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

2011/10/21 09:10来源:世界工厂装备制造网

龙头企业海外布局

“进军波兰,是柳工实现其第二本土市场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柳工董事长王晓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并购HSW,柳工获取的不仅有市场、技术、生产设施,还有渠道。

曾几何时,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火暴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参与其中,这些企业的扩张方式无一例外伴随着生产及销售的本地化。细数这些企业,除了只生产一些产量非常小的产品的企业之外,世界巨头的工程机械企业无一例外都在中国设有合资或独资的制造工厂。

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只有实现生产的本地化,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曾经有一位芬兰用户向记者表示,之所以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欧洲市场难以打开局面,产品质量只是一方面,服务的及时性则是更关键的问题。他说,同样的产品,如果选择欧洲本地的品牌,服务的及时性有所保障,配件更换周期也相对较短;但目前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他们难以接受服务周期较长所导致的高昂的时间成本。

事实上,通过全球化的配套件采购体系,以及越来越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已经从多个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在拉美、东欧、中东等这些对产品要求仅次于欧美的市场上,中国产品受青睐程度在不断提升。然而,如何解决更加贴近当地市场的问题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海外布局已经迫在眉睫。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三一的海外布局已经遍布四大洲,在印度、美国、德国和巴西拥有研发和制造基地;2010年年底,柳工并购波兰HSW,加上此前的布局印度,柳工的“第二本土市场”已经下好第二步棋……此外,徐工、厦工、山推等企业的海外布局规划也值得期待。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也正在制订相关法规,使到境外投资更加便利。

海外融资大幕拉开

工程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但在海外上市的仅有龙工,以及涵盖了部分工程机械业务的一拖。2010年4月,三一重工率先表示,要通过H股上市募资100亿元以上。2011年1月6日,中联重科总额达1.3亿股的H股超额配售权获得全额行使,准备募资19.48亿港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亿港元,其H股发行募资总额预计近150亿港元,创1998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融资之最。余音未了,完成A股定向增发3个多月的徐工机械于1月5日宣布H股上市计划,发行上限为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0%,同时实施10送10股派1.2元的分配方案。

9月份,徐工及三一相继宣布推迟公开招股、定价和上市的日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并未呈现出理想环境,在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下,港股显得积弱难返,接连数月挣扎在19000点的心理关口上。若急于上市,市场反应可能导致缩窄招股价区间,从而减少企业的融资规模。然而即使这样,工程机械三家龙头企业海外融资的脚步绝不会停止。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的前三甲全都将目标指向港交所,这绝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巨头企业途中所“达成”的共识。H股上市,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多渠道融资。事实上,中联重科启动H股上市计划时,距离其A股定向增发尚不到半年时间——已融资56亿的中联重科的胃口比预想要大得多。事实上,这和企业依靠国内和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性质是一样的,仅仅依赖于国内融资平台,显然没有利用多平台融资渠道多,风险小。

再者,企业可以借助融资平台进行跨地区的资源整合。这样做使得企业资本流通快捷,可以更快支持企业的海外策略。以中联重科为例,其目前已在6个国家(或地区)建有上市融资平台。

另外便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虽然这三家企业在国际上都已具有一定名气,但必须承认,这距离这几家企业的期望值还差很远。在海外不少地区,中国企业仍是以性价比见长,中国企业间没有特别强大的差距,单个品牌的实力还不够强。对于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巨头的企业来讲,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品牌的国际形象迫在眉睫。H股上市正是最为便捷的渠道之一。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