后产业化的集中,吸引集中采购,大力开拓国外市场。

预计,从2010年起到2013年,韶关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从120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0个以上。初步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省级装备制造基地和全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液压油缸、铸锻件、发配电设备、矿山工程机械等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并力争1-2个行业领域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

编后语:

我们是带着问题探访韶关的,现实与我们凭空想象的产业转移有很大出入。或许这里还见不到工人身穿白色连体衣的高精尖产业生产。但我们见到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立足根本地去改善,去完善,去提供给产业一个发展的温床。

我们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获得完全的答复。他们说,或许,几年后,答案就能摆到眼前。

产业转移,并不是挪一挪就活的。但至少做着总比不做好,坚定不移、持续探索总比朝令夕改好……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6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详细]2024-06-18 10:01

北奔重汽:何清参加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开幕式暨签约仪式

2023年7月16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为主[详细]2023-07-17 08:52

中国(郑州)产业转移活动签约超3000亿元

11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9省(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开幕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罗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出席开幕式。 罗文指出,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各方要充分利用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这个平台,加强项目对接和宣传推广,深化合作,务求实效,共同开启新时代中西部产业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对接活动签约项目611项,总投资3296亿元,签约项目体现出龙头项目多、基地型项目多和转型升级项目多等特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装备工业司等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有关省(区)代表团,境外重点团组,国家有关行业协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约3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10月31日晚,罗文出席了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集体见面会并讲话。[详细]2018-11-08 10:18

媒体: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政策近期发布

据《经济参考报》权威渠道获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一揽子鼓励政策,目前政策已经基本成型,近期有望正式出炉。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鼓励政策将兼顾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两方,从土地、财税、保险、用工等多方面集合发力,引导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 《经济参考报》引述权威人士消息称,该政策会给予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说,对承接转移的中西部地区,给予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用工方面给予员工培训的支持,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与此同时,也会照顾到沿海地区的需求,允许产业转出之后工业用地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基于近年来沿海劳动力成本不断在上涨,而内地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不少农民工赴沿海务工。此外,随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竞争力,东部的产业必须不断升级,而中西部则缺少相应的产业。 社科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5)No.5》指出,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的发展格局,出现过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东部地区增长快、中西部地区增长较慢,东部、中西部地区增长都较快,中西部地区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蓝皮书分析,第一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有承接空间有关;第二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东部地区仍有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关;第三个时期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动能减弱、东部地区向外转移产业的动力减弱和空间收窄有关。 蓝皮书称,“十三五”时期,中国仍有实施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空间,但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可转移、中西部地区可接受的产业规模都会下降。通过地区间产业的存量转移,优化存量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会有所调整。[详细]2016-05-10 15:37

