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卡特积极应对超国民待遇终结 直面师徒竞争

2010/12/14 09:09来源:中国证券报

12月7日,卡特彼勒集团总裁瑞拉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卡特彼勒从不主动寻求任何天然优势,对于在华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被取消的现实,该集团会通过提高运营效率进行积极应对。

瑞拉文表示,应对成本可能上升的局面,对策应包含节省开支和提高效率两方面,“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项目和业务调整,客观上也都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但在实质上,最重要的是卡特彼勒始终遵循“自由贸易”这一核心思想,希望与竞争对手在平等的平台上公平竞争。他表示,在中国市场“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不会对该集团造成大的冲击。

本月开始,中国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企业实现税制全面统一,外企在中国市场的“超国民待遇”终结。

瑞拉文称,卡特彼勒有提早制定预防经济下滑等困境应对计划的传统,因此可针对特殊状况进行快速反应。他强调,也正是因为企业内部存在这样的机制,卡特彼勒才能成为首批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的跨国公司之一。(高健)

卡特彼勒深化“中国攻略”

近日,全球最大建筑机械及矿用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的名字,被频繁与中国联系在一起:11月底,卡特彼勒在中国香港发售了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的债券;随后该集团总裁瑞拉文表示,计划将工厂复杂部件供应基地移至中国本土;此外,瑞拉文及卡特彼勒集团其他高管明年起将入驻中国办公室。

上述迹象表明,面对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快速发展,30年前曾以技术转让在华换取低成本零部件的卡特彼勒,正在逐步深化其在华战略、直面未来中国市场上的全新竞争局面。

重兵“压阵”中国市场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这30多年非常有趣,”12月8日,瑞拉文用一番回忆开始了与中国媒体的对话,“我们当年以技术转让换取低成本零部件的协议对象之一柳工,现已成长为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上最尊敬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同样今非昔比的还有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瑞拉文表示,中国政府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基建及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与就业,同时也使海外同行业企业受益。“未来若干年,卡特彼勒在华营收增速注定要比北美市场更可观”。

一面是快速成长的竞争对手,一面是良机频现的本土市场,竞争与机遇的双重促动,使得卡特彼勒开始大幅度调整自身的中国市场“攻略”。“我们将通过投资增加在华生产的内循环,”瑞拉文表示。事实上,在卡特彼勒今年7月发布的“2020愿景”中,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异常显著。该集团提出,若希望在全球业内保持领先,就必须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与中国市场实现共赢。

据报道,目前负责卡特彼勒印度和东南亚事务的Kevin Thieneman明年起将搬入北京办公室,负责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瑞拉文未来也将赴香港负责卡特彼勒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市场的事宜。瑞拉文赴港意味着卡特彼勒首次派遣一位集团总裁常驻香港,也凸显了中国市场对于该集团业务的重要性。

多重手段夯实根基

除人员安排上的调整外,卡特彼勒近期在中国市场上还有更多动作“上演”。11月下旬,该集团在香港发售了2012年12月到期、票面利率2%的10亿元人民币债券。卡特彼勒由此成为首家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国跨国工业企业,而发债举动本身则是今年第二宗、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宗非金融类海外公司发售人民币债券案例。

卡特彼勒称,此次发债所得的10亿元人民币将用于卡特彼勒在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务;这也间接推动该集团将更多资金用于在华投资。“我们会通过独资或合资公司来提供技术转让,”瑞拉文称。“也将继续近几年开启的股权投资。”

同时,卡特彼勒在华的机械生产线也正在扩大。其中,位于吴江的新液压挖掘机工厂定于2012年投产,天津的新大型发动机工厂于2013年投产;卡特彼勒还计划在2014年前将徐州的挖掘机工厂产能扩大四倍。

瑞拉文还表示,随着中国制造商展现出制造更多复杂部件的能力,卡特彼勒将减少日本产能、转而增加中国产能。数据显示,卡特彼勒在华挖掘机工厂约40%的部件从日本进口,但计划五年内将该比例至少缩减1/4。

美国媒体评价,卡特彼勒近来在中国市场的举动类型多样,但其核心意义都是力图夯实在中国的市场基础,加强“抓地力”。而瑞拉文更是对卡特彼勒深化中国攻略的调整表示赞同,“就未来五年而言,我还没看到影响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存在”。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