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发动机:中国呼唤工程机械企业奔腾的心
小松发展发动机的曲折之路
众所周知,卡特彼勒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巨擘,其核心业务由机械产品、发动机和金融产品3部分组成。其中发动机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中约1/3的份额(见图1)。
图1 1998-2008年卡特彼勒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小松在二战之后的15年获得了一段很好的发展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小松完善了产品种类,并开始实施出口。20世纪60年代,小松开始了其著名的“包围卡特”战略,并明确提出通过做好关键环节的技术准备和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为海外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改变自身发动机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局面是小松的战略重点之一。
发动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着很长的周期,而且20世纪60年代后的日本发动机市场已经有了三菱、铃木和尼桑等强势竞争者,这的确给小松的发展带来了难度。但凡事都有两面,日本本土市场的高门槛也增加了海外品牌的进入难度,包括康明斯这样的全球发动机领先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松在1961年与康明斯走到了一起,双方签订了15年的技术合作协议,康明斯提供给小松生产4/6缸H和NH发动机的技术和生产权,用于配套小松自产的履带牵引机和建筑机械设备等。小松通过此合作获得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康明斯则获得每一台发动机与整机适当比例的知识产权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来自不同国家并有着不同文化的企业的合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动机市场进入红海,日系产品普遍比美系产品价格低20%甚至更多。小松迫于压力也降低自身产品价格,这影响了康明斯的收益。同时,小松自行开发的发动机也有拓展美洲市场的意愿。
正当双方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之时,卡特彼勒却在发动机领域强势崛起,日本本土发动机市场竞争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小松与康明斯也终于在1993年实现了完整意义的合作。双方各出资50%分别在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小松-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和康明斯-小松发动机公司。小松-康明斯公司在日本生产B系列柴油发动机,主要供给小松的工程机械产品,而康明斯-小松公司在美国生产30L发动机,全部供给康明斯外销。在日本的小松-康明斯公司中,主要由康明斯控制产品的设计与质量,而小松的分销网络将主要负责相应发动机的售后服务。
随着双方合作的逐渐深入,小松-康明斯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工程机械设备用发动机,他们不断向其他领域延伸,如重型车辆、机车、工业机械、船舶和海洋发动机等。小松-康明斯的柴油发动机可以适用于最棘手的作业场地,并且仍有出色的表现。2010年初,日本的小松-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迎来了“50万台生产制造里程碑”,无独有偶,2009年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小松挖掘机超越了斗山获得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与小松发动机的强大功能及卓越稳定性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