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国制造业受多种国内外因素制约形势严峻

2012/09/14 09:17来源:中国经济网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同时也是影响实体经济走向的关键要素。12日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多位中外专家表示,受世界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国内制造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成本上扬致企业外流等因素制约,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增速回落、需求放缓局面短期内恐难以改变。

制造业增速回落企业艰难“过冬”

在刚刚过去的8月,我国制造业企业仍未摆脱“寒冬”困局。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2%,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创9个月新低。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制造业处于整体收缩状态。

不只是中国,印度同期PMI创下9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日本创下自201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区制造业8月份进一步萎缩,制造业PMI降至45.1%,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法国制造业PMI均低于50%。力拓集团旗下加拿大铝业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谭炳文认为,制造业下行已成全球趋势,短期内难有恢复迹象。

而工信部与社科院本月初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分析认为,上半年,制造业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在内的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堪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部分行业甚至已经处于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装备制造业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主要产品中有多达三分之一产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总体看,今年以来大多数制造业生产增速同比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达沃斯论坛期间,部分受访企业也透露出无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即将到来以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进程,都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挑战。以汽车产业为例,合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自主品牌占比较前两年略有下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空心化问题已成为最大风险,像汽车变速箱,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几乎为零。

他还表示,当前沿海地区部分企业出现的不景气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于国际市场,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外向型的,产品以出口为主。沿海地区企业、产业目前在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是一种趋势,但关键是看这家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在哪。如果转移到中西部后,物流、决策成本都大大升高,人力成本只是略有下降,那么综合成本不见得有竞争力。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今年中国制造业的内部环境并不比往年差,相反随着扩大内需的深入,“十二五”规划许多细则陆续出台,本应带来中国经济的新一轮上升,但在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影响下作用有限。过去,中国制造业的困难主要是基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及淘汰落后产能,国际出口形势基本上并不像今年这样突然和集中。

国内两大因素致中国制造业陷入困境

达沃斯与会专家归纳认为,中国制造业之所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与国内两方面因素密不可分:

一是随着我国生产要素低廉时代终结,制造业外流对市场格局形成冲击。

我国制造业依靠人力、土地等低廉成本获利的时代已经不再。有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8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必然趋势。

网秦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宇说,据他观察,北京白领阶层的人力成本和台北已经相差无几,月薪大多在1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社保支出。人力成本支出几乎占到公司总成本的一半。持续了几十年的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罗军称,世界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相继提出“重回制造业时代”的口号,主要是基于欧美国家制造业在国内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批制造企业把工厂和研发基地纷纷建在海外,导致大量产业工人失去工作。星巴克、福特汽车、卡特彼勒、佳顿公司等曾在中国设厂的企业纷纷选择将部分或全部产能迁回美国。

与此同时,部分制造业外流转入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展开竞争,跨国公司将产能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以阿迪达斯为例,它关闭了位于苏州的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取而代之转移到工资只有大约中国工人三分之一的东南亚。

二是全行业长期以来低水平运作,行业利润被低端、重复产能挤占。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说,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制成品大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也不高,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

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近期热门话题。有国外学者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将掉队,欧美则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其理由是欧美十分重视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运用,中国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罗军表示,中国制造业严重依赖传统能源,但能效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这一形势的确严峻。

制造业颓势短期难改观

从国内外发展环境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更为复杂。外部需求萎缩与内需增速放缓相互交织使得制造业下行压力增加。

罗军认为,随着欧美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制造业出口形势将依然严峻。预计今年外贸增长为10%左右,而去年这一数字为22.5%。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白曼说,虽然长久以来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处,但中国不可避免将进入到创新发展阶段,而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最重要的。“在可预见的年限内,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仍会有所发展,但逐步会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这些在日本、欧洲、美国已有端倪。”

法国雷曼-日产联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说,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正面临挑战。比如,中国汽车业的出产总成本比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区更高。

他同时表示,欧洲有很多创造性的制造业技术,但却并不实施。如果中国能将技术与实施很好地结合,那么将不需要担心生产力的问题。

随着能源压力的持续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逼近,专家们普遍认为制造业将日益与信息化相融合,智能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制造业对绿色发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设计、消费到再制造环节,都要贯串绿色概念,特别是推广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工艺,促进低碳与循环经济。在新的工业革命影响下,制造业回归将重塑国家的竞争力,成为就业、环境改善等社会问题的重要出口。

(责任编辑:Winnie)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