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合作创造价值 鸿得利重工与柳工融合发展侧记

2011/09/01 11:42来源:《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0年9月,柳工集团入主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鸿得利重工成为柳工集团旗下企业,这一重大事件受到混凝土机械行业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工程机械行业“大鳄”对混凝土机械这一优势增长版块的争相进入,混凝土机械行业竞争格局预期走向充满了挑战与变数。

时隔8个月,记者再次走入熟悉的鸿得利重工,从生产线到研究院,从职能部门到营销中心,从普通员工到终端客户,一路走访、探寻,感受鸿得利重工这家具有近20年发展历史的老牌混凝土机械企业发生的细致入微的变革。这种变革也许已经发生,也许正在发生,令人欣喜,令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欣欣向荣。

鸿得利重工以差异化竞争战略著称,在混凝土泵送机械行业创造多项行业第一,在泵送机械细分市场上保持领先,并极具成长性。与柳工的融合,使鸿得利重工在柳工这块工程机械大产业平台上,持续迸发出创新与变革的动力,创造出令人羡慕的增长业绩,实现了在混凝土机械领域更大的发展和图谋。

“截止到今年5月份,鸿得利重工销售业绩同比增长约80%,这虽然不是混凝土机械行业增长幅度最大的,但是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在我们大力推进精益生产项目、CRM项目、ERP项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取得的增长业绩,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鸿得利重工董事长徐沛良一见到记者,掩饰不住骄傲的神情,“我们感到最兴奋的并不单单是销售业绩,而是与柳工合作过程中,夯实了发展基础,积蓄了高端人才,整合了营销体系,完善了产业布局,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后劲。”

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徐沛良先生,扎根混凝土机械行业二十载,一手创办了鸿得利重工,带领鸿得利重工成为混凝土泵送机械行业颇具竞争力的生力军,并主导了鸿得利重工股权融资、二次创业、柳工合作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将鸿得利再次带入发展快车道。对他个人来说,企业发展到这个规模,已经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成绩,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鸿得利重工的发展蓝图中,上海总部作为研发、试制、产品展示、销售、服务、行政中心的定位已经明确;江苏扬州将作为搅拌车主要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00辆搅拌车的产能;江苏启东新厂一期生产设备安装已经完成,即将实现全面投产,具备年产2000台泵车、2000台车载泵、1000台拖泵的产能;位于山东临沂和重庆的搅拌设备生产基地与若干个4S保障中心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鸿得利重工全系列混凝土机械产业布局初具雏形,制约鸿得利重工发展的产能瓶颈终被打破。

走进鸿得利重工上海总部的泵车生产线,来自柳工集团的生产主管副总宋振国,正在组织员工对流线化泵车组装线进行标准化整合。从2011年3月份开始,宋振国开始推动泵车流线化组装,在生产节拍、细分工序等一系列环节上达到生产线的匹配,泵车组装效率比之前的定工位组装提高了一倍。在标准化阶段完成之后,泵车产能还将提高一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上海总部生产线的磨合,为江苏启东新生产线积累了经验,锻炼了人才,培养了队伍。

不仅仅是宋振国,在企管中心、研发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以及各条生产线上,来自柳工的员工已经将鸿得利重工视作他们上海的家,竭尽所能,为鸿得利重工的跨越式发展奉献自己的心智和汗水。

徐沛良董事长:“我很欣赏柳工集团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柳工集团与鸿得利重工彼此吸引,成功合作就是建立在这一理念基础之上的。”

在柳工入主鸿得利重工之前,混凝土泵送机械行业从不缺少行业巨头的关注。安徽星马、宇通重工、福田重机,都曾高调进入泵车制造领域。在强大的竞争对手与激烈竞争态势之下,终被压制,未对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他们与鸿得利重工最大的不同,是缺乏对泵送机械内涵的深入理解,缺乏对中国国情下泵送机械竞争游戏规则的适应,缺乏在这一行业持之以恒的执着求索。鸿得利重工恰恰具备这几点优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