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梁稳根:员工工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重塑“中国制造”
与“财富榜”历年“榜首”多出自地产、商业、IT产业相比,今年的“榜首”来自制造产业。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长期被认为是品质低下、价格低廉、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词。当三一重工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首创无泡沥青水泥砂浆车、亚洲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产品陆续推出后,“到海外去赚钱”成为了三一重工的战略选择。
“没有国际化,三一重工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梁稳根认为。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国家“十五”计划出台后的第二年开始的。2002年8月,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设立。随后,公司两台平地机分别从中国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国际化战略序幕由此拉开。
关于“走出去”的方式,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跨国并购的模式,而三一重工选择了直接投资。
2010年2月,三一重工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达成投资2亿美元协议,拟建工程机械生产与研发基地。预计建成后,5年内其年销售将达到5亿美元。此前,三一重工分别于2006年11月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2007年9月在美国投资6000万美元、2009年1月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均是采用直接投资,设立研发与制造基地的方式。
为何三一重工对直投情有独钟?
“跨国并购鲜少有成功案例,主要归结于文化整合难度大、管理水平有差距。”梁稳根曾对本刊记者称,“多年来,三一重工‘练好了内功’,用三一的资本、品牌、服务、精益制造等诸多优势资源,去异国他乡整合别人的优秀资源,用国际化的资源提升三一的国际化!”
三一重工财报显示,公司在最近的3年时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总额约15亿美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海外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仍然占到公司销售总额的12%以上。至目前,三一重工业务覆盖已达150个国家。
在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等救援上,三一重工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让绝大多数外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中国制造”。
造富工厂
梁稳根不接受媒体专访已约10年时间。他并非极尽低调之人,工作、学习、思考之余,梁稳根更愿意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更多的媒体。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说话时试图让语言变得幽默一些,生动一点。他喜欢打比喻,还喜欢“卖关子”,比如,在他需要别人记下一个数字或者他要强调某句话的时候,他会迅速把头转过去问,“向文波同志,这个数字我不记得啦,你还记得吗?”“易小刚总裁,那句话技术上的话是怎么讲的?”此时,被点名者就会马上回答问题,简单而准确。而梁稳根自己,似乎对战略方面的问题更感兴趣。梁稳根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三一的战斗力体现在团队上。”
除了原班创业人马的“梁(稳根)、袁(金华)、毛(中吾)、唐(修国)”组合外,在三一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陆续加入了王佐春、向文波、周福贵、易小刚、赵想章等5人。唐修国注重细节、柔和内敛,不论是在三一发家地涟源还是在后来长沙总部都扮演“内当家”的角色;有着大气魄、大思路的向文波与梁稳根年龄相仿,主抓营销与服务;长于技术的易小刚则分管创新,分列集团的二、三、四号人物。王佐春、毛中吾、袁金华则逐渐在上海、昆山、沈阳找到了新战场,从集团里分管一面的董事成长为能带兵打仗的将军。2007年从事财务与投资的赵想章,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为三一集团贡献了近20亿元利润,“坐上了直升机”被提拔为董事。
“至今,我始终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我也要求我们的整个高管团队都这么做,目的是希望让三一始终保持创业伊始的执行力和创业激情!”梁稳根对《中国经济周刊》如是说。
在一定工作年限条件下,根据员工绩效考核情况,将公司或子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给予经营者,把公司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梁稳根上世纪末就开始实施的股权激励机制。
在三一这个“造富工厂”,拥有百万、千万元资产的员工数以千计,9名董事会成员资产均超过亿元,多年来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除梁稳根外,还可看到唐修国、向文波、袁金华、毛中吾等人一起成为中国的“超级富豪”。值得提及的是,2008年3月,三一集团还因向已故高管李冰遗孀颁发了1710万元现金、11万股三一重工股票的奖励而获得了外界广泛认可。
在三一重工,《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公司就为每位员工购买了“五险一金”;公司员工的工资在全国具有“发言权”;公司从制度上为员工设计了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构建自身培训体系,使员工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记者注意到,从2007年开始,三一重工每一年的年度工作报告均会在“帮助员工成功”这一理念上着下浓墨重彩。
“要不断超越自我,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标杆,要让每一位员工分享到公司发展的红利。”梁稳根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员工工资是家庭美满、公司国际化、社会和谐的基础。当员工过上了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在具备共同使命感的基础上,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履行对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义务与责任!”
当财富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民企家族一代、两代甚至好几代人也用不完的时候,企业前进的动力来自何方?
梁稳根给出了他的答案。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