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中国工程机械维修行业50年发展史

近一段时间,我接触了几位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的老总,大家都不约而地提到同样的问题:工程机械的专业维修厂机械代理商和背包客的上压下挤,路在何方?缺乏主机产品的维修,维修厂如何做强,做大?现在都是换件维修,对修复技术有无投资的必要?由于利益的纷争,维修厂能实现强强联合吗?这些问题都是我近几十年遇到、看到、讨论过、应对过、反复博弈的问题。一些问题已经解决、一些问题正在通过改革适应历史。

1955年我就读于唐山铁道学院以使用维修为培养目标的工程机械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担任工程机械修理课程教学,至今53年没有离开工程机械维修行业。1978年,我参与筹建工程机械维修研究会,至今也已30年。我亲历了中国工程机械维修行业波澜起伏的发展历史。今天借这个讲坛与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中国工程机械维修行业这五十年的历程,这对老总们的困扰也许能有所帮助。

为了使自己的回忆尽可能贴近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老总们的问题,也为了让自己的回忆尽可能减少讹误,本文的草稿曾反复邀请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分会秘书长李志勇、副秘书长秦倩云、李书忠,洛阳聚科特种工程机械公司老总曹忠、以及工程机械维修行业前辈、原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春、原中铁二局副总工程师陈国健、《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副主编高衡等几位朋友研究、修改,他们都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1 波澜起伏、艰难迈步的五十年

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稳定发展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行业条条管理的模式和施工任务分片包干等三大因素制约下,工程机械维修是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模式。各大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机械修理厂、负责维修本企业的工程机械;这些工程机械修理厂(如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修理厂、成都的中铁二局机修厂、芷江的中铁五局汽车修理厂、北京红庙的机械施工公司修理厂)大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可观的设备、完善的工艺和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一般都能胜任本企业工程机械的维修任务。

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有两个,其一是维修配件极端缺乏,进口维修配件渠道不畅,制造厂重视整机生产而不愿生产配件;一台进厂大修的机械、往往因为等一个配件、半年一年不能出厂;其二是怀疑维修行业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纷纷传说国外是不修机械的,机械坏了就送去炼钢。

针对配件缺乏矛盾,行业内努力开展零件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镀铬、镀铁、电弧喷涂、氧乙炔喷涂、振动堆焊、埋弧堆焊、铸铁焊、铝焊都是这一时期在行业内推广的,1979年农机部在通县组织的大型维修技术展览会影响极大,许多人从全国各地来通县参观学习。

为了了解国外机械维修的情况,铁道部组织专家去日本考察“中古机械”(二手机械)市场,机械部组织代表团去美国考察机械维修情况,他们一致的意见是:国外不仅有维修行业,而且比我们好,而且是一个日益发展的行业,1985年工程机械维修研究会在北京首都剧场组织了一场大型报告会,影响很大。

在此期间,业内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机械修理学学科的建立、维修制度的探讨、诊断技术与修复技术的研发、以及维修设备与维修工装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很多成果,并且通过工程机械维修学会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收到较大的效益。

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蜕变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建筑市场的逐渐放开,基建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基建项目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施工企业跨地区承担工程越来越多;一个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往往遍布全国各地,要把本企业的工程机械都集中到一个修理厂修理显然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此后的十余年,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下,一大批个体的、小型的工程机械修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几个人、几件工具就是一家维修企业,一个人、背一个工具包、就可以到工地承接一台工程机械的修理,而施工工地的绝大部分工程机械维修都是由这些维修企业完成的。在它们的冲击下,国家管理部门如冶金、石化、煤炭、铁道各部都在改变自己的设备管理模式,将设备所有权、管理权都下放给下属的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也在逐渐削减对工程机械维修的管理范围。原有的设备管理部门取消了、或变小了,原有的大型维修企业日渐衰败、直至解体。面对这样的形势,业内人士几乎是一片惊诧、感叹,好像是大难临头。时至今日,回过头来重新看看,才认识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种进步、是生产发展对工程机械维修服务需求增长的结果,是工程机械维修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惊诧而止步。

在这一段变革时期,许多严重的弊病显露了出来。多年积累的机械维修资源(设备、工装、工艺、资料)丢失了,机械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大幅下降,维修价格失控… …等等,造成维修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维修市场的混乱无序,在用的工程机械不能得到充分的维修,亟待规范和完善。

在此期间,业内专家、学者仍在兢兢业业的进行研究,在表面工程、再制造工程、纳米技术、防腐技术、快速抢修技术领域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也得到国家领导机关的重视,给予极大支持;工程机械维修分会也在努力宣传、推广,但由于市场的动荡、致使取得的实效不大。

1.3  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现状

多种形式的维修企业并存,蓄势待发

经过从八十年代后期到现在近二十年的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今天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已渐趋稳定、规范。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特点是:多种形式的维修企业并存,蓄势待发。

