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二手交易 > 二手资讯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武汉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1/01/28 10:18来源:湖北日报

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重要突破口。作为全国“两型”改革试验区,武汉市依托、放大东西湖、青山国家级和阳逻省级试点效应,全市各区、各部门、各领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在取得阶段性成效。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结合区情积极推进。如青山区,依托武钢、武石化、青山热电厂等驻区大企业,引导企业投入100余亿元,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东西湖区,形成以世源热电厂为中心的新沟循环经济圈和东流港牧业园循环经济圈,惠安长廊菜畜菜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效益良好。新洲区,推进电厂废渣、水、汽、脱硫石膏等废弃资源在相关企业间的循环综合利用,形成以阳逻电厂和亚东水泥为主的两条工业经济循环产业链。江夏区,培育发展以金凤凰纸业、中周钢铁炉料、江夏江南实业等为主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群,以全区35个万头猪场为中心的猪沼稻(林、果、菜、鱼)畜禽循环经济养殖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建设以东风本田、名幸电子、可口可乐、晨鸣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江岸区,通过推广餐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把循环经济着眼点放在综合治理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上。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武汉市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组织推广了清洁能源机制(CDM)、合同能源管理(EMC)等市场化节能新机制。武钢、武汉石化、神龙汽车、晨鸣纸业、武昌造船厂等39家企业成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7.1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36.7%、二氧化硫排放下降24.86%。如武钢青山本部与2005年相比,2009年钢产量增长31.8%,吨钢综合能耗由2005年769公斤标准煤下降到708公斤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下降 18.44%,吨钢耗新水下降77.66%,2009年少排放二氧化硫3986吨、少排烟粉尘688吨,水循环利用率高出钢铁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1.92个百分点,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出资近3亿元购买武钢碳排放指标。通过重点企业带头发展循环经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十五”末的2.63吨标煤下降至2009年底的1.59吨标煤,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45吨标煤,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下降20%目标。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武汉市传统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矿渣、粉尘、余热、废水等,过去多是依山坡、沟渠堆弃和排放,严重污染大气层、地表土壤及地下水体。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2009年全市产生的800余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其中,粉煤灰300余万吨,冶炼废渣400余万吨),其处置利用率从2006年的86.72%提高到96.21%,综合利用率达89.58%。综合利用从单一的粉煤灰扩展到碎屑、尾矿、化工废水等,产品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延伸到石膏砌块、耐火材料、硫磺、硫酸铵、生物柴油、可燃气(精煤气)等。通过充分利用各类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尾矿、建筑垃圾等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全市相关生产企业达169家,生产能力62亿标准砖,年可利用粉煤灰300万吨,包装废料聚苯颗粒6000吨,消纳建筑垃圾30万吨。一批综合开发“三废”资源的企业取得良好效益。如武汉制药从化工废水中回收酒精、甲醇、乙酸等年产量近3000万吨,年利润2400万元。华润雪花啤酒综合利用啤酒生产中产生的酒糟、废酵母、粉煤灰及污水处理污泥等固体废物,年创利1400多万元。

循环农业效益良好。武汉市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废弃物利用模式、以动植物互利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等循环农业模式。全市已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34处,核心示范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建成10个智能化、工厂化食用菌小区,双孢菇种植800万平方米,年产香菇、平菇、金针菇、白灵菇等6000多万袋,年转化稻草、棉秆等秸秆近20万吨,转化畜禽粪便7.5万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新建达标大中型沼气工程104处,年产有机肥22万吨。如洪山区,有14个村发展食用菌生产,年产量8000吨,年产值7000万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常年安置农业劳力500余人。

社会参与逐步扩展。推进城市建筑节能,16万户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49个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建筑面积661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行业使用清洁能源,8500余辆出租车改装CNG(压缩天然气)、1500余辆改装LPG(液化石油气),400辆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大力推进全社会节水,全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24.3%。全市关停“五小”等落后产能29家,治理老污染源110个,整治排污口184个。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今年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由去年的不足30%超过90%。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855个,规范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6个。全市商业部门2009年投入2.5亿元节能技改,安装节能灯具约50万支、新增和更换变频电梯450部,万元销售额能耗降低4.8%。组建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增强循环经济发展智力支持。

“四大举措”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

政府推动。2009年,武汉市设立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专项资金。2010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建总规模200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各部门也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如市发改委2008年至今,已组织45个项目获1.16亿元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市两型办“武汉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改革试验专项”,获得省财政1亿元专款。市建委1114万元墙改专项资金,带动社会资金2.3亿元,支持41家黏土砖企业关停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制度促动。武汉市不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场所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办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

项目驱动。武汉市建立了武汉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改革试验项目库,策划项目279个,预计总投资1865.78亿元。其中,东风鸿泰再制造、千里马再制造、友芝友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东化工硫酸装置余热发电、北湖武钢废弃物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项目已先后建成投产。全市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示范工程,武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烁森生物P蛋白、泰天工程机械再制造等抓紧建设。

示范带动。2007年,武汉市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08年,被水利部批准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3月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2009年,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面对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要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典型示范,武汉就必须立足本土、借鉴先进,坚定不移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加强宣传,构建循环经济的舆论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开展循环经济舆论宣传、科普教育。

进一步完善制度,构建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制定《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武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努力从资源配置、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产业带动等方面推进政策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创业积极性。

进一步突出重点,构建循环经济的项目保障体系。通过推进武汉城市矿产交易平台、再生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热能综合利用、工程机械再制造、生态农业推广示范、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进一步加快创新,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加大科技研发经费、企业技改和挖潜改造资金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投入。推行“官产学研用”模式,积极解决武汉循环经济发展中技术难题。

进一步加强领导,构建循环经济的组织保障体系。市、区成立循环经济领导协调小组,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积极落实技术立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价格倾斜、金融信贷、产业投资等各项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督查室)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