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连锁效应:经济复苏越来越遥远
日本汽车行业受到的影响,可以从丰田、本田等企业的停工看出来。电子行业恢复生产所需时间将更长。拆除核电站废弃的反应堆需要近万亿日元,东电还需要向受灾民众赔偿数万亿日元。东日本地区的房屋道路海港重建,需要数十万亿日元。本来应该用来进行技术革新的投资,今后数年需要用在对灾区的救援上。即便日本的GDP不会出现太大的下降,经济复苏也越来越遥远。
日语在谈到祸不单行的时候,常常会用“马蜂蛰了哭肿的脸”这个谚语。
3月11日下午2时46分,里氏9.0级强震足足在东日本震了好几分钟,1个小时后20米高的海啸在东日本沿岸纵深5公里范围肆虐了数小时,将汽车、渔船推上了数层楼房的房顶。地震海啸还造成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重大事故。
在地震海啸发生半个月后,目前还没有将事故控制住。“估计废弃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数座反应堆要用十年时间。”日本一位核电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数分钟的地震到几个小时的海啸,再到需要用十几年时间处理的核电事故,3月的日本遭遇了史上最为惨烈的天灾人祸。不只一位日本人在谈到此次地震时说:“我们还没有从失落的20年中挣脱出来,就遇到了这么大的地震,上苍太不公平。”
分散风险成为了一种风险
在地震到来前的2011年2月,丰田为了分散风险而设立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宫城县大衡村落户。
“东北就要成为(丰田)在国内的第三个生产中心,我们对在这里的生产充满了希望。”在工厂正式启动仪式上,丰田董事长张富士夫满怀信心地说。
爱知县丰田市是丰田汽车第一个生产中心。丰田公司一直希望建立一个能用好全日本资源的生产体系。丰田混合动力车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工厂设在了东北地区后,混合动力车使用的车载电池也开始走进宫城县,2010年1月已经开始投入生产。谁都没有想到,地震、海啸这么快就袭击了工厂。
地震发生后,丰田迅速在公司内设立了抗震救灾本部,宫崎直树常务董事直接兼任本部长。公司内有着救灾经验的人也先后聚集到这里。
2007年7月新泻县大地震后,道路被毁坏,丰田工厂各种机械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丰田想要恢复生产,至少要3个月时间。”业内评论家看到工厂的惨况后说。但从日本各地驰援到新泻的200人,只用了1个星期,就让工厂恢复了生产。
但这次宫崎直树率一班人马来到宫城县时,发现情况远非他们在2007年地震时见到过的。“零部件供应不上,从3月14日起丰田停产。”很快丰田公司对外宣布了这条消息。
到了10天后的24日,停产已经持续了10天,奋力筹措的零部件,仅够普锐斯等销量好的轿车使用。3月28日开始能组装普锐斯了,但并不能保证今后持续生产下去。生产电池的宫城工厂正式开工还需要不少时间。
丰田工厂的工人虽然未遭遇伤亡,但地震海啸来得太惨烈了,东北地区的生活十分艰难。
“我们首先是向灾区运送食品、饮料、医药及毛毯、衣服、大人用尿不湿等生活用品。能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已经很不容易,像在新泻县地震时那样迅速修理、调整生产设备,进入到恢复生产的阶段,非常的困难。”丰田(中国)有限公司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这次和新泻地震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工厂缺电。从其他地方紧急来宫城县支援的60名丰田救援人员,对于这个情况束手无策。
不仅丰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日产也同样在震后被迫停产。地震当天,日产总经理志贺俊之正好在横滨公司总部21层的办公室里。电梯已经不能使用,他赶紧下到8层,在这里召集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各个工程的董事开会,迅速收集零部件厂商的受灾情况,准备了应急措施。但日产也不得不很快就宣布停产。
东北地区的零部件厂家,虽然选择了尽量不在海边设厂的稳妥方法,但地震及狂扫纵深5公里的海啸,还是让很多厂家受到了损失。结果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主要汽车零部件厂家未能幸免于难。丰田等在海外的工厂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我们有可能会停产。”3月23日,丰田在北美的工厂贴出这样的告示说。
原来希望通过在东北地方设厂,在一定程度避免生产体系过于集中在东京、大阪、福冈等地,一旦遭遇天灾企业难以应对的情况,但天灾首先出现在了宫城县,分散风险的结果是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局部地区的工厂供应全集团甚至全产业零部件的方式,因这次地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小小电子零件影响世界产业
