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今年57岁,年近花甲但神采奕奕,被人称之为“收购之王”。他所打造的企业顺风顺水,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尽管一切看似理所当然,但在他回忆起这几年走过的那景,依然心有余悸。30日下午,詹纯新在全球CEO发展大会上,分享了他在中联重科中的艰难时刻。
1992年,37岁的副院长詹纯新带着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成立中联重科;2000年10月,中联重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中联重科联合金融投资机构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与CIFA正式签署整体收购交割协议,以现金收购的方式,正式完成对CIFA股份的全额收购,全球最大规模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由此诞生。这也是迄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最大的一桩海外并购案。
“大家可能觉得中联重科很顺,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资本运作,几乎都是每次都踩到点子上,其实不然,中联重科的每一步都非常困难。”詹纯新用这句话为他的故事开了头。“在中联重科这些日子,我曾经哭过两次。”说完,他淡淡地笑了一下。
据詹回忆,他的第一次嚎啕大哭发生在2000年中联重科上市的时候。“记得当时是在2000年6月份,我们觉得企业很好,很自信,可以从容上市,可没想到第一次审发会居然没被通过。”如若第二次审发会再没通过,中联重科将失去上市指标,之前为了准备上市所花费的几千万元经费也面临着打水漂的风险。“幸亏第二次通过了,当时是上午开会,中午通过,到下午,我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面,嚎啕大哭了一次。”这是詹纯新第一次痛哭的经历。
他的第二次痛哭,与中联重科海外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生厂商CIFA这件事有着密切的关联。
2008年,经济危机大行其道,就在这一年,中联重科准备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生产厂商CIFA 。“当时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要收购CIFA。”詹表示,经济危机正处于发酵时刻,可若想要完成收购,必须尽快和对方签字。“有人曾提醒我一定要考虑清楚,中联重科的净资产只有30多个亿,这笔交易有可能瞬间将公司拖垮。”
詹坦言,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对方企业总价值高达5亿多欧元等方面的影响,并购期间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
“收购签字是在米兰的律师楼里,情景很有意思。”詹慢条斯理地向听众描绘起当时收购时的情景:中联重科作为买方被安排在律师楼的三楼,CIFA的股东处在二楼,二楼的股东们西装革履,兴高采烈,早已备好庆功酒,而三楼的中联重工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当时6月份的时候,金融危机已经来了,我们却还要从银行调集资金,这个字签下去之后,几十亿的资金就从三楼流向二楼。”据他的回忆,签完字以后,二楼的股东心花怒放地拿出酒和他们庆祝,但中联重科的人显得忐忑不安。“虽然不安心,但这个酒还是得喝。”
签字之后,詹回到厂里,下到车间,发现工人开始不搭理他。回到办公室,无论是工程师还是管理人员,都表现出同样的冷漠。下班后,詹回头看了公司,心中产生怀疑。“在公司里没人搭理我,工厂的产品我也搬不走,虽然我实实在在掏了几十个亿,但是感觉像是买了一堆不是我的东西,我在想这个公司到底是不是我的。”
就在收购完成一个多月以后,金融危开始席卷全球,中联重科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他听到这些问题后,一个人待在车里两个多小时,郁闷不已。“当时我在想,这些倒霉的事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
收购CIFA后的第二年,中联重科由于资金紧张需要进行定向增发。“中联重科从2000上市后至2009年的9年间,从未进行过再融资,靠着第一次融资获得的6亿资金一直滚动发展了9年,08年又收购了CIFA,企业真的太需要钱了。”当时做出定向增发的决定让他心神不宁,倘若09年年底完成不了定向增发,等待2010年财报出来之后,将会面临更大的问题。“时间紧迫,但所有人都灰心丧气觉得完成不了,我拍着桌子说,你们都回去,我自己做。当所有人都离开房间后,我自己一个人在那儿哭了。”所幸的是,在09年审发会最后一次讨论会议上,定向增发这个请求通过了。詹笑着说,那次事件是他在中联重科期间第二次痛哭。
据网易财经了解,中联重科完成收购之后,也就是在2011年1月,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亲自为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颁发“2010年莱昂纳多国际奖”,使其成为首个获得该国际奖项的中国企业家。根据中联重科30日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中联重科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和利润收入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5%,成为行业中,是行业中唯一一家收入利润双增长的企业。
“关于企业家精神,我觉得除了要有学习的精神、创新精神和执着精神以外,还要有敬畏精神,企业家必须敬畏法律、敬畏市场,这样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詹纯新在演讲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