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回顾与2011年展望

2011/02/16 09:17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2010年,在一系列惠政助推、市场形势向好、新增长点不断形成、投资与消费“双轮全力驱动”等因素有力支撑下,依托汽摩、化工、冶金材料等重点支柱产业和长安、小康、重钢、西南铝等重点企业的快速发展,重庆工业总体呈现“总量接连刷新纪录、增长速度位居前列、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工业投资再上台阶、招商引资快速跟进”的良好局面,工业经济正驶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各项重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87.99亿元,同比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1。从工业经济运行轨迹和政策、投资、消费、市场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情况看,重庆工业全面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通道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预计“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重庆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

2010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运行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效应仍在持续,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回升仍需时日,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显著。工业发展的外部市场形势和环境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向正常轨道回归,万亿投资效应趋于减弱,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发生一定程度转变。重庆工业增长赖以支撑的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充满挑战与机遇。

(三)国际国内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工业发展必须关注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发展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

(四)重庆工业生产的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等各项支撑条件得以改善,但综合要素成本有所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两江新区”获批、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发展进程快速推进、“政策高地、资金洼地”效应进一步凸显等各种利好因素对工业快速增长形成合力支撑。

二、重庆工业发展的新特征、新变化

2010年重庆工业发展高开稳走,全年实现总量大突破、增速高排位、效益大提升、结构快调整,“十一五”收官之年再上新台阶。

(一)工业实力持续快速壮大,经济总量“双突破”

2010年,重庆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口径总产值达10331.99亿元,开启重庆工业发展“万亿时代”。同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年内连续突破7、8、9三个千亿级大关,达9087.99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了由2007年以来的“一年一跃”向“一年三跳”的转变,重庆工业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快速壮大。

(二)工业增长步入健康轨道,运行态势“双转变”

2010年,重庆规上工业延续了2009下半年以来强劲回升的态势,8月起增速连续四个月排名全国第2,增加值全年增长23.7%,排名全国和西部第1。与历史数据比较,工业全年增速基本达到2007年和2008年9月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上述情况表明,2010年,重庆工业经济运行由上半年的“高开低走”向下半年“稳定增长”转变的同时,发展态势也实现了由“受高基数等多重因素影响”向“快速、健康、稳定轨道回归”的转变。

(三)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占比贡献“双提升”

2010年1-9月,全口径工业实现增加值2741.66亿元,同比增长23.4%;工业占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7%,贡献率高达62.7%,两项指标较2009年的44.7%、51.4%分别提高了4.0和11.3个百分点。表明重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地区经济产出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工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双双提升。

(四)工业发展质量继续提高,企业财政“双丰收”

继2010年1-2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效指数突破200点大关之后,1-11月该指标达到230.2的历史高位,九个月内上升25.2个百分点,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快速提升。1-11月,重庆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392.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4%,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盈利状况大幅好转。2010年重庆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018亿元,同比增长49.4%,工业企业各项税收额达481.36亿元,同比增长35.7%,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9.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三、重庆工业发展的新亮点、新情况

(一)做大做强——规上企业数量继续猛增,过亿企业愈千家

2010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7130家,全年新增规上企业718家,继续保持快速增加态势,为持续做大重庆工业总量提供了稳固基石。而规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也由2009年1.05亿元/户上升至2010年的1.27亿元/户。销售产值过亿的企业数达1188家,过10亿元的企业数由2009年的89家上升至126家,过100亿的企业包括长安福特、长安股份、重钢、力帆、小康等9家,而2009年仅为5家(以上全部按企业法人计算),重庆工业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做好做优——工业企业亏损面降至新低,生产率创新高

1-11月重庆71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处于亏损状态的有799家,亏损面为11.2%,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13%以下区间,创历史新低,标志着重庆工业企业整体效益迈入良性轨道,发展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1-11月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20万元/人大关,达20.3万元/人,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而直辖初期的2000年,重庆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2.4万元/人,上轮经济周期顶点的2007年为12.9万元/人。

(三)同步发展——轻重工业比例保持稳定,增长协调性增强

2006-200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轻重比例始终保持在31:69左右,2010年这一比例为30.1:69.9,基本保持稳定。重工业经历2009年剧烈调整之后实现恢复性增长,增加值全年增速达25.5%,接近2007年的水平,步入正常轨道。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9.8%,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差距为5.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缩小8.4个百分点,渐趋正常区间,增长协调性进一步加强。

(四)持续优化——电子信息制造异军突起,支柱产业均衡发展

2010年,重庆工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核心重点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惠普、富士康等企业强力支撑下,累计实现产值221.09亿元,同比增长81.1%,增速远超历年水平,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2009年之前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不足百亿元。从支柱产业总量情况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八大产业累计产值全部在400亿元之上,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近300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3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4%;化工和电气机械制造成为重庆工业两大500亿级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9%和5.5%。从增长速度看,除交通设备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外,其他6大产业产值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且增幅较为接近,实现均衡发展。从贡献率看,8大支柱产业对重庆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高达66.9%,合计拉动总产值增长19.0个百分点。

(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位列西部前茅,开放进程继续加快

2010重庆利用外资超过60亿美元,增长50%,增幅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其中制造业依然是主战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8.22亿美元,增长50.5%,再创新高。与此同时,2010年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重庆工业开放进程持续加快、大型项目落地开花的崭新篇章。2010年,继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之后,世界第二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宏碁入驻“两江新区”,同时,全球最大笔记本配件生产商中国台湾地区华科事业群、全球最大笔记本电池生产商新普公司、全球最先进的锂电池生产商波士顿、全球最大笔记本用晶体振荡器生产企业中国台湾地区晶技公司等众多笔记本电脑零配件生产商进驻重庆,而涉及交通设备、装备制造以及化工行业的项目招商引资同步深入推进,继续为工业开放和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六)强势推动——工业投资迈上全新平台,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2010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2000亿大关,达2233.69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市投资总量的32.2%,继续保持千亿级规模的快速发展态势,工业投资迈上全新平台。韩泰轮胎、菲亚特、本特勒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机电控股集团高端薄壁铸造中心等84个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全力释放需求效应,为拉动重庆工业快速增长提供持续、稳定、强劲的动力,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股票,并于当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徽合力”股票代码“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号,公司总股本为3.07亿股,流通股1.78亿股,资产总额14.7亿元,净资产10.5亿元。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房产、设备资产租赁。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树立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叉车及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陆续推出了X系列、α系列、H2000系列、G系列叉车产品,尤其是2000年推出的H2000系列叉车,具有性能优越、安全可靠、低噪音等优点,具备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抗衡的竞争优势,目前是公司主导产品;2005年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型G系列叉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公司还开发了绿色环保型的电瓶车、石油液化气叉车等新型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的叉车和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格最全、规模最大,叉车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合肥、所属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精神,公司还被列入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和重点支柱产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装备定点生产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HELI”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叉车第一品牌”、“中国叉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及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