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增幅趋稳 机械工业下半年预计增长20%左右
针对“十二五”时期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中机联强调,全行业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攻高端、夯基础、破出口、强服务”四个方面。中机联对行业企业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对机械工业的振兴既要有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切不可为近几年的高速发展盲目乐观,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正在到来,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政策转向”和“需求降温”双重压力下,机械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发端于金融危机后的以“保增长”为主要取向的政策导向已转变为“十二五”以“转型升级”为主要取向的政策导向;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前两年扩张政策所带来的需求高速增长已经在降温。在此大背景下,机械企业今后必须更加关注增强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
三是一定要把握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正确方向。不仅要关注生产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研发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跟风,不能寄希望于“挤垮别人”“后来居上”,要努力培育人所不能的优势特色。
四是要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努力扩大出口,缓解国内订单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对汽车、输变电设备、重型机床、工程机械等产能扩张过猛而国内需求增幅下滑的供大于求的行业,更应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五是要着力培育支撑机械工业由大变强的软实力。机械工业由大变强,不但需要硬件条件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且更需要软实力的支撑。“软实力”不仅指技术能力,而且包括质量保障能力。为此,业内骨干企业不但要培育“攻高端、夯基础”的技术能力,而且要培育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对工艺要求一丝不苟的执行力;要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打造“中国制造”的优质品牌形象。
走势预测:全年产销增速20%左右
综合观察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基于上半年机械工业已实现的增长业绩,中机联预计,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虽然仍将继续逐月温和回落,但全年仍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20%左右,利润增速可能略低于产销增速,出口增长预计在20%以上,但进出口贸易可能再现逆差。
从市场人士对机械工业重点行业的发展预测来看,东方证券行业分析师预计,工程机械行业三季度的销售仍不乐观。该机构近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指出,工程机械行业在未来2~3个月内的销售数据仍会处于低点。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则对工程机械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市场分析师表示,当前,从新开工计划投资额单月增速与挖掘机单月增速的历史数据来看,前者领先后者3~6个月。由于4、5月份新开工计划投资额单月增速连续两个月转正,因此对工程机械全年走势充满信心。
部分市场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力挺煤机装备制造业。大家普遍认为,压抑了两年的煤炭行业投资有望回到上升通道。而且,随着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的煤炭行业整合方案相继出台,投资陆续释放,预计煤炭行业的投资增速将重新回到逐季上升的通道当中。
相关报道: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强势崛起
十几年前,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是小松、卡特彼勒、日立建机、利勃海尔这些国际品牌的天下。它们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如今,中国本土的企业不但分食了他们在中国的市场,还雄心勃勃地向全球市场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不断扩大,其他产业资本也瞄上了工程机械领域,有意从中分一杯羹。
是复制轻工业高能耗、低价格、低利润的老路,还是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选择并不难。通过兼并重组,中国将打造出自己的机械工业航母。
目前,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上,中国企业对国际巨头已经构成了威胁。
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6月,在堪称最重要的建筑设备领域之一液压挖掘机市场,九大外资品牌销售5666台,同比下滑32.93%,环比下滑32.27%,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65.8%下降至55.13%。而八大内资品牌的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31.62%上升至33.93%。
在本土挖掘机品牌强势突围中,三一重工的表现尤为抢眼。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计销售1.38万台,同比增长80.89%,其中6月份销售1123台,已经超过韩国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位列日本巨头小松(中国)之后的国内挖掘机市场第二大品牌。
而今年的1月和6月,三一重工曾两度超越小松(中国),成为行业月度销售冠军。
根据行业协会估算,2011年,小松(中国)、日立建机等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同比下降1.92%和1.37%;而三一重工、山重建机等中国挖掘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同比上涨2.48%和1.18%。
在国际工程机械市场上,全新的“中国制造”形象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东盟机械行业合作论坛上,不少东盟代表指出,中国所生产的工程机械物美价廉、性价比优越,中国机械产品正逐步成为东盟采购商的首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陆仁琪介绍说,去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有8种工程机械整机降低了关税,协定税率为5%。随着自贸区的进一步建设,机械行业的关税将逐步降为零,那么东盟国家进口中国机械产品的成本更低。这为中国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扩大东盟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