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工程机械与维修》 > 产业篇 > 视点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多位专家解读:“尴尬”的中国盾构机(组图)

2011/02/24 09:25来源:《工程机械与维修》作者:董萌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直径11.22 m的“进越号”泥水平衡盾构设备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发生?这样“简单”地确定使用外资品牌或某一家产品是否也有潜在问题?

苏鹏程:主要是大家对品牌的误解。很多招标方认为,国外的品牌好,产品稳定性高。就当前盾构机的生产来看,一方面,国产盾构机的配套件采购已经国际化,国内外企业在生产和组织模式上都很相近,产品没有绝对的差距;另一方面,品牌仅仅是一个方面,产品性能与品牌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等号关系,所谓的国外品牌事实上也是国内制造。惟一不同的就是投标的主体。同时,地方政府或采购机构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研。对于我国盾构机生产企业而言,这种不完善的竞争环境使得本土企业陷入一种不公平的境地。如果市场仍然单纯地倾向于“国外品牌”,外资企业就会缺少竞争者,对于施工方而言,可能会面临制造商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

王放伟:由于我国基础工业薄弱,长期以来形成了“进口设备质量更有保障,国产设备、尤其是首台设备预期的风险更大”的固有观念。使用盾构设备的工程多为重点工程,工期、工程质量都有严格的目标要求,一旦因为设备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影响,损失将无法预计。这使得工程建设方宁愿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即使进口盾构机出了问题,也不是业主的责任。如成都轨道建设支持选用的进口盾构机成批出现问题,但业主并不担负责任。

董必钦:前总理朱镕基曾表示,我国地铁建设必须使用国产装备。目前,类似盾构机这样的设备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设备中,但却没有相应法规政策,导致市场混乱,将国内市场让给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本土企业没有“国民待遇”,相反外企却拥有。如果有关部门不尽快采取措施,行业发展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其实,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缺少的只是机会。

记者:目前,大家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社会上也已经有一些呼吁。

苏鹏程:作为企业,我们并不是单纯希望采用哪一家产品、让企业增加多少收益,而是希望能通过目前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真正拉动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为机遇难得,市场不会永远膨胀。而一些外资盾构机企业的做法,恰恰对我国盾构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董必钦:有一些措施出台,如工信部批准5家企业在进口盾构机关键零部件时可以免税,但这个力度还不够。

记者:是否可以依赖用户来改善当前的现状?

苏鹏程:这个很难。很多类似这样大型项目的真正工程方并不是具体的施工方,有可能是某一级地方政府或其他,施工方仅是对某一段工程负责,具体采用什么设备更多地还要尊重工程方的意见。所以,要想真正改善当前的现状,就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由政府出台政策或相关条例,保证行业的良性竞争。同时,将“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机构和每一项大型工程中。在中国市场,应该是中国企业掌握主导权,外方围绕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而不是反过来。这样,我国装备制造业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

董必钦:国家应该有相应的规划,一方面设立盾构机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规范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避免重复和过大投入。现在是我国盾构机市场发展的机遇时期,国家要控制好发展态势,大力推广和应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成果。如果任由市场混乱发展,以后的局面会更为尴尬。

记者:长久下去,这样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对我国盾构机行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苏鹏程:首先对工程本身的影响很大。盾构机不属于批量生产的设备,对产品的售后技术服务要求也很高。企业四面开花,到处有项目,那是否又具备面对这么庞大工程量的设备供应和服务能力?其次,如果某一家外资企业长时期处于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和产品发展就会缓慢甚至被扼杀,这将使行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王放伟:实践出真知。但是,应用的局限将导致国产盾构技术水平提升缓慢,制约国产盾构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系列化发展。不具备规模优势,本土品牌不仅会在国内市场丢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也非常不利。此外,一些国家级的重大保密工程使用进口盾构机,会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董必钦:长此下去,市场的恶性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本土品牌也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仅是充当给外国企业打小工的角色,市场和效益都拱手相让。

记者:除了需要国家支持外,我国盾构机行业是否还缺少一个统一的组织或机构?

苏鹏程:盾构机行业应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全断面掘进机工业协会”社团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一个相应规范的行业机构和其影响力来规范、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种规范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技术标准,也包括竞争模式的规范。避免行业在无序或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走弯路。

记者:在缺乏一个相应规范的行业组织机构的今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困惑?

苏鹏程:最大的问题就是本来我们非常具有优势的项目,却因为各种不公平的竞争因素导致企业陷入竞标失败的尴尬局面。本土企业在自己的市场竞争中,反而更像是弱势群体。

王放伟:首先,企业在发展中将受到很多制约,如产品缺乏检测和评价标准,大量投资属于浪费,竞争无序等;其次,进口商品不设门槛,国内产品盲目低端竞争,市场环境复杂;再次,政府多方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仅靠企业力量很难协调各方关系。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