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求稳服务实体经济

2012/01/11 11:05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1月8日表示,2012年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央行在此间召开的“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央行表示,今年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国家重点在建继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信贷支持。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明年经济这么干!21位权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信号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 [详细]2022-12-19 09:24

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减税降费再加码,以REITs盘活基建存量资产

【摘要】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详细]2022-05-12 10:15

央行: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详细]2022-04-17 16:07

专家热议政治局会议:三个维度理解中国经济新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当前,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不仅考验中国经济的成色,更考验政策定力与战略智慧。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中国经济的当前方位,明晰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多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措施的提出,进一步提振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科学研判:积极因素增多,更要增强忧患意识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坚战,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本次会议在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时,措辞与今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有所不同,在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后,特别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当前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结构和质量有所改善,但也提出了新挑战的存在。 “从经济增速和就业来看,仍然在可接受的合理区间,且物价总体平稳,系统性风险可控。外部挑战是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顺差持续缩小,经济增长要持续转移到依靠内需为主,要做好长期准备。从投资方面看,民营经济的投资依然有待提振。此外,供给结构老化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依然是主要矛盾。”滕泰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认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治局会议仍然特别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并指出要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这表明:一方面,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将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构优化着眼,保持定力;另一方面,以改革扩大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从改革红利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得到再次强调。 “几十年来,在各个经济周期当中,中国也曾面临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但这次的应对方式和过去有明显不同,体现了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越来越重视结构因素、体制因素,越来越从长远出发。”徐奇渊表示。 明晰目标:坚持“稳”字当头,提升能力与活力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重申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特别提到要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稳字当头,首要是稳增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会议释放出以改革拓展最终需求的信号,特别是有效启动农村市场。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就业稳,老百姓收入就稳,消费就有后劲。 挖掘需求潜力,既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徐洪才表示,投资的突破口在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与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他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老旧小区改造等改建投资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亮点。同时,梅新育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说要放弃、不重视出口市场,要利用已经做大的国内市场,引导内外市场接轨,从而增加我们在国际市场方面主动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会议强调了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的双提升。“我们现在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仍然要提升产业链水平。下一步要推动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更高的对外开放质量来倒逼高质量经济发展。”魏建国表示。 谈及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滕泰表示,下半年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转型升级。此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减税降费措施的进一步细化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关键在于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 提振信心:回应民生关切,注重政策实效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重申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一系列回应民生关切措施的出台,也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赞许与热议。 徐奇渊表示,惠民生有两方面措施值得关注:一方面,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板,得到了特别强调;另一方面,上半年猪肉和主要水果价格上升较快,“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等措施,将有助于保障国内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从而稳定国内的物价水平。 滕泰则表示,在积极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相信后续政策会陆续出台。 “总体来看,只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指导原则,处变不惊,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妥善处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未来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徐洪才说。(来源:人民网)[详细]2019-08-02 14:36

周小川首提宽松周期接近尾声 货币政策转向审慎

“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量化宽松结束”,指出“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这并不是周小川第一次谈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在去年2月份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就曾从理论角度谈及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用得太多,效应就有可能出现递减。当时,全球经济金融界普遍批评负利率政策,形成理论转向。 不过,周小川此次提出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并非仅基于理论层面的原因,也基于现实通胀水平的转变。 要对通胀保持警惕 去年以来,全球通胀预期都在升温,美国、日本、欧洲都在转向,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也越来越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经济短周期复苏有关。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全球再通胀预期“存疑”。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从国内看,CPI增速放缓,PPI向CPI传导困难;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价格已处于高位,油价、铁矿石价格因为库存的持续增加被迫承压,近期已出现下跌态势。此外,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参差不齐,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周小川表示,“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我们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在专家看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会经过很多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逐渐改变,改变为比较审慎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周小川此番谈话,相当于重新强调了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 资产泡沫是政策权衡的结果 我国此前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去年三季度起,央行在货币市场“锁短投长”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个趋势在美联储年初加息之后又进一步显现。今年年初以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相继上行。这虽并非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的明确信号,但反映了当局希望市场利率适度升高的意愿,以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短期杠杆进一步回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相符。 去年,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对此,去年10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及“房地产泡沫”问题,新任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归纳为中国经济的新三大失衡之一。 周小川也不避谈“房地产泡沫”。他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他强调。 “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某些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明明说。 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 除房地产泡沫外,金融体系加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离不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配合。央行近期多次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货币量、价调控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结果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但我认为,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对于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过分关注,周小川发表了如上论述。这与他去年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表态保持一致。此番他再次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性政策,但货币当局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 对此,明明认为,在长期结构性改革中,货币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创新型工具或将出台,以鼓励某些行业发展,助力经济改革。 与此同时,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依赖于“直升机撒钱”式刺激措施。明明认为,这番表述进一步肯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同时表明将会继续推进楼市“去杠杆、去泡沫”的决心。随着“三去一降一补”、防控金融风险的推进,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审慎。不过,考虑到国内经济仍然具有下行压力,短期内货币政策无意过度收紧。[详细]2017-03-28 11:0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