关于多种形式的维修企业并存

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是多种形式维修企业并存的局面,既有大型施工企业自我服务的维修团队、制造商与代理商为本企业产品提供维修服务的系统、工程机械租赁企业为本企业出租设备提供维修服务的机构,又有专业化的大型维修企业、小型的或个体的从业者(背包客),还有适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工程机械或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生存的土壤。

大型施工企业自我服务的维修团队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但是,在某些大型工地(如大型矿山、水库、电站、铁路隧道),工期较长、工程和设备高度集中;尤其在某些由特殊设备施工的工地(如用盾构或掘进机施工的地下工程),设备的价值近亿元,一旦故障影响整个工程停工,其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都很巨大,因此由施工企业组建自己的维修队伍显然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典型的实例是铁路秦岭隧道、大伙房引水隧峒采用掘进机施工,都组建了专业的维修班组,制定了严格的维修规程,使用了较多的诊断与维修设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根据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全寿命管理理论,制造商在设备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为设备的使用、维修、直至报废做好准备,所以,制造商和代理商是最具备能力(理论、技术、配件供应)完成设备维修的,而且,良好的维修服务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能够获得产品性能的反馈。所以,国内外的大多数制造商和代理商都在大力提升自己的产品支持力度。

工程机械租赁商是近几年逐渐发展成型的一种经营模式,施工企业可以集中财力和精力去安排自己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而由租赁企业为他提供全套施工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修理。这也是符合服务经济理论的专业化协作方式,是能够实现双赢的经营模式。

工程机械或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进入21世纪才发展的一种维修企业模式。再制造是以废旧设备、部件和零件为原料,以新设备、部件和零件为标准,以先进制造和修理技术为手段,以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制造合格产品的生产模式。20世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也伴随而来。据统计,到2020年,世界各国绝大多数矿产资源将出现缺口,能源将出现短缺,这将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再制造不仅能够解决废品对环境的污染、节约矿产资源,节约采矿、冶炼和毛坯粗加工的费用,节约采矿、冶炼和毛坯粗加工的能源消耗,还能避免采矿、冶炼和毛坯粗加工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再制造是维修的最新发展,是工程机械维修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济南复强每年再制造斯太尔发动机壹万台,上海大众再制造桑塔纳发动机;2008年,国家发改委还公布包括济南复强、上海大众在内的8家企业为国家认可的再制造企业,其产品可以投入市场。

专业化的维修企业是传统的、大量存在的一种模式,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完备的检测、诊断、维修设备,能够为施工企业或租赁企业提供工程机械检测、诊断、维修服务,维修质量、价格、服务都能满足要求,也是符合服务经济理论和专业化协作方式、能够实现双赢的经营模式。

小型的或个体的从业者(背包客)由于服务方便、价格低廉、能够采用一些非正常的经营手段而大量存在,其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属于规范的主要对象。

关于蓄势待发

目前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还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市场,近二十年来,我国建设规模以极其惊人的速度飞跃发展,三峡水库、南水北调、蛛网密布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 从05年开始的16条客运专线、以及经过近二十年准备今年动工的京沪高速铁路,其工程规模之大、工程进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世上少有的;随之引发了连续十几年工程机械产量、销量的井喷。随着工程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工程机械使用强度空前提高,市场对工程机械维修的需求也自然是前所未有、世上少有的,客观需求给工程机械维修市场提供了蓄势待发的必然环境。

卡特彼勒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外生产商都在积极的布设自己的服务网点,卡特彼勒公司正在与国内几所高等院校合作,几年内要联合培养2000名服务工程师;声称在收到报修要求后,3小时内赶到现场,并且一次性完成维修。生产商的“势”已经蓄好,已经开始发了。国内许多大型专业工程机械修理厂,经过近二十年在风口浪尖的磨练,大都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许多老总们不甘于现状,整天在研究向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认为他们的势也已经“蓄”好,一旦认准方向,“发”只是早晚的事。

近三年来,业内专家对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十分关注,通过工程机械维修分会与企业家们反复研讨,也得到企业家们的热烈响应;此次年会更把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当作一项会议重点,希望通过研讨、愈辩愈明,逐渐统一认识,大家一起来推动我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卡特彼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生产商,也是全世界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涡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在大中华区,卡特彼勒为区内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产品和技术。为了加大投资力度和发展业务,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北京成立。今天,卡特彼勒在中国投资建立了11家生产企业,制造液压挖掘机、压实机、柴油发动机、履带行走装置、铸件、动力平地机、履带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再造的工程机械零部件以及电力发电机组。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培训和产品服务中心,为日益增长的设备用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由5个代理商组成的经销服务网络为各行各业提供适用的机器和设备,并给予综合性售后服务,使用户在作业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卡特彼勒承诺,以领先的优势,为世界各地致力参与基础建设、资源的开发和运输的设备用户,提供物有所值的机器,发动机产品和售后服务。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成立于1925年,卡特彼勒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机厂家之一。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