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团总裁曾光安之巅峰对话精彩观点
现在中国企业工厂面积、代理商工厂面积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的工厂面积。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第一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资源消耗太大,中国工程机械下一步的竞争要点不是和中国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而是如何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领军性的企业群体,这个问题就带给所有人一个共同的想法:下一步中国工程机械数量必须大幅减少,这里面有一部分企业是有价值的,就可能扩产,大部分企业可能通过兼并、收购、合作、联盟,整合成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应的兼并收购,不只是主机企业的收购,还有代理商的重组。
柳工从2003年开始,柳工内部做了大量的代理商重组,现在剩下的代理商是最优秀的,市场份额超过30%,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厂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是主机企业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代理商之间的整合。中国企业应该面向未来,中国企业整合全球企业,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中联已经为我们做了示范,已经在前面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剩下的企业如何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必须参与全球整合。我们应基于两点:第一,全球整合符不符合全球发展战略?第二,在这个基础上,你有没有全球整合消化能力?你收购以后,能不能将其变成企业的有机的一部分。跨国的并购、跨文化的并购,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近几年,柳工共并购了8个企业,这8个企业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如果到日本去并购,可能失败的企业就很多,因为这涉及到政治体系、文化体系。比如一个企业家,在中国打100分,可能到美国去只能打20分,在不同的法律和文化下是不一样的。与之相关的,我们也提醒一些大的、雄心勃勃的代理商,现在美国的日子不好过,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你有合适的产品,你可以并购,但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制造商的支持,再去并购是不符合的。我们的战略要符合国家发展格局,符合全球发展格局。
主持人:工程机械如何进入海外?请曾总谈谈他的看法。
曾光安:中国企业在中国本土和国际上,在早几年我们提出国际化策略的时候,就明确中国企业,包括柳工,都是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如果只是在中国做生意、发展业务,那么说白了,关门打狗,国外品牌在中国,中国的企业核心是在中国本土吗?所以说,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核心和特点,找到全球合适的路径。早年我们走国际化也不是很积极,后来把越南作为中国的南部,到今天越南成为柳工第二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在当地要用当地的资本。
我想中国企业要到海外去发展,同样要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来做当地的事情。第二,走向海外发展切忌按中国人的思路、中国人市场的想法。中国企业大部分产品适用于中国市场的需求,适用于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各个市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产品的适应度非常重要,适应了当地市场的需求,需要强大的营销网络。中国企业能做到卡特彼勒、小松这样知名的企业那样,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不是一年、三年、四年,可能需要几代人,需要这几代人持之以恒不断用自己的奉献、不断用自己的心血来打造。
我不赞成大家到欧美去,到欧美去必死无疑,可以做一些代理商国际化。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不光是主机企业,核心是零部件企业,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在中国做的时候,很多零部件供不上。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有漫长的过程。
我认为现在大家谈得多,成果不大,我认为具体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成就中国企业国际化。
主持人:问一下曾总,挖掘机市场,是不是意味着装载机市场走下坡路,是不是已经饱和了?
曾光安:装载机在18万,挖掘机是19万,最终我们认为挖掘机的销售量超过装载机,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装载机有独特特点,在全球的装载机市场里面,大概是挖掘机的1/3到1/2,装载机是在其它的闲杂的方面,挖掘机是大规模的矿山采掘,装载机和挖掘机都会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
装载机将是一个良好的上升渠道,在中国的工程机械里面,装载机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和国际水平很接近,产品价格非常有竞争力,而且对企业现在也很有利,装载机企业品牌有几十家,但是真正领先的也就是几家。
挖掘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对于挖掘机和装载机的增长幅度,行业协会在2015年说的情况,我持反对意见,过去的增长占25%,这次是17%,也占了9个点,刚才向总谈了中国潜在的需求,对于柳工来说,我们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满足客户需求,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满足,家家有一台,中国13亿户家庭每家一部车,有这样的资源。
中国的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投资增长,这种持续性增长,也有可能。我个人的观点是,未来10年,应该说工程机械会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千万不要想我们在欧美预测是3%、5%、10%,像中国今年预测工程机械各个产品线的增长幅度最低都达到30%以上,有谁知道?没有人知道。大家希望好的时候高调,不好的时候低调,这是人心理学的共同特点,明年向总说800亿,他认为可以,如果我是三一员工,那么我可能是另外一种看法。
工程机械涵盖19大产品线,每个产品线的利润增长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代理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家不要过度的希望,我认为作为中国的代理商,包括中国经济本身,它应该是质的提升。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柳工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