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长三角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010/12/14 09:12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作者:方益波 张展鹏 叶锋

江苏常州制造业呈现生机勃勃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吴建荣,如今是中国最大的动漫投资商之一。讲起“创意”、“舞美”、“造型”,这位15岁开始当泥水工的建筑企业老板滔滔不绝。

吴建荣麾下的中南集团近年实现了重大战略转型,从最赚钱、最熟悉的建筑行业转向最烧钱、最陌生的动漫产业。目前,中南集团旗下的“中南卡通”已实现动画片、文具、服饰等衍生产品立体开发,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多年占据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80%以上。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长三角地区发生着,曾经以星罗棋布的中小制造企业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江浙沪地区,正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用“技术含量”换“含金量”

放下泥工刀,拿起美工笔,除了像中南集团这样华丽转身,更多的传统制造企业还是选择自己的老本行,致力于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宁波启明光电有限公司从前生产的天文望远镜倍数只有十几倍,出口价仅一两百元。该公司总经理岑启孟说:“年出口额攀上1亿元之后,公司克制住进一步扩张规模的诱惑,集中力量开发高端天文望远镜,研制出带有自动寻星系统的高端天文望远镜,最高出口价达5000元,来自欧美的国际采购商纷纷登门求购”。

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边的宁波裕人针织机械公司在2003-2009年间年销售额从600万元迅速增长到10亿元,跻身世界全自动针织横机前三强。“神话”的产生来自该公司的电脑自动化振兴计划。近年来,该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研究机构,每年均投入2000万元专项研发资金。2009年,该公司生产的电脑横机销量超过16000台,成为全球年度电脑横机产销量双冠王。

以往,江苏南通不少纺织企业生产的面料都以模仿为主,低档、同质化的生产方式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纺织企业的观念转变在2010年非常明显。”大生集团董事长左成勤说,“众多棉纺企业从原料结构入手,通过各种新奇创意让产品从实验室走上市场化、优质化、功能化路子,最终成就品牌化。受到版权保护的花色和图案设计提升了家纺产品的附加值,也加速了传统家纺业转型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与南通家纺相关的创意产业产值每年超过50亿元。

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在老产品的基础上琢磨如何“由小变大”和“由大变得更大”。西子联合控股集团主业是电梯,但最近该公司董事长王水福的办公室里开始挂上一幅大型客机项目图样。“2010年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的世界最大通用航空飞机专业生产商——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的订单中,有36个零部件由西子联合生产。”王水福说,“2009年,公司还中标国产大飞机舱门项目,这是公司进军高端制造业的里程碑”。

用智慧升级传统制造业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不少地方政府自觉调整区域发展战略部署,重新规划产业布局,抓住微笑曲线两端做大做强做高端。

上海市提出:到2015年要成为我国综合实力领先、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争取达到30%。到2015年,要培育10家产值超100亿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1000家产值超1亿元、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作为世界IT制造的重要中心,江苏昆山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但昆山并没有停留在加工环节,而是不断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上努力。当地政府围绕产业平台建设,通过重点实施“六个一批”专项计划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昆山已拥有十多种中国名牌产品和几十个中国驰名商标、江苏著名商标,企业累计申请专利几万项。

杭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行“退二进三”战略,仅用两年时间就从市区搬迁工业企业近100家,腾退土地千余亩,将新增空间用于发展“人脑加电脑”的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来自全球的资本和“智本”入驻。通过重点扶持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等八大行业,全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天堂硅谷”、“世界电子商务之都”,加快实现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意”的跨越。

一批在研发、营销、生产诸环节联合“给力”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正在长三角地区涌现。位于钱塘江畔的大江东新城规划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的吉奥汽车项目、投资36亿元的青年汽车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三一重工项目等在新城内遍地开花,尤其是东风裕隆整车项目入驻初期即带动我国台湾地区20多家大型汽车配套厂跟进驻扎。像新能源、大飞机、核电装备这样的高科技、高品牌附加值的大项目也正在引入。

人才紧缺成当务之急

长三角地区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企业、政府纷纷和高校“联姻”,开展战略合作以获取高品质人力资源。为吸引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各地大打环境牌,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和配套资源。

素以人才荟萃闻名的上海最近梳理出一系列要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弥补的问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外资研发中心与自主创新体系的关联度不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未能更多地参与产业化收益的分配……

发源于乡间的草根企业们则加紧了人才争夺战。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INCO公司运营总监和高盛公司风控官等一批高级经营人才,还有一些企业干脆直接出手收购国外名牌企业的研发中心。宁波裕人针织机械公司就在前不久成功收购了国际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瑞士斯坦格集团及其旗下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等。

浙江多次组团赴欧美招聘人才,杭州等地还出台了创业资金资助、人才专项住房申购、子女入学优惠等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端人才。11月初举办的2010浙江·杭州国际人才合作与交流大会会期仅3天,却吸引441名海外高端人才携444个项目参会,达成合作200多项,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在江苏,2009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达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据估算,2010年江苏各级财政引才资金将达26亿元,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超过60亿元。现任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的刘海涛就是被无锡引进后创立了微纳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为无锡确立了涵盖传感网核心技术、系统架构、标准体系、规模应用等在内的全方位优势。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