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团总裁曾光安之巅峰对话精彩观点

现在中国企业工厂面积、代理商工厂面积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的工厂面积。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第一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资源消耗太大,中国工程机械下一步的竞争要点不是和中国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而是如何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领军性的企业群体,这个问题就带给所有人一个共同的想法:下一步中国工程机械数量必须大幅减少,这里面有一部分企业是有价值的,就可能扩产,大部分企业可能通过兼并、收购、合作、联盟,整合成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应的兼并收购,不只是主机企业的收购,还有代理商的重组。

柳工从2003年开始,柳工内部做了大量的代理商重组,现在剩下的代理商是最优秀的,市场份额超过30%,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厂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是主机企业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代理商之间的整合。中国企业应该面向未来,中国企业整合全球企业,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中联已经为我们做了示范,已经在前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剩下的企业如何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必须参与全球整合。我们应基于两点:第一,全球整合符不符合全球发展战略?第二,在这个基础上,你有没有全球整合消化能力?你收购以后,能不能将其变成企业的有机的一部分。跨国的并购、跨文化的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近几年,柳工共并购了8个企业,这8个企业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如果到日本去并购,可能失败的企业就很多,因为这涉及到政治体系、文化体系。比如一个企业家,在中国打100分,可能到美国去只能打20分,在不同的法律和文化下是不一样的。与之相关的,我们也提醒一些大的、雄心勃勃的代理商,现在美国的日子不好过,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你有合适的产品,你可以并购,但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制造商的支持,再去并购是不符合的。我们的战略要符合国家发展格局,符合全球发展格局。

主持人:工程机械如何进入海外?请曾总谈谈他的看法。

曾光安:中国企业在中国本土和国际上,在早几年我们提出国际化策略的时候,就明确中国企业,包括柳工,都是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如果只是在中国做生意、发展业务,那么说白了,关门打狗,国外品牌在中国,中国的企业核心是在中国本土吗?所以说,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核心和特点,找到全球合适的路径。早年我们走国际化也不是很积极,后来把越南作为中国的南部,到今天越南成为柳工第二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在当地要用当地的资本。

我想中国企业要到海外去发展,同样要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来做当地的事情。第二,走向海外发展切忌按中国人的思路、中国人市场的想法。中国企业大部分产品适用于中国市场的需求,适用于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各个市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产品的适应度非常重要,适应了当地市场的需求,需要强大的营销网络。中国企业能做到卡特彼勒小松这样知名的企业那样,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不是一年、三年、四年,可能需要几代人,需要这几代人持之以恒不断用自己的奉献、不断用自己的心血来打造。

我不赞成大家到欧美去,到欧美去必死无疑,可以做一些代理商国际化。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不光是主机企业,核心是零部件企业,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在中国做的时候,很多零部件供不上。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有漫长的过程。

我认为现在大家谈得多,成果不大,我认为具体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成就中国企业国际化。

主持人:问一下曾总,挖掘机市场,是不是意味着装载机市场走下坡路,是不是已经饱和了?

曾光安:装载机在18万,挖掘机是19万,最终我们认为挖掘机的销售量超过装载机,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装载机有独特特点,在全球的装载机市场里面,大概是挖掘机的1/3到1/2,装载机是在其它的闲杂的方面,挖掘机是大规模的矿山采掘,装载机和挖掘机都会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

装载机将是一个良好的上升渠道,在中国的工程机械里面,装载机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和国际水平很接近,产品价格非常有竞争力,而且对企业现在也很有利,装载机企业品牌有几十家,但是真正领先的也就是几家。

挖掘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对于挖掘机和装载机的增长幅度,行业协会在2015年说的情况,我持反对意见,过去的增长占25%,这次是17%,也占了9个点,刚才向总谈了中国潜在的需求,对于柳工来说,我们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满足客户需求,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满足,家家有一台,中国13亿户家庭每家一部车,有这样的资源。

中国的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投资增长,这种持续性增长,也有可能。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10年,应该说工程机械会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千万不要想我们在欧美预测是3%、5%、10%,像中国今年预测工程机械各个产品线的增长幅度最低都达到30%以上,有谁知道?没有人知道。大家希望好的时候高调,不好的时候低调,这是人心理学的共同特点,明年向总说800亿,他认为可以,如果我是三一员工,那么我可能是另外一种看法。

工程机械涵盖19大产品线,每个产品线的利润增长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代理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家不要过度的希望,我认为作为中国的代理商,包括中国经济本身,它应该是质的提升。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柳工挖机群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