不仅仅是汽车业,在电子行业,日本东北大地震后,索尼在静冈县及爱知县的工厂开始停产。接着日本及国外的一些电子企业像得了传染病,佳能在大分县的工厂、美国iPad的工厂也先后遭遇了停产危机。
东日本地区的工业和其他地区相比略显滞后,这些年才开始有一些比较先进的电子产业在这里落户,让经济有了一些活力,但地震海啸相当程度地打击了这里的电子工业。
“发生地震后,iPad2的零部件因为缺货而可能产品供不应求。”地震发生后,日本调查公司IHS发表报告说。很快从3月25日开始,欧洲及澳大利亚开始停售该产品,亚洲除了日本以外也都推迟了销售时间。
作报告时, IHS公司特意买了一部iPad2样机,把全部零部件都拆下来,一一分析是哪家工厂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
“闪存记忆卡、电子指南针、触摸屏、电池及DRAM(大型记忆器件)均为日本厂家生产。”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有些惊异地谈起这款美国品牌的电子产品。
宫城县有一家企业叫“仓元制作所”,专门为其他大企业加工手机屏,一年的销售额不过119亿日元,不到1亿人民币。但是年销售额52160亿日元(约652亿美元)的苹果公司,其手机触屏及iPad的触屏只能靠仓元制作所加工。这家小企业在海啸中受到了重创,让美国苹果公司的生产计划乱了套。
至于索尼、东芝在东日本地区的情况,从中国国内抢购摄像产品,闪存零部件涨价,就能知道几分。
东芝在受灾较重的岩手县有两个工厂:岩手东芝工厂及电子工厂,这里主要生产摄像机中成像用的CCD和CMOS传感器。现在手机大都具备摄像功能,东芝的这些零部件用在了手机、汽车及很多电子设备中。地震后,“工厂已经停工,生产设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我们尚不知何时能够恢复生产。”东芝总公司公关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索尼的情况也相当艰难。在宫城县多贺市的索尼多贺城事业所,磁带、光盘生产线被海水浸泡,“生产已经完全停止,何时能够恢复生产,目前尚无具体时间表”。
单晶硅片生产厂商信越化学,掌控着全球3成以上市场。信越化学在福岛的工厂目前也处于停工状态。
化为泡影的“核电复兴”
几年前,在日本采访企业家时,他们中间很多人看到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对能源的高度需求,认为世界在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及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核电安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核电复兴近在眼前。
“集中是我们在考虑企业战略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几年前,东芝高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时东芝正在将企业经营资源集中到核电及半导体上。
日本企业大都有着太长的产业链,让企业主营业务很不清晰,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业务和让企业亏损的业务往往混淆不清。如果把核电及电子原材料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内容,随着国际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加大,手机、平板电脑等进一步走进消费者,两个主营业务都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
东芝公司在2006年并购了美国核反应堆企业西屋公司,成为世界上同时具有两种核电技术(沸水型及压水型)的企业。并购金额达54亿美元(6200亿日元)。当时的企业高管对记者谈到这次并购时,很有信心地说,“不论从新兴国对能源的需求,还是从全球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上看,核电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美国小布什政府开始重新评价核电后,核电复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东芝公司原本预计在2015年让其核电业务的年销售额达到1万亿日元(110亿美元),在现在的5000亿日元基础上翻一番。
民主党政权在向国外推广日本核电技术上,比自民党更加积极。“这既是减排的一个方式,也能解决世界经济过于依赖石油及煤炭的问题。”有数个民主党议员在和《中国新闻周刊》谈到该党的经济政策时说。越南引进日本的核电技术,与民主党议员的积极推进有着很大关系。