42万亿投资呼唤民资入场 三个一亿人进决策视野

三个一亿人进决策视野 城镇化激活民间投资盛宴 新型城镇化三个“一亿人问题”带来民间资本投资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提到了我国的三亿人问题,中国两亿多农民在城里工作,但没有享受到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还有一些城市人口生活在不遮雨、不挡风、不抗冻的地方,这些人加起来有3亿人。 “解决三亿人的问题是我国的当务之急。”李克强表示,已经在东部城市工作的1亿还具有农民身份的人们将取得正式的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根据进城农民的意愿,愿意回到中西部家乡的,将实现就近城镇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在“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更加详细地阐述了3亿人问题,“第一个是已经在城市务工的一亿人在城市定居的问题;第二个是一亿居住在城市棚户区、城中村的人住房改善问题;第三个是中西部地区一亿人就近城镇化的问题。” 秦虹预测,到2020年,如果真能实现城镇人口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届时房地产市场60%的需求将来自于城镇化;因此,新型城镇化三个“一亿人的问题”值得市场关注,也值得企业界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界关注。 户籍改革驱动一亿人市民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同时,中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到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左右。 这2.45亿人就是李克强演讲中提到的两亿多在城市工作但没有享受到同等公共服务的人口。我国将分类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其中一亿人将取得城市户籍在城市定居;另外一亿人将回到中西部的家乡,实现就近城镇化。 对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大约一亿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定调“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户籍改革已被列为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已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户籍改革意见》)。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力促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提速。习近平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就在户籍制度,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改革意见》总的要求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实行城市等级划分制度,其中,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现阶段的城镇化是从过去的劳动力城镇化向现在的消费城镇化发展,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户籍,二是公共服务,三是低成本的住房。 对于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进城人口,宋立分析,不只意味着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还意味着劳动力本人作为消费者的城镇化,及其家属的城镇化。 “产业西移”推动中西部一亿人就近城镇化 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45亿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每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去向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邱爱军日前表示,现在出现一个新的倾向,就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加快,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到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就业。 对于回流的务工人员,我国采取就近城镇化的策略。 6月25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在确保环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引导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过去30多年,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产业竞争力开始有所削弱。”李克强表示,“怎么办?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转移出来,而转移的方向就是中西部地区。” 国务院还出台五项支持“产业西移”的措施,一是加快改善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用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自主转移;二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三是有序推动西部煤炭和现代煤化工、西南水电、北方风电等基地建设;四是在西部地区建设向西开放产业平台;五是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 对于其中涉及的建设资金问题,李克强认为:“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缺口,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有些领域政府投资不赢利,社会资本一进入不费劲就赚钱了。我们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但是要想办法让‘流动’在市场上的钱真正进到实体经济中来。” 42万亿投资呼唤民资入场 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所涉及的一亿人问题,也早已进入决策层视野。 在2014年3月份的一次会议上,李克强透露,“去年年底我请住建部调研,发现城市里各类棚户区还有1000万户以上,如果再加上危、旧房,大概涉及一亿人,而这只是城市户籍里的人口,所以我们要尽力改善。” 为了改善这部分人的居住环境,我国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3600万套,到2013年年底已经开工2400万套,今年、明年还有两年,每年还要完成600万套。 棚户区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齐骥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各地改造棚户区1260万套;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第一年,实际开工改造323万套,2014年的计划是470万套,本届政府还有三年,按照目前的安排,到2017年可以在完成1000万套的基础上跃升至1500万套,也就是本届政府将完成1500万套的棚户区改造任务。 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城中村改造,这个方面目前还没有详细计划,但总体规划是2018、2019、2020年,至少再改造1000万套以上的棚户区和城中村。 齐骥总结,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控制目标就是,截至2012年底之前完成了1260万套,截至2017年年底、2020年年底之前再分别完成1500万套、1000万套建设任务,这样一来一共完成3760万套。 “3760万个棚户区家庭从棚户区走出来,进入现代住宅,是不是能够解决1亿人的搬出棚户区、城中村的问题?”齐骥表示。 “按照每户补贴5万元、今后5年每年完成600万套建设任务计算,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投入2000亿元~3000亿元。”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棚户区改造应该采取市场化招标的模式加快推进。” 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志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2014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表示,过去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各种矛盾丛生,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而来自财政部的测算显示,“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城市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据记者了解,不少民间资本已在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譬如第三代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25.21, 0.00, 0.00%)基业,这家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多个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进行布局,不断复制自己在“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再譬如帝海集团,该公司2012年开始沿着京广线进行布局,主要是打造城市综合体,推动产业、城市、消费等的联动效应。[详细]2014-06-30 09:0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

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前身为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3年重组改革为股份制企业,2008年成为卡特彼勒全资子公司。现在山工机械品牌成为卡特彼勒旗下的重要品牌之一,支持在中国及海外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卡特彼勒青州坐落于山东省青州市,高速贯通,交通发达。作为卡特彼勒的全资子公司,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目前生产“Cat®(卡特)”和“山工机械”两大品牌产品。山工机械品牌产品系列包括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宽体自卸车及其结构件、工作机具等零部件。山工机械品牌已经成为卡特彼勒主要产品品牌之一。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自2009年起,卡特彼勒加快了对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的再投资和建设速度。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各种整机产品及零部件业务的产能和制造水平。同时在青岛,卡特彼勒投巨资建立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和卡特彼勒(青州)研发团队共同组建了一支拥有高水平、全球化的研发队伍,针对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出创新型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在中国,山工机械品牌拥有80多家本地代理商;在海外,借助卡特彼勒全球销售网络体系,山工机械品牌产品销往包括亚太地区、拉丁美洲、欧亚地区、中东和非洲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工机械品牌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山工机械品牌轮式装载机的中国公司,拥有60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成为卡特彼勒的全资子公司。2013年,公司更名为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并继续生产山工机械品牌产品。作为卡特彼勒战略性的实用型产品品牌之一,山工机械品牌拥有自身的品牌主张、销售渠道、营销策略和产品支持体系。2016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山工机械品牌的影响力,卡特彼勒为山工机械品牌背书-将原有山工机械品牌标识变更为“山工机械-卡特彼勒旗下品牌”。山工机械品牌产品系列包括轮式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履带式推土机以及宽体自卸车,所有产品均符合或超出当地行业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满足中国及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客户的需求。在中国,山工机械品牌拥有80多家本地代理商;在海外,借助卡特彼勒全球销售网络体系,山工机械品牌产品销往包括亚太地区、拉丁美洲、欧亚地区、中东和非洲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好品质、高保障、更实惠的产品及服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