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出行难已成为中国大中型城市共有的风景线。为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修地铁已成为众多中国城市的优先选项。
今年3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研究报告称,全国已有33座城市规划修建地铁,其中不乏二三线城市,而中国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在2006年是10条,到2010年增至48条,2015年则预计会变为96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有可能变为289条……
9月5日,国家发改委再批复25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项规划涉及18个城市,总投资规模将逾8000亿元。而这次放行,距离2009年那波集中批复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仅过去三年。
昨(11月1日)日,某地方地铁工程承建商告诉记者,为了赶规划“时间表”,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地铁项目开工日期提前到今年年内,相信在未来几年之内,地铁都将成为这些城市的交通“关键词”。
记者了解到,地铁“大跃进”不仅使得许多城市变为拆迁和在建的大工地,对地下环境的改变更被专家认为是造成地面塌陷和水质污染、管道破坏等灾害的原因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大型城市修地铁是客观需要,但许多客流需求不大、财政实力也不强的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投资地铁,就是一种盲目投资行为,将会带来财政上的巨大风险。
地铁加速度,地下埋隐患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目前全国有超过25个城市有在建地铁项目。例如,武汉的地铁计划已延伸至2040年,届时武汉将建成9条地铁干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里。
不仅规划长远宏大,武汉修地铁的速度和力度也相当惊人。同一时期上马三条地铁线路一期工程,涉及站点47个,形成约70公里的线网骨架。到2013年,武汉三镇、七个主城区以及远城区将实现轨道交通互联。后期,还将有若干期若干条线路陆续开工。
在规模和速度的背后,各界质疑地铁安全性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近年来,一线城市频繁发生的大小事故更增加了人们对地铁“大跃进”的担忧。
去年5月,住建部要求各地对在建52条、1425公里线路进行全面自查。6月至10月,住建部分批赴各地进行督查。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督查有关情况的通报》,该通报显示,在住建部抽查的27个城市的85个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分别在建设管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问题。
这份材料显示,长沙、长春、福州、南昌等刚开始建设地铁的城市在设计方面就存在缺陷,而一些修建地铁历史久远的城市也存在赶工、应急预案不力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上述承建商透露,一条地铁的修建时间通常是5~8年,但国内很多工程根本等不到这个时间。一方面是许多城市多个项目同时上马,压缩城建单位工期;另一方面,总有来自各界的压力要求提早为大型活动或庆典完工,被用作“献礼工程”。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在公开场合曾称,我们用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走过的历程,未来还会更快。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称,地铁建设固然有必要,但这样各地你追我赶的争相上马项目就有些不寻常。这不仅不符合安全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在施工和实际运营中更是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潜在的债务风险
地铁造价高昂是业内的共识,上述承建商介绍:“平均每公里超过5亿元的造价,说地铁是用钱铺起来的一点也不为过。”各大城市之所以热衷于修地铁,除了要解决交通拥堵难题之外,地铁项目对GDP的拉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曾推算,每投资1个亿的地铁工程,就可以拉动2.6亿的GDP,同时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其中,装备制造、工程基建、钢铁水泥、电子等行业均受益。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地铁的大干快上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需要,更是拉动经济的需要。
但是,如此高额的投资,钱从哪里来?记者综合了解到,目前各地修筑地铁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其中,地方财政将负担25%~50%不等的建设资本金,其余则靠贷款解决。
如此看来,发改委9月批复的8000亿元地铁投资项目,至少有超过4000亿的建设成本需要通过贷款解决。
对于潜在的债务问题,赵坚认为二三线城市的风险更大。例如,修建一条30公里的地铁,可能需要耗资150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而且,地铁后期运营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费用。目前,国内地铁基本呈亏损状态,这对二三线城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亏本运营已成为国内地铁线路的常态。号称盈利的深圳地铁是在获得政府补贴后才实现数字上的“逆袭”。深圳国资委公布的财务报表表明,深圳地铁2010年亏损2.04亿,但获8.34亿补贴后反现6.29亿利润。
该专家还认为,修建地铁对地质条件、经济水平、地方发展程度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一味的大干快上不仅会留下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管理运营和城市规划带来新的困境,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他认为,各个地方在上马地铁项目时更多地要考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