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和水利部3月26日联合发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公报称,尽管自“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但当前水利建设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表示,结合当前现状,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公报调查的数据来看,当前水利建设在诸多环节存在的历史“欠账”必须还清,此前中央部署的到2020年4万亿元的水利投资有望加速落实,从而有效打开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监测、中小河流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市场空间。
多环节存历史“欠账”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26日在解读公报时指出,从本次普查成果看,我国水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功能较为齐全、惠及亿万群众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但与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求相比,水利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历史欠账较多。
矫勇表示,目前全国有防洪任务的河段中,已治理的只占33%,已治理且达标的仅占17%,中小河流治理率低;全国水库库容低下制约江河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以及供水灌溉保障能力。此外,全国灌溉渠道衬砌长度不到30%,中小灌区的灌溉效率较低。
从公报普查的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底,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河流约有2.3万条,比上世纪90年代的统计减少了2.7万多条。此外,经济社会年度用水量为6213.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473.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168.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03亿立方米,建筑业用水19.9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242.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106.4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社会年度用水量为6213.2亿立方米,而其中地下水年取水量已达10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已占据全部用水量的1/6。相关分析指出,上述数据表明地下取水仍是目前全社会用水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目前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这一现状可能将倒逼未来全国地下水治理进程的加快。
将激活多领域市场
对于目前现状,矫勇表示,未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兴水惠民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将达1.8万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投资规模将提升至4万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据此认为,弥补历史旧账必将带来水利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也意味着4万亿元的水利投资将继续加速落实。结合当前现状及“十二五”相关规划提出的目标数字来看,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监测、中小河流治理等多个领域潜存巨大的市场空间。
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63.89万个河湖取水口,地表和地下水源地分别为1.17万和1847处。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涉水专项工程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强化水质监测能力,特别是地下水监测系统覆盖率。按照规划要求,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具备水质全分析能力,县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比“十一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
有分析师表示,若全国河湖取水口、地表和地下水源地均实现水质监测系统全覆盖,将开启对水质监测仪器的巨大需求,保守预计,“十二五”期间这一投资需求将达300亿元。这无疑将让众多水质监测仪器制造商收获大量订单。
此外,中小河流治理作为未来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目前偏低的治理达标率必将加速这一领域投资的落实。按照水利部计划,未来两年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将超1300亿元。
据记者了解,未来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阵地在于城市河道清淤及修复改造,在此方面,围海股份、安徽水利、东方园林等河道治理工程商将普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