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年时间过去了,这一订单并未履行。而随着风电产业过剩趋冷,国电南自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这一合同。
21世纪网讯 风电过剩的后遗症正在显现。
8月8日,国电南自发布公告称,决定将一笔17.6亿元的合同予以终止。而该笔合同金额占国电南自上半年订单的近6成。
据21世纪网了解,这一合同签署于2011年,当时正值我国风电产业巅峰之时,国电南自不甘人后,先后收购风电场股权、签订17.6亿元风电总包大单,高调进入风电领域,并表示“将力争使该项目做成样板工程、标杆工程。”
但2年时间过去了,这一订单并未履行。而随着风电产业过剩趋冷,国电南自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这一合同。
与此同时,国电南自的其他业务也陷入困境,根据其业绩公告,2013年上半年亏损达6443万元,同比下降307.16%。
17.6亿合同泡汤
8月8日,国电南自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电新能源)与中国华冉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新疆华冉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华冉)于2013年8月7日签署了《关于终止<新疆华冉东方哈密东南部200MW风电项目工程总包合同>的协议》。
据悉,项目总承包价格为人民币17.6亿元,本来的合同施工期限为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
但2年时间过去了,工程一直未能启动。
对于合同终止的原因,国电南自解释称:该合同签署后,直至2012年8月21日该项目才完成核准程序。因此,导致该工程一直未能全面启动,合同难以履行。而随着合同截止期临近,国电新能源通过对该合同重新评估后认为,该项目的实施风险和预计收益存在不可控因素。经与发包方——新疆华冉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终止执行上述合同。
据了解,这一合同签署于2011年7月,当时正值我国风电产业巅峰之时,吸引了众多的资本和企业入场。
作为电力设备制造商的国电南自也顺势进入此领域,先是出资1亿元收购新疆华冉49.5MW风场的67%股权,之后又与其签订了总额17.6亿元的风电工程总包大单。
根据总包合同,国电南自负责工程建设,承包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电力质检、80台2.5MW风力发电设备及安装调试、220KV升压站及场内35KV送变电工程、设备基础及主控楼施工安装等。
国电南自将这一工程视为公司风电场建设工程的突破性项目,称有助于公司将电力自动化产品组成一条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并力争使该项目做成样板工程、标杆工程。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当时预计,剔除风机成本后,国电南自将增加营业收入10.2亿元,合计产生净利润8160万元左右。
如今,不仅这8000多万的预期收益并未到手,国电南自还需搭上2年时间和80万元前期费用。
与此同时,国电南自的其他业务也陷入困境。据其披露的201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国电南自亏损达6443.3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07.16%。
风电过剩之殇
就在国电南自这一合同签订不久,整个行业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由“盛”变“剩”。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927.99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3.29MW,均居全球第一位。
由于当时地方政府具有风电项目的审批权,在政绩诱惑和资本裹挟下,风电场大量上马,而绝大部分的项目并未经过国家统一审批。
而未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保证全额收购。大量的风电不能并网和消纳,各地“弃风”现象频现。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12年全国约有218亿千瓦时的风电被限发,同比翻了一番。这一数字假若折算成风电装机容量,意味着高达100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被弃用,约占当前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六分之一。
为了给风电降温,2012年,国家能源局将风电项目的审批权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回。规定:在核准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之前,须拿到国家能源局的复函,否则不予通过。
在西北、东北等“弃风”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国家能源局的审批更加严苛。据悉,2012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仅为1296万千瓦,同比下降达26.5%。
而国电南自的项目所在地哈密,作为中国规划建设的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彼时早已“风满为患”。
在2012年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中,共核准了24个省共计1676万千瓦的风电项目。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核准计划则被通知为另行研究。
而国电南自的核准程序被大幅延迟原因也在于此。
与此同时,风电场的开发运营已经不再是一桩好生意。2012年,金风科技,湘电股份、泰胜风能、天顺风能、中国风电、龙源电力等风电企业的业绩都大幅下滑。昔日的龙头企业华锐风电更是陷入破产漩涡。
直至今日,整个产业仍然深陷产能过剩泥潭难以自拔。
财大气粗的“国家队”已成为风电开发的绝对主角。 根据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的统计,到2012年年底,我国风电并网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企业有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神华集团、中广核公司和中电投集团等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