但是东电福岛核电站事故,已经让核电复兴化为泡影。东电处理核电事故需要用近万亿日元,花十数年之久。对核电站周边居民的赔偿要在数万亿日元之上。这样的赔偿金额,已经大大超出了东电本身的经济能力,日本政府的连带赔偿责任则难以推脱。
“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控制核电的能力是这么的小,而核电会带来的危害则是这么大。”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日本的核电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官员主要是从这所大学里走出来的。
核电在拉日本经济的后腿。东电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东京周边缺电1000万千瓦,突然减少了20%的供电量。日本东部和西部的电力赫兹数不一样,西边有电也不能提供到东部来,让东部要补上如此大的电力缺口,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东部经济的衰退已经成为必然。
日本不知道如何与国外沟通
“大阪神户地震的时候,我们自备干粮,开着车就去救灾了,但这次东日本地震,日本政府想的是最好先不要轻易去灾区,因为志愿者的生活、交通问题解决不了。”横滨国立大学村田忠禧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去救灾的人需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不给灾区添负担。现在东日本地区缺的是汽油,想开车过去很困难。
“有不少人还是想方设法地赶到了灾区,想从废墟中救出一些人来。结果和大阪大地震不同,地震没有震倒多少房屋,是海啸冲走了太多的人。”村田忠禧说。日本自卫队从海上找到了一些幸免遇难的人,但真正在倒塌的房屋找到的人并不多。
有大量帐篷从国外赶运到了日本,结果却堆在机场附近,没有用上。日本的小学中学及政府管理的体育馆等具有抗灾功能,一发生地震,日本人都往公共设施跑,地震也没有震倒这些公共设施,日本并不需要立即搭建帐篷供灾民居住。
“日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国外在救灾方面进行沟通,国际救灾工作显得比较混乱。”对救灾工作比较熟悉的一位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到了震灾发生一周之后,国际社会才知道日本最缺的是汽油和御寒的大衣,这时才开始往灾区送汽油、柴油,送大衣等御寒用品。
日本在二战后对中央政府调动军队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首相是全军的最高指挥官,但首相同样不能随意在国内调动军队。核电站发生事故后,菅直人首相要调动军队去救灾,但军队并不听从调遣。
“军队只有在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向中央提出请求动用军队后,军队才能出动。中央政府并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就可以随意调动军队。”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
“胆小鬼!”据说对于不听自己调遣的军队,菅直人曾经大声呵斥。在地方上正处在震后极度混乱之中,行政联系不畅的时候,该立即出动军队,但日本自卫队行动相当迟缓。
“我要处分你们!”负责处理核电站事故的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对于不听他的命令的消防队员怒斥道。但很快他就向消防队员道了歉。消防队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组织,不接受中央官员的指挥。去福岛核电站处理事故的东京消防队员只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调遣。石原知事发令后,消防队员才能进入核电站放水。
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互相牵制,保证了日本不再走军国主义路线,但在抗震救灾中,也显示出了一些局限性。“救灾很重要,但不能因为救灾就让国家再度高度集权。”东京大学的教授谈到这点时,显得非常冷静。
《读卖新闻》等日本媒体批评菅直人政府在救灾方面行动缓慢。国家应对危机的整个体制是自民党构筑的,自民党下野后,在抗震救灾及处理核电站事故上,拒绝入阁组成全政党的抗震统一战线。民主党在救灾及事故处理的速度上,与日本民众的要求也有不少差距。
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特别重大的核电事故,缺少执政经验,在野党不肯精诚合作,民主党解决目前的政治经济难题已经非常吃力。现在日本还不得不把资金投向救灾及恢复社会生活秩序上,经济转型的步伐已经停了下来。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